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睡惊症
概念:儿童睡惊症又称夜惊症,是指患儿突然从慢波睡眠中惊醒,伴尖叫或哭喊,同时可有极端恐惧的自主神经和行为的改变,属于睡眠障碍中的异态睡眠,属于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病因病机:夜啼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夜啼候》。小儿夜寐不安、惊啼叫扰的症候称为夜惊,小儿不擅于言语,常常表现为恐惧啼哭,故又称之为夜啼。总结历代医家关于小儿夜啼的论述和现代临床报道,认为小儿夜啼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寒、热、虚、惊四大类。临床表现:小儿夜间啼哭不安,时哭时止,甚者通宵达旦,但白天能安静入睡。临床诊断: 睡惊症的诊断主要是临床诊断,即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结合查体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的疾病以及神经发育异常,可参照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进行。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不仅可以诊断疾病还可确定引起疾病的潜在因素以明确发病的原因。其次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评估,通过病史采集,运用各种评估量表评估患儿病情。治疗:一、睡惊症的现代医学治疗1.非药物治疗:对睡惊症的治疗缺乏统一的临床标准。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其中非药物的疗法主要可分为睡眠行为干预、心理干预以及睡眠环境的改善。睡惊症属于儿童睡眠行为性疾病,当采取睡眠行为管理干预,旨在保障患儿安全的情况下减少影响睡眠的因素、增加睡眠的时间:例如固定就寝时间、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计划性提前唤醒是一种有效的行为干预手段,有研究显示夜惊患儿接受计划唤醒干预的疗效(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68.75%),且观察组患儿视频脑电图正常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当睡惊发生时家长应帮助患儿尽快“摆脱困境”。2.药物治疗:目前用于治疗夜惊症的药物主要有巴比妥类、苯二氮䓬类、抗抑郁药物、褪黑素等。巴比妥类药物以及以地西泮和硝西泮为代表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可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维持时间,可用于较严重的夜惊患儿。苯海拉明镇静作用缓和,必要时也可作为重症睡惊患儿的治疗用药。但这些药物在儿童中使用副反应较大,需要谨慎使用。二、中医治疗儿童睡惊的中医治疗可分为内服中药汤剂和外治法,外治法包括:推拿、穴位敷贴、灸法、针刺放血等方法。1.内治法 中医古籍中早有关于中药方剂治疗夜啼的记载:例如夜啼脏冷者,用钩藤散或加减当归散;心热烦啼,钩藤饮去当归、木香,加朱砂、木通;心虚胆怯者、惊悸眠多异梦,随即惊觉者宜温胆汤。赵丽莹自拟调神汤加减治疗儿童睡眠障碍76例(夜啼66例),有效率达96.7%。陈小清等用四逆散合导赤散加减治疗肝郁型夜啼,疗效甚佳。徐荣谦教授用柴芩温胆汤加减治疗小儿夜惊属胆气怯弱、胆气虚寒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孙丽平教授以芯连汤为主方安神止啼,随症化裁治疗小儿夜啼,在临床上取得不错的疗效。2.外治法小儿夜啼的外治法包括推拿、针刺、穴位敷贴、耳穴贴压、刺络放血等。《小儿推拿广义》中早就已经有关于小儿推拿治疗夜惊的记载。黄彩虹等运用太极推拿头面部手法治疗惊恐伤神型小儿夜啼,治疗组总有效率89.66%。张素芳教授根据小儿病例生理特点,从心肝脾胃入手,注重清补结合,运用小儿推拿特定穴与十四经穴配合治疗脾虚气滞型、心经积热型、惊恐伤神型小儿夜啼,总体有效率达90%。陈虎等运用轻重两种手法摩囟门治疗小儿夜啼,结果显示轻摩囟门治疗小儿夜啼症效果较好。李艳艳等运用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梅花针治疗小儿夜啼脾虚中寒型,其治愈率达86.67%。唐莉等运用加味导赤散配合涌泉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夜惊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陈睿等采用补脾经、清心经肝经、掐揉小天心以及揉按摩囟门等推拿手法联合耳穴贴压不仅能降低患儿发生夜啼的次数,还能提高其睡眠的质量。刘岩等认为因“心热、惊恐”所致的夜啼可选手厥阴心包经行刺络放血以泻心火、安神。预后:睡惊症在儿童中是一种良性和常见的事件,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这种行为是暂时的,进入青春期后会逐渐消失,不会引起严重的问题,但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并引起家长的焦虑。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对睡惊的治疗各有所长,应坚持优势互补,中西合璧,选择最安全有效且易于实施的方法。
陈永华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8月03日684
0
12
-
宝宝夜惊,惊到你了吗?
