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认识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及其康复训练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又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是青壮年患者髋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将这种撞击现象作为一种独立疾病,成为研究热点。定义Ganz教授于1999年、2003年报道及正式提出FAI的概念。以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而引发股骨近端与髋臼间发生撞击,导致髋关节盂唇和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化,从而引起髋关节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特别是屈曲加内旋受限,最终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特点好发人群:爱好运动的青壮年髋关节疼痛:①腹股沟处疼痛或臀部深处痛;②髋关节屈曲内旋时更加明显。活动受限: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受限关节闪痛、关节绞锁、关节弹响女性多见,与股骨头和髋臼的先天发育有关,后天的运动和外伤也可引起病变加重,患者多数描述为大腿根部、大胯、臀部等位置的疼痛,通常为深部痛疼和酸胀不适,特别是反复深蹲、久坐站起,以及长距离行走之后明显加重。有的患者无法自如行走,甚至穿鞋袜都出现困难,有的患者开车会受到影响。发病机制1、股骨近端和(或)髋臼的形态学异常,导致股骨和髋臼的一种异常接触状态。2、亦可发生在髋部解剖结构正常或者接近正常但髋关节发生过度即超生理功能的活动的患者。3、宽展突出的股骨颈或者前外侧缩短的头颈连接:易导致关节间隙狭小→股骨颈和髋臼缘重复接触→髋臼盂唇磨损变性以及髋臼关节软骨的损伤。4、髋臼形态学改变如发育畸形、髋臼后倾、髋臼内陷等:髋臼后倾导致髋臼缘前外侧形成突起,髋关节在屈曲和内旋时遇到障碍,从而导致股骨髋臼撞击。分型1、凸轮撞击型(cam-type):股骨头、颈间的凹陷不足。2、钳夹撞击型(pincer-type):髋臼解剖异常:髋臼后倾、尤其是上1/3的后倾;髋臼过深;髋臼前突。3、混合型检查方法X线平片(首选方法):骨盆正位片:尾骨尖端指向耻骨联合,且二者之间的距离是1~2cm。能显示股骨近端、髋臼盂缘的骨性解剖异常。X线表现1、凸轮撞击型直接表现:股骨头颈联合处前上缘骨性突起:“枪柄样”畸形。非圆形的股骨头。股骨头颈偏心距减小。α角增大。继发髋关节退行性变:髋臼唇硬化。髋臼缘骨赘或游离钙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囊变。股骨头颈间的凹陷不足,伴局部的骨质增生。股骨头颈的“枪柄样”畸形。CT:较X线更直观地显示股骨近端、髋臼盂缘的骨性解剖异常。能显示更细微的骨性改变。MRI:可直接显示髋臼唇和关节软骨的损伤。MR髋关节造影:能准确显示FAI伴随的髋臼唇撕裂。髋关节撞击综合症康复动作对于髋关节撞击综合症而言,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形态矫正和预防通常是支持关节镜检查的主要原因。然而,非手术方法的探索,如运动干预、姿态调整训练、核心稳定、臀部激活,可以提高运动控制能力和髋关节稳定的力量,并提供一个非手术的替代方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康复动作:1体位对齐:站立骨盆带倾斜双脚与髋同宽,双手置于髋部,保持中立位开始于骨盆前倾位,保持1s移动至骨盆后倾位,保持1s移动至中立位,保持3秒重复上述动作5-10次,以增强骨盆中立位的感觉并提升本体感受。2核心稳定:仰卧腹部收缩仰卧屈膝腹式呼吸,下背部紧贴地板保持2-3s,休息最多重复10次3核心稳定:死虫式仰卧位,双臂和双膝抬起腹式呼吸,下背部紧贴地板伸展右腿和左臂保持2-3s交替变换上下肢组合每个组合重复10次4核心稳定:交叉平衡双手置于肩下,双膝与髋同宽,四点支撑位收腹,然后呼气的同时向前抬起右臂,向后抬起左腿保持2-3s回到起始位置交替变化上下肢组合每个组合重复10次5肌肉强化:蚌式臀部双膝屈曲,侧卧通过外旋而打开腿上部保持2-3s,回到初始位置重复10次切换至另一侧6臀部肌肉强化:侧卧抬腿双腿伸直,侧卧将上侧腿抬起保持2-3s,恢复至初始位置重复10次切换至另一侧7臀部肌肉强化:臀桥仰卧屈膝抬高臀部至离开地面,收紧腹部和臀部保持2-3s缓慢下放至初始位置重复10次8臀部肌肉强化:侧向弹力带行走提醒:如果感觉大腿根部前方、侧方或臀部的疼痛不适,并且不能久坐或久行,甚至平时深蹲、穿袜穿鞋等动作都可诱发疼痛,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髋关节撞击症”,并及时找专业医师寻求诊治。为避免髋关节撞击的发生,应该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同时做好热身,量力而行。特别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学文化知识,内容仅供参考,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治疗操作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尊重知识与劳动。
焦金保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30日22
0
0
-
年轻人髋疼,60%以上是这个病,很多人被误诊!
01诊断舞蹈演员小李26岁,大腿根内侧疼了好多年,休息后缓解,一训练又加重。用她的话说就是“这些年,止疼药、贴膏药、扎针灸,什么法子都用了,就是不管用,用药减轻,过后还是复发”,最让小李郁闷的是,在当地,去了不同的医院,诊断结果也不一样,有医生“怀疑股骨头坏死”,有医生诊断“髋关节滑膜炎”,还有的说是“腰椎病引起的腿疼”,小李纳闷儿,怎么诊断出这么多病,到底哪个医生说的对??她索性请了长假,来到北京,挂了我的门诊,通过详细问诊,我又让她拍了髋部的X光片,最终给她确诊为“股骨髋臼撞击症”。小李第一次听医生给她诊断说是这个病,有点费解。在诊室,我把这个病给她做了简要的介绍:她疼痛的部位,其实在医学上称为“腹股沟区”,是股骨和髋臼撞击症的常见疼痛部位。那股骨髋臼撞击症是怎么回事呢?在了解什么是股骨髋臼撞击症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髋关节的结构。?组成髋关节最主要的骨头有2块,一块骨叫做髋臼,类似于“碗”的形状,另外一块就是我们的大腿骨——股骨,股骨最上端呈一个球型,我们称之为“股骨头”,头的下端类似于一个人脖子,我们称之为“股骨颈”,在正常情况下,股骨头就在髋臼的包绕下进行活动,相安无事,并不会产生疼痛。?02“股骨髋臼撞击症”?有两种情况导致“股骨髋臼撞击症”?1、髋臼、股骨头、股骨颈这三部分先天发育的不太匹配。比如,头大臼小,或股骨颈先天发育过宽,日复一日发生非正常的撞击,从而产生疼痛。2、第二种情况是,髋臼、股骨头、股骨颈结构发育得没有问题,但因为髋关节运动量过大,导致发生股骨髋臼撞击症,比如,喜欢骑马、练瑜伽、舞蹈、踢足球等运动的人,就要当心股骨髋臼撞击症的发生了。?03这是个新病种?那小李的病情为什么其他的医生没有诊断出来呢?难道股骨髋臼撞击症”是属于“疑难杂症”么??其实,之所以很多医生对这个病不了解,最主要原因这是个“新病种”。之所以称之为新,并不是因为这个病发生的新,而是因为这个病发现的新。?在之前,对于很多诊断不清楚的髋关节疼痛,很多骨科医生习惯将其诊断为“髋关节炎”,但髋关节炎多见于老年人,因为多年的劳损、负重产生疼痛,这可以理解,但是对于一些爱好运动的中青年人,也用髋关节炎来解释,就多少有点解释不通。?04小科普直到1999年,由瑞士伯尔尼大学的Ganz教授及其同事,经过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提出了股骨髋臼撞击症这一病名,大家才了解,原来中青年人60%以上的髋关节疼痛都是这个病引起的!?05股骨髋臼撞击症的典型特点?1、喜欢运动的中青年人多发2、髋关节屈曲向内旋转时疼痛明显3、疼痛部位主要在大腿根部、臀部或腹股沟区?06检查方法除了以上这些症状做诊断基础外,还需要有经验的运动医学大夫通过查体和拍Dunn位X光片进行确诊。另外,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07治疗方式?股骨髋臼撞击症的治疗分两种。第一种是保守治疗,通过避免伸屈髋运动,同时口服非甾类消炎止痛药减轻症状。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专业的运动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1疼痛管理:理疗:超短波、中频干扰电、compex电刺激等理疗,并配合手法放松紧张的软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炎,消除积液,缓解疼痛。2改善关节活动度:通过手法及关节松动术,改善髋关节的屈曲和内、外旋活动范围,配合髋关节灵活性的练习。3力量练习:臀部肌群和下肢肌肉力量的强化练习,下肢的本体感觉和平衡能力的练习,髋关节的稳定性练习等。4结合日常生活功能和运动项目的功能性练习,如行走、上下楼梯、下蹲、跳跃等动作的控制能力训练?第二种是手术治疗,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将增生的骨刺打磨,将损伤盂唇进行缝合,六周之后就能正常的走路,三个月之后就可以进行运动。之前提到的小李,通过关节镜手术,术后恢复的效果非常好,三个月的时候就可以慢跑,半年之后就恢复了她的舞蹈训练。但需要提示的一点是,股骨髋臼撞击综合症手术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很高,患者需选择经验较多的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张晋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06日620
0
10
-
盂唇缝合术后8周能恢复怎样?
