精选内容
-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服药的注意事项
大家好,我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血液科杨医生,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吃药的一些注意事项。首先我们先了解下移植后用药一般分为哪几类?第一类:抗排异药:像环孢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这几个是抗排异的“主力军”。第二类:预防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预防疱疹病毒)、莱特莫韦(预防巨细胞病毒),针对乙肝病毒激活高危人群还需服用恩替卡韦。第三类:预防真菌药物:常用泊沙康唑或伏立康唑。第四类:护肝、护胃等对症治疗药物,如熊去氧胆酸、奥美拉唑、益生菌等。抗排异药物是比较关键的药物,也是服用时间偏长的药物,服用时需注意以下细节:1.固定服药的时间和剂量,抗排异药物一般分为每日2次,早晚剂量固定,服药间隔时间大约12小时。如可以选择早上8点,晚上8点或早9点,晚9点服用。2.需要关注药物谷浓度,就是血浆中的最低药物浓度,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危害,移植后环孢素谷浓度需维持在150-250ng/ml,他克莫司浓度维持在5-15ng/ml。移植后前3个月,每周需监测1-2次药物浓度,维持药物浓度在正常范围。但需要注意的抽血检测的时间在尽量在服药后的12小时左右,下一次服药前,如果明显提前或者延后,不能准确反映药物谷浓度。3.切勿自行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或突然停药,这样会造成血药浓度波动,增加移植后的风险。4.服药期间,注意影响药物浓度的因素:有些食物会影响药效!比如葡萄柚汁,会让环孢素、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升高,这类食物咱得躲着点。其他药物影响:像莱特莫韦、泊沙康唑,会让药浓度明显升高;卡马西平、利福平可降低药物浓度,还有些他汀类降脂药、部分降糖药物等和抗排异药也有相互作用。所以增加或减少合并用药都可能影响药物浓度,建议及时咨询医生。5.不良反应监测:吃抗排异药,可能会有副作用,像伤肝伤肾、血脂高、血尿酸高等。所以得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脂、血尿酸,根据结果调整药量。总之呢,移植后吃药必须严格听医生的!有不明白的,尽快找医护人员咨询!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肿...科普号2025年08月01日117
2
9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多久会出现复发高峰期?
声明:此文旨在向血液肿瘤患者及家属普及疾病相关知识,仅供参考,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能替代医生检查和治疗,请大家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有任何情况,请及时联系医生。文章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科普号2025年04月11日55
0
1
-
廖建云主任:移植术后随访,这些重要指标你监测了吗?
原文链接:廖建云主任:移植术后随访,这些重要指标你监测了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个复杂又系统的工程,从移植前的准备、移植仓内植入造血干细胞到重建造血及免疫系统、完全恢复免疫功能,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在此期间可能会面临感染、排异、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家属配合精心护理,同时坚持长期随访、按时复查,以便医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严重后果。东莞台心医院、高博医学(血液病)广东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廖建云主任特别提醒: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重视长期随访,才能顺利度过免疫恢复期,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因各种疾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顺利出院后,仍需在医院附近休养,并定期进行门诊复查。在此期间,医生会进行密切的监测,根据是否出现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排异或其他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恶性病患者是否复发,也是定期随访复查中医生重点关注的问题。经医生评估,如果患者情况已经稳定,则可以回家,在当地医院定期抽血,线上随访;如果情况不稳定,则需要继续居住在医院附近,进行定期观察和门诊随访。回家后的患者仍处于随访治疗阶段,需要坚持随访:定期抽血,线上随访,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或增减药物,直至医生判断免疫功能恢复并通知停药。1.移植术后随访频率:移植以后随访复查的频率在不同的移植中心不完全一样,但都遵循着类似的原则,即:移植后早期随访复查的频率更高,病情平稳后随访间隔将会延长。2.移植术后随访主要检查项目:血常规、C反蛋白(CRP)、肝功能、肾功能、药物浓度、相关病毒检测、植入证据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骨髓检查等。移植术后患者免疫重建尚未恢复,建议患者家人筛查传染性疾病如乙肝两对半定量、丙型肝炎抗体二项、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日常做好防护。长期随访:国内外共识均提出HSCT后“早筛式”随访模式。移植后生存2年以上且无原发病复发的患者中约80%获长期生存,但移植后长期生存者仍面临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继发二次肿瘤等长期合并症的风险。因此国内外共识均推荐在随访中应添加疾病筛查项目。01心血管系统每年行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若有新发症状或心电图变化,及时行冠脉CT或冠脉造影检查。