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书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肿瘤内科吴穷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肿瘤内科科主任
肿瘤内科苏方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肿瘤内科汪蕊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肿瘤内科秦凤展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肿瘤内科王子安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肿瘤内科郑荣生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肿瘤内科赵福友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肿瘤内科杨燕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肿瘤内科毕明宏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孙惠娟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肿瘤内科何泽来
主治医师 副教授
3.4
肿瘤内科黄柱华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韩正全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韩啸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高振远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张浩然
副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王俊斌
主任医师
3.4
肿瘤内科翟云芝
副主任医师
3.3
肿瘤内科王洪亚
副主任医师
3.3
周争光
副主任医师
3.3
肿瘤内科王明喜
副主任医师
3.3
肿瘤内科张竞竞
副主任医师
3.3
肿瘤内科丁可
主治医师
3.3
肿瘤内科赵论
主治医师
3.3
肿瘤内科苏文
主治医师
3.3
肿瘤内科陈娟
主治医师
3.3
肿瘤内科胡婷
主治医师
3.3
肿瘤内科郑家雷
主治医师
3.3
肿瘤内科周海荣
主治医师
3.3
上世纪终末期,肺癌只是个罕见病,仅占所有癌症病例的1%,而随着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致病因素的不断加剧,肺癌的发病率逐渐攀升至一个极高的水平,由“罕见病”一跃成为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尽管各类靶向药和PD-1/PD-L1抑制剂看上去相当给力,但在临床实践中,不少肺癌患者却失望地发现,这种疗法对自己无效,耐药后的治疗更是棘手。 终于,这一瓶颈被打破。 Tedopi新表位肺癌疫苗问世!成为晚期肺癌患者新希望 2020年4月1日,OSE Immuno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其新型抗癌疫苗Tedopi在非小细胞肺癌的Ⅲ期临床试验(代号为Atalante 1)取得了阳性结果,入组的所有患者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耐药或失败后,二线或三线使用Tedopi疫苗,一年的总生存率达到46%,远超预设的25%! 一位54岁的晚期肺癌患者在经过5次的新型肺癌疫苗注射后,肿瘤就迅速萎缩(从39毫米降至23毫米),截止报道时,生存期已经超过20.6个月,目前仍在随访中。 临床数据振奋人心,竟能破解PD-1耐药! 在最新公布的这项再全球多中心进行的名为Atalante 1的3期临床试验中,纳入了99名IIIB期或转移IV期的HLA-A2阳性患者,这些患者全部是经过检查点抑制剂失败后,需要第二或第三线治疗的患者,2:1随机分为Tedopi疫苗治疗组或化疗组(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 结果显示: 在Tedopi组的63例患者中,29例患者至少存活12个月,12个月生存率为46%,高于预先规定的25%。而在化疗控制组中,36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至少存活12个月,相当于12个月生存率为36%。 在此前II期临床试验中,这款疫苗也取得了很好的数据,入组了64名HLA-A2 阳性的NSCLC患者: 铂类化疗(92%)和靶向治疗(34%)失败 第四阶段(67%)非小细胞肺癌 66%的患者接受三线全身治疗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患者都是标准治疗失败后,临床已经没有可用的治疗方案的非常晚期的患者,我们上文中介绍的患者就是其中之一,而接受Tedopi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17.3个月,并具有可控的安全性。 不得不说,Tedopi为晚期及PD-1治疗耐药后走投无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Tedopi究竟是何方神圣? 