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经尿道前列腺柱状水囊扩开术(TUCBDP)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微创治疗方法,近年来临床应用日益广泛。TUCBDP改变了包膜内治疗BPH的理念。以前都是在包膜内把前列腺腺体切除,缓解对尿道的压力,解除后尿道的梗阻;TUCBDP是打开前列腺包膜,释放压力,突破包膜的束缚。一、一般适应症:原则上与前列腺电切术相同,(但对于中叶或侧叶向膀胱内突入大于3cm者,扩开后观察突出是否回落,如仍然突出,则宜配合电切术将突出部分切除,确保远期效果)。二、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手术强适应症:1、小前列腺增生,且膀胱出口梗阻较重者。2、小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后发生膀胱颈口挛缩概率较高者。3、前列腺尖部梗阻较重者。4、年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保留器官,保护性功能,宜推荐。扩开术对性功能的影响概率低。5、年老体弱的前列腺增生,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者。但对于有手术禁忌症的例外。6、前列腺增生行电切术后或激光术后复发者。但是,对于合并尿道明显狭窄者例外。7、不能摆放截石位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如髋关节僵硬强直,不能外展屈曲。或人工髋关节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8、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时伴有艾滋病、梅毒、乙肝、丙肝等相关的传染病,为了避免电切镜交叉感染或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适合选择一次性耗材的扩裂导管行扩开术。
术式简介:小儿精索鞘膜积液(hydroceleofthespermaticcor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泌尿外科疾病,通常由于鞘状突(processusvaginalis)未闭合所致。精索鞘膜积液主要表现为阴囊肿大,液体积聚于精索和睾丸周围,常伴有无痛性阴囊肿胀。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联合精索鞘膜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案,尤其适用于患儿症状明显、鞘状突未闭或积液量较大的情况。经阴囊手术相较于其他常见的手术方式(如经腹腔镜、经腹横纹、经腹股沟),具有其独特的优缺点。以下是经阴囊手术的详细优缺点分析:优点1.手术创伤小: 经阴囊切口操作区域小,切口隐蔽,手术创伤较小,对患儿的外观影响较少。与经腹横纹或腹股沟切口相比,阴囊部位的切口恢复较快,局部张力小,术后疤痕相对隐蔽,痊愈后几乎找不到疤痕,对日后美观性有益。2.较少损伤腹股沟结构: 与经腹股沟切口不同,经阴囊切口能够避开腹股沟管及其结构,减少对腹股沟区神经、血管和肌肉组织的干扰,从而降低术后出现腹股沟疼痛或术后疝的风险。缺点1.手术视野相对受限: 尽管经阴囊切口直接接近鞘膜囊,但其视野相比腹腔镜和经腹股沟手术要局限一些。尤其在高位结扎时,鞘状突靠近腹股沟环的部分可能不如经腹股沟途径那样容易暴露,操作难度可能略有增加。2.不适合双侧病变或复杂病例: 对于双侧鞘状突未闭的患者,阴囊切口需要分别在两侧进行手术,手术时间可能会延长。而对于合并鞘状突高位病变的复杂病例,阴囊途径可能不如经腹股沟或腹腔镜手术那样有效。3.术后水肿风险稍高: 阴囊部位血供丰富,尽管这一点有利于愈合,但组织疏松,在术后也可能增加水肿形成的风险。手术适应证经阴囊鞘状突高位结扎联合精索鞘膜切除术适用于以下患者:1.复发性或持续性鞘膜积液:积液持续存在超过12-18个月,无法自行吸收。2.复发性腹股沟疝:伴随鞘状突未闭,易引发腹股沟疝。3.鞘膜积液体积较大:导致患儿不适或功能性影响,如运动受限。4.合并睾丸病变:可能影响睾丸发育或伴随睾丸鞘膜积液。手术步骤1.麻醉与体位: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患儿取仰卧位,阴囊部位常规消毒铺巾。 2.切口选择:采用经阴囊根部,沿皮纹方向,切开皮肤约1.5-2cm。3.分离精索与鞘状突:小心分离精索结构,避免损伤输精管和血管。分离精索的过程中,应避免牵拉造成精索血管损伤,以免影响睾丸血供。4.鞘状突高位结扎:确定鞘状突的存在后,将其高位分离并结扎。结扎位置应尽可能靠近腹股沟内环口,以防止残留囊腔导致复发。5.精索鞘膜切除:切除多余的精索鞘膜,以减少术后复发的可能性。6.复位与闭合:结扎鞘状突后,确认无出血,精索结构复位于阴囊,逐层关闭切口。术后处理1.术后观察:术后需严密观察患儿的阴囊肿胀情况和伤口渗血情况,预防感染。一般术后无需放置引流。2.预防感染:术后一般无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确保切口干燥清洁即可。3.疼痛管理:术后一般疼痛不明显,必要时可通过口服镇痛药物管理患儿的术后疼痛。4.随访观察:定期随访以确保鞘膜积液未复发,同时评估睾丸的发育情况。术后并发症尽管该手术通常是安全的,但仍需警惕以下并发症:1.复发:少数患儿可能出现积液复发,需再次手术处理。2.阴囊血肿:由于精索血管丰富,手术后可能出现血肿,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需注意血肿的吸收情况。3.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相对罕见,但需常规术后伤口护理。4.睾丸萎缩:极少见,但如果术中操作不当导致睾丸血管损伤,可能影响睾丸血供,导致萎缩。结语小儿经阴囊切口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结合精索鞘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鞘状突未闭及精索鞘膜积液的手术方法。对于适应症明确的患者,手术能有效解除积液,改善阴囊肿胀症状,并预防复发。术后需密切随访,确保患儿阴囊及睾丸发育正常。
