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骨髓的“谎报军情“:MDS如何伪装成贫血?
当你感到疲倦、头晕、面色苍白时,第一反应可能是:"我贫血了。"于是,你吃红枣、补铁剂,甚至去医院查了个血常规,报告单上确实显示血红蛋白(Hb)偏低——典型的贫血表现。但医生却眉头一皱:"你的血象有点奇怪,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这时,你可能遇到了一个狡猾的"伪装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它披着贫血的外衣,却在骨髓里悄悄"谎报军情",让血细胞发育紊乱,甚至可能演变为白血病。如何识破它的真面目?今天,我们就通过血常规报告单的"找茬游戏",揪出MDS的破绽。 第一章:贫血还是MDS?血常规里的"蛛丝马迹" 普通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通常比较"单纯":血红蛋白低,红细胞体积(MCV)偏小,血小板和白细胞基本正常。但MDS不同,它的血象往往"漏洞百出",就像一份被篡改的军事报告,处处透着不对劲。 破绽1:MCV升高——红细胞"虚胖"了 在普通缺铁性贫血中,红细胞因缺铁而"营养不良",体积偏小(MCV降低)。但MDS患者的红细胞常常"虚胖"(MCV升高),因为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红细胞成熟障碍,导致巨幼样变。 血常规提示: ※血红蛋白(Hb)↓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可能>100fL) 破绽2:血小板异常——数量少or形态怪 普通贫血的血小板通常正常,但MDS患者的血小板可能: ※数量减少(血小板计数<100×10⁹/L) ※体积异常(巨大血小板或微小血小板) ※功能缺陷(即使数量正常,也可能容易出血) 血常规提示: ※血小板(PLT)↓或波动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异常 破绽3:白细胞"不务正业" MDS患者的白细胞可能减少(易感染),也可能出现幼稚细胞(如原始细胞),这是骨髓造血紊乱的信号。 血常规提示: ※白细胞(WBC)↓或↑ ※中性粒细胞减少 ※可能出现幼稚细胞 "找茬"总结: 如果血常规显示"贫血+MCV升高+血小板或白细胞异常",就要警惕MDS,需进一步做骨髓穿刺和基因检测。 第二章:MDS的"真面目"——不仅是贫血那么简单 MDS全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髓系克隆性疾病。简单来说,骨髓这个"造血工厂"出了问题,生产出来的血细胞要么是"残次品",要么"消极怠工",导致外周血细胞减少,并可能最终进展为急性白血病。 MDS的狡猾"伪装"——早期症状像贫血 ●乏力、头晕(贫血导致) ●反复感染(白细胞减少) ●牙龈出血、瘀斑(血小板异常) ●脾脏肿大(部分患者) 很多患者起初以为只是"年纪大了,体质差",直到血象异常才被确诊。 MDS的危害:比贫血凶险得多 1.易转化为白血病:约30%的MDS患者会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2.感染和出血风险高:因白细胞和血小板质量差,患者易发生重症感染或内脏出血。 3.生存期差异大:低危患者可能生存数年,高危患者中位生存期仅几个月。 第三章:如何揪出MDS?——诊断"三步走" 如果血常规可疑,医生会进一步"破案": 1.骨髓穿刺+活检:看骨髓造血细胞有无病态造血(如环形铁粒幼细胞、巨核细胞异常)。 2.染色体和基因检测:如del(5q)、TP53、SF3B1突变等,帮助分型和预后判断。 3.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常细胞群。 MDS的诊断标准: ●持续血细胞减少; ●骨髓病态造血≥10%,或骨髓幼稚细胞5%-19%,或有典型基因和染色体异常; ●排除其他疾病(如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四章:MDS怎么治?——从"观察等待"到骨髓移植 MDS的治疗取决于危险分层(常用的IPSS-R评分): 低危组(进展慢) -支持治疗:输血、促造血(EPO、罗特西普、TPO等)、升白细胞、抗感染等。 -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尤其del(5q)患者效果佳)。 高危组(易转白血病) -去甲基化药物:阿扎胞苷、地西他滨(延缓白血病转化)。 -免疫或靶向药物治疗:PD1抑制剂、IDH1/2抑制剂、BCL-2抑制剂等。-化疗:类似白血病方案(如CAG)。 -骨髓移植: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但风险高,适合年轻、配型成功者。 第五章:关键提醒——这些人要格外警惕MDS! 1.长期血象异常(如三系减少、大细胞贫血)。 2.老年人(MDS高发于60岁以上)。 3.接触过化疗药、放射线(如肿瘤治疗后)。 4.有MDS家族史(罕见,部分家族可能存在胚系基因突变如DDX41可遗传)。 MDS就像骨髓里的"间谍",初期伪装成贫血,却在暗中破坏造血系统。通过血常规的"找茬",我们能发现它的破绽——MCV升高、血小板或白细胞异常。如果出现这些信号,务必进一步检查,避免延误治疗。 记住:贫血不一定是缺铁或营养不良,乏力不一定是劳累。早诊断、早干预,才能在这场与"伪装者"的较量中占据先机!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科普号2025年08月01日49
0
0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于慢性病范畴
唐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6月30日80
0
3
-
二线难治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MDS-RS)治疗后获得血液学进步1例
梅XX,男性,85岁。就诊时间:2024-11-18。主诉:贫血3年余,加重4月。现病史:患者2021年体检发现贫血,未明确原因。2023年8月在珠海中医院住院,骨髓涂片:增生活跃,红系未见明显代偿/环形铁粒幼红细胞16%,血小板减少;骨髓活检病理:增生活跃,红系未见明显代偿,MF-1;流式免疫分型未见异常;染色体:20q-;基因:SF3B1+,PPM1D+。诊断MDS-RS(IPSS-R低危,20q-,SF3B1+、PPM1D+)。23年8月-24年1月予生血宁、中药治疗,疾病稳定,Hb70g/L左右,PLT80×109/L左右;24年2月-24年7月因逐渐依赖输血,改为罗特西普50mg,q21d皮下注射治疗,Hb70g/L左右,PLT60×109/L左右。2024年8月中大五院骨髓干抽,流式免疫分型:异常原始髓系细胞1.5%,以罗特西普75mgq21d治疗,依赖红细胞输注;24年9月-24年11月行3程小剂量阿扎胞苷治疗,期间以罗特西普75mgq21天皮下注射,间断输红细胞,Hb70g/L左右,PLT下降到30×109/L。来诊时网织红细胞3.06%,绝对值55.4×109/L,血清铁蛋白965.68ng/ml,血清促红素3302mIU/ml,血象:WBC5.8×109/L,Hb67g/L,PLT37×109/L。症见:面色苍白,乏力,下肢浮肿,皮肤瘙痒,舌淡苔白腻,脉弦细数。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西医诊断:MDS-RS(低危组,R-IPSS3.5分,20q-,SF3B1+、PPM1D+)。中医诊断:髓毒劳(精气血阴虚型)。第一阶段治疗(2024.11.18—2025.3.9共3.7月)1.中药汤剂,以补血方加减(略),日1剂,共4周(24.11.18—24.12.15)。 再障生血胶囊5粒,日三次,口服,共7周(24.11.18—24.12.15;25.2.10—25.3.2)2.西药以联合刺激造血为主。罗普斯亭250ug-500ug,皮下注射,qw,共8次;罗特西普100mg,皮下注射,q3w,共3次。第一阶段治疗后血常规:WBC(3.9-13.7)×109/L,ANC(1.5-8.1)×109/L,Hb(57-72)g/L,PLT(30-113)×109/L。第一阶段治疗及血常规变化趋势如下图第二阶段治疗(2025.3.10—2025.6.29共3.7月)1.罗普斯亭250ug-500ug,皮下注射,qw,共10次;2.罗特西普100mg,皮下注射,q3w,共5次。第二阶段治疗后血常规:WBC(7.2-13.4)×109/L,ANC(3.6-7.6)×109/L,Hb(61-80)g/L,PLT(33-113)×109/L。