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就诊科室: 普外科  消化内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偶见于无家族史者,表现为整个结直肠布满大小不一的腺瘤性息肉。

多在 15 岁前后出现息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可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等症状。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是什么?怎么治?

张红凯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 病理科

发病原因

本病主要是由于染色体基因突变引起,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只有少部分人是自发出现而无家族病史。

症状表现

本病早期无明显症状,肠道息肉生长后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部隐痛、腹泻、血便等。

  • 消化道症状:可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血便及黑便,少数患者会出现肠梗阻或肠套叠。
  • 其他胃肠道表现:可伴发胃底腺息肉、十二指肠腺瘤以及空回肠腺瘤。
  • 肠外表现:可伴发硬纤维瘤、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甲状腺癌、骨瘤及胰母细胞瘤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科普

黄锦宇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大一院 胃肠肿瘤外科

如何预防

本病属于遗传疾病,尚无有效预防方法。但是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展和癌变。建议本病家族史的患者,制定良好而规律的随访计划,主要检查和随访手段是肠镜。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张红凯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 病理科

检查

本病主要通过肠镜检查、病理检查、基因检测、眼底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和评估。

  • 肠镜:肠镜可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有利于明确诊断。
  • 病理检查:取部分息肉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有利于明确病变性质,结合肠镜检查一般可以确诊。
  • 基因检测:本病大部分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进行基因检测可发现致病基因。
  • 眼底检查:本病容易合并眼部病变,眼底检查主要用于判断是否发生了眼部病变。
  • 影像学检查:本病容易合并其他肿瘤,通过影像学可以帮助判断。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科普

黄锦宇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大一院 胃肠肿瘤外科

治疗方式

本病癌变率非常高,未经治疗的患者,15 岁和 35 岁结肠癌的发病率在 50% 和 95%。因此一经诊断应积极治疗。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本病应尽早(推荐 25 岁以前)做全结肠切除与回肠-肛管吻合术或回肠-直肠吻合术。回肠-直肠吻合术后应终生每年一次肠镜检查,如发现新的息肉可予电灼、激光、微波、射频或氩气刀等治疗。

药物治疗

有报道称,长期低剂量服用非甾体类药物具有明显减少大肠息肉发生的功效,舒林酸和塞来昔布是较为常见的药物,但是长期效果和不良反应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科普

黄锦宇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大一院 胃肠肿瘤外科

注意事项

本病的随访和监测特别重要,无论是对于有患病危险性的家族成员,还是已经确诊未进行手术的患者,还是已经进行手术的患者,都应该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肠镜检查以及软组织、骨、甲状腺及腹部病变的评估。

预后

本病癌变率非常高,未经治疗的患者,到 35 岁结肠癌的发病率高达 95%。

相关科普号

黄平医生的科普号

黄平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肛门外科

2723粉丝103.3万阅读

龚剑峰医生的科普号

龚剑峰 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普通外科

2244粉丝4.8万阅读

龚伟医生的科普号

龚伟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消化内科

1930粉丝39.9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