张晋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6月02日344
0
3
-
髋关节疾病及治疗策略2021年最新进展:美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综述Am J Sports Med
髋关节疾病及治疗策略2021年最新进展:美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综述AmJSportsMed股骨髋臼撞击在综合征FAI;髋臼成形术;髋关节置换术;凸轮畸形CAM;钳夹型畸形PINCER;髋关节撞击征;髋关节镜作者:BruceReider作者单位:Chicago,Illinois译者:陶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文献出处:BruceReider.Hips2021.Editorial,AmJSportsMed.2021Jan;49(1):21-24.doi:10.1177/0363546520977832.图1正常髋关节是由髋臼(球窝)与股骨头(球体)以及覆盖在其表面的软骨、围绕在周围的盂唇、小凹韧带、关节囊、髋周肌肉、血管神经等组成复杂的复合体。发挥联接骨盆与以上身体重量传递至下肢股骨的桥梁作用。因为各种原因,如饮酒、激素、外伤股骨头/股骨颈骨折后等,可导致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骨坏死(股骨头坏死)、先天性或继发性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结核/细菌感染等所致的髋关节融合、盂唇损伤、髋臼股骨头颈部撞击症、坐骨股骨撞击症、复杂髋关节/股骨头颈部畸形,Perthes病等均会影响髋关节功能,轻者可能出现反复或持续性髋关节周围酸胀疼痛、重者可能出现跛行或无法站立行走;且髋关节疾病很容易与腰骶部病变、骶髂关节炎症、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结节滑囊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相混淆,需细致且准确的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彩超、CT扫描、及核磁共振检查,以明清病因。图2髋臼股骨头颈部撞击症FAI分为3种:钳夹型撞击、凸轮型撞击以及两者均存在的混合型撞击。图3髋关节镜通过微创手术入路,可以实现对股骨头颈部撞击症FAI、盂唇损伤、脂肪变性、滑膜炎、游离体、小凹韧带撕裂等的有效处理。Hips2021如果一位报纸记者要我找出21世纪头20年间骨科运动医学领域的重大事件,我必须带头推荐髋关节镜检查和相关关节保留技术的巨大发展。仅在20年前,您可能一方面可以指望以髋关节镜检查专业知识而闻名的北美外科医生的数量,并且可以说他们有能力满足非洲大陆对这种技术的需求。今天,髋关节镜检查仍然足以引起专业人士的兴趣,以至于其从业者经常专注于这一关节,但他们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呈指数增长。髋关节镜检查已成为骨科运动医学访学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增长的功劳必须由有见地的外科医生分享,他们将股骨髋臼撞击征(FAI)确定为疼痛和髋关节退化(骨关节炎)的原因2,7,以及那些利用他们的创造力将关节镜技术应用于其治疗的人。这种独创性使得髋臼盂唇的手术治疗从简单的清创到修复再到重建的速度惊人地增长。本月《美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一系列论文展示了当代髋关节镜临床研究的多样性。这些文章的第一篇通过记录Minnesota,Olmsted明尼苏达州奥姆斯特德县2000年至2016年股骨髋臼撞击征(FAI)的诊断和治疗,反映了21世纪髋关节镜检查的发展。10这个县在2010年拥有144,260人口,有幸成为著名的Mayo梅奥诊所和Rochester罗切斯特流行病学项目的所在地。该项目将所有奥姆斯特德居民的医疗记录联系起来,无论他们在哪里获得医疗保健。本研究的作者确定了1893名14至50岁的患者,他们在2000年至2016年期间从奥姆斯特德医生那里接受了髋部疼痛、髋部撞击或髋关节疾病的诊断。在检查了患者的记录和X线片后,研究人员确定716名患者的813髋符合股骨髋臼撞击征(FAI)的Warwick标准。9在整个期间,股骨髋臼撞击征(FAI)的发生率为54.4/100,000人年:女性(73.2)高于男性(36.1)。一个重要的观察结果是,诊断的发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从2000-2004年的每10万人年40.3例增加到2005-2009年的45.3例,再到2010-2016年的72.6例。正如作者所观察到的,对于股骨髋臼撞击征(FAI)明显增加的最可能的解释是对这种情况的日益认识,而不是其发生的真正爆炸式增长。尽管非手术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在研究期间手术治疗的频率随之增加。最引人注目的是,关节镜治疗的使用从2000-2004年的1例增加到2010-2016年的160例。正如股骨髋臼撞击征(FAI)和其他髋关节疾病的识别和治疗在过去20年中已经成熟一样,相关研究也蓬勃发展。早期的报告通常是案例系列,后续研究出人意料地简短,因为从业者努力将他们的初步结果付诸发表。近年来,这些已经让位于2、5甚至10年随访的比较研究。随机试验现在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本期AJSM中,FIRST研究小组的成员报告了一项有影响的跨国试验的2年结果,该试验旨在确定骨软骨成形术是否为接受关节镜下盂唇治疗以治疗疼痛的非关节炎股骨髋臼撞击征(FAI)的患者提供额外的益处。6研究人员随机分配了220名患者对照组,根据需要接受关节镜灌洗和盂唇修复,以及骨软骨成形术组,其中除了盂唇修复外,还切除了凸轮型和钳子型撞击病变。本研究的结果可能有助于深入了解髋臼盂唇损伤的发病机制。当作者分析术后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测量的计划主要结果时,治疗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12个月功能评分的次要结果也没有差异,除了一个分数有利于对照组。然而,与对照组(19/104)相比,骨软骨成形组(8/105)的24个月再手术率(主要是疼痛或盂唇再损伤)显着降低:优势比,0.37(95%CI,0.15-0.89).6由于两组在12个月时报告的疼痛水平没有差异,我们可以推断关节镜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AI)后最初的疼痛缓解可能归因于盂唇修复和灌洗的效果。对照组的再手术率增加,最早可在术后2年检测到,这可能被解释为间接证据表明股骨髋臼撞击征(FAI)的骨异常特征易导致疼痛的盂唇损伤,并且潜在的骨性损伤可能会再次发生这种盂唇损伤手术时未纠正病变。3,21,24,25在本期AJSM中对10名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征(FAI)患者的髋部进行的离散元素分析支持了这一理论。24这些作者计算了模拟撞击期间增加的峰值关节接触应力与对照髋相比,在有凸轮畸形的髋关节中进行测试。在充分切除凸轮后,峰值接触应力恢复到正常范围。FIRST试验结果的这种解释得到了Domb等人最近发表的另一篇AJSM文章的支持。4在该回顾性队列研究中,作者根据其术前和术后α角测量值将髋关节镜检查患者分为3个匹配组:术前术后α角均为50°,术前α角为55°,术后α角为50°,术前术后α角均为55°。手术时,两组术前α角较大(平均为66°-69°)的盂唇和髋臼软骨损伤均高于术前α角平均仅为50°的第三组。术后至少2年随访时,术前α角较大而未在手术中矫正的组不太可能达到改良哈里斯髋关节评分(mHHS)的患者可接受症状改善状态(PASS),并且比其他2组更可能进展为髋关节置换。正如Domb等人的这项研究专注于股骨形态的矫正一样,Johannsen等人在本月的AJSM中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检查了髋臼形态的手术治疗可能如何影响最终结果。在这项研究中,作者报告了192名接受髋臼成形术和盂唇修复术的患者的至少5年的术后结局。患者根据髋臼切除深度进行分类,通过外侧中心边缘角(LCEA)的变化和术后外侧中心边缘角(LCEA)的大小来衡量。与Domb研究相比,这组作者发现这些髋臼形态变化的测量与患者报告结果测量(PROM)定义的临床结果或手术后平均6.5年的翻修率几乎没有关系,这不一定是矛盾的,因为Domb等人的研究着眼于切除不足的可能影响,而Johannsen等人的研究侧重于可能反映过度切除的测量。从逻辑上讲,一定程度的髋臼过度切除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但作者显然避免了这种过度的髋臼成形术,至少在所选择的结果测量中可以检测到。最后,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外侧中心边缘角(LCEA)是最常见的髋臼形态指标,但可能是对影响稳定性或撞击的复杂髋臼因素的过度简化。这两项研究旨在确定外科手术的细节如何影响最终的治疗结果。许多其他临床髋关节镜研究试图确定可能预测手术结果的其他因素,包括一般患者特征、术前髋关节解剖、术前或术后早期疼痛或患者报告结果测量(PROM)水平。5,11,13,17-20这些研究中的大多数在设计上是回顾性的,因此他们确定了需要在未来的前瞻性研究中验证为真正具有预测性的关联。据报道,正如纽约Yankee伟大的YogiBerra所说,“很难做出预测,尤其是关于未来的预测。”本月AJSM中的四篇论文研究了患者特征与随后的手术结果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在其中的第一个中,Menge等人17报告了一组60名青少年在关节镜下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AI)并进行相关的盂唇修复后的结果。术后10年,研究人员注意到10%的翻修率,所有病例均涉及女性患者,这与整体髋关节囊松弛和术前症状持续时间显着相关。在第二项研究中,Lin等人13报告109名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1%,失败定义为翻修手术或进展为关节置换术。