按语:该患者初诊为IPSS-R低危组MDS-RS,先后历经中医药、罗特西普单药、阿扎胞苷+罗特西普,最终治疗无效,贫血血小板减少加重来诊,属于2线治疗后难治性低危MDS-RS。患者经中医药、罗特西普治疗后,骨髓干抽,骨髓FMC见异常原始髓系细胞1.5%,贫血加剧,考虑为MDS造血衰竭;后以阿扎胞苷+罗特西普治疗后,贫血加重,依赖输血,血小板低下,考虑为骨髓抑制,而非疾病进展为MDS-伴原始细胞增多或急性髓系白血病。基于以上认识,结合罗普司亭治疗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和MDS、罗特西普治疗MDS-RS研究进展,以及患者中医髓毒劳疾病精气血阴虚的本质,我们第一阶段采用中药复方补血方+再造生血胶囊+罗普司亭+罗特西普治疗,发现罗普司亭联合罗特西普或罗普司亭单药治疗期间,WBC、ANC、PLT有升高趋势,但Hb仅稳定或有下降趋势,不能获得红系血液学进步,可能与罗普司亭联合罗特西普使用时间短暂,或罗普司亭单药刺激红系造血作用有限有关。第二阶段我们联合应用罗普司亭和罗特西普2月后,患者终于获得了红系血液学进步,脱离红细输血困扰,随访至25年6月15日,Hb78g/,PLT68×109/L。
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科普号2025年06月25日110
1
1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0岁,原始细胞8%,如何治疗
唐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6月16日55
0
2
-
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去甲基化治疗的时机
唐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6月08日74
0
4
-
简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与治疗进展(2025)
摘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以无效造血、血细胞发育异常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风险增加为特征。本文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修订版分类标准,系统阐述MDS的病理分型、诊断流程、预后分层及个体化治疗策略,重点探讨新型靶向药物(如Luspatercept、Imetelstat)及表观遗传学治疗的突破性进展,并结合最新临床试验数据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第一章分类与诊断标准1.1WHO2022分类更新核心修订要点•强化分子遗传学诊断价值:明确SF3B1突变对环形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诊断意义重大,≥5%环形铁粒幼细胞且携带该突变即可确诊。•新增特定亚型:设立“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的MDS(MDS-RS-T)”,需血小板≥450×10⁹/L且有SF3B1突变。•简化分类:删除“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等模糊概念。具体分型及诊断标准1.MDS伴单系病态造血(MDS-SLD):单一系别(红系、粒系或巨核系)发育异常,且细胞遗传学异常支持克隆性造血。 2.MDS伴多系病态造血(MDS-MLD):≥2系发育异常,环形铁粒幼细胞<15%,伴或不伴细胞遗传学异常。 3.MDS伴环形铁粒幼细胞(MDS-RS):环形铁粒幼细胞≥15%或<15%但存在SF3B1突变,无BCR::ABL1或PDGFRA/B重排。 4.MDS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骨髓或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EB-1(5%-9%)或EB-2(10%-19%)。 第二章预后评估体系2.1IPSS-R评分系统(2022修订版)总评分与危险分层•极低危(≤1.5分):中位生存期8.8年。•低危(>1.5-3分):中位生存期5.3年。•中危(>3-4.5分):中位生存期3.0年。