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神经性皮炎为什么总是反复发作?
齐淑贞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1月21日74
0
1
-
私处皮肤痒痒痒之“神经性皮炎”;为什么会反复发作?应该怎么治疗?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难言之隐,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哎,阴囊、会阴或肛周皮肤,突然起了一块类似癣一样的东西,好痒啊!”痒了抓,抓了痒,引起“瘙痒—搔抓—瘙痒”恶性循环,这多半是“神经性皮炎”在作祟。一.什么是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又称为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点为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这种皮肤病通常发生在颈部、上眼睑、双侧肘部、腰骶部、手腕、手臂、腿或外阴等部位,多见于成年人,儿童一般不发病。二.神经性皮炎为什么会反复发作?会传染吗?该病不传染,也不遗传,但本病病因不明确,搔抓和摩擦是诱发本病导致苔癣样变的重要条件,造成愈抓愈痒,愈痒愈抓,愈抓愈厚的恶性循环。精神因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思虑过度、焦虑不安、劳累、睡眠欠佳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复;打这个比方是要说明神经性皮炎就是类似于酝酿鸡皮疙瘩一样,只是内里的感觉不同而已,其中蕴含着烦躁心理。饮食因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酗酒、抽烟等,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导致神经性皮炎复发。此外,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受也可能与神经性皮炎的复发有关。外界刺激:皮肤受到局部刺激,如衣物摩擦、日晒、昆虫叮咬、过敏原、化学物质、粉尘、气候变化等,都可能导致皮肤受损,从而引发或加重神经性皮炎。不良生活习惯:过度洗澡、使用刺激性皮肤护理产品、长时间暴露在干燥环境(如空调或暖气)中,都可能使皮肤失去正常的保护功能,增加神经性皮炎的复发风险。遗传因素: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会增加个体对刺激的敏感性,从而导致神经性皮炎的发生和复发。三.神经性皮炎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①年龄:青年及成年人多见,老年人较少见,儿童一般不发病。②皮疹的演变过程:起初发病时,患者皮肤仅有瘙痒感,而无皮疹发生。经常搔抓或摩擦后,出现粟粒大的丘疹,顶端扁平,呈圆形或多角形,散在分布。丘疹逐日增多,密集,融合,形成皮纹加深和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可呈淡红色、黄褐色或正常肤色,也可有色素沉着。皮疹上覆有鳞屑,边界清楚,周边有散在扁平的丘疹。皮疹可能融合成斑片状,斑片的数目不定、大小不等,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皮疹表面多干燥,无明显渗液,可因搔抓而有抓破、出血点或血痂。③好发部位:本病好发于颈后及颈两侧、肘窝、窝、股内侧、尾骶及腕部、胫前和踝部等部位,但其他部位亦可发生。④自觉症状:本病常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瘙痒,每到夜晚时,瘙痒症状更加明显,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更表现为奇痒难忍,可严重影响工作与睡眠。搔抓后,可出现表皮剥脱及血痂。⑤病程:慢性病程,常多年不愈,治疗后也易复发。该病是慢性过程,时轻时重,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缓解。全部病程可分为3期:静止期,表面炎症轻微或缺如,病变局限,境界清楚。进行期,炎症显著,浸润明显,皮损扩大,边缘模糊不清。退行期,浸润轻微,皮损变薄,倾向愈合。四.神经性皮炎怎么治疗?关键是止痒神经性皮炎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打破“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所以,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要抓!千万管住手,不要抓!!总之;一是管住手别挠,管住心别烦;二是要求平静地受着。1一般治疗①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嘱患者避免搔抓、有力地摩擦及反复热水烫洗,盐水搽洗以及外用酒精、姜、蒜等刺激性方法止痒。搔抓或用热水烫等方法只能起到暂时止痒的作用,数十分钟或1~2h后又会出现瘙痒感,而且还会加重皮肤的干燥或肥厚而出现瘙痒加剧的现象。同时嘱患者避免饮酒、喝浓茶及食用辛辣食品。②询问患者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如有便秘,应及时纠正;饮食要有规律。有的患者便秘纠正后,瘙痒症状可以缓解。若皮损区或皮肤的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时,要使用抗生素软膏适当治疗,如红霉素软膏、四环素软膏、百多邦等。有深部感染时,积极治疗感染病灶。