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简称: 华西医院
公立三甲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胰腺癌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胰腺癌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胰腺癌手术新突破:动脉“剥笋”术联合神奇补片,破解生存难题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5年生存率不足10%。约30%的患者确诊时肿瘤已包饶关键动脉,传统手术往往束手无策。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胰腺外科杨峰和傅德良教授团队在《外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希望——通过一种名为“动脉鞘剥离术(PAD)”的创新技术,结合新型材料“神经补片(Neuro-Patch)”,显著提升了手术安全性和生存率。这项技术有何神奇之处?本文将为您揭秘。一、胰腺癌的致命困境:当肿瘤“缠上”动脉胰腺深藏腹部深处,周围密布肝动脉、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等生命线。一旦肿瘤侵犯这些血管,传统手术需直接切除受累动脉并重建血管,但风险极高:术后大出血、感染、器官衰竭等并发症频发,死亡率可达9%~33%。更棘手的是,许多患者因血管侵犯被判定为“无法手术”,只能依赖化疗,但效果有限。二、动脉鞘剥离术(PAD):像剥笋一样精准“拆弹”研究团队创新的PAD技术,核心在于“只剥肿瘤,不切动脉”。具体操作分为三步:1.术前精准筛选:通过CT扫描区分“光环征”与“束带征”。若肿瘤包裹动脉但未侵入管腔(光环征),则适合PAD;若动脉被压窄或侵犯(束带征),则需放弃手术。2.术中精细剥离:外科医生沿着动脉外膜与肿瘤之间的天然间隙,像剥笋一样逐层分离,切除包裹动脉的肿瘤及神经淋巴组织,同时保留动脉完整性。若术中意外损伤动脉,需立即缝合修复。3.补片加固防出血:对于动脉损伤风险高的患者,使用Neuro-Patch(一种神经外科常用的微孔聚氨酯补片)360°包裹动脉。补片上的微孔可促进组织生长,形成保护层,降低术后血管破裂风险。技术优势:相比传统动脉切除,PAD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避免了血管重建的复杂操作。研究显示,接受PAD的患者术后90天死亡率仅3.2%,远低于动脉切除术的9%~33%。技术创新源自生活三、Neuro-Patch:给血管穿上“防弹衣”术后大出血是胰腺手术的“头号杀手”,尤其是合并胰瘘(胰液泄漏腐蚀血管)时。研究团队发现,使用Neuro-Patch可大幅降低出血风险:补片组术后出血率仅2%,而未使用组高达13.5%。补片通过物理支撑和促进组织修复双重机制保护血管,且未增加感染或动脉狭窄风险。四、生存数据:化疗联合手术,效果1+1>2!研究纳入125例患者,中位生存期达20.6个月,1年生存率73.2%。关键发现包括:1.术前化疗至关重要:接受新辅助化疗(如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50%。2.静脉侵犯是“红灯”:若肿瘤侵犯静脉,生存期显著缩短,提示需更积极的综合治疗。3.根治切除(R0)是目标:尽管PAD的R0切除率仅33.6%,但完全切除者复发风险更低。五、未来展望:从“可行”到“普及”仍需突破尽管PAD联合Neuro-Patch展现出潜力,但研究存在局限性:样本量较小,且非随机对照试验,补片的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验证。部分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提示需优化化疗方案(如采用更强效的FOLFIRINOX方案)。结语胰腺癌治疗正在步入“精准时代”。动脉鞘剥离术与Neuro-Patch的结合,不仅为过去被判“无法手术”的患者争取了机会,也为全球外科医生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随着更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开展,这一技术有望成为胰腺癌治疗的标准选项,让更多患者看到生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