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春华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神经外科金伟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神经外科倪红斌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神经外科王毅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5
神经外科刘志坚
主任医师
3.5
神经外科梁维帮
主任医师 教授
3.5
神经外科王嵘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神经外科张庆荣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神经外科李伟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神经外科庄宗
主任医师
3.5
戴宇翔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神经外科蒋健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神经外科刘涛
主任医师
3.4
神经外科李劲松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神经外科刘翔宇
副主任医师
3.4
神经外科陆天宇
副主任医师
3.4
神经外科韦永祥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孙剑涛
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陈维涛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神经外科闫惠颖
副主任医师
3.3
赵寅涛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刘浩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那世杰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刘开东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杨辉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神经外科戴嵬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姜成荣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毛剑男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王晶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虞晨
主治医师
3.3
陈鑫华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张华升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凌海平
医师
3.2
神经外科章浩
医师
3.2
神经外科石志勇
医师
3.2
功能神经外科赵闻
医师
3.5
神经外科孙园园
医师
3.2
神经外科王杰
医师
3.2
神经外科杨咏波
主任医师
3.2
神经外科徐武
主任医师 讲师
3.1
耳鸣和脑鸣存在一定区别首先是感知部位不同,耳鸣包括单侧耳鸣和双侧耳鸣,脑鸣通常会感知为双侧耳鸣,或感觉头顶、脑后等部位有异响;其次是受损伤部位不同,耳鸣的受损部位通常在内耳,脑鸣的受损部位通常为大脑的中枢听觉系统;除此之外,耳鸣和脑鸣的发病原因、症状以及后续治疗也存在一定差异。耳朵听到的声音都是真实存在的,传导到耳朵里的听觉感受器(耳蜗)编码成电信号,传导到脑内翻译成声音。如果没有真实声音,却听到耳朵里面有声音,这种声音就称它为耳鸣。耳鸣的原因非常多种多样,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疾病,包括耳朵疾病和耳朵以外的疾病,都可以产生耳鸣,因此耳鸣是众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本身不是一个病,不同的病都可以产生耳鸣,两个人差不多的耳鸣,可能两个人完全是不同的病。总体来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耳朵本身的病变,一种是耳朵以外的病变。比如高血压的病人,或者血管病变的病人,经常可以听到耳朵里面有一些搏动性的耳鸣,咚咚,咚咚的,这些往往是血管的声音传到耳朵里去的,并不是耳朵本身有疾病。有些耳鸣是耳朵本身引起的,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在耳朵从外面把声音传导到耳朵里去的通路上发生病变了,比如:耳道里面被耳屎堵住了、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等。另外一种,最常见的,尤其是中老年朋友,最常见的,是所谓的神经性耳鸣,是耳朵的神经出问题,通过电测听等检查可以鉴别诊断。耳朵神经出问题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一类是是噪音,比如说有些人在噪音环境长期工作,或者过年放爆竹把耳朵给震了,刺激神经。还有一种就是老年性的,老年退化,导致感知听觉的毛细胞开始坏死了,或者是供血不足,或者传导神经出现问题,甚至到大脑皮层出现问题,都可以产生耳鸣。脑鸣,是指脑干的耳蜗神经核至大脑皮质听觉中枢的整个通道的任何一个部位的病变所致的耳鸣。脑鸣是脑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自己总感觉脑子里有嗡嗡的声音,有时候像知了叫,有时候又像汽笛声。因此会感到非常的烦躁,影响睡眠,可能还会伴有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脑鸣分两种,一种是心因性的脑鸣,一种是真实的脑鸣。心因性指的是患者的自我感觉,头颅里有嗡嗡响的声音,实际上这种情况在仪器上是判断不出来的,所以就认为是心因性的,即患者的自身感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种情况就针对性的给一些暗示或抗焦虑的药物来治疗。心因性的另一种是耳鸣,人们通常会认为是脑鸣,实际上耳鸣与脑鸣是不一样的,耳朵与脑部的位置不一样,患者容易混淆,对自己是耳鸣还是脑鸣描述不清楚,这类情况可能是因为神经性耳聋的前兆引起的,或者因为上火等原因,引起听觉神经的反应,这时候可以进行高压氧舱的治疗,任何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的治疗,对耳鸣都有一定效果。特殊的一种情况是颈内动脉在颅内段尤其是在海绵窦形成动脉瘘,能够通过在眼眶周围用听诊器听到吹风样的声音,这种情况需要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心因性脑鸣,大都是因为心情因素,家庭或个人的因素导致心情烦躁,这种情况就针对心因性解决,比如抗焦虑、抗抑郁的一些药物就可以解决问题。而如果是真正的原发性脑鸣,可以做介入治疗解决问题。