与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和体内正常快速分裂细胞的化疗和放疗不同,癌症疫苗可以在自身诱导免疫反应。癌症疫苗通常由癌细胞,部分细胞成分或纯抗原(癌细胞上的某些蛋白质)组成,将癌症疫苗注射到体内后,这些分子就充当抗原,可以通过病毒或细菌链接在T细胞上,训练免疫系统,将肿瘤细胞识别为攻击目标,从而消除癌细胞的“隐身衣”。达到阻止癌细胞生长,防止癌症复发,清除治疗后残留的癌细胞的目的。大多数癌症疫苗还含有佐剂,佐剂是有助于增强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白细胞介素-2等。人类之所以将癌症疫苗视为攻克癌症的希望,主要是因为: 1.针对性强,癌症疫苗使免疫系统特异性的攻击具有一种或多种特定抗原的癌细胞。 2.副作用小:与化疗和放疗相比,癌症疫苗通常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3.长久起效: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用于记忆的特殊细胞,因此疫苗接种后可能在体内持续发挥杀伤癌细胞的效果。 Tedopi的创新设计与以往的尝试不同。Tedopi是一种新表位疫苗,通过选择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发现的表达良好的抗原决定簇,使用靶向方法来对抗肿瘤异质性。Tedopi靶向针对肺癌细胞中频繁表达的五种与肿瘤相关的抗原,再从这5种与肿瘤相关的抗原中选择和优化的10种新表位的专有组合,可以更好的刺激T淋巴细胞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Tedopi仅限于HLA-A2阳性(约占45%)患者,该疫苗给经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的晚期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目前Tedopi ?已获得专利保护,并已在美国获得HLA-A2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孤儿药地位。 此外,这款抗癌疫苗界的新秀即将挑战”癌王“胰腺癌,一项名为TEDOPaM的Ⅱ期试验计划评估,将Tedopi ?疫苗作为维持治疗,单独或与Opdivo组合? 对比化疗方案是否能给胰腺癌患者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让我们共同期待。 肺癌疫苗,究竟离我们还有多远? 五十年前,人类通过通过疫苗终结了肆虐的天花,麻疹。 但与这种预防性的疫苗不同,如果有一种癌症疫苗能够成功触发强烈的免疫应答并且在适合的人群中使用,就可以显著改善肺癌存活。临床研究显示,三种正在研究的肺癌疫苗如tecemotide,TG4010和belagenpumatucel-L暂时不符合主要终点。癌症疫苗的历史经历了许多失败,但癌症疫苗的研发一直是医学研究领域激烈探索的热点。 那么,究竟有没有一种可以治疗肺癌的疫苗呢? 答案是:YES! 除了Tedopi,美国纽约罗斯威尔公园癌症研究所正在测试一种蛋白多肽疫苗Cimavax-EGF联合PD-1在晚期肺癌肺癌中的治疗效果。 CIMAvax通过刺激针对循环EGF的免疫反应有效地使癌细胞饿死,而EGF是细胞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nivolumab是一种抗PD1“检查点抑制剂”,是抗药性或复发性NSCLC患者的标准疗法。 2018年9月,世界肺癌大会上,美国公布的第一次CIMAvax-EGF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表明,在肿瘤中PD-L1表达低且无法单独对nivolumab产生良好反应的患者中,疫苗联合疗法疗效令人鼓舞。目前二期临床试验正在顺利进行中(NCT02955290)。如果试验顺利,这款疫苗将在2023年在美国上市。一旦获得FDA批准,相信这款治疗型的疫苗将在全球迅速推广。
全球肿瘤医生网 2月19日 作为发病率与死亡率都排在全球首位的癌种,肺癌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因此肺癌的靶向药研发及上市一直是所有癌症里最多的,靠着一代一代的靶向药活过五年十年的肺癌患者已经数不胜数。对于肺癌患者来说,这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为大家整理了目前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及已获批的药物治疗,供大家参考。 肺癌精准治疗时代-靶向药悉数登场 靶向治疗使驱动基因型肺癌逐渐成为临床可控的疾病,相比化疗时代,提升了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使晚期转移性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提升至23?27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14.6%。 