•高危(>4.5-6分):中位生存期1.6年。•极高危(>6分):中位生存期0.8年。2.2分子生物学标记物•预后良好标志:SF3B1突变(环形铁粒幼细胞亚型,总生存期延长);GATA2突变(与治疗反应性相关)。•预后不良标志:TP53突变(复杂核型,AML转化风险高);ASXL1/RUNX1突变(总生存期缩短)。•新兴标记物:WT1mRNA水平用于动态监测微小残留病灶(MRD);ctDNA甲基化谱预测表观遗传治疗反应。第三章治疗策略3.1支持治疗•输血管理:红细胞输注:Hb≤80g/L或有症状性贫血;血小板输注:PLT≤10×10⁹/L或有活动性出血。•铁过载治疗:去铁胺(DFO):皮下注射,每周5-7次;地拉罗司(DFX):口服,每日20mg/kg。3.2低强度治疗•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del(5q)患者首选(ORR60%,中位缓解持续时间4.2年);泊马度胺:用于来那度胺耐药患者(ORR32%)。•去甲基化药物(HMA):阿扎胞苷:75mg/m²×7天/周期(总生存期延长9.4个月);地西他滨:20mg/m²×5天/周期(高危患者CR率18%)。3.3高强度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适应证:IPSS-R高危/极高危、年龄<65岁、体能状态良好;预处理方案:氟达拉滨+美法仑(非清髓性,减少器官毒性)。•靶向治疗:Luspatercept:激活素受体IIB融合蛋白,用于低危MDS贫血(ORR38%);Imetelstat:端粒酶抑制剂,高危MDS患者总生存期延长5.6个月。3.4新兴疗法•表观遗传调控:EZH2抑制剂(Tazemetostat):针对EZH2突变患者(ORR26%);BET抑制剂(OTX015):抑制BRD4蛋白,逆转耐药(临床试验中)。•免疫治疗: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用于高突变负荷MDS(ORR17%);CD123CAR-T:靶向白血病干细胞(I期试验中)。第四章特殊类型MDS4.1伴环形铁粒幼细胞的MDS(MDS-RS)•诊断要点:环形铁粒幼细胞≥15%或SF3B1突变,排除血红蛋白病(如地中海贫血)。•治疗策略:Luspatercept:每3周1mg/kg皮下注射(持续输血依赖减少率40%);促红细胞生成素(ESA):EPO水平<500mU/mL时有效。4.2治疗相关MDS(t-MDS)•危险因素:烷化剂(RR=4.2)、拓扑异构酶抑制剂(RR=2.8)暴露史。•分子特征:TP53突变率40%-60%,复杂核型占75%。•治疗选择:HMA联合Venetoclax(ORR71%);尽早行allo-HSCT(2年OS35%)。第五章并发症管理5.1感染防控•预防用药:细菌感染:左氧氟沙星(中性粒细胞<0.5×10⁹/L);真菌感染:泊沙康唑(高风险患者)。•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每年接种;肺炎球菌疫苗:PCV13序贯PPSV23。5.2出血管理•血小板输注阈值:无出血:<10×10⁹/L;黏膜出血:<20×10⁹/L;颅内出血:<50×10⁹/L。•TPO受体激动剂:罗米司亭:每周1μg/kg皮下注射(PLT应答率60%)。第六章未来方向6.1精准医学•液体活检:cfDNA甲基化谱预测HMA疗效。•人工智能模型:整合基因组、临床数据预测AML转化风险。•类器官平台:体外筛选个体化药物组合。6.2临床试验热点•联合疗法:Venetoclax+阿扎胞苷:ORR71%(高危MDS);Ivosidenib(IDH1抑制剂)+HMA:突变特异性治疗。•基因编辑:CRISPR-Cas9纠正TP53突变(临床前研究)。结论MDS的诊疗已从传统形态学迈入分子驱动时代,新型靶向药物及MRD监测技术的应用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未来需进一步解析疾病异质性机制,开发基于生物标志物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实现“功能性治愈”目标。参考文献:1.ArberDA,etal.Blood.2022;140(12):1200-1228.2.GreenbergPL,etal.Leukemia.2023;37(2):275-298.3.FenauxP,etal.NEnglJMed.2024;390(5):401-415.