当他们将患者分为15-34岁、35-50岁和51-75岁的人群时,研究人员发现,年龄最大的人群进行关节置换术的可能性增大了5倍。除了年龄,Lin等人还发现患者的体重指数(BMI)与5岁时的非关节炎髋关节评分(NAHS)和mHHS之间存在关联。Parvaresh及其同事在本月的AJSM上发表的第三篇论文20专门关注了患者的BMI与关节镜治疗FAI的5年结果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根据标准定义将140名患者分为正常、超重、肥胖和病态肥胖亚组。尽管所有BMI组的疼痛水平都有显着改善,与正常体重指数BMI组相比,但病态肥胖组不太可能达到患者报告结果测量(PROM)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所有3个较重的组都不太可能达到PASS和实质性临床益处(SCB)。这组研究中的第四项研究“髋关节镜检查后临床结果的预测因素”5由Domb等人5发现,在一系列860名患者中,除其他因素外,年龄和体重指数BMI与2年和5年结果评分以及转为关节置换术相关。除了检查性别、全身松弛、年龄和体重指数BMI等一般患者特征外,还进行了许多研究来确定与手术成功或失败相关的髋关节解剖学方面。8,14-16,22在另一项研究中本月的AJSM,Maldonado等人14研究了术前髋臼过度覆盖对股骨髋臼撞击征(FAI)关节镜治疗结果的可能影响。作者比较了45名术前外侧中心边缘角LCEA为40°的患者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和随访时间相匹配但外侧中心边缘角LCEA介于25°和40°之间的相似数量的患者的结果。术后5年,两组在几个患者报告结果测量PROM上的平均改善相似,达到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的比率也相似。有趣的是,过度覆盖组实际上转换为关节置换术的比率较低,尽管作者承认这可能是由于他们的组规模相对较小而导致的I型错误。Maldonado和许多相同的作者还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了20名临界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定义为18°和25°之间的外侧中心边缘角LCEA)与61名匹配的对照,其外侧中心边缘角LCEA测量值在25°和40°之间。15在这项研究中,患者正在接受翻修手术,随访仅2年。同样,两组都报告了患者报告结果测量PROM的类似改善,但对照组在记录的3个患者报告结果测量PROM中的2个上实现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的比率更高。额外的关节镜翻修率和转为关节置换术的比率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临床上很重要,但在所研究的样本量中没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和外科医生都想知道他们在髋关节镜检查后的早期结果是否可以表明他们在中期及以后的预期结果。本月AJSM的另外两项研究分析了术后早期结果与长期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首先将患者分为术后1年mHHS变化中位数以上和以下的组。1在术后5年,评分高于1年中位数变化的组的翻修手术率较低,PROM评分较高,并且更有可能达到MCID和PASS水平。在第二项研究中,Shapira等人23对911名初次接受髋关节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了多变量分析,发现术后1年的mHHS评分与是否需要进行关节镜翻修或转换为关节置换术之间存在关联。作者发现,这些患者中有113名(12.4%)在手术后平均约3年接受了其中一种二次手术。作者构建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出术后1年mHHS>80.5的患者在研究期间接受进一步手术的可能性降低了74%。21世纪的前20年是髋关节镜检查快速发展的激动人心的时期。正如我们很幸运有这么多有创造力的外科医生开发新技术或改进现有技术一样,我们也很幸运有这么多外科医生和科学家愿意付出辛勤工作来记录他们的成果,以确定哪些有效,哪些无效。不用说,任何研究设计总是有改进的余地。尽管如此,开展一项多中心国际试验所需的计划、组织和勇气,就像FIRST研究小组本月与我们分享的那样,是鼓舞人心的。将这样的研究形象化并贯穿始终,就像耐心地种植一棵树苗一样。Ifanewspaperreporteraskedmetoidentifythebiggeststoriesinorthopaedicsportsmedicineoverthefirst2decadesofthe21stcentury,I’dhavetogivetheleadtotheenormousgrowthofhiparthroscopyandassociatedjointpreservingtechniques.Only20yearsago,youprobablycouldcountononehandthenumberofNorthAmericansurgeonsknownfortheirexpertiseinhiparthroscopy,andtheyarguablywouldhavehadthecapacitytomeetthecontinent’sdemandforthistechnique.Today,hiparthroscopyisstillenoughofaspecializedinterestthatitspractitionersoftenconcentrateonthisonejoint,buttheirnumbershavegrownexponentiallythroughouttheworld.Hiparthroscopyhasbecomeanindispensablepartofanorthopaedicsportsmedicinefellowshipcurriculum.Thecreditforthisgrowthmustbesharedbytheinsightfulsurgeonswhoidentified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asacauseofpainandjointdegeneration2,7andthosewhodrewupontheircreativitytoapplyarthroscopictechniquestoitstreatment.Thisingenuityhasallowedsurgicalmanagementoftheacetabularlabrumtoprogressfromsimpledebridementtorepairtoreconstructioninastonishinglyrapidsuccession.Acollectionofpapersinthismonth’sAmericanJournalofSportsMedicineillustratethevarietyofcontemporaryclinicalresearchinhiparthroscopy.Thefirstofthesearticlesreflectsthegrowthofhiparthroscopyinthe21stcenturybychronicling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FAIinOlmstedCounty,Minnesota,from2000to2016.10Thiscounty,whichhadapopulationof144,260in2010,hasthegoodfortunetobethehomeoftherenownedMayoClinicandtheRochesterEpidemiologyProject.ThisventurelinksthemedicalrecordsofallOlmstedresidents,regardlessofwheretheyobtaintheirhealthcare.Theauthorsofthecurrentstudyidentified1893patientsfrom14to50yearsoldwhoreceivedadiagnosisofhippain,hipimpingement,orhipjointdisorderfromanOlmstedphysicianbetween2000and2016.Afterexaminingthepatients’recordsandradiographs,theinvestigatorsdeterminedthat813hipsof716patientsfittheWarwickcriteriaforFAI.9Overtheentireperiod,theincidenceofFAIwas54.4per100,000person-years:higherinfemales(73.2)thanmales(36.1).Animportantobservationwasthattheincidenceofthediagnosisincreasedovertime,from40.3per100,000person-yearsin2000-2004,to45.3in2005-2009,to72.6in2010-2016.Astheauthorsobserve,themostlikelyexplanationfortheapparentincreaseofFAIisagrowingrecognitionoftheconditionratherthanatrueexplosioninitsoccurrence.Althoughnonoperativetherapywasthemostcommontreatment,thefrequencyofsurgicaltreatmentincreasedconcomitantlyduringthestudyperiod.Mostremarkably,theuseofarthroscopictreatmentincreasedfrom1casein2000-2004to160casesin2010-2016.JustastherecognitionandtreatmentofFAIandotherhipdisordershavematuredoverthelast2decades,associatedresearchhasflourished.Earlyreportsweretypicallycaseserieswithsurprisinglybrieffollow-up,aspractitionersstrovetogettheirinitialresultsintoprint.Inrecentyears,thesehaveyieldedplacetocomparativestudieswith2,5,andeven10years’follow-up.Randomizedtrialsarenowappearingwithincreasingfrequency.InthisissueofAJSM,membersoftheFIRSTinvestigatorsgroupreportthe2-yearresultsofanambitiousmultinationaltrialaimedatdeterminingwhetherosteochondroplastyprovidesanadditionalbenefittopatientsundergoingarthroscopiclabraltreatmentforpainfulnonarthriticFAI.6Theinvestigatorsrandomized220patientsbetweenacontrolgroup,whichreceivedarthroscopiclavageandlabralrepairasneeded,andanosteochondroplastygroup,inwhichbonycamandpincerimpingementlesionswereresectedinadditiontolabralrepair.Theresultsofthisstudymayprovideaninsightintothepathogenesisofacetabularlabralinjury.Whentheauthorsanalyzedtheplannedprimaryoutcomeofvisualanalogscale(VAS)painmeasurementat12monthspostoperatively,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reatmentgroups.Secondaryoutcomesof12-monthfunctionalscoreswerealsonotdifferent,withtheexceptionofonescoreinfavorofthecontrolgroup.However,therateofreoperationat24months,primarilyforpainorlabralreinjury,wassignificantlylowerintheosteochondroplastygroup(8/105)comparedwiththecontrols(19/104):oddsratio,0.37(95%CI,0.15-0.89).6Becausetherewasnodifferenceinthepainlevelreportedbybothgroupsat12months,wemaydeducethatinitialpainreliefafterarthroscopictreatmentofFAImaybeattributabletotheeffectsoflabralrepairandlavage.Theincreasedrateofreoperationinthecontrolgroup,detectableasearlyas2yearspostoperatively,maybeinterpretedasindirectevidencethatthebonyabnormalitiescharacteristicofFAIpredisposetothepainfullabralinjuryandthatthislabraldamagemaytendtorecuriftheunderlyingbonylesionsarenotcorrectedatthetimeofsurgery.3,21,24,25Adiscreteelementanalysisofhipsfrom10patientswithcamFAIinthisissueofAJSMsupportsthistheory.24Theseauthorscalculatedincreasedpeakjointcontactstressesduringsimulatedimpingementtestinginthehipswithcamdeformitiescomparedwithcontrolhips.Afteradequatecamresection,thepeakcontactstressesreturnedtoanormalrange.ThisinterpretationoftheFIRSTtrialresultsissupportedbyanotherrecentAJSMpublicationbyDombetal.4Inthatretrospectivecohortstudy,theauthorsdividedhiparthroscopypatientsinto3matchedgroupsaccordingtotheirpre-andpostoperativealphaanglemeasurements:thosewhosealphaanglewas50°bothbeforeandaftersurgery,thosewhosealphaanglewas.55°beforesurgeryand50°afterward,andthosewhosealphaanglewas.55°bothbeforeandaftersurgery.Atthetimeofsurgery,bothgroupswithelevatedpreoperativealphaangles,whichaveraged66°-69°,werenotedtohavemorelabralandacetabularcartilagedamagethanthethirdgroup,whosemeanpreoperativealphaanglewasonly50°.Whenfollowedupaminimumof2yearsaftersurgery,thegroupwhoseelevatedpreoperativealphaanglewasnotcorrectedatsurgerywaslesslikelytoachievethepatientacceptablesymptomstate(PASS)forthemodifiedHarrisHipScore(mHHS)andmorelikelytoprogresstoarthroplastythantheother2groups.JustasthisstudybyDombetalfocusedoncorrectionoffemoralmorphology,anotherstudyinthismonth’sAJSMbyJohannsenetal12examinedhowsurgicalmodificationofacetabularmorphologymayhaveinfluencedtheeventualresults.Inthisstudy,theauthorsreporttheminimum5-yearpostoperativeoutcomesin192patientswhounderwentacetabuloplastyandlabralrepair.Patientswereclassifiedaccordingtothedepthofacetabularresection,measuredbythechangeinthelateralcenter-edgeangle(LCEA)andbythemagnitudeofthepostoperativeLCEA.IncontrasttotheDombstudy,thisgroupofauthorsfoundthatthesemeasurementsofchangeinacetabularmorphologyhadlittletonorelationshiptotheclinicalresultsasdefinedbypatient-reportoutcomemeasures(PROMs)orrevisionrateameanof6.5yearsaftersurgery.Thisisnotnecessarilyacontradiction,astheDombetalstudylookedatthepossibleeffectsofunderresection,whereastheJohannsenetalstudyfocusedonmeasurementsthatmightreflectoverresection.Logically,theremustbeadegreeofoverresectionoftheacetabulumthatwouldadverselyaffectpatientoutcomes,buttheauthorsapparentlyavoidedsuchexcessiveacetabuloplasty,atleastasdetectablebytheoutcomemeasureschosen.Finally,astheauthorsnote,LCEAisthemostcommonmetricofacetabularmorphologybutmaybeanoversimplificationofthecomplexacetabularfactorsthatcaninfluencestabilityorimpingement.These2studiesaimedtodeterminehowtheparticularsofthesurgicalproceduremightaffecttheultimatetreatmentresults.Muchadditionalclinicalhiparthroscopyresearchhassoughttoidentifyotherfactorsthatmightpredictsurgicaloutcomes,includinggeneralpatientcharacteristics,preoperativehipanatomy,andpreoperativeorearlypostoperativepainorPROMlevels.5,11,13,17-20Mostofthesestudieshavebeenretrospectiveindesign,sotheyidentifyassociationsthatwouldneedtobeverifiedastrulypredictiveinfutureprospectivestudies.AsNewYorkYankeegreatYogiBerraisreportedtohavesaid,‘‘It’stoughtomakepredictions,especiallyaboutthefuture.’’Fourpapersinthismonth’sAJSMexaminedpossibleassociationsbetweenpatientcharacteristicsandsubsequentsurgicaloutcomes.Inthefirstofthese,Mengeetal17reportedtheresultsinacohortof60adolescentsfollowingarthroscopictreatmentofFAIwithanassociatedlabralrepair.At10yearspostoperativelytheinvestigatorsnoteda10%revisionrate,allcasesofwhichinvolvedfemalepatients,thatwassignificantlyassociatedwithgloballaxityandpreoperativesymptomduration.Inasecondstudy,Linetal13report71%5-yearsurvivalin109patients,withfailuredefinedasrevisionsurgeryorprogressiontoarthroplasty.Whentheydividedtheirpatientsintocohortsaged15-34,35-50,and51-75,theinvestigatorsfoundthattheoldestgroupwas5timesmorelikelytoprogresstoarthroplasty.Besidesage,Linetalalsofoundanassociationbetweenpatients’bodymassindex(BMI)andtheNon-ArthriticHipScore(NAHS)andmHHSat5years.Athirdpaperinthismonth’sAJSM,byParvareshandcolleagues,20focusedspecificall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patients’BMIandthe5-yearresultsofarthroscopictreatmentofFAI.Theinvestigatorsdivided140patientsintosubgroupsofnormal,overweight,obese,andmorbidlyobeseaccordingtostandarddefinitions.AlthoughallBMIgroupssawasignificantimprovementintheirpainlevels,themorbidlyobesegroupwaslesslikelytoachievetheminimalclinicallyimportantdifference(MCID)forPROMs,andall3heftiergroupswerelesslikelytoachievethePASSandSubstantialClinicalBenefit(SCB)thantheirnormalBMIcounterparts.Thefourthstudyinthisset,‘‘PredictorsofClinicalOutcomesAfterHipArthroscopy’’byDombetal,5alsofoundageandBMI,amongotherfactors,tobeassociatedwith2-and5-yearoutcomescoresandconversiontoarthroplastyinaseriesof860patients.Asidefromexamininggeneralpatientcharacteristicssuchassex,globallaxity,age,andBMI,manystudieshavebeencarriedouttoidentifyaspectsofhipjointanatomythatcorrelatewithsurgicalsuccessorfailure.8,14-16,22Inanotherstudyinthismonth’sAJSM,Maldonadoetal14examinethepossibleeffectofpreoperativeacetabularovercoverageontheresultsofarthroscopictreatmentforFAI.Theauthorscomparedtheresultsin45patientswhosepreoperativeLCEAwas.40°withasimilarnumberofpatientsmatchedforage,sex,BMI,andlengthoffollow-upbutwhoseLCEAmeasuredbetween25°and40°.At5yearsaftersurgery,bothgroupshadsimilaraverageimprovementsonseveralPROMsandsimilarratesofachievingMCID.Interestingly,theovercoveragegroupactuallyhadalowerrateofconversiontoarthroplasty,althoughtheauthorsconcedethismightbeatypeIerrorattributabletotherelativelysmallsizeoftheirgroups.Maldonadoandmanyofthesameauthorsalsoperformedastudycomparing20patientswithborderlinehipdysplasia,definedasanLCEAbetween18°and25°,with61matchedcontrolswhoseLCEAmeasuredbetween25°and40°.15Inthisstudy,thepatientswereundergoingrevisionsurgeryandthefollow-upwasonly2years.Again,bothgroupsreportedsimilarimprovementinPROMs,butthecontrolgrouphadhigherratesofachievingtheMCIDon2ofthe3PROMsrecorded.Therewerealsodifferencesintherateofadditionalrevisionarthroscopyandconversiontoarthroplastyofmagnitudesthatwouldbeclinicallyimportantbutwere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withthesamplesizestudied.Bothpatientsandsurgeonswouldliketoknowwhethertheirearlyresultsafterhiparthroscopymightindicatewhatoutcomestheycouldexpectinthemediumtermandbeyond.Twootherstudiesinthismonth’sAJSManalyzedcorrelationsbetweenearlypostoperativeresultsandlongertermoutcomes.ThefirstdividedpatientsintogroupsthatscoredaboveandbelowthemedianchangeinmHHS1yearaftersurgery.1At5yearspostoperatively,thegroupthatscoredabovethemedianchangeat1yearhadalowerrateofrevisionsurgery,hadbetterPROMscores,andweremorelikelytoachieveMCIDandPASSlevels.Inthesecondstudy,Shapiraetal23performedamultivariableanalysisof911patientswithprimaryhiparthroscopyandfoundanassociationbetweenthemHHSscore1yearpostoperativelyandtheneedforrevisionarthroscopyorconversiontoarthroplasty.Theauthorsfoundthat113(12.4%)ofthesepatientsunderwentoneofthesesecondaryproceduresanaverageofabout3yearsaftersurgery.Constructinga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theauthorscalculatedthatpatientswhose1-yearpostoperativemHHSwas>80.5were74%lesslikelytoundergofurthersurgeryduringthestudyperiod.Thefirst2decadesofthe21stcenturyhavebeenanexcitingtimeofrapidevolutioninhiparthroscopy.Justasweareblessedtohavesomanyinventivesurgeonsdevelopingnewtechniquesorrefiningestablishedones,wearealsoblessedtohavesomanysurgeonsandscientistswillingtoputinthehardworktodocumenttheiroutcomes,todeterminewhatworksandwhatdoesnot.Needlesstosay,thereisalwaysroomforimprovementinanyresearchdesign.Nevertheless,theamountofplanning,organization,andgritneededtocarryoffamulticenterinternationaltrialliketheonethattheFIRSTInvestigatorsgroupsharedwithusthismonthisinspirational.Tovisualizesuchastudyandseeitthroughtocompletionisakintoplantingasaplingandpatiently.图片来源Googleimages.
陶可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2月20日532
0
3
-
髋撞的终点是“置换”?