高危人群每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査监测心功能不全;无危险因素者每2~3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健康的生活方式,严格监测和管理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02呼吸系统移植后2年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移植2年后每年行肺功能检查,合并慢性GVHD者缩短间隔,若有新发呼吸道症状,及时复查肺功能检査并完善胸部CT检查。全身支持治疗包括感染预防(疫苗注射)、呼吸功能锻炼、严格戒烟、营养支持等。03骨骼肌肉系统鼓励体育锻炼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移植后每年进行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和1,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测定及骨密度检查。无症状人群每3年进行下肢MRI检查;对于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者,检查间隔缩短至1.5年。04生长发育及生育力儿童术后随访期家长需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每3个月测量身高及体重,青春期注意第二性征发育的情况,定期监测内分泌相关的检测。如发现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及时与随访医生沟通。移植前生育咨询(男性患者可向专科咨询,视个人年龄等具体情况进行移植前精子冻存;女性患者移植前也可由生殖医学专科提供个体化的卵巢功能保护方案)。移植后评估激素替代治疗时机(育龄期患者移植后每半年进行性激素水平监测,移植后育龄期女性专科门诊评估激素替代治疗时机)。05常见继发肿瘤皮肤癌:放疗区域皮肤软组织定期的体格检查。甲状腺癌监测:每年行甲状腺功能测定及甲状腺彩超检查。乳腺癌监测:教育自青春期开始直到25岁每月进行乳房自检,每半年进行乳房体格检查;自25岁开始每年进行乳房彩超检查。结直肠癌筛查:从35岁开始,每3~5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06生活质量每年进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对于精神状态评估不佳者,药物治疗或转诊到医学心理科室。移植出仓是移植这个系统性工程的重要一环,在出仓后可能会面临感染、排异、并发症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家属配合精心护理,同时坚持长期随访、按时复查,才能顺利度过免疫恢复期,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廖建云 副主任医师东莞台心医院高博医学(血液病)广东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儿童)血液病研究院移植区主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地中海贫血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东莞市医学会血流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儿童血液病,熟悉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各种合发症的诊治,尤其对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移植后免疫性溶血,血细胞减少的治疗经验丰富。2017年“宋庆龄儿科医学奖”获得者之一。发表论文于BritishJ.Haematology、Blood、BloodAdvance等;研究成果多年登上美国血液年会(ASH),欧洲血液年会(EHA)、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学会年会(EBMT)展示。
东莞台心医院血液科科普号2025年01月20日80
0
3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有什么好处?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作为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一线治疗,具有以下主要好处:增加完全缓解率和生存期:ASCT能够显著提高高危DLBCL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即在治疗结束后肿瘤消失的程度。完全缓解通常与更长的无病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相关联,提高了患者长期生存的机会。提高长期疾病控制率:通过ASCT,可以在化疗后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有效减少复发的风险,延长疾病控制的时间。化疗的增强效果:高剂量化疗联合ASCT可以更彻底地杀灭恶性淋巴瘤细胞,包括对化疗敏感和耐药的细胞群的清除,提高了治疗的有效性。治疗灵活性和个体化:ASCT后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调整后续的维持治疗或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治疗的个体化和灵活性。降低疾病复发的风险:ASCT能够在化疗结束后清除残留的肿瘤细胞,有效降低DLBCL复发的风险,特别是对于高危或复发难治的患者。改善生活质量:ASCT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长的缓解期和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治疗过程:初始治疗阶段:化疗和/或靶向治疗用于减少肿瘤负担,准备ASCT。干细胞收集:使用动员剂(如G-CSF)增加干细胞的数量,并通过血液透析法收集自体造血干细胞。高剂量化疗和移植:高剂量化疗旨在消灭肿瘤细胞,然后将之前收集的干细胞重新移植到患者体内。恢复和支持治疗:在移植后,进行支持性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输注支持和骨髓功能恢复的支持。结论:对于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ASCT作为一线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完全缓解率和生存期,减少复发的风险,并通过增强化疗效果和提高治疗的个体化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闫金松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02日975
0
