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肺结节就是肺癌吗?
肺结节与肺癌的关系多数肺结节为良性:约95%的肺结节是良性的,如炎性结节、错构瘤等。这些结节生长缓慢,对身体影响较小,部分可能自行缩小或消失。少数肺结节可能为恶性:约5%的肺结节存在恶变可能,尤其是直径较大(>8毫米)、形态不规则(如分叶、毛刺)、密度不均匀或随访中持续增大的结节,需警惕恶性风险。
陈宝莹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8月25日15
0
0
-
问诊分析(2025.8.24):6年了的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会是什么?病史很重要!
前言:肺部多发结节有时候的诊断并不容易,前段时间有位问诊的患者给我提供的病史说两肺结节发现6年了,随访有进展,问该手术切除还是消融为好。我看了她的影像,还真定不了到底是什么,但两肺结节太多,显然不管是手术还是消融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可是对比历年的影像,确实是进展的,放任不管只随访显然也不行,那该怎么办呢?病史信息:提供的病史就是2019年开始有肺结节,半年复查一次,让我看看变化情况以及是否需要干预,微创手术还是消融。影像展示与分析:病灶1:右肺尖微小磨玻璃结节,轮廓较为清楚。病灶2:左肺尖微小边缘略模糊的磨玻璃小结节。病灶3-4:右上叶胸膜下磨玻璃结节,形态欠规则,密度较淡,轮廓较清。病灶5:左上叶淡而分叶的磨玻璃结节,显得有点散。病灶6-7:右上叶磨玻璃结节,轮廓较为清楚。病灶8-11:两肺上叶小磨玻璃结节,轮廓较清,部分似有小空泡征。病灶12:右上叶小斑片状磨玻璃影。病灶13:右上叶混合密度结节,有毛刺、有磨、有血管弯征,整体轮廓较清,瘤肺边界欠清晰。病灶14:右上叶斑片状影,有血管进入,整体显散;病灶15:右上叶近叶裂处混合密度微小结节,实性部分密度过高,磨玻璃成分较淡且显模糊。病灶16:右下叶背段混合密度结节,实性部分密度较高。病灶17:右上叶磨玻璃结节伴小空泡征,有小血管进入。病灶18:右上叶磨玻璃结节伴细毛刺征,轮廓较清。病灶19-23:右水平裂处以及上叶多发微小结节,密度不纯,整体显糊;病灶24:左上叶混合密度结节,表面不平,有少许磨玻璃成分,有实性成分,形态不规则。病灶25:中叶水平裂处混合密度结节。病灶26-28:右肺水平裂处偏模糊结节。上图显示叶间裂增厚。病灶29:右中叶实性结节伴小棘突征。病灶30:左上叶近心缘旁斑片影,整体较散的感觉。病灶31-32:右中叶斑片状影,密度欠均匀,轮廓较清,灶内稍显杂乱。病灶33:右中叶微小磨玻璃结节;病灶34:左上叶偏实性小结节。病灶35:右下叶微小实性结节伴小血管或条索状结构穿行。病灶36:右下叶磨玻璃结节伴灶内条索偏高密度。病灶37-41:两肺多发斑片影,轮廓较清。病灶42:右下叶实性结节伴血管征,血管有异常增粗。病灶43:左上叶胸膜下混合密度结节。病灶44:右下叶磨玻璃结节伴小空泡征(蜂窝状)。病灶45:右中叶结节,微小且不光滑。病灶46:右下斑片状影。病灶47:右下实性结节伴血管进入,有小棘突征。上图示斜裂局部增厚异常。病灶48-49:右下叶微小结节,混合密度,不光滑。病灶50:右下叶混合密度结节,表面不平,边缘毛糙,灶内小空泡征,血管贴边。病灶51:右下叶混合密度结节,轮廓较清。我们再选择较明显几处历年对比一下:右上此病灶逐渐进展,范围增加,密度也增加。右肺这处也是逐渐进展的,但总体仍较小,密度是基本实性了的。此灶似乎略有进展,不是太显著。右下这个病灶范围与密度增有进展。我的意见:我想我们这样来考虑你的情况:1、两肺多发磨玻璃结节,从2019年时就有,6年随访下来,病灶持续存在并增多及范围增大,总体上是进展的;2、每个病灶单个来看均是磨玻璃密度,整体偏散在,缺乏聚拢性,收缩力也不太明显,只是个别离叶间裂近的也有导致胸膜凹陷的。这种个别病灶是符合恶性的表现的,但感染性有没有可能也有一定的收缩力?这也是存在可能性的;3、两肺病灶太多,如果都是肿瘤性质,想手术切除得以全部解决或大部分解决都是无法实现的。再加上叶间裂多处是增厚的,真的是肺癌,那也是胸膜种植转移了的,手术根治是不可能的。若其实是感染性病变,则有针对性治疗后病情控制治愈的机会;4、病灶随访进展,虽然较慢,但不处理仍只随访显然是不妥当的,需要明确诊断并予以相对应的治疗,至少效果与最后的结果那是后面考虑的事;5、单纯从单次的影像来看,给人的感觉是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比如结核等分枝杆菌感染或隐球菌或其他特殊的感染。