根据最新版NCCN肺癌指南(2020.1版)的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方案如下: 非小细胞肺癌新靶点及药物方案如下: 因此,2020年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推荐肺癌患者应检测的靶点为EGFR、ALK、ROS1、BRAF、KRAS、NTRK、PD-L1及新兴靶点MET、RET、HER2、TMB。 EGFR 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rbB-1或HE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主要在肺腺癌、亚裔、非吸烟及女性患者中,大约有 15% 的白种人和 30-50% 的亚洲人中有 EGFR 基因突变。无吸烟史者,比例高达 50-60%,常见的突变位点是外显子19和21,占90%,称为经典型突变,其余10%为外显子18和20的突变。 EGFR靶向治疗方案 1划重点-靶向治疗方案: 有基因检测的病友可以拿出来参考下。 EGFR(19DEL,L858R):NCCN指南推荐一代EGFR抑制剂易瑞沙,特罗凯和二代EGFR抑制剂阿法替尼一线治疗。国产药凯美纳也在CSCO指南中推荐用于一线治疗。 EGFR(G719X、S768I、L861Q):阿法替尼 EGFR 20 ins插入突变:目前尚无批准的药物,很多研究在开展,可参考的治疗方案如下: 1.化疗 2.阿法替尼和达可替尼 3.波奇替尼波奇替尼(Poziotinib)数据更新,ORR达到55% 4.奥希替尼治疗EGFR 20 ins的NSCLC患者,疾病控制率100% 5.TAK-788治疗EGFR20ins后线有效率43% 6.JNJ-372后线治疗EGFR 20ins,DCR为100% 7.新药C225可增加阿法替尼,AZD9291的疗效 2划重点-EGFR耐药方案 使用A+T、化疗联合TKIs方案延缓耐药或再次进行基因检测,如 EGFR 20外显子T790M突变:AZD9291 新药JNJ-372用于C797S、20ins、MET扩增患者有效; HER3突变:新药U3-1402 ALK 对于确定为ALK阳性的患者是幸运的,因为针对ALK的靶向药有效率超高,副作用不大,一不注意肿瘤就给“吃没了”。因此,ALK突变被称为“钻石突变”,虽然仅有5%,但可用的靶向药却很多,显着增加了治疗机会,ALK最常见的融合伴侣是ALK-EML4(棘皮类微管相关样蛋白4)。它更容易出现在既往少量 / 无吸烟史和年轻的患者身上。 ALK靶向治疗方案 KRAS KRAS突变是最致命的癌症生长和发展的初始驱动遗传因子之一。表现出这种突变的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并且对护理标准治疗的抵抗力很差。据统计,KRAS基因突变出现在近: 90%的胰腺癌中, 30-40%的结肠癌中, 15-20%的肺癌中(大多为非小细胞肺癌)。 近期,研究发现,KRAS G12C是一种特定的亚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腺癌中最常见的个体KRAS突变,占14%,大肠腺癌占5%,胰腺癌占2%。 KRAS G12C突变频率 尽管几十年前研究人员就已经将KRAS确定为癌症的重要治疗靶点,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种“不可摧毁的”蛋白质。这是因为这种蛋白质缺乏明显的靶点可以让小分子药物可以结合并损害其功能。至今没有一种靶向药获批。 在2019的ASCO 上,一款新药AMG510攻破了KRAS这个坚硬的堡垒,疾病控制率达到了100%,震撼了整个肿瘤界。 Ⅰ期临床研究(NCT03600883),29例KRAS G12C突变实体瘤可供评估,其中10例NSCLC,19例肠癌等实体瘤。 重点是,在10例NSCLC患者中,ORR创下史上新高,达到50%,而疾病控制率更是满分100%!对于无药可用的KRAS突变NSCLC患者,AMG510将来来逆转奇迹!5例部分缓解的患者仍在继续服药中(7.3-27.4周),最长的已经超过27周。 AMG510耐受性非常好,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下降、腹泻、乏力、头痛、咳嗽、潮热和恶心,没有发现剂量限制毒性和与药物有关的4级以上不良反应。 ROS1 ROS1 全称 c-ros 原癌基因,是一种跨膜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出现ROS1突变的患者,更多的是年轻的、非吸烟的肺癌患者,其中肺腺癌居多。突变者约占 NSCLC 总数的 3%。 临床研究显示,克唑替尼对 ROS1 阳性的 NSCLC 有效,其 ORR 达 56%。除此之外,治疗ROS1融合的药物还有色瑞替尼,劳拉替尼,Entrectinib以及在研的TPX005,以及DS-6051b。 Entrectinib 2019年8月16日,FDA加速批准了全球第三款广谱“治愈系”抗癌药Entrectinib(Rozlytrek,恩曲替尼,RXDX-101)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患者神经营养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NTRK)融合阳性、初始治疗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肿瘤进展或无标准治疗方案的实体瘤患者,以及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51名ROS1阳性NSCLC患者中,总缓解率达到78%,完全缓解率达到5.9%。