③大部分病程较长的患者伴有神经衰弱症状,患者因瘙痒而影响睡眠,睡眠不佳又产生烦躁而加剧瘙痒症状,对于这些患者,可用镇静剂及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8mg口服,3次/d;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1次/晚。亦可采用一些抗组胺新药,如地氯雷他啶5mg口服,1次/d;西替利嗪10mg口服,1次/d等。每个病人对不同的抗组胺药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可根据临床效果调整用药,选择有效的抗组胺药物。应用1种抗组胺药物疗效不理想时,可选择2~3种不同类型的抗组胺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皮损区局部封闭是较常用的方法,一般能取得较好的疗效。①苯海拉明局部封闭:苯海拉明25mg,0.5%普鲁卡因溶液加至25ml或2%利多卡因加至5ml,皮损处皮下浸润注射,隔日1次。②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封闭:可选用地塞米松或强的松龙,并加入适量盐酸普鲁卡因,作局部皮损区下封闭。需强调的是,强的松每次用量一般不超过25mg,2次/周。或2%苯甲醇液2~4ml患区皮下注射,1次/周,3~5次为1个疗程。一般选择曲安奈德注射液1ml(40mg)、2%利多卡因4ml配成混合液,碘伏消毒皮损及周围皮肤,约每cm2注射0.2~0.5ml,至皮损肿胀或发白。较大皮损,四周多方位多次注射。间隔14天,重复注射1次,一般2~3次即可。需要注意激素的副作用和禁忌证,尤其封闭处皮损可能出现萎缩、色素变化等。3静脉封闭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用局部封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可行静脉封闭,如用0.25%普鲁卡因注射液(用药前要做皮肤过敏试验,阴性者可以应用)100ml加维生素C0.5~1.0g静脉滴注,1次/d,10~15天为1个疗程。4外用药治疗可选用各种含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氟羟氢化泼尼松、醋酸氟轻松、地塞米松、氟氢考的松)的乳剂、软膏及二甲基亚砜液、涂膜剂及气雾剂等外用。对长期苔藓样变严重、皮损肥厚显著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封包治疗,效果会更显著。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外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或封包疗法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感染,尤其是已经有破溃的皮损。选用各种焦油类药物配成5%~20%的乳剂、酊剂、糊剂或软膏外用。5物理疗法可用浅层X线照射,32P、30Sr敷贴、液氮冷冻、超短波、梅花针局部弹刺或针刺疗法。此外磁疗、蜡疗以及矿泉治疗等,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五.神经性皮炎如何预防复发?神经性皮炎的复发率很高,因此预防复发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神经性皮炎复发的建议:保持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清洁是预防神经性皮炎的关键。在冬季,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建议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并注意保湿。此外,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刺激皮肤。避免过度搔抓过度搔抓会导致皮肤破损和感染,从而加重神经性皮炎的症状。因此,患者应该避免过度搔抓,尤其是在冬季皮肤干燥的情况下。避免接触过敏原某些物质可能会引起神经性皮炎的症状加重,例如化妆品、某些食物等。因此,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以减轻症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神经性皮炎非常重要。患者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适当运动等,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调整情绪和压力情绪和压力也是神经性皮炎的常见诱因之一。因此,患者应该尽量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可以通过锻炼、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重点提示临床上大多重症银屑病患者都是早期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引起的。作为一名医生,我呼吁广大患者接受规范治疗,与医生携手共同应对这一挑战。同时,我也希望患者家庭和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推动神经性皮炎规范诊疗的进程。
陈善闻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2月07日708
0
3
-
神经性皮炎专病门诊开诊