8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异基因干细胞移植的区别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uto-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它们在供体来源、适应症、风险和益处等方面有显著区别。以下是这两种移植方式的详细对比:供体来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使用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细胞在高剂量化疗或放疗前采集并保存,在治疗后重新输回患者体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使用来自他人的造血干细胞。供体可以是匹配的兄弟姐妹、其他家庭成员、非亲缘供体或脐带血供体。适应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部分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急性白血病(AML、ALL)慢性白血病(C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纤维化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遗传性或代谢性疾病优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风险,因为使用的是患者自己的细胞。较低的移植相关并发症风险。适合用于高剂量化疗后的恢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供体细胞具有免疫系统重建的能力,可以提供抗白血病效应(Graft-versus-Leukemia,GvL)。能够替换患者有缺陷的造血系统,适用于遗传性疾病和一些恶性血液病。缺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无法提供GvL效应,因此对于某些高风险白血病患者可能效果不如Allo-HSCT。存在复发风险,因为输回的细胞可能仍包含癌细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存在GVHD风险,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或慢性GVHD。需要免疫抑制治疗以预防排斥和GVHD,增加感染风险。移植相关并发症风险较高,包括感染、器官损伤和移植物失败。移植前处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高剂量化疗或放疗用于清除癌细胞和免疫系统。干细胞采集前,通常给予刺激造血药物以增加干细胞数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清髓性或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用于清除患者的造血细胞和部分免疫系统,以接受供体细胞。可能需要全身放疗和高剂量化疗。总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适用于某些类型的癌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具有较低的并发症风险,但存在复发的风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适用于多种恶性和非恶性血液病,能够提供免疫重建和抗癌效应,但有较高的并发症风险,包括GVHD和感染。两种移植方式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供体的可用性来决定。
闫金松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01日1025
0
7
-
血型不同可以捐献造血干细胞吗
血型不同的供者和受者是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这种类型的移植称为“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进行这种移植时,医疗团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确保移植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主要考虑因素和处理方法血型不合的类型主要不合(MajorIncompatibility):受者的血浆中有对抗供者红细胞的抗体。例如,O型受者接受A型供者的干细胞。次要不合(MinorIncompatibility):供者的血浆中有对抗受者红细胞的抗体。例如,A型供者的干细胞捐献给O型受者。双重不合(BidirectionalIncompatibility):供者和受者互相存在抗体。措施和处理方法红细胞去除:在采集和处理供者的造血干细胞时,去除红细胞以减少抗原量。血浆置换:对受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去除抗体,减少移植后发生溶血的风险。药物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类固醇和抗体等药物来减少免疫反应和溶血风险。输血管理:移植后,受者可能需要特定类型的输血(如洗涤红细胞)以减少溶血反应。ABO不合移植的成功因素预处理和支持治疗预处理方案包括高剂量化疗和放疗,以清除受者的骨髓并减少免疫反应。通过支持治疗(如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提高移植成功率和患者耐受性。移植后的监测和管理密切监测受者的血液学指标、免疫反应和排斥反应。及时处理移植相关并发症,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感染。总结虽然ABO血型不合增加了移植的复杂性,但通过合理的预处理、支持治疗和移植后的监测与管理,大多数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成功进行。关键在于供者和受者双方的详细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科普号2024年07月01日862
0
