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如隔山,很多非医学专业人士会问:病理医生能看病吗?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肿瘤的诊断必须依靠病理切片检查,特别是要确诊肿瘤的良恶性时必须做病理,疑难病例难以确定诊断时还得找病理专家会诊,甚至要找多位专家去看。临床病理诊断是个独特的医学专科,很多非病理专业的医学专业人员也不了解病理科的任务和工作流程。当需要找病理医生看病时,实际上多是要做病理会诊,主要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带上你的病理切片及其相关的病理资料;其次,如有病历本或复印的住院病历及影像片子最好也带上。找哪个病理医生去看呢?有病理学专家头衔的人不一定是能为病人解决诊断问题的医生,应找有实际诊断能力的专家去看。有时候很难辨别谁是有真功夫的病理诊断专家,找熟人引荐或在网上搜索一下专家的资料是个比较可靠的办法。
黄晓琪、臧萱(病理医生杨连君工作团队) 病理科都是医院不可或缺的诊断科室,工作内容主要是对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检查和分析并得出疾病诊断。病理诊断是临床实践中最重要的疾病诊断,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在医疗体系中起到疾病法官的作用。在病理科的日常工作中,由于技术操作规范落实、设备配置与管理、人员数量与技术能力等多种因素不尽人意,很难避免出现差错,这更需要经常对病理科可能出现的差错进行分析和预警,并及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标本接收错误 标本接收时未正确录入患者信息,或标本与患者信息不匹配;接收标本量与申请单不符;标本标签脱落、模糊导致的混淆。当出现标本混淆,诊断结果也会发生张冠李戴,可能导致医疗差错和事故。 预防措施:接收标本时,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比如姓名、年龄、住院号,标本名称,标本数量等,确保标本的患者信息与病理申请单一致,并做好交接记录,病理科内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制定清晰的标本送检流程,明确送检要求。尽量使用电子标签系统,有利于减少人工填写错误。二、取材失误 对组织标本进行取材时,未取到关键病变部位,或者取得的组织太少,导致病理医生看到的组织形态不够完整,以致诊断不准确。 预防措施:提高取材技术,掌握取材要点。病理科人员取材时,要参考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和临床信息及病理申请单上的其它内容等尽量准确确定取材位置。如有条件可结合入院记录和手术记录等病案信息。三、标本处理不当及切片质量差 未使用规范的标准病理标本固定液、标本未及时固定或固定不充分、脱水不彻底;设备故障未及时发现或带故障运行;包埋过程中组织损伤、组织污染;切片薄厚不均,或者有褶皱、破损及污染;染色不均匀,自动染色机故障影响染色效果,都会导致组织结构不够清晰,阅片诊断困难以至于漏诊或误诊。 预防措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标本处理;定期检查固定液浓度等指标、脱水机和切片机的工作状态,保证相应设备正常运行;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制定标准化的技术室SOP文件,规范操作;定期更换染色液,确保染色质量;对染色后的切片进行质控,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切片返工重做。质量控制是确保病理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通过质量控制保证病理切片质量整体水平稳定可靠及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四、医务人员沟通与协作不足 临床医生填写病理申请单时未准确提供患者病史、症状等信息,病理医师诊断缺乏关键依据。病理科内部医生之间、技师之间、医生与技师之间团队协作不足也是导致差错的可能原因。 预防措施:加强临床病理沟通机制,制定规范的临床病理讨论会流程,并做好沟通记录。病理科内部加强团队建设,集思广益,团结互助,共同预防差错。五、病理诊断错误 病理医生诊断时因为知识储备不充沛、诊断实践经验不足,或者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和病史不够等原因导致判断失误,出现漏诊或误诊,对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造成不良影响。 