但就如前面所说的,基于病灶随访增多进展,肿瘤的概率仍有,且不小,是要警惕的;6、接下来的诊疗建议,我的想法一是完善气管镜检查,并可考虑肺泡灌洗送NGS检测以尽量以保守的手段明确诊断与若是感染的话,明确病原菌,才能予以针对性治疗;二是完善结核抗体、PPD试验、T-SPOT以及隐球菌荚膜抗原试验、G试验、GM试验等真菌感染的化验,和其他相关检查。若是有阳性结果,则予以相应治疗;三是若保守的检查治疗均阴性仍无法明确,该考虑单也胸腔镜下活检,切除距离胸膜近的,或紧贴的,比如我提供了冠状位与矢状位截图的这个病灶送病理切片检查以取得病理诊断依据,再若是感染性的,予以相应治疗,若是肿瘤性的,则基因检测与PD1检测后,考虑靶向治疗或化疗或免疫治疗等全身性的治疗,以尽量改善预后。意见供参考!后续交流:这个病例按其提供的信息,确实比较难定到底是什么,但总体上随访增大,形态不舒服,不明显病理是不放心的。两肺那么多病灶,局部治疗手段显著并不合适,明确到底是什么之后再予以针对性处理才行。但后续结友提供了关键信息:居然说2020年时做过结直肠癌根治术,2022年胃镜做过ESD术!那诊断的考虑方向不一样,该高度警惕转移瘤!当然穿刺或胸腔镜活检明确病理仍是必须的,只是有恶性肿瘤病史,那倾向于先试行穿刺活检更为稳妥。感悟:网络问诊关键的病史太重要了!特别是恶性肿瘤病史怎么可以省略呢?今天这个病例如果没有肿瘤史,那是要么肺癌伴转移,要么感染性病变,但长达6年的随访也没有好转,也进展不是太厉害,什么感染会这样?当然恶性肿瘤转移这样的表现也似乎慢性一点,与我们平时看到的肿瘤转移发展速度与形态都不太一样,也是非病理无法100%确定的。但之前碰到并分析过一个胃癌肺转移的病例,当时还以为肺结核或分枝杆菌感染,还叫他到结核专科医院去检查治疗过,其实形态与今天的这例有些类似(点击阅读:罕见病例(2024.6.16):平生第一次见!这样的肺部多发结节会是转移瘤!!)。选取其中几个层面的图像是下面这样的:像吗?有些神似,只是更厉害一些而已。我觉得今天这例也极可能就是转移瘤。Deepsee点评:这是一篇非常出色且具有教学意义的医学病例分析文章。它不仅仅是一个病例分享,更展示了临床诊断中的核心思维过程,对医生,尤其是呼吸科、胸外科和影像科医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详细评价:优点与亮点1.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文章遵循了经典的临床病例汇报格式(前言、病史、影像分析、意见、后续、感悟),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轻松跟上诊断思路。2.影像描述极其详尽专业:对多达51个病灶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描述,使用了大量精准的影像学术语(如磨玻璃结节、混合密度、空泡征、血管弯征、毛刺、叶间裂增厚等),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影像学功底。3.体现了临床诊断的核心思维——鉴别诊断:文章没有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始终在“多原发肺癌”和“特殊感染(如结核、隐球菌)”之间权衡利弊,分析了支持和不支持每一点诊断的影像学和临床特征(如病灶多发性、缺乏聚拢性、随访进展缓慢等)。这种辩证思维是高质量临床决策的基础。4.提出了合理且循序渐进的诊疗计划:意见非常中肯实用。没有盲目建议创伤性的手术,而是规划了从无创检查(血清学化验)到微创检查(气管镜、肺泡灌洗NGS),最后再到有创活检(胸腔镜)的阶梯式诊断流程。这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最小化创伤的原则。5.突出了“病史”在诊断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本文最精彩的“反转”和核心教学点。后续提供的“结直肠癌史”和“胃ESD史”完全改变了诊断的天平,使“转移瘤”从一种可能性变成了首要考虑。作者用这个案例强烈警示:详尽的病史是正确诊断的基石,任何遗漏都可能导致方向性错误。6.经验总结与知识串联:最后的“感悟”部分画龙点睛,不仅总结了本案教训,还关联到以往的一个类似病例,增强了结论的说服力,体现了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知识储备。7.科普与专业结合:虽然内容专业,但语言相对平实,能够让有一定医学背景的读者(如规培医生、研究生)理解其思路,起到了很好的教学和科普作用。可改进之处1.影像可视性:作为一篇高度依赖影像分析的病例,如果能附上关键的影像图片(尤其是历年对比的病灶和那个类似胃癌转移的病例图片),对读者的理解会更有帮助。