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苹
主任医师 教授
4.0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薛必成
副主任医师
4.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少贤
主任医师 教授
4.0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彦凡
主任医师 副教授
4.0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谢于鹏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9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成水
主任医师 教授
3.9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徐红蕾
主任医师 教授
3.9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良兴
主任医师 教授
3.9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黄晓颖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9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叶进燕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9
林全
主任医师
3.9
重症监护室林锡芳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蔡畅
主任医师
3.8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欧阳金生
主任医师
3.8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莉
副主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叶民
副主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蔡学定
副主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徐晓梅
副主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周颖
副主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成业
副主任医师
3.7
金旭如
副主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丁城
主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吴镇洲
主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叶君如
主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赖茜茜
主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涂建欣
主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超蕾
主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马云
主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董莉
主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卢瑶
主治医师
3.7
吴小康
主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丹
主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冬青
主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董年
主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周玲萍
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董大鹏
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蔡戈祥
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相
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林鹏程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苏珊珊
3.6
林晓晓
3.6
最近两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当出现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时候,大家的警惕性还是很高的,特别是伴有胸闷的时候,会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CT没有明显异常的表现,会松一口气,并不会有过多的在意。然而,当出现反复的咳嗽,胸闷,特别是活动以后胸闷加重的情况,需要警惕有可能患有慢阻肺。 什么是慢阻肺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简称,属于一种危险的气道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咳嗽,活动后胸闷甚至呼吸困难等, 肺功能逐渐下降,晚期还可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外周肌肉萎缩、精神抑郁或焦虑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患者的症状会反复加重,每次加重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下降,甚至引起死亡。 有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周围居住环境的不断变化,患上慢阻肺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患者以中老年居多。 如何知道自己是可能是慢阻肺若以下5个问题中有3个问题您回答“是”,建议尽快到当地医院进行肺功能和胸部影像学检查(胸片或胸部CT),以便于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 (1)现在是否吸烟,或者曾经吸烟? (2)是否经常咳嗽? (3)是否经常有痰? (4)是否比同龄人更易感觉胸闷、气短? (5)年纪是否超过40岁? 肺功能对诊断慢阻肺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目前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也是评价慢阻肺患者的严重程度、评估治疗后反应的良好指标。,但其知晓率非常低。我国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仅约10%的受访者知道慢阻肺这一疾病,不足10%的受访者曾接受过肺功能检查。 胸部CT并不是诊断慢阻肺的必备标准,特别是轻中度慢阻肺,胸部CT可能是正常的。但胸部CT对于慢阻肺的鉴别诊断帮助非常大。 慢阻肺可防可治得了慢阻肺,也不用太紧张。虽然慢阻肺并不能彻底治愈,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减慢肺功能的下降、减少急性加重和住院次数。 吸烟的人一定要戒烟,可以有效减缓肺功能下降和病情发展的速度平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适当运动。 特别是在流感季节的时候,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活动,注意保暖,佩戴口罩,勤洗手。 如果出现气喘气促、咳嗽、痰多等症状不能缓解,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规律用药,以尽早控制病情。 平时可进行下列两项锻炼: 1. 缩唇呼吸。具体做法:闭口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吸4~6秒,呼吸时缩唇程度可自行调整,切勿过大过小。 2. 腹式呼吸。可采用卧、坐、立位练习,以“吸鼓呼缩”的方式,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1~2倍。
门诊中接诊了一位女性,35岁,反复咳嗽2年,痰不多,伴有咽痒不适,没有鼻塞,不打喷嚏,没有胸痛胸闷,也没有发热盗汗等。晚上也经常咳嗽,影响睡眠,导致她痛苦不堪。她反复去医院就诊,经过多家大医院,做了胸部CT、鼻窦CT、肺功能都是正常的。用了抗生素没有效果,用止咳化痰药有一些效果,但停药后马上咳嗽加重。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注意到她常感觉到上腹部饱胀,有嗳气,还常常有反酸的情况。吃桔子等“热性”的食物就很容易上火,第二天就会咽喉痛。也因此到耳鼻喉科就诊了几次,医生都告诉她,她有慢性咽炎。那她是不是反流相关性咳嗽呢?根据我的经验,如果我不事先说明,就开了抗反流的药物,患者十有八九会跑过来质问我,所以我边开药边跟她解释,在临床上,这种病人并不少。确诊的话,需要做胃镜等一系列检查。但是,由于检查胃镜的人太多,预约时间长。根据她反流的临床表现和咽炎症状以及反复咳嗽,胃食管反流的可能性极大,因此,我给了她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片,做诊断性治疗。半个月后复诊,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值得注意的是,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功能性疾病,无法根治,只能控制。控制疾病,必须从生活习惯入手,其次才用药物辅助治疗,当然,严重的可以手术治疗。需要改变的生活习惯包括:1、戒烟酒。烟和酒对会让胃酸分泌更多,加重胃食管反流,而且烟酒也会加重咽喉部的炎症。2、调节心情,减少压力,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有帮助。3、避免甜食,尤其是过度精致的甜食。不要吃炸鸡、薯条等高油脂食物。4、避免暴饮暴食。吃得过饱,会造成和与食道连接的贲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胃酸反流。睡前两小时也要避免进食,减少胃酸反流。5、饭后不要马上平躺。吃饱后平躺在沙发或床上,会造成胃酸因地心引力,顺着食道回流,让胃酸反流反复发作。6、减重。肥胖患者,患胃食管反流的机率较高,减肥可以缓解胃食道反流。
咳嗽是个非常恼人的症状,有些人反复输液也没有好转。然而,好多咳嗽不是感染引起的,反复输液,用抗生素并不一定有效。如果咳嗽时间比较长,需要拍胸片排除一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部肿块,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疾病。如果胸片正常,或者仅仅看到肺纹理增多,那么首先要排除鼻咽部的的问题,有没有鼻塞,流鼻涕,特别是鼻涕往后流的现象,有没有需要经常清嗓子的现象,必要时可以到耳鼻喉科看一下。其次,要排除下有没有胃食道反流,如果没有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如有,可以用抗反流治疗。如果没有上述情况,那么有可能是感染后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等。建议支气管激发试验,如果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按照哮喘治疗。如果排除咳嗽变异性哮喘,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做痰液火血液的相关检查,可用一些抗过敏药和止咳药的复方制剂,比如阿斯美,或者中药制剂如银黄清肺胶囊,或者加用顺尔宁,如果有痰可加用沐舒坦,必要时可短期应用美卓乐。如果还是没有好转,建议胸部CT排除下少见病因。本文系谢于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总访问量 5,749,337次
在线服务患者 26,332位
科普文章 31篇
年度好大夫 1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