儿童夜惊症是指儿童在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躁动不安,手足乱动,坐起甚至下床行走,神情恐惧、紧张,常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出汗,数分钟后缓解,继续入睡。这种发作即夜惊,若经常出现又称夜惊症。夜惊和噩梦的鉴别:夜惊和偶尔的做噩梦是不同的,做噩梦是偶然发生的,因梦到可怕的情景而惊醒,属于正常现象。夜惊是频繁或持续发生的,部分儿童可伴有做噩梦,属于不正常的疾病状态。夜惊的病因和分类:夜惊在儿童比较常见,多见几种不同的情况,病因和表现各有特色,可以对号入座,看看是那种情况:1.体寒:这种夜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让家长苦不堪言的,多表现为每天晚上突然做噩梦惊醒,乱喊乱叫,之后大哭,很难哄好,哭闹时间较长,可几十分钟或长达数小时,一直让家长抱着哄着无法放手,不敢独睡,每晚发作,白天则睡觉正常。这类孩子面色多是青灰色,眼周鼻周发青,手脚冰凉,容易胃痛腹痛,口水偏多。这类夜惊见于各年龄段儿童。这类夜惊属于中医的肝胃虚寒,《巢氏病源》“小儿夜惊者,脏冷故也”,就是说夜间阴气盛,与寒冷相互感应,寒冷越发加重,寒冷动与脏气相搏击,就会烦躁或者疼痛,故令小儿夜惊。另外,中医讲魂魄是指人的精神灵气,肝藏魂,肺藏魄,古代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肝阳足的人就胆子大,做事果断,决断力强,儿童则表现凡事都想自己决定,有主见,睡觉也踏实;如肝寒,就会神魂不定,胆小怕事,惊恐不安,做事犹豫不决,选择障碍,睡觉易做噩梦,觉浅易醒。2.受惊吓:这种夜惊多见于年龄偏小的宝宝。表现为突然惊醒,极度恐惧,双眼睁大、凝视或不敢睁眼,手指指向特定的地方,或说害怕之类的话,躲在家长怀里,不让关灯。这类孩子多有受惊吓的经历,面色发青,四肢时有惊搐,小婴儿会出现大便绿色。这类夜惊多因突然受惊吓所致。小儿胆气不足,神识尚未发育完善,易受惊吓。如雷声、关门声、电视声音、说话声音过大,或看到怪异的东西,或见生人,打针或到新的陌生环境等等都可能受到惊吓。3.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转化生成不足所致,就是大家常说的缺钙。表现为夜间易醒哭闹、多汗、烦躁不安,这种惊哭的程度比前两种要轻,容易哄睡。可同时伴有枕秃、囟门增大、囟门迟闭、出牙迟缓、方颅、肋骨串珠、肋软骨沟、鸡胸、漏斗胸、O或X型腿等等。这类夜惊见于婴幼儿期儿童。夜惊的治疗与防范:1.体寒类的要温阳祛寒,一定要服中药,否则很难缓解的。这类孩子家长要注意给宝宝保暖,不能受寒。饮食上吃温热的食物,凉的水果也要少吃。2.受惊吓:这类宝宝要多陪伴,尤其晚上睡觉,给宝宝一个充满温暖和关爱的环境,让宝宝有充分的安全感。可以训练宝宝逐渐适应音频高的声音。少看惊险刺激的电视,不讲恐怖的故事。3.佝偻病:及时治疗,严格足疗程补充维生素D和钙。饮食要均衡,多食含钙的食物。
周静冬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19日942
0
3
-
孩子夜惊什么情况需要看医生?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夜惊可导致睡眠中断,父母通常比较焦虑。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夜惊不会造成伤害,除非在发作时翻滚和走路等。夜惊如果只是偶尔发生,通常不需要进一步检查。如果发作频繁,或者怀疑是其他情况导致的夜间异常行为,则需要就医。存在以下情况,需要看医生:变得更加频繁经常扰乱睡眠恐惧症患者或其他家庭成员的睡眠。导致安全问题或伤害导致白天出现过度困倦的症状或功能障碍持续到十几岁或在成年后开始睡眠期间大声打鼾或气喘吁吁以前不会尿床,夜惊发生后容易尿床疑似癫痫发作,如四肢规律抽搐或抖动等疑似胃食管反流表现夜惊需要与癫痫鉴别。癫痫往往是重复、刻板的动作,可在夜间发作,也可能在白天发作,这些特点与夜惊不同。额叶癫痫是一种局灶性癫痫,90%可以发生在夜间睡眠中,容易被误认为是夜惊。额叶癫痫表现包括发声、肌张力障碍的姿势、手臂和腿部的重复刻板动作等。夜间额叶癫痫发作的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30秒,很少超过2分钟。发作可以发生在睡眠的任何时候,但更多是在入睡后不久,或在醒来之前发生,但也可以发生于睡眠中的任何时间,并且可以多次发作,这点与夜惊也有所区别。此外,夜惊还需要与胃食管反流病相鉴别。对于胃食管反流的儿童而言,夜间平躺可能会加重症状,表现为突然惊醒、易怒、过度哭闹和眼球震颤等。胃食管反流病在白天也有症状,这点与夜惊有区别意义。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28日995
0
0
-
发生夜惊,父母要怎么办?