庄静丽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09日652
0
0
-
补血方联合R2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快速起效1例
患者,男性,72岁,确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4月,促造血治疗无效,于2024年10月14日来诊。现病史:患者7年前发现贫血,未予诊治。2024-6-8在外院查验血常规示贫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形态:增生活跃,原始细胞5%,颗粒巨核细胞4个;骨髓活检:MDS伴骨髓纤维化(MF-2);染色体复杂核型:46,XY,del(5)(q13q31),t(12,14)(q15,q22),del(20)(q11q13);FISH:5q-,20q-;流式免疫分型和基因突变未见异常;血清EPO248.5mIU/ml;PET-CT:右肺上叶尖段实性结节,考虑肺癌。外院予以2024年7月初开始促造血(罗沙司他70mg,隔天一次;艾曲泊帕75mg,每日1次)、泼尼松、达那唑治疗无效,长期依赖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来诊当日血象:WBC6.5×109/L,Hb54g/L,PLT65×109/L。血清EPO629mIU/ml,铁蛋白541ng/ml。症见:倦怠乏力,燥热,双足水肿,舌淡暗苔薄黄,脉弦细。西医诊断:MDS伴骨髓纤维化(极高危组,R-IPSS7分)。中医诊断:髓毒劳(精气血阴虚型)。第一阶段(2024-10-14至2024-12-23,共70天)治疗如下:1.中药以补血方加减(方药略),日一剂。以填精益髓,益气补血,养阴清热。2.西药及中成药,以联合刺激造血为主。人促红素注射液,1万IU,皮下注射,每日1次;十一酸睾酮软胶囊,40mg,口服,日三次;再障生血胶囊,5粒,口服,日三次。罗沙司他、艾曲泊帕、达那唑继续服用、减量至12月初停用。2024年12月23日第6诊,血常规:WBC7.24×109/L,Hb45g/L,PLT31×109/L。第一阶段患者血常规变化如下图。第二阶段(2024-12-23至2025-2-23,共60天)治疗如下:1.中药以补血方加减(方药略),日一剂。2.西药及中成药,以免疫调节联合刺激造血为主。来那度胺片,6.7mg~10mg,口服,每日1次;罗普司亭注射液,250ug~500ug,皮下注射,视血小板和白细胞情况,每4周1次~每周1次;再障生血胶囊,5粒,口服,日三次。经过该方案治疗后,患者血象快速起效,血小板一月后正常,两月后血红蛋白升高到75g/L。2025年2月23日血常规:WBC7.15×109/L,Hb75g/L,PLT162×109/L。目前患者停用罗普司亭,继续中药、来那度胺治疗。第二阶段患者血常规变化如下图。
代喜平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28日156
0
2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能不能大补
唐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25日34
0
0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个慢性病,大多数患者的病程以年来计算。
唐旭东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25日136
0
8
-
高危与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如何判断病情与生存时间?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深度。”——列夫·托尔斯泰当被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时,许多患者和家属会感到迷茫,甚至恐惧。他们往往会问:“我的病严重吗?”“我还能活多久?”“治疗还有意义吗?”这些问题不仅是医学上的,也是人生哲学上的。疾病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但也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科学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您了解MDS的高危与低危分型,如何判断预后生存时间,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治疗与积极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希望与新生。1.什么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导致血细胞减少(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骨髓中异常细胞的积累。MDS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病程可以从相对稳定的低危阶段发展到更具侵袭性的高危阶段,甚至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MDS的常见症状贫血:疲乏、头晕、面色苍白、心悸;感染:由于白细胞减少,患者容易出现反复感染;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2)MDS的分型意义MDS的分型不仅是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更是对患者未来治疗方向的指导。低危MDS患者的病情相对稳定,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而高危MDS患者则需要更积极的治疗,以防止疾病迅速恶化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2.如何判断MDS是高危还是低危?判断MDS是高危还是低危,需要结合国际公认的风险评估系统(如IPSS、IPSS-R),通过以下几个关键指标进行综合分析:(1)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低危MDS:骨髓中的原始细胞比例通常较低(<5%)。高危MDS: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升高(≥10%),提示疾病更具侵袭性。(2)染色体异常低危MDS:染色体异常较少,或者仅有良性预后相关的异常(如5q缺失)。高危MDS:存在复杂的染色体异常(如三条或以上染色体缺失或重排),提示预后较差。(3)血细胞减少的程度低危MDS:通常仅有轻到中度的单系血细胞减少(如仅贫血)。高危MDS:多系血细胞减少(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减少),且程度严重。(4)IPSS和IPSS-R评分通过对上述指标进行综合评分,MDS患者被分为低危组(低危或中危-1)和高危组(中危-2或高危)。分层的意义在于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3.如何判断自己的生存时间?“人类最大的勇气,是在未知中寻找希望。”——阿尔贝·加缪对于MDS患者而言,生存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疾病分型、治疗方案、身体状况等。以下是一些影响生存时间的关键因素:(1)低危MDS的生存时间低危MDS患者的病情相对稳定,平均生存时间通常在3-5年甚至更长。通过合理的治疗,如支持治疗(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等,部分患者可以长期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2)高危MDS的生存时间高危MDS患者的病情进展较快,尤其是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较高或有复杂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可能仅为1-2年。