在上海工作的28岁患者小红(化名)新婚后第一年,正要用力投身家庭,拥抱生命,却被诊断患有一种罕见的脊髓疾病——颈髓内占位伴四脑室囊性占位及广泛脊髓空洞症。本来指头粗细的颈髓内长满了肿瘤,而且完全位于颈髓芯部,同时伴有四脑室巨大囊性占位及C5-T11广泛脊髓空洞。脊髓包含了人体头颅以下所有的运动、感觉通路,手术切除颈髓内肿瘤很可能会造成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甚至呼吸心跳骤停。小红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难道就被病魔宣判结束了么?术前影像学资料▲「不放在心上的颈椎病 再诊是致命的脊髓肿瘤」原来两年前,小红偶有枕颈部疼痛不适,于附近医院检查X线片示颈椎轻度退变,余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到自己平时工作长时间低头,以为是颈椎病,口服消炎止痛药后症状缓解,一直未予重视。直到今年春节,新婚后第一年的她和丈夫一起从上海回河南老家驻马店过年,假期之间突发右上肢无力,伴双下肢疼痛,持续性的疼痛及无力使得小红无法入眠。在家人陪同下,小红前往郑州某大医院就诊,行头颈部MRI平扫+增强示:1.颈段髓内占位,伴脊髓空洞形成;2.四脑室下方囊性占位。考虑到该疾病在临床上极为少见,且延髓及颈髓内占位手术风险极高,当地医院推荐去其他更高水平的医院就诊。小红的爱人又带着她回到上海,前后3个月看遍了郑州和上海的各大医院,都被告知手术风险极高,术后极有可能发生瘫痪。后来家人多方打听,慕名来到了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在辗转于郑州和上海几家著名三甲医院之后小红终于见到了赋予它第二次生命的人——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倪红斌教授。“倪教授细致耐心的询问了我的病情,认真的研究了影像资料,同时给我做了全面的体格检查,他儒雅的气质,坚定的眼神,以及最后简洁干练的一句“可以安排手术”,让我们一家悬了三个多月的心落地。我们抛开一切顾虑,选择信任倪教授,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感谢他!”小红回忆道。「神经外科多学科诊疗模式及显微技术为患者保驾护航」考虑到特殊的解剖位置和重要的生理功能,延髓及颈髓手术难度非常大,对医生的专业要求极高。此处牵一发而动全身,稍不留神便会损伤脊髓内的重要结构,患者也将失去感觉、意识甚至影响呼吸,后果不堪设想。同时患者颈椎存在退变及术后存在的脊柱不稳可能,所以术前倪红斌主任联合脊柱外科邱勇教授团队对该患者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并制定了十分详细的手术方案。终于于2018-05-10日对小红行“后颅窝囊肿切除+颈髓内占位切除+颈椎内固定术”,在麻醉科和手术室护士密切配合下进行,手术先由脊柱外科钱邦平教授行C2-5颈椎内固定术,随后倪红斌教授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为患者实施手术,切开颈髓后发现正常的脊髓只剩下薄薄一层包绕在肿瘤周围,在电生理检测下运用双极电凝及微创吸引器等显微器械协同下聚精会神剥离肿瘤,最终,肿瘤被完整的切了下来,手术结束,整个手术过程历时7个小时。术后给家属看标本的时候小红的母亲听闻手术顺利结束双眼噙着泪花,不停的说“辛苦了,感谢!”患者术后清醒,双下肢疼痛无力及右上肢无力症状改善,无任何神经功能损伤,术后一周复查MRI肿瘤病灶完全消失,病理证实为室管膜瘤。术后两周后患者可独立坐起,并在家人搀扶下下地活动。“能在这里遇到这么多好医生好护士是我们家闺女的福气,我们回去一定要让亲朋好友们一起宣传,让更多的病人知道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知道这里有位医术精湛的好医生倪红斌主任!”每次查房时,小红的妈妈总是感激的说。倪红斌教授手术中▲术中显微镜下脊髓及髓内占位▲术后MRI示颈髓内肿瘤完全切除,CT示颈椎内固定在位,生理弧度恢复▲术后病理示室管膜瘤,伸长细胞型,WHOII级▲倪红斌主任解释:脊髓室管膜瘤起自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是脊髓内较为常见的肿瘤,占所有髓内肿瘤的60%左右,常发生于成年人,其中起自颈髓或向颈髓内侵犯者约68%。该患者同时伴有延髓空洞及脊髓空洞的病例较为罕见,同时也增大了手术难度和风险。手术最大的挑战就是在不损害正常脊髓神经组织的情况下完全切除肿瘤占位,这需要多年的临床经验的积累、足够的耐心细心以及极高的责任感,因为我们稍有不慎,对病人的损害和打击可能就是致命的。病人看病不容易,能信任我们并把性命托付给我们更是难得可贵,我们医生唯有尽全力去帮助患者解除疾病的痛苦,才能担得起“医者”这两个字的分量。这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是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及微侵袭手术理念的结果,同时也是在科主任杭春华教授带领下的神经外科医疗团队的成功。「愿得韶华刹那,开得满树芳华」术后小红的脸上洋溢出久违的笑容,幸福的大门再次向她打开,她又重新憧憬规划着未来,芳华再续,鼓医神外团队祝愿她从此再无疾患困扰,人生路上续写华美篇章!术后两周患者自行下床活动▲
一位非常阳光的女孩,25岁,2014年脑肿瘤手术,当时是三级胶质瘤(间变型胶质瘤),术后做了常规的放疗化疗(替莫唑胺),2018年4月局部复发,再次做了手术治疗,手术后病理提示四级恶性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进而给予了动脉插管化疗,6月份来复诊,没有复发迹象,生活质量非常好。这样的四级恶性胶质瘤,我们治疗过很多,一般的发展模式是第一次手术,三级胶质瘤(间变型胶质瘤),术后放疗,可以维持2-5年不等,再复发手术,多为四级恶性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化疗,一般的平均生存时间也只有14个月。现在治疗手段越来越多,要维持生命,靠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好的体力和免疫力,以及多方位的恰当治疗。
总访问量 10,261,652次
在线服务患者 18,458位
科普文章 216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