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特色诊疗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心慌、心乱跳、心不跳了……早搏误区知多少?
早搏,是我们在体检心电图报告中经常看到的词汇,无论是房性早搏还是室性早搏,都属于心律失常的范畴。一提到心律失常,大家就会觉得很严重,是不是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有些人拿着写有“早搏”心电图报告,不管有没有症状,都会忧心忡忡的出现在心内科医生的门诊,有的说:心慌心跳;有的说:心乱跳;有的说:心不跳了;还有的说:我没有任何感觉,还需要治疗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对于早搏的认识误区。误区一:早搏是心脏停跳我们的心脏上有一个窦房结,它是心搏起源地,窦房结发出起搏信号,经过心脏的传导系统传输,使心脏收缩舒张搏动一次,这就是用听诊器在心前区听到的心脏搏动;心脏的这种收缩舒张运动沿着血管壁传导到我们手腕部,您触摸到的动脉搏动就是脉搏。人体正常的心律表述是窦性心律,来源于窦房结的心搏都是窦性心律。如果起搏信号来源于窦房结以外,也就是异位起搏点导致的心脏搏动,就是早搏,也叫期前收缩,就是提前出现的心搏,常见的有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和室性早搏;这时候,听诊心音会发现整齐的心跳声中出现一个提前的心跳声;触摸脉搏则会感到整齐的脉搏突然出现一下停顿,然后又有了下一个脉搏;于是,很多人会被吓了一跳,以为自己的心脏停跳了,其实,早搏不是心脏停跳,我们的心脏是一直在跳动的,只是跳的节奏乱了一下。误区二:早搏是由心脏病引起的如果用动态心电图对正常人作24小时的连续观察,可能记录到早搏的人会达到70~80%,早搏虽是心脏的不规则的跳动,但早搏并非皆由疾病造成。早搏分为功能性早搏和病理性早搏两类。情绪紧张、激动、焦虑,过多地吸烟,大量地饮酒、喝浓茶,甚至便秘皆可引起早搏,这种都属于功能性早搏,只要避免上述诱因或者适当休息,就能达到减少早搏、缓解心慌不适症状的目的。如果是频发的早搏,就是24小时记录到的早搏数量多,有连续发作的早搏,或者合并其它心律失常的情况,就要考虑是病理性早搏。那么,一般来说要先明确有无器质性心脏病,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发生早搏的心脏病基础。误区三:早搏越多症状越重,危险性越大早搏的危险性是由原发病的严重性和早搏是否有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的趋势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早搏的次数或症状而定。多数早搏患者并无不适的症状,或仅仅感到心荡一下,或1次跳得很重,或心脏扭动一下等感觉。频繁的早搏,才可能使人感到心悸、胸闷、疲乏等不适,而很多早搏特别频繁的人有时也可以没有任何不适任何。比如在升学 体检时发现,很多学生在心电图中有早搏,但这些学生仍然活蹦乱跳,丝毫没有异样的感觉。所以,早搏的多少和症状的轻重与风险没有关系误区四:有早搏就必须用药物消除发现早搏后,个人很难自行判断性质,这时候就要去医院检查有无潜在的心脏疾患。医生会通过询问症状、病史和体格检查,然后安排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检查来判断早搏的病理基础;有冠心病家族史和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者,还可以通过心电图负荷试验或者行冠脉螺旋CT、冠脉造影等检查排除是否合并冠心病。如上述各项检查均属正常,则不需要治疗。如果主要是精神紧张、忧虑或长期失眠所致的早搏,应充分解除顾虑,适当使用镇静药,注意休息,保持心情乐观,或者学会转移注意力,不要把思想全部关注在“早搏”上,一般来讲,心慌不适等“早搏”相关的症状都会逐渐消失,达到无药自愈的效果。
陈晨 主任医师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心血管内科766人已读 - 精选 发热的正确护理和退热药的正确使用
春天天气忽冷忽热,孩子生病发烧的多。对于孩子发烧护理,很多妈妈都是一知半解。孩子体温略高,有的妈妈赶紧带孩子跑医院。有的孩子烧到40°C了,精神恍惚,有的妈妈还坚信靠孩子自身抵抗力可以自愈。 那孩子发烧了,我们经常遇到的误区有哪些呢?正确的护理方式是怎样呢?广州妈妈网特邀和睦家广州诊所医疗总监,夏凯莉医生为我们解答。想要知道的都有了! 首要问题: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发热? 通过测量体温可以判断孩子是否发热。不同的测量方式得出数据不同。 对于稍大的孩子来说,腋下测温是最准确的。因为测量额头和耳朵的温度最为方便,也是我们一般推荐的方法。 用水银温度计测腋下温度,超过37.2°C就算是发热了。 测量额头和耳朵则是超过38°C,才算是发热。 误区1:吃了退热药就不用物理降温 错! 