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修复后粘连不可避免,新修复的肌腱即使有一定抗拉力的能力,但过早主动运动可能导致再断裂或纤维连接,如果不进行功能锻炼,即使肌腱生长良好,但因与周围组织生长在一起,其结果是肌腱粘连。功能锻炼要适度,不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导致新修复的肌腱再断裂。但不进行锻炼,将导致各关节僵硬,其肌腱手术再成功,对手指屈伸功能恢复均是无济于事。 手功能锻炼必须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早期主动屈指活动,以防止肌腱再次断裂。 早期(术后24h~3周)是肌腱愈合、粘连形成期,此期的功能锻炼是否得当至关重要。从术后第1天起嘱患者主动伸指,当指间关节伸直时放松,靠橡皮筋的弹性牵引力使手指被动屈曲。开始时每天活动10~20次,每次2~4次屈伸指活动,以后逐渐增加,帮助患者克服疼痛是功能锻炼成功的保证。由于手术初期局部会出现肿胀、疼痛且活动时疼痛加重,这往往使患者失去功能锻炼的信心。这时除了给予耐心的鼓励外,可适当减少活动范围和次数。锻炼开始时护理人员一手扶住患者的腕部,另一手自患指的指尖向近端轻轻按摩,2~3min后嘱患者开始伸指,被动屈指活动,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对疼痛特别明显敏感者可适当给予止痛剂,术后5~7天随着局部肿胀和疼痛的消退可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到术后3周可将每次活动次数增加到25次左右。 中期(术后4~5周)进行无阻抗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轻轻地无阻力主动屈指,稍用力被动屈曲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曲位时,轻柔地被动伸展指间关节,指间关节屈曲时,可被动地伸展掌指关节,练习时动作要轻柔,每日10~20次,每次20~30下,以引起酸胀为宜。 后期(术后6~10周)逐渐增加阻抗的功能锻炼,去除一切制动,变被动练功为主动练功,即主动屈手指活动。锻炼仍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还可采用工艺疗法,如用筷子夹小珠子、用指尖拾物,用手指捏粘土等来增加患者的兴趣。同时加强日常生活方面的练习,如系纽扣,使用筷子进食,逐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如果患者伤前从事的工作较轻,鼓励患者恢复原先的工作,适应工作是最好的功能锻炼方法。(转载自公众号河南省荣军手外一科)
概述雷诺综合征是一种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手指或脚趾在寒冷或情绪压力下出现血管痉挛,导致皮肤颜色变化(苍白、发紫、潮红)和疼痛、麻木等症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因1.原发性雷诺综合征: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血管调节异常有关。 -症状较轻,通常不伴随其他疾病。2.继发性雷诺综合征: -由其他疾病引发,常见于: -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硬化症、红斑狼疮) -血管炎 -动脉疾病 -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 -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诊断1.病史和体检: -询问症状、诱因及家族史。 -观察皮肤颜色变化。2.冷刺激试验: -通过冷水刺激诱发症状。3.甲襞微循环检查: -观察毛细血管变化。4.血液检查: -检测自身抗体,排除继发性原因。5.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MRI,评估血管结构。治疗1.生活方式调整: -保暖,避免寒冷。 -戒烟,减少咖啡因摄入。 -避免情绪波动。2.药物治疗: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扩张血管。 -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缓解血管痉挛。 -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软膏):局部使用。 -前列腺素类药物(如伊洛前列素):用于严重病例。3.手术治疗: -交感神经切除术:用于药物无效的严重患者。4.治疗原发病: -继发性患者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预后-原发性雷诺综合征预后较好,症状较轻。-继发性雷诺综合征预后取决于原发病。临床上继发性雷诺综合征还是比较常见,很多病人预后差,最终导致手指缺血坏死,截指处理。
运动中崴了脚怎么办?发生踝关节扭伤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活动活动脚腕,若没有疼痛或只是轻微疼痛,就不在意了;甚至有人认为扭到脚踝只是小伤,热敷或用绷带包扎下就好了。 上述做法都是不明智的。脚腕扭伤后,虽没有骨折,但外侧韧带可能已经撕裂。如不立即有效固定、制动,受伤的韧带会在异常位置修复,减弱维持踝关节稳定的力量,致使习惯性踝关节扭伤,有的人一年甚至会扭伤好几次。 另外还有人会落下踝关节疼的毛病,早期可能是韧带撕裂处疼,但由于踝关节长期不正常受力,将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面对扭伤,要引起重视: 1、即使没有骨折,扭伤后也该制动2~3周,使受损的韧带在正常位置修复、愈合; 2、冷敷,用冰袋敷于患处; 3、适当加压包扎,减轻肿胀,防止水泡产生; 4、抬高患肢,让肿胀消退; 5、当合并皮肤损伤时,千万别自行处理。 做好以下几点可有效预防扭伤的发生: 1、进行适量运动,保持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且在运动前要热身; 2、在湿滑地面上时,要小心行走; 3、在不平路面活动时,为保护踝关节,尽量穿高帮鞋或靴子; 4、不要穿鞋底被磨损不平的鞋子; 5、在黑暗中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夜间活动要注意照明。 崴脚自我诊疗5误区 ■ 误区1:热敷消肿 崴脚后由于韧带软组织撕裂、小血管出血、组织液渗出增多,局部出现疼痛肿胀,且逐渐加重。有些人崴脚后,立即采用局部热敷的办法减轻疼痛,虽然暂时舒适些,但这样做反而造成出血及渗液增加,进一步加剧肿胀程度。 正确的做法是24小时内应冷敷,冷敷可收缩血管,减少出血水肿,24小时后才能热敷。 ■ 误区2:白酒擦洗 民间不少地方有用白酒点火擦洗的做法,认为白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酒洗的同时采用局部按摩,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有害。 崴脚急性期应禁忌按摩,更切忌刚扭伤就马上用白酒点火擦洗。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会进一步加剧出血肿胀、皮肤瘀斑,甚至造成皮肤烧伤起水泡。 ■ 误区3:不愿外固定 由于踝关节扭伤多为内翻损伤,所以80%以上的崴脚会导致外侧韧带的撕裂或断裂,致使脚踝两侧韧带的拉力不平衡。不少人认为崴脚后采用外固定很麻烦,影响行走活动,不愿固定。 其实崴脚后固定制动有助于消肿、减轻疼痛,促进软组织损伤恢复。 ■ 误区4:不及时就医 一些人认为,崴脚是个小毛病,不用上医院,掉以轻心,延误病情,比如有些撕脱骨折患者耽误了早期治疗,给踝关节功能恢复埋下隐患。 崴脚后脚踝肿痛者应立即到医院骨科就诊,拍片排除踝关节骨折,如果是韧带损伤,要给予适当的固定,如选用弹力绷带、硬纸板、支具或高分子石膏固定。 如果检查有骨折,还需要根据情况进一步内固定或外固定。 ■ 误区5:不注意休息 有的人伤后不休息 认为骨折后休息与否不重要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也不无道理。 其中休息是踝关节韧带恢复的其中一个环节。崴脚较轻者尽量少走;崴脚较重者不应下地走路,还要抬高伤足踝;如果继续过多行走不利于肿胀消退和韧带的修复,会使损伤的外踝韧带拉长、松弛,愈合不良。 因此,适当的休息,抬高伤足,有助于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总访问量 835,805次
在线服务患者 1,138位
科普文章 13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