预防措施:病理医生培养周期长,应不断加强诊断能力学习和提高,活到老学到老,多参加学术交流、病例讨论,积累经验;诊断时,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检查结果,必要时要与临床医生沟通以获得准确的临床信息;严格执行三级检诊制度,由资深病理医生复核诊断。对于疑难或特殊病例要科内集体讨论之后才能发出病理报告。 总之,病理科出现的差错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通常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应按规范配备基本的人员和设备,并加强科内培训和业务学习、老带新传帮带,提升病理团队的整体工作能力,优化工作流程,强化质量控制,加强沟通与协作,以有效地预防差错的发生,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是难度和风险最大的病理诊断项目。乳腺癌保乳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因需要评估多个前哨淋巴结和多个切缘导致的组织多样性、制片量大和诊断复杂性是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中的难中之难。我院病理中心每年有数百例保乳手术中冰冻诊断病例,我们病理团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保乳手术中冰冻病理制片和诊断经验。现结合《保乳标本乳腺切缘及前哨淋巴结的冷冻制片专家共识》等文献,谈一下体会。1、 精准地标本切取和取材手术切取前哨淋巴结数量2个足够,一般为1-5个。一般的保乳手术需送检上切缘、下切缘、内切缘、外切缘、基底切缘和乳头下切缘等5-6个切缘,均应精细切取。前哨淋巴结加上多切缘,每例保乳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一般至少需要做8个冷冻块。普通非保乳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冷冻块数为1-3个,平均为2个冷冻块,一般能够在收到标本后半小时内给出快速病理诊断结果。对于保乳手术,其手术中冰冻病理制片和诊断的工作量至少是普通非保乳手术中冰冻的4倍或更多,因而所需时间比较长,不可能在半小时完成,一般会需要1个多小时。因此,临床手术医生精准切取前哨淋巴结和切缘的能力很重要。另外,手术中标本必须不经任何液体浸泡、直接送检。病理科人员取材时,组织大小与厚度必须适中,过大过厚的组织会无法快速冷冻,导致难以制片。2、 积累标本冷冻与切片经验组织冷冻温度的选择对于切片质量至关重要。不同的组织适合不同的温度,这需要有经验的病理技师不断摸索出最佳温度,并根据预约的手术中冰冻组织类型,提前将切片机调节到最佳温度。对于含脂肪组织较多的切缘或淋巴结,有条件的病理科可以使用液氮快速冷冻有助于避免组织粉碎或软化问题。此外,冰冻组织切片的厚度也应标准化,有利于获得完整的切片,这需要质量好的冰冻切片机和操作熟练的病理技师作为保障。3、 探索切片染色与固定技术染色与固定直接影响冷冻切片在显微镜下的清晰度和观察效果。选择和调配适合的固定液不仅有助于减少细胞收缩,还能更好地保存组织的结构。染色时间的控制则需要结合试染结果不断优化。染色各步骤中,应强调试染的重要性和对技术室环境温度变化的不同应对策略,这些细节体现了病理技师的操作水平和技术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淋巴结周围脂肪组织未剔除干净与前哨淋巴结内部脂肪化的问题是一个制片难点。以下方法有利于解决,但都会延长制片时间。3.1、 二次包埋法:通过冷冻后复温,剔除脂肪后再重新包埋。3.2、 搭桥法:通过特殊技巧性操作稳定组织位置,确保切片过程顺利。3.3、 冰晶修复法:重新快速冷冻已产生冰晶的组织,有限地改善组织间的冰晶结构。总之,应注意规范化操作、细节处理和创新与实践并重,建立技术室内多层次的质量控制体系,还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关键步骤进行实时监控与反馈。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的效果,不仅需要病理技师的专业能力,还依赖于临床手术医师的精准手术能力和病理医师的阅片诊断能力,以及技师和医师之间的相互理解、密切配合与协作。相信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病理科会配备更多台冰冻切片机和更多的技术人员同时参与手术中冰冻制片,以及应用数字化病理切片和人工智能技术,均有利于提高冰冻切片的质量和手术中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杨连君病理医生工作团队文慧、姚玉丽共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