无论什么时候,孩子发热都可以采用物理降温。 38.5°C以下可以优先采取物理降温。 如果体温上升不快,比如2个小时内从37.6°C升到37.8°C,这时不需要纠结上升0.2°C是不是很严重,只要多喝点水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体温短时间内上升得很快,比如在20分钟内从37°C升到38°C,那需要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 有一点要注意的,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很快,这种情况容易出现高热抽搐。体温快接近38.5°C时,要做好药物降温的准备。 体温超过38.5°C,已经吃药了,仍然可以继续物理降温,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2:用酒精擦拭降温 错! 千万不要用酒精擦拭降温。这个已经经过十几年的验证了,不能用的。酒精擦拭会引起宝宝脱水和散热不均衡。 常用的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拭浴、温水擦浴。但是要注意的是,冬天温度比较低,洗温水浴,宝宝有可能再次受凉。 其实物理降温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多喝水是物理降温,也是治疗的方法。喝水量足够,可以保证很多退热药起效,又可以让其他物理降温的方式起效。 孩子发热的时候,喉咙很痛,所以不想喝水和吃东西,我们不需要强迫孩子。可以用滴管鼓励孩子喝水。 也可以使用大的注射器(没有针头的)往孩子两颊缓慢注入水,可以多次少量地给孩子喂水。这个方法非常值得推广。 喝水最好是口服补液盐冲调的水,里面有少量电解质和葡萄糖,可以帮助宝宝恢复体力。 误区3:贴了退热贴就等于做好退热了 错! 退热贴不能退热。 有妈妈会用退热贴贴宝宝后颈、后背、大腿等地方。其实退热贴对降温其实没有多大用处的,即使贴满全身,效果可能也不大。 如果孩子发热,头疼不舒服,可以局部地帖一个在额头,可以缓解发热导致的头部不适。 很多妈妈以为帖了退热贴就不需要物理降温,也不需要吃退热药,这是不对的。所以,孩子发热,还是老老实实物理降温和吃药吧~ 误区4:体温不到38.5°C不用吃药 错! 一般来说,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超过38.5°C需要吃药降温。 但是,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很快,比如20分钟内,体温从37.2°C升到37.8°C。如果等到38.5°C再吃药,可能就压不住了,体温有可能飙升到39°C或者更高。 所以对于体温急剧上升的孩子,接近38°C时就可以吃药降温。 反过来看,如果孩子体温上升速度慢,4个小时过去了,体温从38.1°C上升到39°C,而且精神状态很好。这时可以吃退热药,也可以暂时不吃药,采用更加积极的物理降温。这样子宝宝可以少吃一次药。 误区5:看医生之前不用先吃退热药 错! 孩子发热需要去医院了,可以先给孩子吃退热药。 去医院看医生,其实不是让医生给孩子退热,而是找出孩子发热的原因,看是不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之类的引起发热。 家长学习退热的基本知识后,自己也可以帮孩子退热,通过吃药或者物理降温。 误区6:吃了药没效果觉得退热药没用 错! 现在公认的、儿童退热的推荐药物是两大类,对乙基氨基酚和布洛芬。典型代表就是常说的美林(布洛芬)和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这两个都是强生公司的产品。只要是这个成份,但不是强生公司的产品,也是可以使用的。 退热药的效果跟剂量很有关系。如果剂量没有用足,可能退热效果就不好。 关于剂量,需要精确到不同体重孩子的用量。 泰诺林更适合年纪小的孩子,因为它安全一点,而美林效果更强。 各个国家对这两种药的限制不一样。 澳大利亚建议2岁以下的孩子仅使用泰诺林,超过2岁的孩子才能使用美林。 在美国,6个月以下的孩子,仅建议使用泰诺林,超过6个月的孩子才推荐使用泰诺林或者美林。 选择用哪一种退热药呢? 如果宝宝发热不太严重,又是第一次使用,推荐首选泰诺林。 如果宝宝发热并有消化道的疾病,比如呕吐腹泻,这时使用美林有可能加重胃肠道脱水,严重时会影响肾功能。需要跟医生进行沟通,是否适合使用美林。美林退热效果强,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孩子不吃口服药,有妈妈会用肛门退热栓退热。原则上是可以的。 肛门退热栓的成份是对乙酰氨基酚,跟口服药的成份是一样的。 但肛门退热栓的吸收率远远小于口服药。有时肛门退热栓的剂量是2/3颗,这个分量妈妈们不好把握。所以肛门退热栓适合呕吐严重、或者拒绝服用口服药的孩子使用。 一般还是首选口服退热药。 误区7:多吃几种退热药效果好,不会出现耐药性 错! 有的妈妈会问,体温超过39°C,想交替吃两种退热药。 超过39°C,正常情况是不需要美林和泰诺林交替吃的。 