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消融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通过微波、射频或冷冻等方式消除肺部的结节组织。尽管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术后仍需注意一些关键事项,以确保患者的顺利康复。以下是肺结节消融术后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项:一、饮食与营养正常饮食:术后饮食无特殊禁忌,正常饮食即可。二、休息与活动适当休息:术后初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剧烈咳嗽。2周后轻度活动。三、伤口护理术后穿刺针敷料包扎处2-3日后即可揭掉。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疼痛、渗液等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联系手术医生。四、药物使用消炎药:术后需继续口服消炎药5—7天,预防感染。止痛药:若出现疼痛,可口服止疼药。如芬必得等。止咳药:若出现咳嗽,可根据医嘱使用止咳药物。如阿斯美一天三次一次两粒;甘草片等。五、其他注意事项术后需要注意如胸闷、气短,咳黄痰、咯血、发烧等症状,建议及时联系我们。
肺癌新辅助治疗:突破传统,展望未来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手段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新辅助治疗在肺癌治疗领域崭露头角,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新辅助治疗是指在实施局部治疗方法(如手术或放疗)前所做的全身性抗肿瘤治疗,目的是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并杀灭潜在的微转移病灶,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新辅助化疗是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传统方法。通过术前给予化疗药物,可以降低肿瘤的分期,灭活体内可能存在的微转移灶,减少病情的复发率。此外,新辅助化疗能够缩小原有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尽管新辅助化疗相比于单纯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但5年生存率的提升有限,仅为5%左右。单纯的新辅助放疗虽然能够导致切除标本的病理缓解,却不能改善可切除率或总生存率。因此,新辅助放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局部肿瘤复发来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OS)。例如,对于Pancoast综合症(肺上沟瘤)患者,新辅助放疗可以降低肿瘤负荷,提高手术切除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随着靶向治疗在晚期肺癌中取得的显著效果,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索将其应用于新辅助治疗。特别是对于携带EGFR或ALK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靶向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较低的毒性。一些报道和临床试验表明,新辅助EGFR或ALK抑制剂治疗不仅可以缩小肿瘤体积,还能提高手术的根治性切除率。然而,目前关于肺癌靶向新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仍相对较少,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免疫治疗作为肺癌治疗的革命性进展,其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理论依据在于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从而实现长期获益。多项临床试验表明,术前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可以显著提高主要病理缓解率(MPR)和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并且安全性良好。例如,CHECKMATE-816研究和NADIM研究均显示,新辅助免疫治疗可显著提高NSCLC患者的MPR和pCR,且未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这些研究结果为免疫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肺癌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右下肺磨玻璃结节(有空泡征)消融术后2年复查。分别是术前、术后一周、术后半年、术后2年的图像。可以看到消融不同时期的转归情况。早期可看到在GGO外有一层密度稍高于GGO的反应带;半年后形成薄壁空洞;2年后纤维化,空洞消失。达到治愈,完全消融。
总访问量 4,037,593次
在线服务患者 12,615位
科普文章 98篇
年度好大夫 1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