在肿瘤缩小的40名患者中,55%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患者包括20名(占总入组患者的37.7%)未治疗和治疗的伴有脑转移患者,反应率为55%! Repotrectinib 针对ROS1 / TRK / ALK 的第二代广谱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Repotrectinib(普罗替尼,代号TPX-0005)也已横空出世,其效力比克唑替尼高90倍。 首次人体I / II期临床试验的早期结果证实:11例可评估的ROS1阳性NSCLC 患者的总体缓解率为82%,每日160mg或更高剂量人群缓解率为83%。 令人兴奋的是,颅内反应率为100%,临床受益率为100%。超越目前所有的靶向药。 有趣的是,先前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5名患者再使用repotrectinib治疗,肿瘤均消退。 目前这款新药计划进行全球第二阶段研究。临床试验信息:NCT03093116,详情可致电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咨询(400-666-7998)。 RET NCCN指南建议凡德他尼和卡博替尼用于RET阳性的NSCLC患者。最近报道的RET抑制剂BLU-667和LOXO-292以及RXDX-105在治疗RET融合的NSCLC患者中效果也是非常不错! LOXO-292 在带有RET融合变异的患者中,LOXO-292的总体缓解率为77%。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的总体缓解率也为77%。 BLU-667 在2019ASCO最新公布的数据中,BLU-667在48例可评估疗效患者中,总体客观缓解率为58%,疾病控制率高达96%。既往做过铂类化疗患者(n=35)的有效率为60%,疾病控制率高达为100%。 另外,重点是对于未接受过其他治疗晚期癌症患者,采用BLU-667初始治疗,在7名患者中的5名患者中缩小了肿瘤,有效率为71%。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BLU-667对RET的选择性比其他激酶测试的选择性高100倍!并已被证明可有效阻止与多种激酶治疗抵抗有关的基因突变!目前BLU-667已经获得了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我们共同期待这些药物早日获批造福大众! MET MET 是一种络氨酸激酶受体,它的过度激活与肿瘤发生、发展、预后与转归密切相关。目前针对MET基因异常的药物较多,克唑替尼及卡博替尼在临床中应用比较普遍,除此Capmatinib(沃利替尼INC280)、Tepotinib(特泊替尼)、Onartuzumab (MetMAb)、Rilotumumab、Savolitinib等药物也逐步进入II及III期临床试验。 capmatinib 近日,FDA已受理MET抑制剂capmatinib(INC280)的新药申请(NDA)并授予了优先审查。 capmatinib正被评估用于治疗携带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包括一线治疗(初治)患者和先前接受过治疗(经治)的患者。 II期临床研究GEOMETRY mono-1的阳性结果显示,共97例患者入组: (1)在初治患者(28例,先前没有接受过治疗)中,总缓解率(ORR)为67.9%,疾病控制率(DCR)为96.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1.1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69个月。 (2)在经治患者(69例,先前已接受过治疗,88.4%含铂化疗)中,总缓解率ORR为40.6%,疾病控制率(DCR)为78.3%,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9.7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42个月。 (3)约有一半的脑转移患者对capmatinib应答(13人中有7人;54%)。在这些患者中,有4例完全消除了脑部病变(31%),颅内疾病控制率DCR为92.3%(12/13)。 Tepotinib Tepotinib是一种高选择性、ATP竞争性、可逆的、强效的MET 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正在进行的VISION研究的数据显示:在液体活检(LBx)或组织活检(TBx)检测到MET基因存在第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转移性NSCLC患者中,不论患者之前接受过多少种疗法治疗,与当前可用的疗法相比,tepotinib改善了患者的治疗结果。 HER2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HER-2扩增和HER-2过表达大约占20%和6%-35%,HER-2突变占1%-2%。大部分出现HER-2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是女性、不吸烟者和腺癌患者。 HER2(ERBB2)突变: T-DM1、阿法替尼、曲妥珠单抗、吡咯替尼(Pyrotinib)和波奇替尼,DS-8201a。在肺癌的现行NCCN指南中,对于HER2突变的肺癌推荐以T-DM1为主。