痒痒痒……痒得心烦意乱您是否经历过被神经性皮炎折磨得寝食难安同位素敷贴可治疗!神经性皮炎,也可以称它为“慢性单纯性苔藓”,中医称之为“牛皮癣”,主要特征就是阵发性瘙痒和皮肤苔藓样变。同位素敷贴治疗过程简单、温和,无痛苦体验;性价比高,费用相对低廉,适合各年龄段人群;更重要的是,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李飞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1月21日839
0
0
-
颈部皮疹
看来我的科普还是有作用的,一位原来的同事看到我微信公众号分享到朋友圈的神经性皮炎的文章后,立即发她儿子颈部的皮疹照片给我看,问是不是神经性皮炎,果然是的。能够对朋友们患者们有所帮助,也是我的荣幸。
王芳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0月21日37
0
0
-
神经性皮炎,
这是典型的神经性皮炎,上睑内侧也是神经性皮炎的好发部位,往往对称发作,长期瘙痒摩擦抠抓引起扁平斑块,表面粗糙干燥。可以局部涂抹地奈德乳膏(力言卓)或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尤卓尔),不要摩擦抠抓,注意休息和心情。
王芳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10月16日612
0
0
-
神经性皮炎
1、定义: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局限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苔藓。中医学称之为“牛皮藓”“摄领疮”,因其好发于至厚而且坚而得名。2、临床特点:皮肤苔藓化,肥厚粗糙、瘙痒剧烈,病程缓不愈,愈后易复发。发病初期,仅有患部间歇性瘙痒,衣经搔抓皮肤出现淡褐色圆形或多角形丘疹,表面光滑或覆成群,随病情发展,丘疹渐融合成片,形成英武的苔藓档燥、增厚、皮纹加深,互相交错,皮嵴突起,呈菱形或多病我见于青壮年男性。3、病因本中医认为本病为七情所伤,多因心火内生,脾经湿热.理之间,外感风湿热邪,以致阻滞肌肤,血虚生燥,肌肤因,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1)神经精神因素:因情志波动,精神过度兴奋、忧郁,神经衰弱,造成大脑皮层的调节功能紊乱引起,当受到刺激时,皮肤易出现反应,呈苔藓样变化。(2)刺激因素:如过饮醇酒、咖啡等辛热剂,或服用某些物及内裤磨擦、搔抓等局部刺激,均为诱因。(3)疾病因素: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障碍等,亦为重要4、治疗(1)、抗组织胺药:可酌情选用扑尔敏、苯海拉明、异雨左西替利嗪片(口服液)等联合维生素B12或复合维生(2)、外用药:皮炎平,糠酸莫米松乳膏(3)、中成药:湿毒清片(诺鑫)、皮肤病血毒丸、乌蛇上等。
刘永忠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6月20日664
0
0
-
神经性皮炎如何处理?
孙婧茹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05日149
0
1
-
私处皮肤痒痒痒之“神经性皮炎”;痒难忍受,如何缓解?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难言之隐,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哎,阴囊、会阴或肛周皮肤,突然起了一块类似癣一样的东西,好痒啊!”痒了抓,抓了痒,引起“瘙痒—搔抓—瘙痒”恶性循环,这多半是“神经性皮炎”在作祟。 一.什么是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也叫“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神经障碍性皮肤病。 二.为什么会得神经性皮炎呢?会传染吗?该病不传染,也不遗传,但本病病因不明确,搔抓和摩擦是诱发本病导致苔癣样变的重要条件,造成愈抓愈痒,愈痒愈抓,愈抓愈厚的恶性循环。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神经精神因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思虑过度、焦虑不安、劳累、睡眠欠佳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复;打这个比方是要说明神经性皮炎就是类似于酝酿鸡皮疙瘩一样,只是内里的感觉不同而已,其中蕴含着烦躁心理。 2疾病要素:胃肠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紊乱; 3熬夜、饮酒、饮食辛辣刺激食物等; 4局部刺激如衣领过硬而引起的摩擦,化学物质刺激、感染病灶、汗水浸渍等; 5昆虫叮咬、阳光照射等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三.神经性皮炎长啥样? 根据皮疹分布范围的大小,本病常分为两型:1.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双肘伸侧、腰骶侧、股内侧、外阴、阴囊、肛周等;此型临床上比较常见。2.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皮损广泛分布于眼睑、头皮、躯干四肢等。此型也多在颈部开始发疹,向上蔓延至眼睑及头皮,向下蔓延至胸、背、腰及四肢。 通过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对神经性皮炎作出诊断。该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①年龄:青年及成年人多见,老年人较少见,儿童一般不发病。