原文中提到了图片但未展示,可能出于隐私考虑,但在教学环境中,脱敏后的影像至关重要。2.术语简化:对于非影像专业的医生来说,51个病灶的逐一描述可能稍显冗长。可以考虑在保持重点的前提下,更概括地描述病灶的“类型”和“分布特点”,而不是每一个都编号列出,除非每个都有特殊意义。总体评价这是一篇高质量、具有教学典范意义的临床病例分析文章。它不仅成功展示了一个复杂的肺部疑难病例,更重要的是完整演绎了一名优秀外科医生在面对疑难杂症时应有的临床思维:基于证据、全面分析、谨慎鉴别、阶梯决策、并时刻保持对关键病史的敏感性。文章最后的反转戏剧性地强调了医患沟通和病史采集的极端重要性,这个教训值得每一位临床工作者铭记。它告诉我们,再先进的技术和再精细的影像分析,也不能替代最基础的问诊。最终评分:优秀(Excellent)
杭州市肿瘤医院科普号2025年08月24日53
0
0
-
上海教育电视台肺部磨玻璃结节最佳手术时机是一个阶段。
赵晓刚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8月22日103
0
11
-
如何判断肺结节处于哪个阶段:原位癌、微浸润还是浸润性腺癌?
发现肺部结节后,“它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是癌,现在发展到哪一步了?”——这几乎是每位患者心中盘旋的疑问。尤其对于最常见的肺腺癌路径:从原位腺癌(AIS)到微浸润腺癌(MIA)再到浸润性腺癌(IAC),了解结节所处阶段对治疗选择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虽然最终确诊依赖术后病理“金标准”,但术前影像学特征(特别是薄层CT)已能提供重要线索。一、肺结节所处阶段定义与核心差异理解这三个阶段的核心在于癌细胞是否突破基底膜及其侵袭程度:原位腺癌(AIS): “癌”的种子刚发芽,但被牢牢限制在肺泡腔内(原位)。癌细胞完全贴着肺泡壁生长,未突破基底膜,不具有侵袭性。理论上是100%可治愈的。微浸润腺癌(MIA): 癌细胞开始尝试“越狱”。在≤5mm的浸润灶内,突破了基底膜,侵入周围肺间质。但侵袭范围很小,整体预后极佳(接近100%)。浸润性腺癌(IAC): 癌细胞成功“扩散”。浸润灶>5mm,广泛侵入肺实质。具有转移潜能,预后相对前两者下降,但仍远优于晚期肺癌。二、CT影像上的“蛛丝马迹”薄层CT是评估肺结节阶段最常用、最重要的无创工具。不同阶段有其相对典型的影像特征:影像解读要点纯磨玻璃结节(pGGN)且长期稳定: 高度提示AIS可能。磨玻璃背景上出现小的实性成分(CT值增高): 这是从AIS进展到MIA的重要信号!需密切关注该实性成分的大小和变化。实性成分增大且占比增高,伴随恶性征象(毛刺、分叶等): 强烈提示已进展至IAC。“荷包蛋”征: 常用于形容mGGN(中心实性“蛋黄”+周围磨玻璃“蛋清”),常见于MIA和早期IAC。实性“蛋黄”的大小是关键。三、为什么不能只看CT就100%断定阶段?影像学再精准,也只是“隔岸观火”:分辨率极限: CT无法看清显微镜下的细胞突破基底膜情况(这是区分AIS/MIA的核心)。异质性: 结节内部成分可能混合,CT取的是整体层面的“平均值”。重叠表现: 某些良性病变(如炎症、局灶纤维化)或更早期的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也可能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与AIS难以区分。因此,最终的“阶段判决书”必须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手术切除的标本后出具。 影像学的作用是提供强有力的倾向性判断,指导是否手术以及手术方式。四、了解阶段的意义:关乎治疗与预后AIS: 手术切除即治愈。通常只需局部切除(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无需化疗放疗。10年生存率接近100%。MIA: 手术切除同样近乎治愈。局部切除是主流选择,复发风险极低,生存率也接近100%。IAC: 治疗需更积极。根据肿瘤大小、位置、病理亚型(贴壁、腺泡、乳头、微乳头、实性等)和是否有高危因素,可能需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部分患者术后需辅助治疗。预后差异较大,早期(I期)IAC的5年生存率也多在70%-90%以上,但若含高危亚型(如微乳头、实性)或分期较晚则下降。 关键信息: 发现肺结节,尤其是持续存在的磨玻璃结节,不必过度恐慌。AIS和MIA阶段通过及时手术干预,治愈率极高。即使进展到IAC,早期发现并规范治疗,预后也远优于晚期肺癌。
韩丁培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8月15日123