8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回输供者淋巴细胞的作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后回输供者淋巴细胞(DonorLymphocyteInfusion,DLI)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主要用于治疗移植后复发或病情进展的患者。回输供者淋巴细胞的主要作用和机制如下:作用和机制增强移植物抗宿主病(GVL)效应:DLI可以增强供者的免疫细胞对残留恶性细胞的识别和攻击,从而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通过这种机制,可以消灭患者体内残留的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血液疾病的细胞,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治疗移植后复发: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如果患者出现疾病复发,通过回输供者淋巴细胞可以再次激活供者的免疫系统,对抗复发的恶性细胞,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辅助免疫重建:供者淋巴细胞可以帮助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强对感染和其他疾病的抵抗力。适应症移植后复发或微小残留病变(MRD):对于移植后出现复发或检测到微小残留病变的患者,DLI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增生异常性疾病:DLI可以用于一些增生异常性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某些类型的白血病)的治疗,尤其是在标准治疗失败或复发的情况下。副作用和风险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DLI可能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一种供者免疫细胞攻击患者正常组织的严重并发症。为了降低GVHD的风险,DLI通常采用逐步增加剂量的方式进行。细胞因子风暴:回输大量供者淋巴细胞可能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器官损伤。免疫相关并发症:DLI可能引发其他免疫相关并发症,如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异常等。管理和预防措施逐步增加剂量:为了减少GVHD的风险,DLI通常采用逐步增加剂量的方式进行,逐步调整剂量以找到平衡点,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抗肿瘤效应的同时,尽量减少GVHD的发生。预防和治疗GVHD: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其他支持治疗措施,预防和管理GVHD。密切监测和随访: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免疫功能和GVHD的发生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回输供者淋巴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主要用于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和治疗移植后复发或微小残留病变。尽管DLI具有显著的临床益处,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需要通过合理的剂量调整和预防措施来管理副作用和并发症。通过密切监测和个体化治疗,可以在发挥最大治疗效益的同时,尽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科普号2024年07月01日1200
0
4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输血依赖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输血依赖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我们将其定义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I型(SAA-II),其临床特点如下:1)病人在初次发病时表现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贫血逐步加重,并达到重型再生障碍贫血的诊断标准;中性粒细胞缺乏,严重贫血,血小板非常低下;3)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长期口服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雄激素、糖皮质激素、甚至多种中药,但均反应不佳;4)病程中反复感染、频繁使用抗生素导致多种抗生素耐药;5)反复输血、输注血小板导致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输注无效;6)血清铁蛋白显著升高;7)ATG治疗无效;8)发病至移植的中位病程长达8年(1-22年)以上;9)只能采取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治疗方法。二、输血依赖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2个病例1)病例1:12岁的小田,9岁时出现血细胞的显著减少,就诊于当地医院,反复输血支持,后因周身无力、出血、感染等无法正常上学,首先筛查是否存在先天遗传病导致的骨髓衰竭,之后在明确除外了范可尼贫血、Wiskott-Aldrichsyndrome(WAS)等遗传病,最终确诊“慢性再障”。就诊时病情已加重,一年内无数次输血及血小板才能艰难活着,走路走不动,生活不能自理,考虑存在输血依赖,为一类输血依赖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我们将其定义为“重型再障II型”。2)病例2:7岁的小马,呀呀学语时就不幸确诊为“慢性再障”,辗转于多家医院就医,长期口服环孢素、达那唑、中医偏方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乏力、出血等症状进行性加重,同样经历4年多的相关治疗,病情持续加重,输血依赖,最终进展为“重型再障II型”,反复的输血、输血小板,让他不得放弃上学,在家治疗。针对这样的患儿,究竟该如何治疗才能让他们重获新生呢?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输血依赖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骨髓移植中心团队回顾性收集了2015年至2018年,22例接受单倍体移植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II型(SAA-II)患者,以“北京方案”为基础的“Flu/Bu/Cy-ATG”作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移植,22例SAA-II型患者中,21例(95.5%)获得了的稳定植入,共有4例发生II-IV急性排异反应,其中仅2例发生III-IV排急性排异反应,并均得到良好控制和恢复。