如果孩子发生夜惊,父母应该陪同至发作停止,比如抱着孩子,这样同时也能保证孩子安全,尝试唤醒孩子或安抚可能是徒劳的。另外,夜惊中,强行唤醒,可能会使得孩子更加困惑和惊恐,并可能加重夜惊发作,所以一般不建议唤醒孩子。夜惊发作可以自行停止,停止后孩子通常可以重新入睡。夜惊者通常对发生的时间不能回忆;如果伴有噩梦发生,可能可以回忆噩梦内容,这时候父母可以这么做:提醒孩子那只是梦,不是真的帮孩子给那个梦编一个快乐的新结局把梦画下来或写下来,这通常能降低其可怕程度如果夜惊每个月只发生1~2次,则无需任何治疗,大多数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再出现夜惊,但可能需要1~2年时间。所以,等孩子好好长大就好了。如果孩子们的夜惊经常出现,影响了孩子睡眠,早晨起来后,孩子会非常不精神,那可以通过提前唤醒的方式缓解。比如在经常发作时间之前15-20分钟暂时唤醒儿童,就可能会不再出现夜惊症状。唤醒后,父母要好好安抚儿童,有研究发现,持续1个月的夜间提前唤醒,患儿症状基本消失,能持续6个月之久。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28日1076
0
5
-
哪些因素会导致夜惊发作更频繁
目前的研究认为,以下因素可能与夜惊的发作频率增加:睡眠不足和极度疲劳压力大,情绪紧张,或受欺负(成人多见)睡眠时间被打乱,旅行或睡眠被打断(如睡眠环境嘈杂)发烧有时可由干扰睡眠的潜在疾病引发,如睡眠呼吸紊乱,即一组包括睡眠期间呼吸模式异常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不宁腿综合征一些药物,如神经抑制剂、镇静剂、兴奋剂、氯尼丁、阿片类药物和抗组胺药物。情绪紊乱,如抑郁症、分离焦虑、创伤后综合征和焦虑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自闭症和癫痫在成年人中,酒精的使用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28日866
0
0
-
夜惊是因为白天受到惊吓吗
不是。夜惊并不是白天受到惊吓导致的。一般认为夜惊和发育、环境、机体、心理和遗传因素有关,但是并不能明确确切的病因。目前研究认为,发育成熟度与夜惊的发生有关,这是因为当孩子发育成熟时,夜惊通常能自己痊愈。心理因素在儿童夜惊中并不常见,但在成人比较常见。夜惊可能是家族性的,有很强的遗传倾向。HLA-DQB104和HLA-DQB105:01等位基因在夜惊者中的高流行率已经被证实。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28日498
0
0
-
什么是夜惊?有什么表现
夜惊(Sleepterrors)是指睡眠中的儿童突然非常烦躁、尖叫、强烈恐惧和甩动的发作;通常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但也可能持续更长时间。通常发生在4~12岁的儿童,好发年龄是5~7岁。夜惊的终生发病率约为10%,在儿童男孩比女孩多见。患儿可能尖叫和跳下床,好像在逃离某种可怕的东西,还可能出汗、呼吸增快、心跳加快。并且,这种情况通常难以安抚。患儿可能一周或一个月出现2-3次夜惊,每次通常持续数分钟到20分钟。夜惊可能会导致梦游。在夜惊发作期间,可能会表现出:以可怕的尖叫声或喊叫声开始在床上坐起来,显得很惊恐睁大眼睛盯着出汗,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脸色潮红,瞳孔放大踢打和刺激很难被唤醒,如果被唤醒就会感到迷茫、惊恐悲痛欲绝第二天早上对事件没有或很少有记忆可能会下床在家里跑来跑去,或者在受到阻挡或约束的情况下有攻击性行为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5月28日689
0
0
-
孩子有时醒来大哭,怎么安抚也无法劝他停下来,怎么办
如果孩子安抚没有回应,但其它方面都好,他可能是夜晚受了惊吓。保持镇静且避免触碰孩子,除非他有伤害自己的风险。尽管孩子看上去是清醒的,但实际上可能仍处于睡眠状态,所以孩子不认人,也无法安慰。夜惊不会伤害孩子,而且他早上就忘记了。夜惊出现前,孩子就可能在睡梦中表现出不安。这时可以及时叫醒她,避免接下来大哭大叫。但是如果夜惊发生了,唤醒孩子可能会延长安抚的时间,只需要陪着孩子,直到恐惧消失。过渡疲劳或者焦虑会使情况更糟,所以值得检查孩子的睡眠习惯。如果真的很担心,或者夜惊看似被延长或者激烈,应寻求专业指导。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3月01日401
0
0
-
夜惊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治疗?