如果持续超过39°C,单用一种药效果不好,才考虑到两种药物交替吃。 服用泰诺林后退热了,是不需要交替服用两种药物的。 而且交替吃不是同时服用两种药物,需要间隔4小时 。比如吃了泰诺林后,4小时后服用美林,再过4个小时后服用泰诺林。两种药物在24小时内都没有用到最高剂量的话,不需要担心副作用。 误区8:体温超过38.5°C,一定要去医院 错! 宝宝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而且绝大多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没有特效药,需要让孩子自身去恢复。所以不是凭借体温高低来决定要不要去医院。这时,我们需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精神状态非常好,无论体温多高,都可以在家观察。 判断精神状态需要在孩子退热后判断,如果在发高热时判断,可能会误判。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不好,发热第一天就需要去医院,由医生来找出发热的原因。 3个月以下的孩子免疫力非常低下。无论是什么感染,非常容易快速地扩散全身。所以,3个月以下的孩子,发热不超过38.5°C也要去看医生。3个月以上的孩子依据精神状态来决定是否要看医生,不只是看体温高低。 误区9:坚决不打点滴或者一定要打点滴 错! 关于是否用打点滴来退热,要分情况讨论。 点滴里面一般都是含有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对病毒感染是没有效果的。如果发热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这时用抗生素,没有对症下药,甚至是在滥用抗生素。 如果是细菌感染,这时需要跟医生沟通了解,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即使需要使用抗生素,也尽量以口服抗生素为首选,不提倡用静脉用抗生素,也就是打点滴。 医生会根据自己的临床判断是不是病毒感染,然后才去对症治疗。 如果是细菌感染,发热持续时间比较长。 病毒感染是急性疾病,孩子在3到5天内发热,也会出现短暂缓慢下降的趋势。精神状态好,一般是病毒感染。 如果孩子精神状态非常好,但是持续发热超过3天,这时建议做血常规的检查,排除下是否有细菌感染。 具体的情况需要听从医生的建议,看是否需要做血常规检查。 打点滴退热的原理,其实是大量的冷性液体进入身体达到降温。其实跟物理退热的方法差不多,但危险性大,我们可以鼓励宝宝多喝水,一样可以达到效果的。 有家长强烈要求医生一定要在2小时内退热。那医生有可能会在点滴里面添加激素,为了退热加入激素,相当于饮鸩止渴,代价太大,甚至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 有的点滴里面会加入中药制剂,有可能会引起过敏休克反应。 不是对症下药地用点滴退烧,我们说这种方式是惨烈的,宝宝为了退热打点滴的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以后可能会出现身体问题。宝宝会更容易生病、更容易感染上呼吸道,体质越来越弱。 误区10:发热就要捂汗退热 错! 发热捂汗容易增加高热惊厥的风险,10个高热惊厥的孩子,8个都是捂汗捂出来的。 先介绍高热惊厥,这是发生率比较低的事件。 发生高热惊厥时,需要把孩子平躺在地上,防止孩子因为肌肉抽动摔倒进一步受伤。 发生后高热惊厥去到医院,目的是请医生判断是否高热惊厥,同时找出发热的原因,而不是止抽搐。 孩子出现过一次高热惊厥,有可能还会出现第二次。所以孩子发热了,除了做物理降温,还可以添加药物降温。比如孩子发热没到38.5°C,也可以吃药降温。同时要兼顾一般的退热治疗,如果孩子体温上升快,也需要提早用药。 发生2次高热惊厥,需要和医生沟通一下,尽快找出原因。在孩子发热时,可以服用预防惊厥的药物。 孩子发热了,要注意室温要适宜。在夏天的时候,室温保持26-28°C比较适宜,这里指的不是空调温度,是指用温度计测出的室内温度。 冬天的时候可以用暖气,室温保持在18-22°C比较适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冬天,孩子也不要捂汗,很多孩子在冬天会因为穿太多,捂出痱子,一样受凉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上面的室温标准适合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 有的孩子发热时发冷,捂汗也不能解决问题。其实宝宝高热时常常出现末梢循环变差,于是头部躯干滚烫、手脚冰凉,大一点的孩子还会说觉得冷。 就是发热不要捂汗!发热不要捂汗!发热不要捂汗!? 误区11:饮食要清淡就是指吃白粥 错! 很多妈妈听到清淡饮食,就会给孩子吃白粥。只吃白粥营养不足,不利于孩子的恢复。我们说的清淡饮食,指的是不要过于油腻,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 发热时,大人都没有胃口吃饭,更别说孩子,这时不要太逼迫孩子,可以采用多鼓励的方式。 病后恢复饮食需要时间,有的孩子需要5-6天,甚至一个星期来恢复。这时需要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有的妈妈怕孩子饿,经常给孩子喂东西吃,到了饭点,孩子就不吃饭,这样会打乱孩子恢复的节奏。