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其中12例(54.5%)移植过程中发生了细菌和真菌感染,提示SAA-II患者最好在疾病进展至异常严重阶段之前,尽早开展移植治疗,以减少移植过程中感染发生的风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获得了86.4%的长期生存。上述两位患儿,也均采用Flu/Bu/Cy-ATG作为一致的预处理方案,采用其父母的造血干细胞成功重建其造血系统,完成了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到目前为止,小田已顺利考上了初中,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而小马也完成了小学学习,正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初中学校,父母的脸上都洋溢着生活的幸福。四、学术进展:上述病例总结,以第一单位及通讯作者身份,在FrontiersofMedicine(影响因子9.9)在线发表了文章“Outcomesofhaploidentical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inpatientswithsevereaplasticanemia-IIthatprogressedfromnon-severeacquiredaplasticanemia”(半相合骨髓移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进展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II型的疗效)。该文第一作者为该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刘虹辰,毕业于德国科隆大学,获内科学博士学位,擅长血液疾病的精准诊疗及骨髓移植工作。五、总结:骨髓移植治疗输血依赖的重型再障,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尽早选择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治愈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闫金松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16日146
0
9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霍奇金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治疗难治复发霍奇金淋巴瘤(Refractory/RelapsedHodgkinLymphoma,R/RHL)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疗法使用患者自己的造血干细胞,经过高剂量化疗后将其重新移植回患者体内,以恢复骨髓造血功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初治后复发:一线治疗后完全或部分缓解,但随后复发的患者。难治性疾病:对一线治疗无反应或仅有部分反应的患者。高风险患者:初治时被认为具有高复发风险的患者,可能在一线治疗后进行自体移植以巩固治疗效果。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步骤诱导化疗:在进行自体移植前,患者通常会接受几轮高剂量化疗,以尽量减少肿瘤负荷,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使用动员剂(如G-CSF或Plerixafor)刺激骨髓释放造血干细胞进入外周血。通过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术(Apheresis)从患者体内采集造血干细胞。高剂量化疗(MyeloablativeTherapy):进行强效的化疗,以彻底摧毁体内的肿瘤细胞和骨髓造血细胞。这种疗法通常被称为清髓性化疗(MyeloablativeChemotherapy)。常用的高剂量化疗方案包括BEAM(Carmustine,Etoposide,Cytarabine,Melphalan)方案。干细胞回输:将之前采集并冷冻保存的造血干细胞解冻并通过静脉输注回患者体内。这些干细胞会在骨髓中重新定植并恢复造血功能。移植后的恢复和支持治疗:在移植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需要密切监测和预防感染。支持治疗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以及血液成分输注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高反应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R/RHL患者中显示出较高的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率。研究表明,约有50-70%的患者在移植后可以达到完全缓解。长期生存率:自体移植显著提高了难治复发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无病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许多研究报告了移植后的5年无病生存率在40-60%之间,5年总生存率在50-70%之间。巩固和维持治疗:自体移植后,部分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巩固或维持治疗(如放疗或靶向药物治疗)以减少复发风险。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和管理短期并发症:感染:由于高剂量化疗导致免疫系统抑制,患者在移植后易发生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出血:由于血小板减少,患者易发生出血。长期并发症:移植后白血病:少数患者可能在多年后发展为继发性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长期免疫抑制和内分泌功能障碍: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长期的免疫系统抑制和内分泌功能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总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难治复发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尽管这种疗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通过精心的管理和支持治疗,这些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自体移植提供了R/RHL患者获得长期缓解甚至治愈的机会,是现代霍奇金淋巴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科普号2024年06月16日224