②皮疹的演变过程:起初发病时,患者皮肤仅有瘙痒感,而无皮疹发生。经常搔抓或摩擦后,出现粟粒大的丘疹,顶端扁平,呈圆形或多角形,散在分布。丘疹逐日增多,密集,融合,形成皮纹加深和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可呈淡红色、黄褐色或正常肤色,也可有色素沉着。皮疹上覆有鳞屑,边界清楚,周边有散在扁平的丘疹。皮疹可能融合成斑片状,斑片的数目不定、大小不等,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皮疹表面多干燥,无明显渗液,可因搔抓而有抓破、出血点或血痂。③好发部位:本病好发于颈后及颈两侧、肘窝、窝、股内侧、尾骶及腕部、胫前和踝部等部位,但其他部位亦可发生。④自觉症状:本病常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瘙痒,每到夜晚时,瘙痒症状更加明显,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更表现为奇痒难忍,可严重影响工作与睡眠。搔抓后,可出现表皮剥脱及血痂。⑤病程:慢性病程,常多年不愈,治疗后也易复发。该病是慢性过程,时轻时重,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缓解。全部病程可分为3期:静止期,表面炎症轻微或缺如,病变局限,境界清楚。进行期,炎症显著, 浸润明显,皮损扩大,边缘模糊不清。退行期,浸润轻微,皮损变薄,倾向愈合。四.鉴别诊断1.慢性湿瘆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痊演变而来,没有固定的好发部位,病变有渗出倾向。苔藓样变不显著,但是浸润则较神经性皮炎明显,边界也多不清楚。 2.瘙痒症开始时没有皮肤病变,通常有瘙痒,因不断抓挠,皮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抓痕,患病时间长后才出现苔藓化。3.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常见于背部、肩胛间区或四肢,皮疼为高梁至绿豆大小的园形丘珍,密集成片而不融合,或呈念珠状排列,皮损处常见褐色色素沉着。4.特应性皮炎青年及成人期特应性皮炎常呈广泛分布的苔鲜样斑片,类似播散性神经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患者及其家族中常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病史。患者幼儿期常有婴儿湿珍史,血清中IgE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常增高,皮肤划痕试验及对乙酰胆碱呈迟发苍白反应。5.扁平苔藓为紫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珍,其上有Wickham纹,组织病理变化有其特异性。6.银屑病慢性限局性肥厚性银屑病,皮损基底呈淡红色或暗红色浸润,上覆银色鳞层,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全身其他部位常见有银屑病损害,患者自觉不痒或轻微瘙痒,组织病理有诊断价值。 五.如何治疗?关键是止痒 神经性皮炎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打破“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所以,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不要抓!千万管住手,不要抓!!总之;一是管住手别挠,管住心别烦;二是要求平静地受着。 1 一般治疗①要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说明治疗的目的,嘱患者避免搔抓、有力地摩擦及反复热水烫洗,盐水搽洗以及外用酒精、姜、蒜等刺激性方法止痒。搔抓或用热水烫等方法只能起到暂时止痒的作用,数十分钟或1~2h后又会出现瘙痒感,而且还会加重皮肤的干燥或肥厚而出现瘙痒加剧的现象。同时嘱患者避免饮酒、喝浓茶及食用辛辣食品。 ②询问患者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如有便秘,应及时纠正;饮食要有规律。有的患者便秘纠正后,瘙痒症状可以缓解。若皮损区或皮肤的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时,要使用抗生素软膏适当治疗,如红霉素软膏、四环素软膏、百多邦等。有深部感染时,积极治疗感染病灶。③大部分病程较长的患者伴有神经衰弱症状,患者因瘙痒而影响睡眠,睡眠不佳又产生烦躁而加剧瘙痒症状,对于这些患者,可用镇静剂及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8mg口服,3次/d;苯海拉明20mg肌肉注射,1次/晚。亦可采用一些抗组胺新药,如地氯雷他啶5mg口服,1次/d;西替利嗪10mg口服,1次/d等。每个病人对不同的抗组胺药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可根据临床效果调整用药,选择有效的抗组胺药物。应用1种抗组胺药物疗效不理想时,可选择2~3种不同类型的抗组胺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皮损区局部封闭是较常用的方法,一般能取得较好的疗效。①苯海拉明局部封闭:苯海拉明25mg,0.5%普鲁卡因溶液加至25ml或2%利多卡因加至5ml,皮损处皮下浸润注射,隔日1次。②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封闭:可选用地塞米松或强的松龙,并加入适量盐酸普鲁卡因,作局部皮损区下封闭。