目前还有曲妥珠单抗和阿法替尼治疗HER-2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研究在进行,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BRAF 只有 1%-3% 的非小细胞肺癌会出现 BRAF 基因突变,这其中有 50% 是 BRAF V600E 位点突变,更容易出现腺癌、女性和不吸烟的患者中。 FDA获批了达拉菲尼(150mg bid)联合曲美替尼(2mg qd)的治疗方案,有效率ORR是64%,疾病控制率DCR为72%,PFS为9.7个月。 除此,达拉菲尼、威罗非尼单药都用于BRAFV600E突变肺癌患者的治疗,威罗菲尼单药治疗有效率ORR 42%,PFS是7.3个月。达拉菲尼单药治疗有效率ORR是33%,DCR是56%。 NTRK 自从2018年,全球首款不限癌种的靶向药-拉罗替尼上市以来,又一个“钻石”靶点基因-NTRK迅速的火遍了癌友圈。但在中国常见的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中,只有1%~5%的患者存在这种突变。 目前,已经上市的拉罗替尼和恩曲替尼对NTRK融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都非常显著。 未完待续,期待新老靶点的新药... 现在,我们有很多的治疗选择。肿瘤学家可以更精准地选择具有更好结果和更好耐受性的疗法,对患者来说更是一件好事。越来越多肺癌患者将在科学指导和精准医疗指导下,合理地轮换药物。延长生存期,长期带瘤生存,将肺癌变成慢性病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而对于肺癌患者,前期基因检测是绝对必要的。有助于选择化疗方案(这将是大多数患者的选择)及靶向治疗方案。还需要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来了解PD-L1水平等,当然,还要找到基因靶点,需要对靶标和TMB进行全面的分析。NCCN指南已经明确建议肺癌患者接受全基因组测序,全面检测突变靶点,而不是个别常见的靶点如:EGFR/ALK等。如何选择基因检测公司,请参阅:每个癌症患者都需要做的基因检测,这十个问题一定要了解! 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离”治愈“的那一步会越来越近,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在权威正规的治疗方案后,结合近年来最新的抗癌技术综合治疗,并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才能提高五年生存率,战胜癌症。
国内八大PD-1/PD-L1已上市!这份详尽的用药指南快收藏 前天 13:35 · 优质健康领域创作者 以往,抗癌药进入国内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而近两年,随着政府的重视,我国加快了抗癌药入市的步伐: 在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国内首款PD-L1免疫抑制剂Durvalumab(度伐利尤单抗,英飞凡)注射液获批上市; 紧接着,百济神州12月28日宣布,其抗PD-1抗体药物百泽安?批准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R cHL)患者,这也标志着第4款国产PD-1终于获批; 而在2月13日,国内小细胞肺癌患者也终于迎来了首款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至此,国内已有8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上市,包括4款国产PD-1,2款进口PD-1和2款进口的PD-L1。中国的患者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免疫治疗元年! 国内已上市的八款PD-1/PD-L1用药信息大盘点 PD-1和PD-L1究竟谁的抗癌效果更好? 说到PD-1,大家都不陌生,近两年,多个PD1扎堆国内上市,让大家几乎认为免疫治疗=PD1,但其实PDL1单抗近期也在不断的爆出数据,甚至更为亮眼。 与PD1类似,PD-L1可以阻断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介导的免疫抑制,重新激发T细胞识别杀伤肿瘤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与PD1单抗不同的是,它与肿瘤细胞或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上表达的PDL1结合,而PD-1单抗与PD-1结合。 ? PD-L1单抗的优势是: 第一,只阻断PD-1~PD-L1通路,并不影响PD-1~PD-L2通路,避免间质性肺炎等副作用的发生。 第二,PD-1的临床研究显示,EGFR/ALK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耐药后使用PD1获益更大,而PD-L1对EGFR/ALK阳性的PDL1表达≥25%的肺癌患者也能明显获益。 第三,PD-L1单抗除了可以抑制PD-1 - PD-L1通路外,还可以通过阻断B7.1和PD-L1的共抑制功能,有利于全面激活T细胞功能和细胞因子产生。因此,理论上PD-L1单抗可更全面激活免疫系统杀伤肿瘤,这也使得部分PD-1单抗治疗无效或耐药的患者,换用了PD-L1单抗后竟能神奇起效。 