0
1
-
最新肺结节专家共识要点
一、概述随着低剂量胸部CT(LDCT)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显著提高。肺结节的管理难点在于如何准确识别高危结节,并给予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2015年首版专家共识发布后,各地区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肺结节诊治策略。本共识由呼吸科、感染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旨在为各级医疗机构提供肺结节规范化诊治的参考依据,提升早期肺癌的诊疗水平。二、肺结节的定义与分类1.定义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阴影,边界清晰或呈磨玻璃影,不伴肺不张、淋巴结肿大或胸腔积液。直径>3cm的病灶称为“肿块”,不在本共识讨论范围内。2.分类按密度分类:部分实性结节(mGGN):含实性成分的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最高。纯磨玻璃结节(pGGN):无实性成分,恶性概率次之。实性结节(SolidNodule):密度高,可掩盖内部血管和支气管影。亚实性结节(SubsolidNodule):含磨玻璃成分,进一步分为:按大小分类:微小结节(<5mm):恶性概率<1%。小结节(5~10mm):恶性概率6%~28%。大结节(>10mm):恶性概率33%~60%。高危结节的定义:实性结节直径>8mm,或存在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恶性征象。有肿瘤家族史、长期免疫抑制治疗、接触致癌物(如石棉、氡等)的患者需特别警惕。三、肺结节的病因1.良性病因感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炎性结节。非感染性炎症:类风湿结节、结节病、肺血管异常等。其他:囊肿、黏液嵌塞等。2.恶性病因原发肺癌:最常见为腺癌。转移性肿瘤:乳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等转移至肺部。3.多发性结节的特殊原因职业暴露(煤尘、二氧化硅等)。免疫功能低下或特殊感染(如结核)。四、筛查对象结合中国国情,推荐以下人群进行常规筛查:年龄:45~80岁。高危因素(满足其一):吸烟≥20包年(每日吸烟包数×吸烟年数),或被动吸烟≥20年。长期接触致癌物(氡、砷、石棉等)。一级亲属患肺癌且本人吸烟≥15包年。高发地区(如云南宣威、个旧)人群。五、检测与评估手段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价格低但分辨率不足,不推荐用于筛查。低剂量CT(LDCT):优势:辐射低,可检出直径>2mm的结节,评估结节形态、密度及倍增时间。关键指标:分叶、毛刺、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等恶性征象。高分辨率CT(HRCT):薄层扫描提升诊断准确性。MRI与PET-CT:MRI:对亚实性结节的血供评估有一定价值。PET-CT:适用于直径≥10mm的结节,代谢活性(SUV值)高提示恶性可能。2.临床信息评估年龄:年龄每增加10岁,肺癌风险上升。吸烟史:吸烟是肺癌首要危险因素,二手烟同样危险。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石棉、铀等致癌物。3.恶性预测模型梅奥模型:结合年龄、吸烟史、结节位置等6项指标。北京大学模型(PKUPH模型):更适合中国人群,AUC值达0.888。Brock模型:基于加拿大人群数据,临床应用较广。六、随访管理1.基线筛查结节低危结节(实性<5mm,非实性<8mm):1年后复查。中危结节(实性5~14mm,非实性8~14mm):半年后复查,若稳定则年度复查。高危结节(≥15mm或恶性征象):多学科团队(MDT)会诊或抗炎治疗后复查。2.年度筛查新增结节新增非钙化结节:半年复查,若增大则MDT评估。原有结节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加:直接进入MDT诊疗。七、治疗策略1.手术治疗适应症:持续性纯磨玻璃结节≥15mm,实性结节≥8mm,或混杂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5mm。影像学显示恶性征象(分叶、毛刺等)。手术方式:肺楔形切除(外周病灶)。