夜惊症又名睡惊症,是指突然从深睡中发生的觉醒,并伴因强烈恐惧产生的尖叫、异常行为和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症状。睡惊症实质上都是发生于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的一种觉醒障碍,主要是受到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通常于入睡后30分钟~2小时出现;孩子常在睡眠中突然哭喊、惊叫、两眼直视或紧闭、手足乱动,有时从床上坐起,表情恐惧同时伴有出汗、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皮肤潮红,肌张力增加;有时孩子可能诉说一些片段性梦境或幻觉,但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夜惊通常发生在3至12岁的儿童中,在3岁半的儿童中发病率最高。估计有1-6%的孩子会遇到夜惊。男女和所有种族背景的儿童都受到同等的影响。儿童神经以及大脑,特别是大脑皮质未发育健全,对睡眠觉醒的控制不足,容易发现夜惊症状,如果小儿夜惊症状极轻,只是偶尔发生一两次,父母可不必在意。因为随着孩子身体各系统发育成熟,小儿夜惊症状也会逐渐消失。一旦小儿频繁出现夜惊症状,可能是受到心理因素及病理因素的影响等等。就需要及时就诊,对症治疗。夜惊的持续时间大多是短暂的,但如果父母试图唤醒孩子,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唤醒孩子可能会使他们的激动更加强烈。重要的是保持警惕,以免他们倒在地上。安抚孩子,让孩子再次入睡,避免刺激孩子。有证据表明,夜惊可能是由于睡眠不足或睡眠习惯不良造成的。在这些情况下,改善孩子睡眠的数量和质量可能会有所帮助。一些孩子入睡前爱趴着,或者有的孩子将双手放在胸前,导致心脏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大脑供血不足,也会影响睡眠。家长要引导孩子改变上述姿势。儿童生活中过度的压力或冲突也可能对他们的睡眠产生影响。家长还要善于进行心理疏导,让孩子入睡时心情愉快。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夜惊开始之前唤醒,当夜惊经常出现时,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它们出现。如果所有这些方法都不够,才建议使用药物。简介:蔡直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擅长儿童睡眠问题,抽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遗尿症,言语障碍,孤独症,营养及喂养问题,便秘,情绪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纠正指导,儿科常见疾病的预防咨询等。
蔡直锋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1月15日2005
8
25
-
小孩刚入睡之后突然出现哭闹症状,是不是中邪了?
魏向阳医生的科普号2020年05月21日1472
0
0
夜惊相关科普号

陈永华医生的科普号
陈永华 主任医师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病中心脑病科
91粉丝2.2万阅读

程雪医生的科普号
程雪 主治医师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童诊疗中心
75粉丝2947阅读

徐翠娟医生的科普号
徐翠娟 主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中心
581粉丝4.6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李锋 主任医师上海新华医院 发育行为儿童保健科
小儿多动症 34票
儿童保健 16票
抽动症 6票
擅长:营养不良、食物过敏、佝偻病、贫血、睡眠问题、生长迟缓、喂养问题、多动症、抽动症、语言发育迟缓、遗尿症、智能发育迟缓、咬指甲、身材矮小、学习困难、微量元素缺乏等儿童生长发育及行为问题的诊治和预防。 -
推荐热度4.5姜艳蕊 副主任医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发育行为儿科(儿保科)
小儿多动症 6票
睡眠障碍 5票
儿童保健 3票
擅长:擅长儿童睡眠问题/障碍、多动症、语言发育迟缓、发育迟缓、喂养问题、孤独症、抽动症、智力障碍、遗尿症、心理行为等问题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
推荐热度4.3曹蕾 主任医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小儿神经内科
小儿癫痫 29票
抽动症 21票
惊厥 8票
擅长:儿科神经系统及儿科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