0
8
-
造血干细胞配型
造血干细胞配型(HematopoieticStemCellMatching)是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找到合适供体的重要步骤。配型的主要目标是找到与患者的免疫系统最兼容的供体,以减少移植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失败的风险。以下是关于造血干细胞配型的一些关键信息:配型依据人类白细胞抗原(HLA)HLA是位于第六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基因,负责编码细胞表面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免疫系统识别和抗原呈递过程中起关键作用。HLA系统包括HLA-A、HLA-B、HLA-C、HLA-DR、HLA-DQ和HLA-DP等基因。配型时,主要关注HLA-A、HLA-B、HLA-C和HLA-DR这四个基因位点。HLA配型方法低分辨率(低分型):通常通过血清学方法进行,主要用于初步筛查。高分辨率(高分型):通过基因测序技术进行,能够精确到基因的亚型,用于最终确认配型。配型类型完全相合(FullMatch)完全相合指供体和受体在所有关键HLA位点上完全匹配(通常为10/10或8/8相合)。完全相合的配型结果预示着较低的GVHD风险和较高的移植成功率。部分相合(PartialMatch)部分相合指供体和受体在某些HLA位点上匹配(通常为9/10或7/8相合)。部分相合的移植可能增加GVHD风险,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是可行的,特别是当完全相合的供体难以找到时。半相合(HaploidenticalMatch)半相合指供体和受体在一半的HLA位点上匹配(通常为5/10相合),如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半相合移植可以通过特定的移植技术(如高剂量环磷酰胺)来减少GVHD的发生。配型供体来源同胞兄弟姐妹(SiblingDonor)由于兄弟姐妹从父母处遗传相同HLA基因的概率为25%,同胞兄弟姐妹是最理想的供体来源。同胞供体通常是HLA完全相合的。非血缘供体(UnrelatedDonor)非血缘供体通常通过骨髓库(如国际骨髓库)找到,可能需要高分辨率的HLA配型。虽然找到完全相合供体的概率较低,但随着全球骨髓库的扩大,匹配的机会也在增加。亲属供体(FamilyMemberDonor)父母或子女通常是半相合供体,半相合移植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亲属供体的优势在于易于获取和快速安排。脐带血(UmbilicalCordBlood)脐带血中富含造血干细胞,HLA匹配要求较低,且GVHD风险较低。脐带血移植适用于儿童和体重较轻的成人。配型过程HLA检测受体和潜在供体的血液样本会被送到实验室进行HLA基因检测,使用PCR和测序技术分析HLA基因型。高分辨率的基因型分析确保更精确的配型结果。配型评估实验室结果会被用于评估供体和受体之间的HLA匹配程度,寻找最佳的供体。选择最佳供体根据HLA匹配度、供体的健康状况和其他相关因素(如年龄、性别、CMV状态等),选择最合适的供体。总结造血干细胞配型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步骤,主要依据HLA基因的匹配程度。通过高分辨率的HLA检测和全球骨髓库的支持,可以找到最适合的供体,提高移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定期随访和监测对于确保移植后的长期健康至关重要。
闫金松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15日622
0
9
相关科普号

刘芳医生的科普号
刘芳 副主任医师
上海新道培血液病医院
血液一科
3930粉丝4.4万阅读

赵明峰医生的科普号
赵明峰 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血液科
360粉丝42.3万阅读

贾晋松医生的科普号
贾晋松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血液病研究所
3399粉丝38.3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刘芳 副主任医师上海新道培血液病医院 血液一科
白血病 65票
骨髓移植 14票
再生障碍性贫血 10票
擅长: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arT 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ITP, 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 -
推荐热度4.7卢岳 主任医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 造血干细胞移植科
骨髓移植 7票
白血病 3票
血液病 1票
擅长:2004年加入道培集团,主攻方向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老年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移植后复发患者的二次移植、少见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等具有丰富经验、截止至2024年底,已积攒1800多例移植病例,所经治患者生存率将近80%。其中,半相合移植患者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移植患者为1岁半。 -
推荐热度4.5刘健 副主任医师郑大一附院 小儿内科
再生障碍性贫血 13票
骨髓移植 7票
儿童白血病 2票
擅长:对儿科常见病,疑难病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 尤其擅长小儿血液病、肿瘤、出血性疾病诊治,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溶血性疾病、黄疸、血友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等。目前从事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对于各种复发难治白血病,各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免疫缺陷,先天性骨髓衰竭性疾病,遗传代谢病移植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