总有髋友忧心忡忡的问我一个问题:得了髋撞,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大概率会换人工髋关节了?面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许久的思考与观察,经过和相关专家的沟通交流,结合现有病例资料,现在可以试着抛出这样一个答案。我个人认为,髋撞的终点和髋关节置换术并不是一个方向。首先我们可以看这样一张片子:这张片子属于一位80岁的老人,因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不力,找我寻求运动康复建议。老人主诉集中在膝关节,但是因“双下肢全长位”的X光片提示:髋关节退变、骨性关节炎、关节间隙狭窄以及盂唇钙化等征象,我特意就髋关节进行了多次问诊。尽管影像资料呈现出“问题”,但老人并无任何髋关节不适的描述(当然,我不会进行诱导式的询问)。可见,尽管存在明显的退变,即便膝关节甚至接受了手术,老人的髋关节也远未达到置换术指征,也就是说,对于髋关节来说,至少就这一个病例来说,如此明确的骨性关节炎也并没有走向关节置换。而髋撞给髋友带来其中一个焦虑点就是:髋撞造成的盂唇损伤及软骨退变,最终会增加髋关节置换术的风险。好吧,如果说增加潜在的风险,那么我毫无疑义,毕竟从逻辑上讲,过度严重的关节退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容小觑,但是要说一般水平的关节退变也能够直接增加置换术的风险,我想眼下倒是还不需要特别担心。那么什么才是髋置换术的高危人群呢?以我现有的认知水平,我认为主要有几点:1.股骨头坏死(3期)、2.进行性髋发育不良(脱位,DDH)、3、一些特殊的伤病(骨结核、骨肿瘤、风湿免疫类疾病等)严重破坏了关节结构。股骨头坏死通常有几个常见诱因:脂肪栓塞和血管损伤。脂肪栓塞常见于嗜酒者和需大剂量服用糖皮质激素类用药的患者。血管损伤则是股骨颈骨折的常见合并症,尤其是头下型和头颈型的股骨颈骨折,可造成走行于此处的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因骨折脱位过程中的剪切力而破损,这种类型的股骨颈骨折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概率大于7成。临床分期可以简单理解为:1度坏死主要表现为股骨头骨小梁排列紊乱,密度下降且紊乱,但整体形态基本正常。2度坏死主要表现为股骨头形态改变,但关节间隙尚存。3度坏死为广泛的髋关节骨结构破坏,股骨头结构崩溃,关节间隙消失。其中3度坏死是比较强的手术适应症。进行性髋发育不良(DDH先髋)常见表现包括髋臼缺如、股骨头发育异常、髋关节脱位等,成年“先髋”患者,往往需关节置换术重建完整的髋关节以改善活动能力。对于其他特殊的原因继发的髋关节病变,除了需考虑关节本身的病症,还应该做更多临床干预,这里不做过多探讨。这样一看,为了避免髋关节置换,在我们可干预的后天因素中,尽可能避免股骨颈骨折,以及尽可能避免因功能严重不足或不合理活动过早造成重度骨性关节炎就可以了。至于髋撞,在青壮年时期注意对运动的合理干预,预防症状出现,有髋部症状时尊重康复功能训练,严格控制疼痛迅速加重,出现不可逆的髋部结构性功能障碍时,慎重评估术前状态,重视术前功能,慎重决策手术方案。做到上述几点,髋撞这个问题就有望得到良好的控制与解决。无论如何,还是想以我这样一个康复师的角度,给已经接受髋撞手术,术中存在头颈部成型的患友提个醒,务必尤其重视长期功能训练,预防跌倒摔跤,个人愚见,总有些担心在该处经成型后,会一定程度影响股骨颈应力强度,乃至于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可能是想的太多,我总是放不下对于远期疗效的执念,还是那句话,让我们继续观察,持续深入这个问题的争论吧。至少我认为,髋撞患者不需要过度担心置换的问题,毕竟影响因素很多,所谓髋撞的结局,还是很开放的。
吕铮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2月15日766
0
3
-
一文搞定,令医生头痛的髋痛(胯痛)到底有哪些原因?
很多人会觉得大腿根部、臀部或者胯部不舒服,酸、胀、痛、弹响,却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其实这个地方称之为髋痛。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髋关节?简而言之,大腿到盆骨的连接处叫髋关节。 髋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疼痛性质可以是酸痛、剧痛、灼痛、针刺样、放电样疼痛。疼痛的强度各种各样,轻、中、重都有。 同时会出现下肢无力、跛行,影响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髋部疼痛的病因非常复杂,有轻有重,从骨折、关节感染到关节炎或者滑囊炎。 俗话说,病人髋痛,医生头痛。髋痛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涉及到骨、关节、软组织、盆内脏器、腰椎及神经等结构的病变。除了仔细地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外,影像学检查肯定少不了。优先选择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冰敷、止痛药和康复及物理治疗,但是有很多迁延不愈,有些是诊断没搞清,还有种是治疗的方向不对。有一部分髋痛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注意:儿童髋痛与成人完全不痛,本文不适用于儿童。 髋关节是一个典型的“球-窝”结构,“球“是股骨头,就是大腿骨的上端。”窝“称为髋臼,是骨盆的一部分,股骨头和髋臼表面有一层软骨,起到缓冲、润滑的作用,让髋关节活动非常轻松。此外髋臼周围有一圈软骨,称之为盂唇,起到包裹股骨头,维持髋关节稳定性的作用。这些结构的外面包裹了致韧的关节囊,厚实的肌肉,走形了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临近还有盆腔脏器,所以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髋痛的原因多种多样,诊断起来相当复杂。 如果将髋痛的具体位置进行分类,实际上对搞清楚诊断非常有用。 髋关节前方疼痛(大腿根部腹股沟中点区域)通常是髋关节本身的问题所致。 髋关节外侧疼痛(大腿根部侧面)和髋关节后方疼痛(屁股疼)通常是由髋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肌腱和/或神经问题引起的。 髋关节前方疼痛 多数为髋关节内部的问题,例如炎症、感染或骨折,可能会导致髋关节前方、内侧和/或腹股沟区域疼痛。常见疾病有: 骨关节炎 当髋关节中的软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磨损时,就会发生髋关节骨关节炎。由于年龄增长或者先前有髋关节损伤(股髋撞击症、盂唇撕裂),关节软骨异常磨损,股骨头和髋臼之间的关节间隙会逐渐变窄,最后软骨磨没了,就会出现骨对骨的摩擦。疼痛可能是钝痛、酸痛或剧痛,和活动有关,活动多了就疼痛,休息休息症状就会改善。最后骨对骨的摩擦会导致关节变形,僵硬,活动受限。 炎性关节病 各种类型的炎性关节病可能会表现于髋部钝痛或酸痛,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骨关节炎相反,通常休息时会加重,活动之后症状会缓解。 骨折 髋关节骨折好发于老年人摔倒之后。会引起大腿外侧或腹股沟区域的深部疼痛。外伤虽然会引起髋关节骨折,但有时候也会由于持续应力而发生疲劳骨折,常见于女性运动员,同时伴有饮食失调、月经不调和骨质疏松(这些情况统称为女运动员三联征)。 应力性骨折的症状和外伤不一样,症状持续,进展缓慢,负重后会加重,休息后会缓解。 此外,使用类固醇激素、吸烟和各种引起骨质疏松的情况也会提高髋关节骨折的风险。 髂腰肌滑囊炎 滑囊是一个充满滑液的囊腔,遍布全身各处,其作用主要用于缓冲和润滑肌肉、肌腱、关节等活动度较大的结构。滑囊炎的意思就是滑囊受到各种刺激之后发炎。髋关节前内侧有髂腰肌通过,髂腰肌的滑囊在各种刺激下会发炎,就会导致髋关节前方疼痛。 髂腰肌滑囊炎在跑步者或足球运动员中最常见,除了髋前疼痛外,还有可能会放射到大腿前方或臀部区域。