需强调的是,强的松每次用量一般不超过25mg,2次/周。或2%苯甲醇液2~4ml患区皮下注射,1次/周,3~5次为1个疗程。一般选择曲安奈德注射液1ml(40mg)、2%利多卡因4ml配成混合液,碘伏消毒皮损及周围皮肤,约每cm2注射0.2~0.5ml,至皮损肿胀或发白。较大皮损,四周多方位多次注射。间隔14天,重复注射1次,一般2~3次即可。需要注意激素的副作用和禁忌证,尤其封闭处皮损可能出现萎缩、色素变化等。3 静脉封闭泛发性神经性皮炎用局部封闭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可行静脉封闭,如用0.25%普鲁卡因注射液(用药前要做皮肤过敏试验,阴性者可以应用)100ml加维生素C0.5~1.0g静脉滴注,1次/d,10~15天为1个疗程。4 外用药治疗可选用各种含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氟羟氢化泼尼松、醋酸氟轻松、地塞米松、氟氢考的松)的乳剂、软膏及二甲基亚砜液、涂膜剂及气雾剂等外用。对长期苔藓样变严重、皮损肥厚显著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封包治疗,效果会更显著。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外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或封包疗法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感染,尤其是已经有破溃的皮损。选用各种焦油类药物配成5%~20%的乳剂、酊剂、糊剂或软膏外用。5 物理疗法可用浅层X线照射,32P、30Sr敷贴、液氮冷冻、超短波、梅花针局部弹刺或针刺疗法。此外磁疗、蜡疗以及矿泉治疗等,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六.慢性单纯性苔癣的预后如何?治疗和预后有何关系?绝大多数患者经过早期治疗都能控制病情,包括皮损消退,瘙痒消失,但是仍然有少部分患者经过持久性搔抓摩擦可引起淀粉物质沉积于真皮,进而分别发展为斑状和苔癣性淀粉样病。早期发现并经过积极正规治疗的患者一般预后都很好,说服患者共同协作与疾病作斗争,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开始让患者谈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经过以及个人看法,然后医生将有关神经性皮炎的知识,择要告诉患者,使他们知道本病的发生可能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
陈善闻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2月31日1980
0
6
-
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庞艳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23日315
0
0
-
什么是神经性皮炎
庞艳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21日251
0
1
神经性皮炎相关科普号

谢勇医生的科普号
谢勇 副主任医师
北京京城皮肤医院
皮肤科
9522粉丝196.7万阅读

崔红宙医生的科普号
崔红宙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皮肤性病科
283粉丝1万阅读

吕宁医生的科普号
吕宁 主任医师
天津市公安医院
皮肤科
3819粉丝54.2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徐兵 副主任医师青岛市中心医院 皮肤科
疣 17票
皮肤过敏 16票
痤疮 15票
擅长:皮肤疑难病,皮炎,湿疹,银屑病,痤疮,白癜风,化妆品皮炎,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性病,尖锐湿疣,梅毒,淋病等 -
推荐热度4.9弓娟琴 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特应性皮炎 13票
痤疮 11票
脱发 9票
擅长:常见皮肤病及疑难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毁容性皮肤病、过敏性及免疫性皮肤病,如激素依赖性皮炎、玫瑰痤疮、痤疮、白癜风、脱发、荨麻疹、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
推荐热度4.8肖月园 主任医师重庆市中医院 皮肤科
荨麻疹 53票
扁平疣 12票
激素依赖性皮炎 7票
擅长:中西医配合治疗皮肤病,专长:荨麻疹、扁平疣、激素依赖性皮炎、玫瑰痤疮等面部各类皮炎及敏感皮肤,过敏性紫癜等血管炎,特应性皮炎、湿疹、神经性皮炎、痒疹等复发瘙痒性皮肤病,痤疮、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等附属器疾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玫瑰糠疹、泛发性扁平苔藓,慢性苔藓样糠疹等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结节性红斑,蕈样肉芽肿(MF),种痘样水疱病,硬皮病、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成人Still病等结缔组织病的中医治疗。尤其擅长荨麻疹及小儿特应性皮炎的非生物制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