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容量性休克

就诊科室: 急诊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即组织局部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本病是由于循环容量丢失引起的,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 创伤:这种休克的发生与疼痛和失血有关,因大量失血,迅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而引起循环衰竭,一般 15 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身血量的 10% 时人体可代偿(通过自身调节来达到补充失血),若快速失血量超过全血量的 20% 左右,就会引起休克。
  • 胃肠道液体丢失:常见的有腹泻、呕吐、过度利尿等原因导致大量失水。
  • 烧伤:大面积烧伤,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内液体大量外渗,可引起烧伤性休克。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低血容量性休克,需加以注意:

  • 大量失血或较严重创伤的人群:如打架斗殴、车祸外伤导致的大出血等。
  • 患血液性疾病的人群:如血小板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引发出血性休克。
  • 患门静脉高压症的人群:如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可引发本病。
  • 短时间内大量出汗的人群:如消防员等。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

根据休克的疾病进展过程可分为休克代偿期、休克抑制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 休克代偿期: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或烦躁、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动过速、换气过度等,血压可骤然降低(如大出血),也可略降,甚至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脉压缩小,尿量正常或减少。
  • 休克抑制期:主要表现为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口唇发绀、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脉压更小。病情严重时,出现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绀、四肢湿冷、脉搏不清、血压测不出、无尿等。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发疾病表现,如恶心、呕吐、呕血、黑便、腹泻等。

并发症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代谢性酸中毒、低体温综合征、颅内压增高、肺水肿、多脏器功能障碍等,严重情况下可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

本病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 日常工作及生活中注意加强安全意识,尤其是从事高危职业的人员,应在工作中做好安全措施,避免受伤。
  • 对于短时间内出汗较多的人群,如消防员,一定注意及时补充淡盐水,避免脱水诱发低血容量性休克。
  • 如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凝血功能障碍、门静脉高压症等,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注意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善,定期复查,防止引发休克情况。
  • 若出现严重出血或是长期呕吐、腹泻等容易诱发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情况,一定要立即前往医院就医,接受及时正规的治疗,避免病情进行性加重,导致严重后果。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体格检查进行诊断及病情判断,通过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方法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找出引起休克的原因,并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临床依据。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体格检查

目的是了解患者休克的严重程度,初步了解患者病情。

  • 观察患者是否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等症状。观察患者皮肤黏膜苍白、皮下静脉塌陷的严重程度。检查患者是否有皮温下降、心率加快、是否有腹部压痛(按压时疼痛)及反跳痛等。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动态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的数值变化,用于了解患者血液有无浓缩或稀释,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诊断、及评估是否存在进行性失血情况有临床意义。
  • 凝血功能:用于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在休克早期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对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影像学检查

  • 通过 CT、彩超等检查项目,来检查患者各个内脏器官是否有出血情况以及明确脏器损伤的部位和形态,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其他检查

  • 诊断性穿刺检查:通过腹腔及胸腔的穿刺,明确引起本病的病因,并对穿刺液进行相关的检查化验,对于后续的治疗有临床意义。

治疗方式

一旦患者出现休克表现,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紧急救治。治疗的目的是去除休克病因的同时,尽快恢复患者有效组织灌注,改善组织细胞的氧供应。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 液体复苏:主要作用是尽快恢复患者的血液容量,主要应用的有晶体液,如生理盐水;还有胶体液,如白蛋白、明胶、右旋糖酐等。
  • 输血治疗:作用是提高患者组织的氧供应。常用药物有浓缩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
  • 强心、扩血管药物:作用是增强心肌收缩力,同时产生血管扩张,增加重要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提高人体耐缺氧和抗应激能力(也就是抵抗外界刺激的能力)。常用药物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
  • 升血压药物:作用是提高患者血压。常用药物有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 碳酸氢钠:目的是纠正患者酸中毒。在治疗时,使用碳酸氢钠能短暂改善休克时的酸中毒,但只用于紧急情况或酸碱值小于 7.20 时。

手术治疗

  • 颅脑手术:目的是治疗颅脑损伤引起的出血和血肿等。颅脑损伤的患者,尽可能在 1 小时内进行手术。
  • 开胸手术:目的是开胸进行修补止血。主要适用于心包填塞、心脏大血管损伤、气管或大支气管损伤、进行性(指症状不断加重、患者状况不断恶化)血胸患者。
  • 介入手术:目的是通过栓塞血管等方式进行止血。适用于脑部、胸部和腹部内脏器官出血的患者。
  • 截肢手术:目的是保全患者生命,适用于损毁污染严重的四肢损伤患者。

一般治疗

  • 体温控制:严重低血容量休克伴低体温的病人应及时复温,目的是控制体温保持在 35 摄氏度以上。一般会通过盖被子,输注热的液体等提高患者体温。
  • 吸氧:目的是提升患者血液中的含氧量,保证人体各组织正常的生理活动。
  • 体位调整:目的是有利于患者下肢血液回流和呼吸。一般会采用脚部垫高 10-20 度,上身抬高 20-30 度,形成腰部低两头高的体位。
  • 血压、尿量监测:目的是及时了解患者血压及尿量情况,指导治疗。

注意事项

  • 如有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基础疾病,如凝血功能障碍、消化道溃疡、门静脉高压症等,应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并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遵医嘱进行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调整,定期复查,做好疾病监测工作。
  • 日常工作及生活中应加强安全意识,如从事高危职业的人员在工作中做好安全措施、开车驾驶的人员应遵守交通规范等。
  • 对于短时间内出汗较多的人群,如消防员,一定注意及时补充淡盐水,避免脱水诱发低血容量性休克。
  • 如为休克并进行手术治疗的人群,术后应加强护理工作,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卫生,遵医嘱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病情稳定后尽早下床活动。
  • 若出现大出血或是长期呕吐、腹泻等情况,需立即前往医院就医,接受及时正规的治疗。

预后

低血容量性休克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不断发展会导致患者组织细胞损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去除引起血容量丢失的原因,及时补充有效容量,本病可以很快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治愈。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产生后遗症,如缺氧造成的部分脑功能受损等。

相关科普号

黄志亮医生的科普号

黄志亮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第五医院

胸心血管外科

225粉丝50.9万阅读

黄丽娜医生的科普号

黄丽娜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上海

线上诊疗科

204粉丝18.8万阅读

张涛医生的科普号

张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创面修复科

49粉丝62.8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