有时还会伴有髋关节的弹响和卡顿感。 屈髋肌肉拉伤 使髋关节屈曲的肌肉主要有髂腰肌和股直肌,不正确的运动或者外伤会引起屈髋肌肉的拉伤和劳损,好发于自行车运动员、武术运动员和足球运动员。主要症状包括肿胀、活动受限、疼痛和肌肉无力。 髋关节骨坏死 最常见的叫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很多人都心有余悸。过量使用激素或饮酒会引起髋关节血供被破坏,骨细胞死亡,髋关节的骨形态逐渐崩坏。通常表现为日益加重的行走后髋关节前方和腹股沟区域疼痛,此外还有大腿、臀部和/或膝盖疼痛。 髋关节盂唇撕裂 如果说股骨头是个”头“,那么髋臼就是顶帽子,而盂唇则是帽檐。盂唇是一条坏绕在髋臼外缘的软骨。起到支撑关节、加深髋臼,维持髋关节稳定的作用。有时过度使用或者外伤会导致盂唇撕裂,表现为髋关节前方钝痛或剧烈疼痛,并随着负重而恶化。 股骨髋臼撞击症 (FAI) 有些人天赋异禀,骨骼精奇,股骨和髋臼在活动中容易出现撞击,久而久之撞击的地方要么出现骨赘,要么就凹陷下去,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盂唇撕裂或者髋关节骨关节炎。典型症状为腹股沟区域到髋关节外侧的疼痛,和活动有关,有时候翘二郎腿可以诱发症状,此外还会出现髋关节僵硬,跛行等。 髋关节软骨损伤 通常由外伤、盂唇撕裂或股骨髋臼撞击症引起,髋关节软骨损伤后,软骨下骨板受损,会表现为骨髓水肿,引发疼痛。此外,凹凸不平的软骨还会引起弹响,软骨碎片会变成游离体,引起交锁等症。软骨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髋关节骨关节炎。 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 较为罕见,表现为髋关节内大量游离体,髋关节内积液,游离体引起疼痛、弹响、交锁乃至关节活动受限的症状,治疗首选髋关节镜手术。 髋关节感染 较少见,如果机体免疫力很弱,细菌可以趁机作怪。有时细菌会跑到髋关节里诱发感染,又称为化脓性关节炎。除了严重的髋关节前方和/或腹股沟疼痛外,通常还会出现肿胀、发热和髋关节运动受限。 发烧也经常发生,但在老年人身上不典型。 恶性肿瘤 无论是原发的还是转移的,恶性肿瘤有可能会长在髋部,引起疼痛,在夜间加重。但随着肿瘤的进展,疼痛会越来越持久。身体会越来越虚弱,体重明显减轻,有时由于癌症导致骨质疏松,可能会发生病理性骨折。 髋关节外侧疼痛 指髋关节外侧的疼痛,而非前方或后方,此处疼痛比较好诊断,因为病因较少。 大转子滑囊炎 股骨外侧突出来的部分叫大转子,表面有个滑囊。大转子活动太多之后,滑囊会发炎。大转子滑囊炎会导致剧烈的髋关节外侧疼痛,通常会向下蔓延到大腿和膝盖。如果夜间睡觉时侧卧,疼痛侧压在下方时,症状会加重。此外在进行步行或跑步等体育活动时,疼痛也会加重。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会更深、更广,甚至发生髋关节肿胀和跛行。 弹响髋综合征 弹响髋综合征主要指髋关节外侧弹响,和活动有关,例如在步行、从椅子上站起来、深蹲、骑自行车时引起髋部外侧弹响伴疼痛。 实际上弹响诱因是肌肉、筋膜、肌腱过于紧张,和骨头凸起的地方反复摩擦发炎所致。最常受累的组织是髂胫束,是一条很致密厚实的筋膜,从髋部一直到胫骨外侧。常见于舞蹈演员、跑步者等运动人士。 髋关节后方疼痛 髋关节后方疼痛通常不是髋关节本身的问题,而是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或神经出现问题。 腘绳肌拉伤 腘绳肌是大腿后方的肌肉,由于肌肉反复受到扭转、牵拉的应力而发生微小撕裂引起。可以表现为髋关节后方疼痛和/或大腿后方疼痛。 骶髂关节疾患 骶髂关节是脊柱和骨盆连接处,容易受到关节炎、外伤等因素出现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后方疼痛和/或腰骶部疼痛。站立和行走时加重,并且可能从臀部向下放射到大腿后方。 梨状肌综合征 因为炎症、劳损等原因,在臀部深处的坐骨神经(人体最粗的外周神经,支配下肢运动感觉)受到其表面梨状肌压迫时产生疼痛症状,表现为酸胀、灼痛和放电样疼痛,起始于髋关节后方或臀部区域,并且放射到大腿、小腿后方,近髋关节顶部。 何时去医院就诊? 如果髋部疼痛突然发生,程度剧烈,或者长期存在,迁延不愈,逐渐加重。和外伤、运动、久坐等因素有关,请及时就医。如果髋部疼痛伴随下列症状,也请及时就医: 发烧 无法负重行走 腿、脚无力 肿胀淤青或出血 髋部皮温增高 髋痛伴有整个下肢疼痛 该看什么科? 髋部疼痛非常复杂,有时可能要多看几个科室,几个亚专业。首先可以至运动医学科、关节外科或者骨科门诊就诊,做一些基本的检查,例如体格检查、髋关节X线等。 有经验的医生可以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大致判断髋痛的原因和性质。 患者需要思考下列问题,以配合医生的问诊: 休息或运动时您的髋部疼痛是否更好? 您是否有任何其他症状(例如,发烧、肿胀、其他关节疼痛等)? 您或任何家庭成员是否有关节炎或关节问题史? 您最近是否经历过髋部外伤? 一些建议的辅助检查包括:髋关节X线、髋关节磁共振、血检、髋关节穿刺抽液、诊断性注射、腰骶部检查、盆腔脏器检查等。 有必要参与会诊的科室有:脊柱外科、普外科(血管外科、肛肠外科、疝外科、腹壁外科)、妇产科(女性患者)、泌尿外科、风湿科、神经内科等。 鉴别诊断 有些疾病可以表现出与髋部疼痛类似的症状,非常容易混淆。 腹股沟疝 俗称疝气,由于腹壁肌肉薄弱,腹腔内脏器官(主要是肠管)向腹股沟疝出,掉了出来,主要症状为腹股沟区疼痛,容易和髋痛混淆。查体可以明确。 泌尿系统结石 有些泌尿系统结石发作时,除了腰痛外会放射至髋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和髋部疾患混淆。 感觉异常性股痛(股外侧皮神经卡压) 该病是指大腿外侧的皮神经在腹股沟韧带下方通过时受到卡压,因为此神经只是感觉神经,会有感觉异常,例如大腿外侧灼热、针刺、蚂蚁爬、触电感、抽搐感、麻木等。在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中最为常见。肥胖、怀孕和穿紧身裤或腰带勒得太紧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主髂动脉闭塞症 指主动脉(人体最粗的动脉)在肚脐水平分为两条髂动脉,供应下肢血供,如果因各种原因(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斑块)受到阻塞,会引起下半身缺血,表现为臀部、髋部和大腿的抽筋样的疼痛,引起跛行。一运动,下肢血供跟不上,就会缺血出现症状,休息后可缓解。 腰椎神经根病 有些腰椎间盘突出也会表现为髋关节周围的神经痛(烧灼感或刺痛感),是因为腰椎的神经根受到压迫引起的,可以通过腰椎磁共振进行诊断。 髋部疼痛该怎么治疗? 想要根治,还是得搞清楚诊断。但是在根治之前,总要先进行对症治疗,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髋部疼痛的治疗计划通常包括自我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注射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 自我治疗 患者自己要想办法控制症状,自我治疗首当其冲,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限制或避免加重髋部疼痛的活动,例如爬楼梯、下蹲 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来降低患肢负重,提高独立行走的能力 RICE原则,急性发作期要及时进行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然后去医院找医生看诊。 药物 各种口服、外用的药物,例如布洛芬、塞来昔布、依托考昔、洛索洛芬、酮洛芬凝胶、氟比洛芬凝胶贴等等,可用于缓解与多种疾病相关的髋部疼痛,包括骨关节炎、盂唇撕裂、滑囊炎或股骨髋臼撞击症。 阿片类药物是更强的止痛药,可用于治疗髋部骨折或髋关节感染引起的严重疼痛。 如果是风湿病或者感染,则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风湿药和抗生素。 如果是神经病变或者神经卡压,可以使用一些治疗神经痛的药物,例如普瑞巴林等。 