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治疗就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多数病人可经非手术疗法缓解或治愈,但必须是根据具体病状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切不可偏听偏信某一种方法能够包治。其目的是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和受到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方法有:①绝对卧床休息:当症状初次发作时,立即卧床休息。绝对一词虽然不太科学,但为的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卧床3周后带腰围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作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难以坚持;②持续牵引:采用骨盆牵引可使椎间隙略为增宽,减少椎间盘内压,扩大椎管容量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牵引重量根据个体差异在7~15 kg 之间,抬高床足作反牵引,共2周。孕妇、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禁用。也可使用间断牵引法,每日2次,每次1~2 小时。但效果不如前者。目前有多种电脑控制的牵引床问世,可控制牵引重量、改变力线,操作简便,适应不同情况的病人;③理疗和推拿、按摩:可使痉挛的肌松弛,进一步减轻椎间盘压力。具体方法繁多,国内这方面从业人员甚多,水平参差不齐,故疗效差异较大。应注意的是,暴力推拿按摩往往弊多于利;④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皮质激素是一种长效抗炎剂,可减轻神经根周围的炎症、粘连。常用长效皮质类固醇制剂加2%利多卡因行硬膜外注射,每7~10天1次,3次为一疗程。间隔2~4周后可再用一疗程,如无效则无需再用此法。如无依据不宜任意加入其他药物共同注射,以免产生不良反应;⑤髓核化学溶解法:本方法是将胶原蛋白酶注入椎间盘内或硬脊膜与突出的髓核之间,利用这种酶选择性溶解髓核和纤维环,而基本不损害神经根的特点,使椎间盘内压力降低或突出髓核缩小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由于这种酶是一种生物制剂,故有产生过敏反应可能或局部刺激出血、粘连等,再次影响神经根的功能,值得重视。近年来,也逐渐出现了一些其它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随后会一一介绍的。
大家十分期盼的内容终于来到了,那就是到底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如何治疗?或者说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总的来讲治疗分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非手术治疗:这是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首先选择的治疗方案。急性发作阶段要卧床休息,当然是硬板床了,严格的卧床是一切非手术治疗的基础,常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但目前能够做到的患者比较少,辅助以理疗或按摩,常可缓解或治愈;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物也是缓解疼痛,解除肌肉痉挛的好方法;牵引治疗的方法也很多,比如俯卧位牵引按抖复位,是根据中医整复手法归纳整理的一种复痊方法,现已研制出自动牵引按抖机,其治疗原理是:牵开椎间隙,在椎间盘突出部位以一定节律按抖,使脱出的髓核还纳。此法适用于无骨性病变(年龄较轻的人)、无大小便失禁(没有严重的神经伤害)、无全身疾患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前不宜饱食,以免腹胀,治疗后须严格卧床一周。一次不能解除症状者,休息数日后可再次牵引按抖。本法简便,治愈率高,易为患者接受,为常用的非手术疗法。手术治疗:手术疗法则包括椎板间开窗突出髓核摘除术、减压术、融合术、后路椎间盘镜、椎间孔镜手术等。介入治疗:介于手术和非手术之间的介入治疗,如经皮髓核抽吸术、胶原酶溶解术、椎间盘激光溶核术、臭氧注射治疗等。大家看到这里,或许感到很失望,怎么还是老一套,就没有新的方法,没有绝招吗?客观的讲,任何治疗方法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只有方法选择得当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另外要有一个治疗疾病的心态,注意日常防护,也是增加治疗效果和预防复发的好措施。随后我会不断介绍一些不同的治疗方法,更大家参考,敬请期待。
X线平片是骨科临床常用辅助检查,那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拍摄X线片到底有哪些帮助呢?一般常用的拍片检查种类有哪些呢?①腰椎后前位片(正位):多显示腰椎侧弯征,椎间隙宽度于病变早期多无改变;如病程较久,则显示椎间隙狭窄,并于椎体边缘有各种形态的骨刺出现。棘突的偏移虽较常见,但不一定有什么意义。②腰椎侧位片:其诊断价值较前者更为重要。多数病例腰椎生理曲线消失,尤其是急性发作者;椎间隙狭窄及椎体边缘骨刺形成表明病程较长;椎间盘钙化(罕见)或脱出的髓核钙化(稍多见),主要在侧位片上显示。③腰椎斜位片:主要用于除外下腰椎椎弓断裂及腰骶(或骶髂)关节病变。而在单纯椎间盘脱出症患者多无特殊所见,因此,诊断明确者勿需摄此片。
总访问量 12,309,993次
在线服务患者 16,432位
科普文章 5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