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娅芬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肾病内科李春庆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肾病内科陈高翔
主任医师
3.3
肾病内科李珺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肾病内科杜浩昌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肾病内科刘婉珍
主任医师
3.3
肾病内科储腊萍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肾病内科董文霞
副主任医师
3.2
肾病内科杜渊
副主任医师
3.2
肾病内科周健淞
主治医师
3.2
张君琳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蒋宏伟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彭俊琼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吴晶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汤琼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周丽芳
主治医师
3.2
肾病内科吕道远
医师
3.2
中医肾病内科包能
医师
3.1
(1)透析前房间以紫外线照射30分钟,每日2次;用2%来苏溶液擦拭病人的床、桌等用物、及墙壁、地面;更换病人床单、衣服、每日1次;还应注意房间通风换气,门前放置来苏水脚垫。 (2)配制透析液及透析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透析液注入管应采用密闭式每日换管一次。 (3)透析过程中密切观察透出液的颜色和澄清度,定期送检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观察病人体温变化,腹部有无压痛,如已有感染,按医嘱予抗生素治疗。 (5)有腹痛的病人可适当调整透析管的位置,透析液的温度、流速和酸碱度。腹胀者可能由于肠蠕动减少所致,可热敷或轻轻按摩腹部;鼓励病人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必要时予以表飞鸣,新斯的明等药缓解症状。 (6)做好保护性隔离,住单间,严格陪伴、探视制度,以防交叉感染。入室前洗手戴好口罩帽子。 (7)做好监测工作。每日应测体重、脉搏、中心静脉压,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危重病人做好护理记录,还应详细记录透析液每一次进出腹腔的时间、液量、停留时间、定期送引流液做各种电解质及糖的检查,透析过程中观察有无脱水或水潴留、高钠、高糖、低钾、高钾等并发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及时调整。 (8)饮食:补充高生物效价的蛋白质如牛奶、鲜蛋、牛肉等高热量饮食,每日摄入热量应大于35kcal/kg体重。应避免高磷饮食,对于体重迅速增加、浮肿或高血压者,需限制水和钠的摄入。 (9)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晨晚间护理及口腔、皮肤护理,对不能自理及活动不便的患者定时翻身,以防褥疮及不必要的感染。 (10)透析管的护理:每日透析前,需将导管及其皮肤出口处用络合碘溶液消毒,盖以敷料。并保持其清洁、干燥、如有潮湿,立即更换。平时应仔细观察透析管出口处有无渗血、漏液、红肿等,若有上述情况应做相应处理。患者如需淋浴,淋浴前可将透析管用塑料布包扎好,淋浴后将其周围皮肤轻轻拭干,再用络合碘消毒,重新包扎,但不宜盆浴,以免引起腹膜炎。
1.什么是膜性肾病?膜性肾病是一类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是临床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脂、水肿、高脂血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膜性”指肾小球基底膜外侧,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这一病理变化,所以,“膜性肾病”本身是基于病理形态学的诊断名词。2.我为什么会患膜性肾病?膜性肾病常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女比例约2:1,若不幸罹患,首先应该排除继发性原因,感染性因素(如乙肝、丙肝、梅毒、幽门螺杆菌、HIV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各类肿瘤、药物(如青霉胺、金、汞、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均可能导致膜性肾病,需要去医院逐一排查。如都不属于上述情况,则考虑诊断为原发性膜性肾病,这类膜性肾病比较隐匿,多数人因为发现水肿,或在体检中发现尿蛋白等原因而被进一步诊断。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学界仍不明确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有一些研究认为,空气污染(PM2.5)、遗传易感性可能是导致本病的原因,近来我国膜性肾病患者逐年增多,且有年轻化趋势,有关病因亟待进一步探索。3.得了膜性肾病,我该怎么办?首先,要树立信心,积极乐观。膜性肾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有一部分患者可以自发缓解,也有相当一部分蛋白尿患者可以保持肾功能稳定,接受规范治疗后,进展至肾衰竭(尿毒症)的几率还是很低的,所以,要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面对。其次,要相信科学、规范治疗,树立信心绝不是掉以轻心,任其发展,一旦被诊断,就应该立刻接受规范治疗,临床上膜性肾病的基本治疗包括限盐、休息及适量运动、控制血压、抗凝、低蛋白饮食等。针对性治疗包括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降低尿蛋白,定期严格监测尿蛋白、血白蛋白、肾功能等情况,必要时需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最后,还需提醒的是,膜性肾病的治疗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病友在治疗过程中应谨遵医嘱,治疗过程中擅自加药、停药都对病情的控制不利,此外,尽管膜性肾病的诊断可以参考血清学证据(如血清中PLA2R、THSD7A抗体检测),但目前膜性肾病的确诊仍然依赖肾活检,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肾活检技术已较成熟,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很低,肾活检结果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诊断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治疗,经医生评估后,条件允许的患者应积极考虑。
现在一些厂家出产了低钠盐,以期望减少氯化钠的摄入量。低钠盐中氯化钠少了,添加了其它什么成分呢?氯化钾。有些低钠盐中氯化钾含量竟高达20-35g/100g。低钠盐是不是对大家都有益呢?不是的,一些病人若长期食入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专家介绍,因为对“低钠盐”的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它更健康。但是,有位肾病患者来,大夫让他少吃盐,于是他就买低钠盐回来吃。其实,这却是不对的。 健康专家号召人们少吃盐,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少摄入盐里的钠。现在人们大多吃得咸,而且肉吃得多、菜吃得少、许多包装食品里还暗藏隐形盐。这样很容易造成“高钠低钾”的问题,引发高血压等许多疾病。从这个角度来说,低钠盐确实是“健康盐”。低钠盐用钾代替了部分钠,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钠的摄入,增加钾的摄入,对维持人体钠钾平衡很有帮助。 钾在人体细胞内大量存在,主要由肾脏排出,如存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低肾素性低醛固酮症、肾小管性酸中毒等疾病,肾脏排钾能力下降;或长期使用心脏病常用药或者因剧烈运动、感染、大面积烧伤、创伤、酸中毒、肿瘤接受大剂量化疗,癫痫持续状态,细胞内钾大量释放入血,此时如果再摄入过多的钾盐,很可能会导致或加重高钾血症。
总访问量 287,554次
在线服务患者 158位
科普文章 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