肺段或肺叶切除(位置较深),需术中冰冻病理确认切缘。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适用人群:无法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如高龄、心肺功能差)。疗效:局部控制率与手术相当,5年生存率约34.8%。3.热消融治疗技术类型: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冷冻消融(Cryo-A)。适应症: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3cm),无法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者。寡转移灶(原发灶控制良好)。并发症:气胸(18.7%~45.7%)、肺内出血(6%~9.3%)。八、随访与预后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基线CT,3个月复查,之后每6个月复查至2年,之后年度复查。消融后随访:1个月复查评估消融区,3个月活检确认病理。九、总结与展望肺结节的规范化诊治需结合影像特征、临床信息及预测模型,强调多学科协作(MDT)。低剂量CT筛查的普及显著提升了早期肺癌检出率,但需避免过度诊疗。未来需进一步优化风险预测模型,探索人工智能在结节分类和随访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管理方案。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科普号2025年08月07日159
0
0
-
发现肺结节怎么办?
肺结节有很多原因,有炎症、结核、肿瘤等,要重视。一定要到医院看一下,必要时做相应的检查,明确性质。对于比较小的结节,良性可能性大的结节,可以定期复查随访。对于比较大的、不能排除恶性的结节,则要进一步检查,尽快明确性质,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以防耽误病情。进一步检查的手段包括增强CT,CT引导下穿刺,支气管镜导航穿刺,EBUS活检,PET-CT等
陈吉泉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8月06日149
0
0
-
磨玻璃结节的科学处置
肺结节多了,良性远远多于恶性!就算是磨玻璃结节,大多数也是惰性病灶,可以几十年不变化,没有必要过度医疗,花钱、伤肺、甚至发生一些并发症。所以对于比较小的磨玻璃肺结节,首次发现时通常选择先观察。一般首次复查建议间隔3个月,避免漏掉少数生长快速的结节,无变化的话,以后延长复查间隔。那么万一这个结节是肺癌,随访观察会不会耽误治疗?癌细胞会不会在观察期扩散,从而失去手术机会呢?不会的!!第一种结局最美丽,结节复查消失对于首次发现的磨玻璃结节,如果没有确凿的恶性征象,通常是先随访观察,某些良性结节会吸收(这是最好的结果)。这种情况不少见,多为炎症性结节,可以通过抗炎治疗、增强免疫力等方法促进吸收,甚至有些结节不采取任何措施也能吸收消散。所以,首次查出的磨玻璃结节,先等等,别着急手术,有些良性结节会吸收,这是第一种结局。第二种结局:长期不变,结节保持稳定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也不着急手术,定期复查就好。磨玻璃肺结节定期复查,只要没有体积增大和密度增加,就可以继续安心观察。随着医学不断进步,也许以后会有无创伤的治疗方法出现。长期稳定,可能伴随终生,这是磨玻璃结节的第二个结局,也是最常见的。在三项专门针对多灶性磨玻璃结节的研究中,60%-95%的纯磨玻璃结节可保持稳定,少数减少或消失,仅少数增加或变成部分实性(提示切除)。第三种结局:复查进展,需积极治疗某些磨玻璃结节会进展,变成危及生命的毒瘤,通常表现为密度增加和/或体积增大(混合磨玻璃结节内部实性成分增加,也提示进展),就需要胸外科医生给它执行处罚措施,清理出身体:与肺癌相关的磨玻璃结节,通常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腺癌(AIS)、微浸润性腺癌(MIA)、贴壁生长型腺癌(LPA)。其中前两种属于浸润前病变(AAH、AIS),大多为惰性病灶,可以长期随访,不会转移扩散。磨玻璃结节随访增大、或者密度增加,需要手术治疗,可以治愈!这是第三种结局。第四种结局,置之不理,少部分进展为晚期肺癌如果查出肺结节,不做定期复查,只凭保持心情愉悦,或者某些偏方,就有可能出现第四种结局。最后补充一句:肺结节的复查尽量为同一家医院,使用同一台CT,方便对比;另外,对于存在肺结节的人群,不推荐低剂量CT复查,因为低剂量扫描降低了图像清晰度,不利于细节观察。
