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疾病: 眼底病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眼底病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关于眼底出血,你了解吗?眼底出血在眼科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这是一种能够影响视力而且比较严重的问题。但是大多数人对于眼底出血没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也不明白它会对我们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因此,本文就针对眼底出血这一疾病做一个相关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了解眼底出血并重视眼底出血。一、眼底的位置想了解眼底出血首先我们要知道眼底到底是哪个位置,眼底出血是可以在很多疾病或者受到外伤之后而出现的一种症状,通常指的是视网膜脉络膜出血或者玻璃体积血。眼底是我们眼球内部最深的一个位置,眼底出血发生的时候眼球的外部通常是看不到的,轻度眼底出血的患者有可能没有任何的不适感,只有通过专业的检查设备才能够发现,但是如果眼底出血比较严重,患者就会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甚至有失明的风险。二、眼底出血的原因导致眼底出血的原因比较复杂,下面介绍几种比较主要也比较常见的原因。1、糖尿病糖尿病是导致眼底出血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如果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患者的视网膜血管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出现眼底出血。2、高血压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受到损伤,从而导致眼底出血。3、血管疾病患有动脉硬化、静脉炎等血管疾病的患者会导致眼底血管破裂,进而出现眼底出血的问题。4、外伤当眼部受到外界的大力冲击或者有挫伤的出现便可以导致眼底的血管破裂,发生眼底出血。5、眼部炎症像视网膜炎症、葡萄膜炎等会使眼底的血管受到损伤,出现眼底出血的问题。6、眼部肿瘤视网膜血管瘤会导致眼底血管破裂,发生眼底出血。三、眼底出血的相关症状1、视力模糊发生眼底出血之后患者会有明显的视物不清,尤其是中央视野区域表现的最为明显。2、视野缺损眼底出血会导致视野内的黑点、现状或块状缺失。3、色觉异常发生眼底出血之后患者对颜色的感知会出现变化,看到的物体颜色会偏淡或者偏暗。4、闪光感眼底出血会导致患者眼前出现闪光或者有火花闪现的感觉。5、视力下降眼底出血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纠正和干预,随着病情不断的发展和恶化,患者的视力会逐渐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失明。四、眼底出血如何进行诊断?发生眼底出血后需要依靠专业的眼科医生和相关设备进行检查才能够进行判断。1、通过视力检查对患者的视力水平进行评估来判断眼底出血的严重程度。2、对患者的眼内压力进行测量,排除患有青光眼等眼部疾病。3、用裂隙灯观察患者眼底的情况,了解眼底出血的程度。4、用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照片,以便医生能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诊断和后期的复查。五、眼底出血要如何进行治疗?眼底出血主要以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1、药物治疗眼底治疗的常用药物为抗凝血药物、血管扩张剂等,可以抑制眼底出血的进展,避免其逐渐加重。2、激光治疗对于早期眼底出血的患者来说可以利用激光光凝治疗来将发生病变的血管进行封闭,可以防止再出血和纤维化发展。3、手术治疗这种治疗方式通常是针对比较严重的眼底出血患者,例如发生了视网膜脱离等需要接受手术的治疗。六、眼底出血如何进行预防?对眼底出血进行预防主要是控制相关疾病的发展。1、控制血糖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控制血糖,保持其稳定性是预防眼底出血的关键,一定要遵医嘱正确的使用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来调节自身的血糖稳定性。2、控制血压保持血压的稳定性才能够预防眼底出血的发生,高血压患者不可以随便的停药、减药或换药,一定要遵医嘱按时的服用药物来稳定自身的血压。3、戒烟酒吸烟和饮酒都会使眼底出血的风险性提高,因此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人群一定要及时的戒除。4、定期体检保持规律的全身以及眼部体检能够及时的发现疾病和可能诱发疾病的风险,以便进行早期的治疗。七、眼底出血如何进行日常生活管理?1、严格的按照医嘱用药。2、保持眼部的卫生,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正确进行眼部清洗,不要大力的揉眼睛,避免异物接触眼睛。3、对自身的视力和眼部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如果出现了视力模糊、色觉异常等问题要马上到医院进行检查,判断是否出现了病情的不良进展。4、平时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也不要提过重的物体,避免眼部受伤。5、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日常饮食当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可以使眼部的健康状态得到改善。6、眼底出血患者要做好正确的心理调节,不要过度的焦虑、烦躁,要积极正确的面对疾病,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这样可以使治疗效果提升。与此同时,多与家人、朋友和医护人员沟通,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眼底出血是眼科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要正确的了解眼底出血的诱因,并明确如何进行日常的预防,发生眼底出血之后也要学习正确的接受治疗和自我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眼部的健康,避免严重的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