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_好大夫在线
1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春芽杯科普大赛获奖作品展播

无法抵挡的“甜蜜”诱惑(赵宇星)

发表者:潘慧 人已读

春芽杯科普大赛获奖作品展播:

无法抵挡的“甜蜜”诱惑-浅谈糖与人体健康(赵宇星)

我们总是无法抵挡甜蜜的诱惑,清晨咖啡中的一勺糖,疲乏午后的一块巧克力,晚餐后的甜点……总能让我们摆脱忙碌和压力,拥有甜蜜的满足感。甜是母乳之味---人类学家悉尼-明茨这样解释人类对于糖执着的喜爱。它的味道非常像我们出生后吃到的第一种食物——母亲的乳汁,所以我们认定甜是安全而幸福的味道。我们的祖先自然倾向品尝甜的东西,当他们在树上出没时,能够识别出什么时候东西变甜了,就表明其具有了可食性。

“糖”的往事

根据人们广为流传的说法,糖的加工制作是起源于印度的。这在季羡林老先生的著作《糖史》中也有所证明:糖在英文中为sugar,法文sucre,德文zucker,俄文caxap,虽是不同的语言,但发音都很相似,因为其都源自梵文sarkara,就是砂糖的意思。公元前510年,波斯皇帝大流士侵略印度时发现了“芦苇产蜂蜜却没有蜜蜂”的秘密,而把甘蔗称为“味道甜美的芦苇”。这个秘密的发现为波斯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直到公元后642年,阿拉伯人侵略波斯发现了蔗糖的制作方法,才把它带到了北非和西班牙。西欧人发现糖则是在公元后11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时,返家的十字军兴奋的谈论这种“新的香料”以及其美妙的味道。于是在接下来几个世纪,西欧与东方开始了源源不断的糖进出口贸易。但糖的价格贵的咋舌,是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而在中国,糖的加工制造兴起于唐朝。唐太宗派大臣前往印度和巴比伦学习制糖技术,随后改良提高了技术,到了明末,中国人发明了“黄泥水淋法”,用这种方法制出来的糖,颜色接近纯白,是当时世界上品质最好的糖。这样,白糖重又输入印度。因此印度印地语中称白糖为cīnī(意思为“中国的”)。

由于甘蔗的生长需要热带环境,直到殖民地的兴起以及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强国才开始在殖民地发展大规模的甘蔗种植园和糖工业。在近代社会中,糖的生产已经与一个民族的生产发展力紧密联系起来。英国人在17世纪就已意识到,一旦某个国家夺得蔗糖生产的主动权,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航运、财政收入,进而是整体国力的影响。正因此,西欧列强打击他国的蔗糖生产,控制自己殖民地的制糖工业,并禁止使用他国船只来运输这些商品,这些重商主义措施无异于一场经济战争。李春辉在《拉丁美洲史稿》中说:“蔗糖在18世纪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就如钢铁在19世纪,石油在20世纪所占据的地位一样。”正是由于殖民地贸易的兴起,蔗糖的广泛种植,糖果制造商在这个时候开始试验各种糖果的配方,大规模地生产,从而使糖果进入平常百姓家。

五花八门的糖

糖既是营养剂,又是调味品,颇受人们喜欢。糖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糖它们的营养价值和调味效果也不尽相同。人类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纤维素、麦芽糖、蔗糖、乳糖和葡萄糖等。此外还有一类糖,它们虽然也有甜味,但并不能产热,这便是糖的代用品——甜味剂,如传统的糖精及近年出现的甜菊糖、木糖醇等。

葡萄糖,是糖在人体内存在的基本形式,它分解后产生的能量是人每天维持生命活动、运动所必需的。如果我们没有按时吃饭就会觉得饥饿,这是因为血中的葡萄糖浓度过低,刺激大脑的摄食中枢,产生饥饿的感觉。葡萄糖也是蔗糖、麦芽糖、淀粉、糖原等糖类基本构成单位。人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及蔗糖等都要转化为葡萄糖而被人体吸收,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产生能量或发挥生理作用。

果糖是常见糖类中最甜的糖。它以多糖的形式存在于某些植物组织中,如蜂蜜、菊芋、菊苣等。果糖不易被口腔中的细菌发酵分解,故食用果糖不容易患龋齿病,果糖还对组织细胞有较高营养价值,被预测为21世纪全球代替蔗糖、葡萄糖的新型功能性糖。