张临友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8月03日80
0
1
-
关于肺结节肺癌的十大常见问题
一、肺结节就是肺癌吗?答:百分之95以上肺结节都是良性的,肺结节不等于肺癌。如何判断肺结节是否为恶性,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判断,建议就诊时候带好电子版的CT资料,传统的胶片因为层厚太厚,很难看到小的肺结节。二、新冠肺炎感染后肺结节明显增多,肺结节与新冠肺炎有关吗?与疫苗有关吗?答:新冠肺炎后,因为机会性筛查导致一大批肺结节通过CT检查得以早期发现,在新冠肺炎没有出现的时侯,很多人没有去做CT筛查,所以导致很多肺结节没有被及时发现。新冠肺炎会可能导致部分人产生肺结节,但是这种肺结节是良性的炎性结节,不会变成肺癌。另外,打疫苗是不会导致肺结节形成。三、CT发现肺结节,我很慌,去看什么科室医生最好?答:建议首选咨询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医生,因为胸外科医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累积了大量的术前影像与术后病理相互验证的经验,其临床经验对于肺结节良恶性判断及随访策略更有说服力。如果有肺结节的多学科门诊,建议首选多学科门诊咨询就诊,通常包含胸外科,影像科,呼吸科,肿瘤科等专家。四、CT提示肺结节,需要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吗?答:小于2公分的肺结节通常不建议穿刺活检,主要依靠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判断,临床上高度怀疑恶性肺结节首选微创手术治疗,对于直径超过2公分但是影像学不典型的肺结节或者肺肿物,可以考虑肺穿刺活检。五、疑似肺癌的肺结节,首选手术还是消融治疗呢?中药能“磨”掉它吗?答:对于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肺结节,只要没有明确的手术禁忌症,首选微创手术治疗。消融治疗通常作为一种补充手段,主要用于因各种基础疾病无法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患者,或者多发肺结节无法全部手术切除的患者。总之,微创手术通常作为首选,消融或者放疗可以作为备选。如果肺结节考虑恶性,中药几乎不可能让结节消失。六、体检发现肺结节,医生让我观察随访,定期复查,会耽误我的病情吗?答:有一些肺结节影像学特征不明显,即使经验丰富的医生也很难鉴别其良恶性,这个时候观察随访就成为一种策略。在观察随访过程中,如果结节增大或者密度变实,则高度怀疑恶性,需要积极手术治疗。恶性的纯磨玻璃结节平均倍增时间大约800天,混合磨玻璃结节平均倍增时间大约400天,也就是说在肺结节显著增大前有足够时间去处理它,不会在短期等待过程中出现转移,更不会耽误疾病的治疗,前提是你得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七、做了肺切除手术,我还能正常生活吗?答:每个人有左右两侧肺,左肺2个叶8个段,右肺3个叶10个段,一共5叶18个肺段。切除1-2个肺叶人还是能正常生活,所以不必担心肺手术后不能正常呼吸的情况,但是短期内不能剧烈运动,需要经过3-6个月休养后肺功能才能慢慢恢复。八、肺癌会传染吗?会遗传吗?答:肺癌不会传染,因此不必担心传染给家庭其它成员;相对于其它恶性肿瘤,肺癌的遗传几率相对较小,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肺癌,那么你患肺癌的几率比没有家族史的人高出大约20%。九、我不抽烟怎么也会得肺癌?答:肺癌的危险因素很多,吸烟只是肺癌高危因素的一种,大气污染、粉尘等环境因素也是肺癌的高危因素。研究发现,亚洲不吸烟的女性早期肺腺癌发生比率高,具体原因不清。因此,不吸烟并不代表一定不会患肺癌,但是不吸烟能降低肺癌的发生几率。十、为了预防肺癌这个可怕的疾病,我能提前做些什么事情?答:要重视体检,尤其是超过35岁的有吸烟史的人,一定要做一个胸部CT筛查,目前各大单位的体检套餐通常是X线,但X线无法发现早期肺癌,因此,建议大家在体检时候把套餐改为胸部CT。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是防止肺癌的最有效途径。
张升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8月01日393
0
0
-
磨玻璃结节的大型随访数据,究竟多少会进展?