PD-1国产好还是进口好? 目前,国内上市的六款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三种国产的和三种进口的,那么究竟是国产的效果好还是进口的好呢?(备注:不同药物在某个病种中 的疗效数据不能简单对比,因为不同研究的入组条件,人口信息分布,临床分期,观察指标等不能完全匹配,请读者谨慎看待。) ? 中国的癌症疾病流行病学特点与西方有很大不同。以美国为例,肺癌发病率高,是PD-1/PD-L1的适应症开发的重点,目前,肺癌,胃癌,肝癌和食道癌是国内最常见的四种实体瘤。中国的临床开发应侧重于这四种主要适应症的一线综合治疗。而实际上,中国四大国内制药公司恒瑞,信达,百济和君实则是通过国内不太普遍的适应症,例如黑素瘤,淋巴瘤等,作为其快速进入市场的途径。比如国内上市的三款PD-1第一个批准的适应症是黑色素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但是从数据上看,对于特定疾病的疗效国产药优于进口药。 黑色素瘤 ? 霍奇金淋巴瘤 ? 当然,临床中具体选择哪种药物,还是要让医生根据获批的适应症,临床经验和数据,患者的情况等综合因素选择,我们也期待国产药物能早日在更多的癌症中取得优异的临床成果,早日斩获更多的适应症造福国内的患者。 如何预测用药效果? 购买PD-1药仍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但最最让人心塞的是,有些患者花了这么多钱,却没有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研究表明,只有约20%的患者能从PD-1药物中获益,换一句话说,那些不能获益的患者钱白花了。我们总结了最近关于预测PD-1疗效的相关研究,找出以下五种预测因子,希望能够帮助患者节约时间和金钱。 1、PD-L1表达水平 PD-1与PD-L1如同一对“情侣”,其中PD-1位于免疫细胞的表面,而PD-L1则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表面。这对“情侣”一旦结合,负责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细胞就会把肿瘤细胞当作“朋友”,从而不再对其进行攻击。 研究发现,当肿瘤细胞表面有PD-L1的表达,那么使用PD-1抑制剂或者PD-L1抑制剂抑制肿瘤的概率就会增加,所以,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情况,就成为预测PD-1/PD-L1抑制剂有效率的一个指标。 高表达PD-L1的患者使用PD-1药物效果较好。 PD-1表达程度: 高表达(≥50%) 表达(≥1%) 不表达(<1%) 2、肿瘤突变负荷(TMB) TMB是一种定量的生物标志物,它表示了人体内每百万个碱基中发生错误的数量。具有高TMB的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新抗原水平,这被认为可以帮助免疫系统识别肿瘤并刺激抗肿瘤T细胞的增殖和抗肿瘤反应。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发表过一个有趣的数据,作者将TMB及PD-1治疗有效率的临床结果,汇成一张图,结果显示:各大常见肿瘤接受PD-1治疗的有效率和TMB大小几乎是线性关系。 TMB越大,PD-1药有效率就越高。 ? 而《Nature》子刊近日发表了一项重要的研究结果,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简称MSKCC)的研究人员发现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是可以预测哪些患者最适合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研究人员在众多类型的癌症中发现一个普遍现象:癌细胞的突变水平越高,患者接受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的生存率越高。 在所有患者中,较高的体细胞TMB(即每个组织学分组中最高的那20%)与更好的总体存活率相关。 ? 各类癌症类型中,TMB越高,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后的整体生存率越高。 从大多数癌症组织学对比结果中,研究人员观察到较高TMB和改善的存活之间的关联,可改善生存期的TMB切点值在不同癌症类型之间存在显著不同的差异,也就是说,不同的癌症类型,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TMB值是不同的。 ? 对不同种类的癌症和不同的用药方案分类分析,不同癌种TMB值差异较大 (依次分别是:全部样本;膀胱癌、乳腺癌(ER+、ER-)、不明原发灶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神经胶质瘤、头颈癌、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联合治疗、CTLA4类、PD1/PD-L1类) 研究至此,基本已经确定了TMB与免疫治疗、患者存活率之间的关系:TMB高,免疫治疗生存率高! 那TMB是多少时才能算高呢? 一般认为 高:TMB>20突变/Mb 低:TMB
总访问量 562,376次
在线服务患者 344位
科普文章 7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