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小孩双相阴性,吃碳酸锂、德巴金、喹硫平,已经一个月了,效果不大好,还脚肿,是否需要调整药?谢谢了!
张勇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14日23
0
0
-
张主任,孩子双相,目前服用碳酸锂900,喹流平500,拉莫200,依然有波动,抑郁为主,请问怎么调药
张勇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4月16日39
0
1
-
双相情感障碍能生育吗?
戴俊平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4月03日27
0
1
-
为什么人会得双情相感障碍?
其实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不是很明了,病因比较复杂。第一,双相情感障碍不是一个遗传疾病,但它却有遗传的倾向,所以看诊时家族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第二,据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神经递质异于常人,而且容易受
钟华清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25日403
0
1
-
碳酸锂引起夜尿多,将来就不能用了吗?*
问:前段时间用碳酸锂,夜尿多,量多,您让停了。之后稳定剂还可以用碳酸锂吗?答:如果短期急用,例如防止自杀,还是可以用的。问:夜尿多是中毒吗?答:是碳酸锂对肾的尿浓缩功能损害,只要不是常年使用,这种损害是可逆的,即停用就恢复。问:会对肾脏有危害吗?答:是碳酸锂对肾的尿浓缩功能损害,如果明知尿多(每天3000ml以上),仍常年使用,就可能由功能损害变成器质性损害,即停用也不恢复。
喻东山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23日229
0
3
-
双相障碍早期正确诊断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双相抑郁发作时的临床特征
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均证明了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 (典型抑郁障碍/抑郁症MD)有诸多不同的临床特征。多数研究显示,与单相抑郁患者比较,双相抑郁患者首次抑郁发作的年龄偏低(如<25岁)、抑郁发作速度快、抑郁发作次数多或频繁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概率高、伴非典型抑郁症状概率高、容易出现难治性抑郁、容易在抗抑郁剂治疗中转相、自杀相对多见或严重、常共病焦虑障碍、常共病精神活性物质使用,双相障碍家族史阳性等。Mitchel等在总结了许多关于双相抑郁临床特征的研究文献后提出双相抑郁诊断的“概率方法”,认为随着抑郁患者伴随的临床特征增多则患者属于双相抑郁的可能性增高。患者具备3个临床特征时阳性预测值 为74.3%、4个特征为78.1%、5个特征为81.8%。Mitchel等认为抑郁患者具备下述5项或以上的临床特征时,则属于双相 抑郁的可能性很大。这些特征有睡眠增加和/或日间睡眠、进食 增加和/或体重增加、其他非典型抑郁症状, 如“ 灌铅样麻痹 (乏力)”、精神运动性迟滞、精神病性症状和/或病理性自罪感、心境易波动/躁狂症状、抑郁早发(≤25岁)、多次抑郁发作史 (≥5次) 及双相障碍阳性家族史等。综上,目前人们已认识到双相抑郁有其特殊临床特征,但是如何利用或量化上述临床特征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抑郁患者伴随上述临床特征越多,患者属于双相抑郁的可能性越高。需注意的是,在没有确凿证据显示患者有躁狂或轻躁狂史时,即使患者有较多的上述临床特征,也就是患者不符合双相障碍诊断标准时,不能诊断为双相障碍(有学者称之为“软双相”)。虽然此情况下不能诊断为双相障碍,上述特征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医师询问病史、诊断上的全面考虑,治疗上的调整及随访均有帮助。——《走出绝望:心理医生教你摆脱抑郁的折磨》
包祖晓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15日220
0
0
-
双相情感障碍发作的10个痛苦瞬间
收录于合集#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广州#精神疾病简单了解“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这是第二次写情感障碍的话题了,详细版请翻看以往文章。双相情感障碍也被称为躁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诊断,特征为:情绪
陆小兵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12日353
0
0
-
双相2型障碍吃药效果不好,如果不吃药会怎样?*
问:我家孩子双相2型障碍,吃药效果不好,如果不吃药会怎样?答:发作更频繁,更严重问:我想把它的药物换成维生素和钙片,如果他突然很严重,再把维生素和钙片换成药物答:那如果突然跳楼了呢?问:可以换成维生素
喻东山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09日428
0
6
-
双相障碍病人这一辈子都要受人嘲笑吗*
问:我患双相障碍,这一辈子都要受人的嘲笑活着吗?答:仅凭疾病的名称,不会被嘲笑,人们因为对精神疾病半懂不懂,还会对你产生恐惧,会离你八丈远。但精神疾病造成的失态,可能会被嘲笑。只要药物控制良好,则人们无从笑起。问:现实解体导致我耳朵听不清,因为听不清,所以单位的同事都觉得我很傻。给我取了小晕子的外号。-答:这恰好说明人家没把你当精神病人,否则谁也不敢喊你“小晕子”。人家只是没搞懂,为什么你年纪轻轻,怎么会听不清呢?问:这就是精神病人的待遇和一生吗?答:你的待遇和一生是你作为的结果,不是疾病名称的结果。你可能会说,疾病名称不就伴随着相应的作为吗?不完全是,每个人疾病程度不同,治疗及不及时不同,治疗对不对症不同,所以作为的差异很大。答:那就只能顺其自然吗?答:能治疗到哪一步,就算哪一步,剩下来不可治疗的部分,只有顺其自然。这样,该努力的已努力过了,努力不了的,只有认命。
喻东山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3月07日482
0
7
-
双相障碍发病危险因素
1.年龄双相障碍主要发病于成人早期。一般而言, 双相障碍的发病年龄早于抑郁障碍。调查资料显示,双相障碍I型的 平均发病年龄为18岁,而双相障碍Ⅱ型稍晚,平均为22岁。也 有学者提出,双相障碍发病的高峰
包祖晓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17日322
0
0
相关科普号

甘照宇医生的科普号
甘照宇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精神心理科
2004粉丝14.4万阅读

王婷医生的科普号
王婷 主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心理咨询
894粉丝9.5万阅读

沈屹东医生的科普号
沈屹东 主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精神科
479粉丝1.6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