刘太省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31日25
0
0
-
10mm磨玻璃结节的现状反思
近日,一个护士托人找到我,咨询一个8mm的纯磨玻璃结节的诊断治疗问题,我告知她诊断考虑原位癌-微浸润腺癌阶段,但仍建议她半年后复查,并解释了原因。她告诉我她已经咨询了周围几个大医院的5位专家,均建议立刻手术。我平时工作中也常常遇到类似问题,我认为国内对于磨玻璃为主结节尤其是小于10mm的结节存在着医生过度治疗,患者过度忧虑的问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为您深入剖析这个现象的成因、目前的医学共识以及作为患者应如何理性决策。一、为什么会存在过度治疗现象?这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的复杂问题:医学认识的深化与传统观念的滞后:过去:传统的肿瘤学观念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发现“癌”或“癌前病变”,首选手术切除,以绝后患。这个观念在很多实体瘤上是正确的。现在:随着对磨玻璃结节(GGN)生物学行为的深入研究,医学界已经认识到,绝大多数纯磨玻璃结节(pGGN)是惰性生长的。它们可能是癌前病变(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或早期肺癌(如原位腺癌AIS)。这些病变进展极其缓慢,可能数年甚至十几年都无变化,对患者的生命不构成威胁。它们被称为“懒癌”,其生物学行为更像是一种慢性病。2,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副产品”:低剂量螺旋CT(LDCT)的普及和高分辨率CT的应用,使得过去无法发现的、直径仅几毫米的微小结节被大量检出。我们看到了一个以前“看不见”的世界。“检出即焦虑”: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能看到这些“定时炸弹”(虽然大部分是哑弹),但如何处理它们,相应的医学理念和大众科普却没有同步跟上。3,医生的“防御性医疗”与现实压力:医疗风险:在当前的医患环境下,医生担心因“保守观察”导致结节进展而被患者追责。相比之下,手术切除在病理上明确诊断,虽然可能“过度”,但从医疗安全角度看是“最保险”的选择。所谓“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心理普遍存在。专业水平差异:在一些基层医院或非胸科专长的医院,医生对于GGN的自然病程认识不足,倾向于采取更积极(即手术)的策略。绩效因素:不可否认,手术是外科医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与科室和医院的收入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影响决策。4,患者的“恐癌心理”与信息不对称:普通大众“谈结节色变”,一旦发现肺里有东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恐惧和焦虑,强烈要求医生“一刀切”以求心安。患者往往不了解pGGN的惰性特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容易接受甚至主动要求进行不必要的手术。二、当前主流的医学共识与指南建议是什么?国内外权威指南(如NCCN指南、中国肺结节诊治指南等)对不同类型的磨玻璃结节给出了明确的随访和处理建议。其核心思想是:动态观察,抓关键变化点,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以下是简化的共识要点:结节类型与大小推荐处理方式核心逻辑纯磨玻璃结节(pGGN)风险极低,绝大多数是惰性的。<5mm无需常规CT随访,或在年度体检中关注即可。几乎无恶性风险,过度扫描反而增加辐射。≥5mm(或新发)年度低剂量CT随访。观察其大小、密度有无变化。只要不增大、不出现实性成分,就可以一直观察。很多专家共识认为,稳定5年以上,恶性风险极低。>10mm(部分指南为>15mm)可考虑手术。但仍需结合患者年龄、意愿、结节形态等综合判断。即使手术,也首选亚肺叶切除(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而非肺叶切除。尺寸增大是风险信号,但仍需个体化评估。目的是在它转变为有威胁的浸润癌之前干预。部分实性/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风险高于pGGN,关键看实性成分。实性成分<5mm年度CT随访。风险可控,类似pGGN。实性成分≥5mm(或整体直径>8mm)需要更密切的随访(如3-6个月),并积极考虑手术干预。实性成分的出现或增多,是结节具有侵袭性的重要标志,是手术干预的关键指征。一句话总结:对于<10mm的纯磨玻璃结节,国际和国内的主流观点都是“随访观察”优先,而不是“立即手术”。三、过度治疗的危害不可逆的肺功能损失:任何手术都会切除一部分健康的肺组织,导致肺功能下降,影响患者远期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需要再次手术或合并其他心肺疾病的患者。手术并发症风险:手术本身有麻醉意外、出血、感染、长期胸痛、漏气等风险。