睾丸鞘膜切除术(hydrocelectomy)是针对睾丸鞘膜积液的一种常规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那些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该手术主要通过切开或去除部分鞘膜以防止液体再度积聚,从而缓解患者的不适并减少复发风险。以下是对该手术的详细介绍。一、适应症睾丸鞘膜切除术适用于以下患者:1. 症状显著:阴囊肿胀导致下坠感或疼痛,影响正常生活或活动。2. 保守治疗无效:积液未能通过观察和随访自行消退。3. 继发性鞘膜积液:由感染、肿瘤、外伤等引起的继发性积液需手术治疗。4. 怀疑睾丸肿瘤:积液伴随睾丸肿块,需排除或切除肿瘤。5. 复发性鞘膜积液:前期抽吸积液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二、术前准备1. 病史评估与体检: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确认积液的性质。2.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术前评估的必要步骤,能够帮助确认鞘膜积液的大小、位置,排除睾丸肿瘤等其他并发症。3. 实验室检查: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标志物等检查,确保患者术前的身体状况适合手术。4. 术前宣教:告知患者手术过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恢复过程,消除其心理顾虑。三、手术过程1. 麻醉:手术通常在半身麻醉和全身麻醉下进行。2. 手术切口:- 手术从阴囊侧进行,切口通常位于阴囊的中部或积液最突出的部位。切口长度根据积液的大小有所不同,通常为2-4厘米。3. 切开鞘膜:- 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后,显露出鞘膜腔,通过进一步分离组织,找到并切开鞘膜外层,释放积液。手术中需要仔细小心,以避免损伤睾丸和精索。4. 排出积液:- 切开鞘膜后,通过吸引装置或手动排出鞘膜腔内积液,积液量根据病情可从几毫升到数百毫升不等。5. 鞘膜翻转或切除:- 积液排净后,常采用鞘膜翻转术(Lord术)或鞘膜切除术(Jaboulay术)来处理鞘膜。- 鞘膜翻转术:将睾丸鞘膜外层翻转并缝合,以减少囊腔面积,防止积液再度形成。- 鞘膜切除术:对于严重病例,部分或全部切除鞘膜,以彻底去除积液的形成空间。切除时应避免损伤精索及其血管。6. 术后引流:- 在某些情况下,术后可能放置引流管,以防止术后血肿或液体再次积聚。引流管通常在24-48小时后移除。7. 缝合切口:- 确认无明显出血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皮肤层采用可吸收线或普通缝线,视具体情况而定。四、术后管理1. 术后观察:术后患者需留院观察24-48小时,密切监测阴囊肿胀、出血及疼痛情况。确保术后无感染或其他急性并发症。2. 疼痛管理:术后可给予适量镇痛药物,控制术区疼痛和不适感。通常手术后几天内疼痛会逐渐缓解。3. 抗生素预防:根据情况可能给予预防性抗生素,以防术后感染,尤其是对于高风险患者或术中可能发生污染者。4. 卧床休息与冰敷:建议患者术后短期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并可在术后前24小时内进行冰敷,帮助控制术区肿胀和疼痛。5. 术后随访:术后1-2周需复诊,评估切口愈合情况,并检查是否有积液复发或其他并发症。五、并发症尽管睾丸鞘膜积液切除术属于低风险手术,但仍可能发生以下并发症:1. 术后血肿:少数患者可能发生阴囊血肿,表现为术后阴囊迅速肿胀,疼痛加剧。轻度血肿可自行吸收,严重者需再次手术清除。2. 感染:术区感染的风险虽低,但若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处理,通常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3. 积液复发:术后少数患者可能发生积液复发,尤其是术中鞘膜未充分处理或术后护理不当的情况下。复发时可再次进行手术。4. 睾丸损伤:若术中不慎损伤睾丸或精索血管,可能导致睾丸萎缩或功能受损,但这种并发症极为罕见。六、预后睾丸鞘膜积液切除术后的预后通常良好。手术复发率较低,且患者通常在手术后的几周内恢复正常生活。术后长期并发症较少,患者的阴囊功能和美观性可基本恢复正常。对于年轻男性,术后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外力损伤,以减少术区负担。七、结论睾丸鞘膜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那些症状显著、保守治疗无效或伴随严重疾病的患者。手术后需做好术后护理和随访,以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的风险。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并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良好预后。
总访问量 5,791,751次
在线服务患者 4,361位
科普文章 171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