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的双糖,由葡萄糖与半乳糖缩合而成。味稍甜,用于制造婴儿食品、糖果、人造奶油等。

蔗糖即食糖,为葡萄糖与果糖缩合而成的双糖,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甘蔗和甜菜中含量特别丰富。我们常吃的红糖、白糖、冰糖等都是蔗糖的不同制品。其中红糖是粗提取的蔗糖,除含蔗糖外,还含有少量的铁、钙、胡萝卜素等物质,营养价值较高。

甜蜜蜜也是健康“杀手”

糖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无疑是不可替代的。它为机体的生命活动、生长发育提供必需的能量,参与机体的代谢活动和物质的合成。

此外,吃甜食还能让大脑产生欣快感,缓解压力。美国MSNBC网站撰文指出,人们在高压状态下,最爱吃的食物前三甲分别为甜品、奶油类食品和咸味小吃。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面临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困扰,越来越多的人抱怨对甜食上瘾时,我们还可以毫无顾忌的享受糖带来的快乐吗?

2008年路透社报道了普林斯顿大学的BartHoebel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量服用糖水後,老鼠出现了行为变化和神经化学变化,与动物或人类吸毒後出现的变化类似。Hoebel告诉记者“这些动物出现了停药反应,甚至长久出现副作用,很像上瘾。”

科学研究表明,甜让大脑兴奋,产生愉快感。人吃甜食时,会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神经元,刺激神经末梢,让人感到兴奋,进而使大脑对它产生渴望。这里糖起的作用和吸毒是类似的。尤其女性,月经来潮前,大脑中能带给人快乐的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水平会下降。而糖能促进脑内这些快乐物质的合成,因此不少女性选择吃甜食来缓解不良情绪。从而导致很多人嗜糖如命,长期大量的食入糖已经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最近美、英、日等国的科学家检测发现,各国人口死亡率竟与该国糖的消耗量成正比。世界卫生组织在调查23个国家人口的各种死因后指示,嗜糖比嗜烟更可怕。长期嗜食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寿命要比正常食糖者缩短20年左右。

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高糖饮食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但诸多研究表明,高糖饮食可引起肥胖和血脂的异常,从而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西欧和美国等国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的发病率之所以高,与他们的高糖高脂饮食有关。

近些年,糖与癌症的关系引起了医学界注意,日本的名和能治医师在《怎样防治癌症》一书中提出了糖与癌症的关系。他说:“癌细胞等肿瘤细胞的生活能源是什么呢?它们不像一般正常细胞那样依靠氧呼吸,而是主要依靠糖酵解作用为生。这些肿瘤细胞分解糖的能力非常强盛,约为血液的20倍。如果使血液流过肿瘤,约有57%的血糖被肿瘤消耗掉。由此可见癌细胞是多么喜欢糖了。”此外,糖是一种酸性食物,如果大量食用,会使体内酸碱平衡失调,呈现中性或弱酸性环境,这样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削弱白细胞抗击外界病毒进攻的能力,加之钙量不足,均可成为致癌的诱发因素。

经常过多吃糖能使人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你是否有这样的经验,饥饿时或饭前吃几块糖,饥饿感就会消失,对食物的欲望也就不那么强烈了,饭菜吃得也就相应的少了。但糖只能提供能量,而我们身体所必须的矿物质、维生素、某些蛋白质等是需要从其他食物中摄取的。所以长期过多的吃糖,抑制食欲,会引起营养失调,天长日久,就会发生营养不良和贫血。

不要让甜食成为孩子成长的负担

你是否经常用糖果和巧克力作为孩子表现出色的奖励?你的孩子是否每天用可乐、果汁代替白水解渴?你的孩子是否常在蛋糕店、糖果店前驻足不前,而你经不住孩子渴求的眼神,满足他对甜食的欲望?要警惕了,你正在纵容不良的饮食习惯威胁孩子的健康。

一项调查表明美国居民的甜食摄入总量从1977年至1996年间增长了22%,而在我国有20.14%的学生每天要喝1杯或1杯以上含糖饮料。长期的高糖饮食让孩子们逐渐跨入肥胖的行列。据调查显示2003年底美国6~19岁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目前公认以体重指数(BMI)作为判断肥胖的标准:BMI=体重(kg)/身高2(m2)。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检出率,白人接近35%,黑人接近40%,拉丁裔(尤其女青少年)甚至接近45%。在我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根据2002年中国营养健康调查,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7~18岁的青少年肥胖率已经从1985年的<1%增长至女孩4%,男孩5%。

