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庭
主任医师 教授
泌尿外科主任
泌尿外科王共先
主任医师 教授
副院长
男科孙翔
主任医师 副教授
4.7
泌尿外科傅斌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泌尿外科冯亮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泌尿外科曹润福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泌尿外科黄伟
主治医师
3.6
泌尿外科王道仁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泌尿外科谢平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泌尿外科熊礼生
主任医师 教授
3.6
习海波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泌尿外科陈卫民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泌尿外科崔苏萍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泌尿外科梅真葆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泌尿外科郭炬
主任医师
3.6
泌尿外科钟柯兆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泌尿外科匡仁锐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泌尿外科张亿达
副主任医师
3.5
泌尿外科刘通
主任医师
3.5
泌尿外科陈庆科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张成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泌尿外科李煜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泌尿外科刘伟鹏
副主任医师
3.4
泌尿外科马明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泌尿外科汪隆旺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泌尿外科刘丽梅
副主任医师
3.4
泌尿外科邓顺中
副主任医师
3.4
泌尿外科邓君
副主任医师
3.4
泌尿外科杨小荣
主治医师 讲师
3.4
泌尿外科吴鑫
主治医师
3.4
余月
主治医师
3.4
泌尿外科罗龙华
主治医师
3.4
泌尿外科谢文杰
主治医师
3.4
泌尿外科周晓晨
主治医师
3.4
泌尿外科胡接平
主治医师
3.4
泌尿外科陈路遥
主治医师
3.4
泌尿外科潘求丰
主治医师
3.4
泌尿外科周立波
主治医师
3.4
泌尿外科龚彬彬
医师
3.3
泌尿外科梅鸣
医师
3.3
刘翔
医师
3.3
一、病因与预防常见病因医源性损伤:导尿管留置、尿道手术或内镜操作是重要诱因,需避免不必要的尿道侵入性操作。外伤:骨盆骨折、骑跨伤等可致尿道损伤,高危人群(如运动员)应加强防护意识。感染与炎症:反复尿路感染或淋病等可引发狭窄,需及时治疗感染并保持尿道卫生。预防措施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优先选择间歇导尿而非长期留置尿管。尿道手术后定期随访,早期发现狭窄迹象。二、症状识别与早期诊断典型症状排尿困难(尿线变细、排尿时间延长)、尿潴留、反复尿路感染或血尿。严重者可出现肾积水、肾功能损害,需警惕腰痛或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诊断方法尿道造影(RUG/VCUG):明确狭窄部位及长度,是金标准。膀胱镜检:直接观察狭窄形态,适用于复杂病例。超声或MRI:评估尿道周围纤维化程度,辅助制定手术方案。三、生活方式与长期管理生活习惯调整每日饮水≥2000ml,减少尿液浓缩对尿道的刺激。避免久坐、憋尿,减少骑跨动作以防外伤加重。导尿患者指导清洁间歇导尿需规范操作,定期更换导管并监测尿道损伤迹象(如血尿、疼痛)。教育家属协助操作,确保导尿频率(通常4-6次/日)。心理支持长期排尿障碍易引发焦虑,需提供心理咨询并鼓励参与患者互助小组。四、随访与并发症监测定期复查:术后每3-6个月行尿流率测定或超声评估排尿功能。警惕复发:若再次出现排尿困难,需及时行尿道造影排除狭窄复发。并发症处理:如尿道憩室或尿道皮肤瘘,需手术修复。
一:这是一个风险较高难度较大而又不得不做的一个手术,患者双侧肾移植,诊断为:左侧肾结石并积水,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术中穿刺移植肾建立碎石取石通道后,1.首先将肾下盏结石取出;2.再更换输尿管软镜,用钬激光将输尿管结石击碎后,用套石篮取出;3.软镜发现输尿管吻合口狭窄,用球囊扩张器扩张狭窄处;4.扩张满意后,放置2根输尿管支架管;5.查无结石残留及出血后,拔除撕开鞘,不留置引流管,直接缝合伤口。二:本例患者难点在于:1.移植肾脏在髂窝,经皮穿刺难度和风险较大,容易损伤肠道及大血管;2.移植肾相对固定,输尿管扭曲角度非常大,手术操作非常困难;3.患者输尿管吻合口狭窄并结石堆积,输尿管开口于膀胱顶部,造成无法逆行进镜碎石取石,只有经髂窝经皮穿刺可考虑。三:为不辜负患者的信任和期待,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我们克服困难追求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传统的腹腔镜治疗肾囊肿:1、术前需要在腰部打3-4个较大的通道。2、需要大范围的游离清除腹膜外脂肪、切开肾周筋膜、切开肾周脂肪囊、沿肾实质表面钝性与锐性相结合进行分离,暴露整个肾囊肿及部分周围肾实质,患者创伤较大。3、术后需要留置肾旁引流管,患者舒适度较差。4、术中需要使用的器械耗材较多,费用高,术后住院时间较长。而经皮肾镜肾囊肿囊内去顶术新技术:1、只需要1个微创通道。2、完全不需要广泛的游离和切除,不破坏患者的原有解剖结构。3、术后无管化,不需要留置造瘘管,患者更舒适。4、术中需要使用的器械耗材少,费用低,术后第1天就可以出院回家。
总访问量 4,712,567次
在线服务患者 28,300位
直播义诊 2次
科普文章 71篇
年度好大夫 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