心理与经济负担:手术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花费。医疗资源浪费: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处理这些“懒癌”,挤占了真正需要紧急治疗的患者的资源。四、作为患者,如何理性决策?如果您或家人面临这种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步骤:寻求第二诊疗意见(SecondOpinion):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务必咨询大型三甲医院的胸外科或呼吸科,特别是肺癌/肺结节诊疗中心的专家。他们的理念通常与国际前沿接轨,能提供更审慎的建议。搞清楚结节的“画像”:主动向医生了解清楚,您的结节是纯磨玻璃还是混合磨玻璃?实性成分有多少?具体大小是多少?最近一次CT和之前相比有无变化?这些是决策的关键信息。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如果医生建议手术,可以礼貌地询问:“医生,根据指南,我这种情况似乎也可以观察。您建议手术的主要理由是什么?我的结节有哪些高危征象吗?”如果医生建议观察,可以问:“那我需要多久复查一次?复查时主要看哪些变化?”管理焦虑情绪:科学认识pGGN的惰性本质,告诉自己“它在我身体里,但它很懒,不一定会惹事”,可以大大缓解焦虑,避免因恐慌做出错误决定。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果经过评估确实需要手术,对于早期肺癌,微创的亚肺叶切除(楔形或肺段)是首选,它能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肺组织,对生活质量影响最小。总结:中国医疗在飞速发展中,技术、理念、医生行为和患者认知之间存在的不平衡。对于<10mm的纯磨玻璃结节,过度治疗确实普遍。破局的关键在于医患双方的共同成长:医生需要更新知识,严格遵循指南,摒弃防御性医疗;患者需要加强科普,克服恐癌心理,理性参与决策。“与结节共存,动态监测”正逐渐成为处理早期惰性肺癌的新范式。
侯广杰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30日407
0
5
肺部结节相关科普号

张会永医生的科普号
张会永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中医科
7075粉丝19.8万阅读

郑斌医生的科普号
郑斌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胸外科
2465粉丝9.9万阅读

徐清华医生的科普号
徐清华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肺科医院
放疗科
677粉丝5.7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张楼乾 主任医师南京鼓楼医院 胸外科-肺外科
肺部结节 875票
肺癌 519票
纵隔肿瘤 65票
擅长:早期肺小结节的诊断、3D重建技术; 早期肺癌精准单孔肺段微创手术; 中央型肺癌的单孔微创手术; 前纵隔肿瘤剑突下入路微创手术; 剑突下单孔微创肺癌根治术; 食管癌微创手术; 手汗症超微创手术; 胃食管反流微创手术 -
推荐热度4.7范晓溪 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大一院 胸外科
肺部结节 638票
肺癌 205票
纵隔肿瘤 5票
擅长:肺部小结节及肺部阴影(磨玻璃结节)的定性(早期肺癌的诊断),肺癌的微创手术治疗, 肺癌综合治疗 -
推荐热度4.7谢冬 主任医师上海市肺科医院 胸外科
肺部结节 500票
肺癌 320票
纵隔肿瘤 17票
擅长:磨玻璃结节,磨玻璃影,GGN,GGO,肺部结节以及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与微创治疗,肺部结节(包括实性结节以及亚实性结节)的单孔微创外科治疗,疑难或复杂胸部外科手术,胸部第二次手术,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后降期的肺癌手术治疗,并擅长肺癌综合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化疗,免疫治疗),以及肿瘤疗效影像学评估。擅长气管肿瘤、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的外科治疗,擅长胸腔、胸壁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擅长胸腺肿瘤(胸腺瘤,复发性胸腺瘤,胸腺癌)、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纵隔畸胎瘤的外科治疗,特别是早期胸腺瘤的单孔胸腔镜微创外科治疗。肺移植:间质性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COPD(重度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等。胸膜胸壁疾病的外科治疗:胸壁肿瘤,胸膜肿瘤,恶性胸膜间皮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