糖固然是孩子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但长期大量的吃糖,尤其是让孩子养成了无糖不欢,嗜糖如命的坏习惯,会严重威胁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让我们了解一下长期吃糖对孩子的几大危害。

①龋齿:口腔中残留的糖容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齿。由于儿童睡眠时间长、睡眠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对牙齿的清洁作用弱,故利于细菌繁殖;而饭后漱口能及时去除牙面滞留的食物残渣,稀释口腔中糖及酸的浓度,减轻食物对牙齿的不良影响,从而降低龋病的发生率。

②维生素缺乏与甜食综合症:葡萄糖在人体中的分解供能过程需要含有维生素B1的酶来催化。人体内是不能自身合成维生素B1的,全靠从食物中吸收。而大量摄入甜食,不仅消耗维生素B1,还同时影响食欲,造成维生素B1的食物供应不足,最终影响葡萄糖的分解供能,产生较多的中产物,如乳酸等,这类物质在脑组织中蓄积,就会影响大脑的活动,引起“甜食综合症”。孩子会出现精神烦躁,精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等。

③营养不良:经常吃甜食会降低味觉的灵敏度,抑制胃酸的分泌,削弱肠胃道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加上其引起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使孩子易出现厌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发生营养不良。

肥胖及相关代谢综合症:近日北京市科委对本市7个区县的两万名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得出每100个孩子中就有大约9个孩子患高血压病,有10个孩子血脂异常。过度的高糖饮食,会使超负荷的糖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从而引起肥胖。而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还会使孩子因外表而产生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学习和人际交往。

⑤近视: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6.96%,中学生为53.43%,高中生为72.8%。如此高的近视发生率究竟是怎样造成的?近视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包括遗传因素、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时间眼疲劳等,但如果小儿食糖过多,同样可诱发近视。近视的形成与人体内所含微量元素有关,如果过多地吃糖和高碳水化合物,体内微量元素铬的含量减少,使眼内组织的弹性降低,眼轴容易变长。血糖的升高,会影响眼房水及晶体内的渗透压改变,从而使眼房水渗入晶体内,导致晶状体变形,眼屈光度增加,形成近视眼。

⑥甜食影响智商:德国法兰克福的名医雷尔特博士研究发现,儿童多食糖果和甜食,必然会降低食欲,一日三餐大受影响,结果减少了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吸取量。他说,在儿童时期,脑是身体发育最旺盛的部分。但如果缺少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就会使脑发育迟缓,智商不高。因此,家长不要一味地让孩子吃糖果,以免影响脑部发育。

无论何种国籍和教育背景,儿童对甜食的喜好都超过成人。孩子为什么喜欢吃糖?研究人员还没能为其找到一个完美的解释。有些人推测,孩子们因为所接触食物种类少,所以会觉得甜食尤其好吃;还有科学家认为孩子们有吃甜食的内在“动力”:他们的身体能有效地把这些甜食转化为成长所需的能量。无论如何从小口味习惯的培养对于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对甜食的依赖性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孩子健康糖饮食的几点建议。

①孩子在哺乳期最好食用天然母乳。母乳喂养在孩子口味的培养方面,比其他的加工乳制品更有利。加工的乳制品都往往添加糖或香料等味觉调料,这会刺激孩子的味觉系统,使他们对口味浓重的食物更感兴趣。孩子的味觉一旦发生改变,一般的食物,如口味比较清淡的食物就不再能满足需要,必须吃那些口味浓烈的食物,这样不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②孩子每天摄入的糖量不宜超过孩子每千克体重的0.5克。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的体重为15公斤,那么他每天摄入的糖量不应该超过7.5克(15公斤×0.5克)。

③复合糖类摄入更健康。复合糖类,或称淀粉类食品是葡萄糖的最好来源,也是身体的最佳能源。我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中也强调要食物多样,谷类为主。一份以复合糖类为主的搭配合理的食物要比高脂肪食物的热量少,因此每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摄入定量的主食,伴以相应的辅食,可以避免能量的过多摄入,又提供了可供机体和大脑需要的能量和其他营养成分。而纯的精制糖(如蔗糖)不含其他营养成分,属于纯能量类食品,应当避免过多食用。此外,蜂蜜、红糖、果糖等糖类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此外,父母要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多吃瘦肉、鸡肉、鱼、豆制品、富含粗纤维的水果蔬菜,限制零食、饮料,不吃洋快餐。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非常关键。

赵宇星潘慧

本文是潘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