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水肿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神经外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脑干水肿是指不同致病因素使脑干组织中水分异常增多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水肿形式多为血管源性脑水肿,主要是由血脑屏障被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血管外至脑细胞外间隙,引起局部脑细胞水肿。

脑干水肿严重时可以引起颅内压力增加,使进入脑内的血流和氧气供应减少,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症,甚至危及生命。

发病原因

脑干水肿的常见病因包括颅脑创伤、脑中风、脑肿瘤等。

  • 颅脑创伤:严重的颅脑创伤,可以导致颅骨碎裂,颅骨的碎片刺破脑内血管,导致脑干水肿。
  •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脑出血时由于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流出到脑组织中,导致脑干水肿和颅内压力增加。
  • 脑肿瘤:脑肿瘤会压迫周围的脑组织,导致受压的脑组织发生肿胀(脑干水肿)。

症状表现

脑干水肿的临床表现视发展速度和严重程度而异。

典型症状

  • 脑干水肿的主要症状可能出现肢体瘫痪、无力、不能抬举,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或意识的改变。
  • 脑干水肿严重时会导致没有自主呼吸意识,靠呼吸机维持,患者昏迷状态,肢体无意识活动。

并发症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 很容易引起脑疝形成而致呼吸心跳停止

如何预防

脑干水肿不是单独的疾病,而是其他疾病尤其是颅脑疾病合并的一种病理改变。因此针对脑干水肿的预防,重点在于预防原发疾病。

检查

脑干水肿的评估和诊断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采集病史:包括询问症状出现时间、症状特点。
  • 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如检查神经反射、肌肉力量、感觉、平衡功能等。
  • 影像学检查:头部 CT 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确定水肿的部位和程度,同时观察有没有其他脑部异常。
  • 实验室检查:有助于确定水肿的病因。

治疗方式

降低颅内压是脑干水肿治疗的重要环节。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 脱水剂:消除脑干水肿主要依靠脱水剂,此类药物可以提高血浆的渗透压,使血浆和脑之间形成渗透压梯度,从而使水分从脑组织进入血管内,通过肾脏排出,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常用药物如 20% 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
  • 利尿药:利尿剂主要是通过促进大量尿液排出来达到脱水的目的,常用呋塞米、托拉塞米、氢氯噻嗪等。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因为外伤或者颅内占位引起的脑干水肿患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注意事项

  • 由于多种疾病可以导致脑干水肿,因此脑水肿的日常注意事项取决于导致脑水肿的原发疾病。
  • 如果原发疾病和脑干水肿导致患者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该尽早开始康复锻炼,以便尽快恢复功能,恢复自理能力。
  • 长期卧床不能翻身者,要经常翻身,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干燥,防止褥疮发生。
  • 饮食应结构合理,选择清淡、易消化、低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及含钾丰富的食物,少食胆固醇高的食物和动物内脏、蛋黄和动物油;饮食有规律,戒烟戒酒。

预后

一部分患者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可以缓解。其预后不仅与治疗的有效性有关,更与引起脑干水肿的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