然而,积极的治疗(如低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延长生存期,甚至实现长期缓解。(3)个体化差异需要强调的是,每位患者的病情都是独特的,生存时间并非固定的数字,而是可以通过治疗和调理改变的动态过程。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积极的心态,许多患者可以突破预期的生存时间,创造生命的奇迹。4.高危与低危MDS的治疗策略(1)低危MDS的治疗目标低危MDS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治疗:通过输血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缓解贫血症状;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特别适用于伴有5q缺失的患者;中医治疗:通过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中药调理,改善体质,缓解症状。(2)高危MDS的治疗目标高危MDS的治疗目标是延长生存期、降低白血病转化风险。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低剂量化疗:如阿扎胞苷(Azacitidine)、地西他滨(Decitabine),抑制异常细胞增殖;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愈手段;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中药调理,减轻化疗副作用,增强免疫功能。5.人文关怀:如何面对疾病与未知?“真正的勇士,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带着恐惧前行。”——曼德拉面对MDS,患者不仅需要科学的治疗,更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和人文关怀。以下是一些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的方法:(1)接受现实,拥抱希望确诊MDS并不意味着绝望,而是提醒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正如尼采所说:“那些杀不死我们的,会让我们更强大。”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积极的心态,许多患者可以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2)与家人和医生沟通疾病并非一个人的战斗。与家人和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信心。(3)关注生活质量治疗的目标不仅是延长生命,更是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可以尝试通过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与家人共度时光等方式,找到生活的乐趣。(4)从疾病中找到成长疾病虽然带来了痛苦,但也可能成为一次重新认识生命的机会。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当下,甚至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标。6.结语:科学与希望并存“希望是生命的灯塔。”——维克多·雨果高危与低危MDS的分型和生存时间的判断,是患者了解自己病情的重要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无论病情如何,科学的治疗与积极的心态都可以帮助患者在与疾病的斗争中找到希望与新生。作为一名专注于MDS治疗的中西医结合医生,我愿意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帮助您在治疗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与希望。无论疾病如何变化,请相信,科学的力量与人性的温暖会始终陪伴您,帮助您走得更远、更稳。MDS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太多坑了,我以前的文章写过,大家可以看谈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那些坑这篇文章,这里不再赘述了。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与MDS斗争,请不要犹豫,咨询专业医生,让我们一起为您的健康努力,开启新的生命篇章。
周振环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1月30日226
0
0
相关科普号

王文生医生的科普号
王文生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2714粉丝36.3万阅读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
贾钰华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内科
1.2万粉丝948.4万阅读

关建民医生的科普号
关建民 主任医师
菏泽市立医院(总院)
血液内科
28粉丝2.2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贾晋松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血液病研究所
再生障碍性贫血 63票
白血病 23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0票
擅长:各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尤其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的化疗和细胞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其它骨髓衰竭性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骨髓纤维化和原因未明的血细胞减少的诊断和治疗。 -
推荐热度4.9赖悦云 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血液病研究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9票
血液病 16票
再生障碍性贫血 15票
擅长: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各类血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治 -
推荐热度4.9唐旭东 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血液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7票
再生障碍性贫血 27票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4票
擅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化疗后骨髓抑制,移植后血小板减少,发热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