邓益斌 主任医师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儿科3530人已读 - 内痔治疗新方法-CAES
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是一种利用透明帽辅助内镜治疗内痔、直肠粘膜脱垂等病变的新型内镜下微创治疗手段。一、硬化剂作用原理:硬化剂具有硬化和止血的双重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的形成,黏附于注时部位的血管内,继而产类性病变化和组织纤维化,纤维化条索替代病理性血管,导致病理性血管永久闭塞,从而达到硬化和止血的目的。纤维化的形成,可将松弛的黏膜借纤维组织重新固定其在下方的肌壁上,防止粘膜再次脱垂。二、CAES的创新之处和临床意义就在于内镜直视下手术视野消晰,能响保精准注射硬化剂,较大程度避免异位注射所致的医源性损伤。三、该技术的特点是:内镜手术视野非常清楚,使用专用注射针,硬化剂可以精准注射,无痛苦,安全。大量临床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患者在CAES术后3个月达到临床治疗自标、并且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由于微创治疗恢复快痛苦小,术后即刻可进食并下床活动。四、CAES适应症、禁忌症和术前术后1、CAES适应症I度、II度、III度内痔,混合痔内部分(尤其对出血内痔效果尤佳),直肠脱垂,合并长蒂赞生物。2、CAES禁忌症合并有血栓、感染、溃烂的内痔,或有严重肠道感染、结肠肿瘤、妊娠、产褥期、精神异常等情况。3、CAES术前术后(1)术前准备:完善凝血相关检查,如有长期口服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停药5-7天。肠道准备同肠镜检查准备,术前禁食6-8小时,禁饮2小时。(2)术后处理:术后2-8小时内有腹、轻微腹痛,随之很快缓解。术后3天需少饮食、软化大便(乳果糖)、保持肛门消洁、无需抗感染。4、CAES治疗优势(1)痔核内硬化剂注射治疗效果确切;(2)内下透明帽辅助可以完全露清楚,注射药物更精准;(3)全过程无痛苦(包括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且轻微;(4)是目前各种治疗疮手术花费最少的方法;(5)痔疮治疗只是其核心治疗目标之一,CAES最大的优势是同时完成全结肠情检查,有息肉可一并切除治疗,预防了瘤的发生。总结:CAES作为一种治疗内痔的新型内境下硬化疗法,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患者满意度高,一次肠道准备,完成多种全结肠检查及治疗,正是由于以上诸多优点,CAES作为内痔微创治疗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及患者接受,可在临床推广并有望成为治疗江、度内痔的一线治疗方法。
谢汶甫 主治医师 四川省科学城医院 消化内科128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大便异常一个月。 今天回去服用整肠生和消化酶,调节肠道暂时先不用抗生素 方案总交流次数17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女 55岁 大便异常一个月。 最后交流时间 03.22大便异常一个月。 今天回去把消化酶吃上,今天回去必须把消化酶吃上 可能肠道功能下降了总交流次数2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女 55岁 今天有点异常 最后交流时间 03.22今天有点异常 不知道怎么处理合适 继续官网中看看怎么样处理合适,听取一下消... 消化科大夫的意见总交流次数6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女 34岁 晚上吃了一个苹果后,腹部持续疼痛 最后交流时间 03.22晚上吃了一个苹果后,腹部持续疼痛 晚上吃了一个苹果后,腹部持续疼痛,没有拉肚子 如何控制病情总交流次数3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女 11岁 误食奶酪的封蜡 最后交流时间 03.22误食奶酪的封蜡 误食奶酪外层封蜡,有没有危险,需要去医院洗胃吗? 需要洗胃吗?可以自己排出吗?总交流次数11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四川省 第121名
总访问量 671,232次
在线服务患者 24,964位
科普文章 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