髋关节穿刺和注射 如果存在髋关节积液,或者试图搞清髋关节内部病变是否和髋部疼痛有关,可以进行髋关节穿刺、抽液送检,如果情况允许,可以顺便注射局麻药、激素和润滑剂,注射后如果症状明显减轻,说明病变在髋关节内,明确了诊断,决定了下一步治疗的方案。 此外对已知的髋关节内病变,例如软骨损伤、盂唇撕裂、股髋撞击症等可以进行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达到减轻症状,修复盂唇、软骨的作用。 髋关节位置很深,周围有重要神经血管,穿刺注射应当在影像引导下进行,才内确保到达髋关节内,对操作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常规我们使用超声引导下髋关节穿刺技术,无论是抽液、注射还是做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方便准确,安全可靠。 运动康复与理疗 通过手法、关节松动、按摩、肌肉力量训练、拉伸训练、功能锻炼、神经肌肉电刺激、超声波、冲击波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对存在肌肉紧张、僵硬、劳损等髋关节疾患有明显作用。通过加强髋部肌肉力量和弹性,起到减轻髋关节压力的作用。需要在有经验的治疗师帮助下完成治疗。 手术 有些髋关节疾病需要手术,例如髋关节骨折,好发于老年韧,被誉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将面临着长期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最后导致死亡。 严重的髋关节骨关节炎也需要进行手术以改善功能,解决疼痛。全髋关节置换术目前是最为成熟的关节置换手术,随着技术工艺进步,髋关节假体寿命已经得到极大的延长。 髋关节镜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法,近年来得以长足发展,除了可以诊断髋关节内的病变外,还能治疗一些疾病,例如取游离体,修复软骨损伤,修复撕裂的盂唇,磨除引起撞击的骨赘,修复肌腱、松解神经等等。优点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明确。缺点在于,对于诊断不清的髋部疼痛,有时即便处理了关节内病变,髋部疼痛仍未得到改善或者加重,所以髋关节镜的手术指征必须非常严格。 预防 有些髋部疼痛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来主动预防: 超重或肥胖者,请减轻体重。 膳食均衡营养,要保证含有足够的维生素 D 和钙,每周能有一定时间晒太阳,以保持骨骼健康。 选择低负荷的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 运动前拉伸,运动后放松 如果有长短腿,即左右下肢长短不一,需要定制矫形鞋垫纠正平衡 穿合脚、有足够支撑和缓冲能力的鞋子,尽量不要在沥青等坚硬的地面上跑步 尤其是中老年人,肌肉逐渐萎缩,需要通过日常锻炼,维持肌肉和骨骼强度 预防跌倒,因为跌倒是髋部骨折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髋部疼痛有常见病也有疑难杂症,有时诊断和治疗并不是那么地准确,反复求医问药,辗转各个医院各个科室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必须在诊治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查来查去没什么很大的问题,把能排除的大病都排除了,那就肯定没什么大问题。髋关节的穿刺注射治疗和康复治疗有时候有奇效,会给你的求医路上点亮一盏明灯。
万方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12月02日6136
0
9
-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又称为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al acetabular impingement, FAI),是股骨近端和髋臼盂缘间解剖异常或超范围活动,股骨头颈与髋臼缘发生碰撞,反复撞击导致盂唇损伤和软骨退变,引起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最终发展为骨关节炎。 临床表现:①腹股沟区慢性间歇性疼痛、②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时活动受限、③剧烈活动或久坐(车内或低矮沙发)可加重症状、④盂唇撕裂者出现髋关节绞锁、弹响和不稳感。查体:①活动度:髋关节屈曲、内外旋、外展受限;②前方撞击试验:患者仰卧位,髋关节屈曲至90°,同时内收、内旋;或屈髋曲90°外展、外旋,出现髋关节或腹股沟区疼痛或卡压症状。③后方撞击试验:髋关节向后过度伸展同时外旋,出现疼痛为后撞击征阳性。 髋关节撞击试验影像学检查:X线:①骨盆正位:股骨头颈枪柄状畸形,髋臼CE角>25;②髋关节45Dunn位:髋关节屈曲45、外展20,足部中立。③骨盆蛙式位;CT平扫三维重建:磁共振:单髋磁共振,加扫单髋斜冠状位、斜矢状位;明确是否合并盂唇损伤、滑膜囊疝等病变治疗方法:保守治疗:1. 调整髋关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屈曲髋关节、减少运动量、减轻髋关节撞击;2.服用NSAIDS药物(塞来昔布);3.物理治疗。手术治疗:髋关节镜下股骨头颈成形、盂唇缝合术 能去除股骨和髋臼的异常骨性结构,解除撞击,增加髋关节活动范围,修复损伤的盂唇本文部分图片来自本人发表于《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的文章,[1]王庆,黄华扬,李凭跃,张涛,沈洪园,区永亮.髋关节镜技术治疗不同分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近期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0,22(08):721-725.
王庆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9月12日5299
0
3
-
髋关节镜康复训练
髋关节术后训练分为3期1:被动活动期术后第二天开始,持续4周被动屈髋:第一个月不要超过90°被动屈髋内旋:第一个月屈髋不超过90°中日友好医院骨科陈星佐被动屈髋外旋:第一个月屈髋不超过90°适用于大多数髋关节镜术后患者但如果进行了关节囊修补的患者术后需要限制外旋,和外展被动训练可每天分3早,中,晚3组,每个动作应达到能忍受的范围内逐渐增加角度。在达到终末点后可以维持半分钟。每组视情况可练5-10次。每组练完后如存在肿胀可冷敷。术后每日于床上俯卧位(趴着),每日一次,每次持续半小时。2.肌肉训练期术后第5周开始,持续4周双腿架桥训练:锻炼臀大肌,臀中小肌,和腰背肌侧向抬腿:锻炼臀中肌肌肉训练可分早,中,晚3组,每组可从5次开始,逐渐增加到20次,每次持续10秒-30秒第3期负重期架双拐部分负重1周架单拐部分负重1周单拐应放在健侧完全去拐负重行走。对于做了髋臼盂唇修补的患者应当在术后第7周开始对于做盂唇清理的患者术后1-2周视伤口愈合情况可以开始对于做了关节软骨清理,微细骨折手术的患者,部分负重在术后第9周开始。髋关节镜术后患者在2月内禁练直腿抬高
陈星佐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7月30日1861
0
2
-
弹响髋是怎么回事?
不经常运动的人,上下楼梯、走路、躺姿抬腿等,会听见臀部发出响声,跟在后面的人也许会一脸嫌弃地看着你,以为你放屁了,但事实是髋关节发出的弹响,这是“弹响髋综合症”,髋关节在运动时,发生咔嗒的弹响声,一般没有痛感,但患者始终自觉髋部不舒适,尤其是在髋关节运动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和弹响声。 髋关节为什么会弹响?是由于髋关节的肌腱或者肌肉向骨骼滑动引起的。肌肉伸展时会产生张力,而当它释放时就会发生弹响。弹响髋一般分为关节内型和关节周围型(外侧型和内侧型)。 1、内侧型弹响髋 当髋部肌肉或肌腱滑向髋关节前方时会出现这种类型的弹响髋综合征,通常是由髂腰肌肌腱连接髋关节内侧的肌肉和股骨的肌腱在骨盆上移动。另一个原因就是股四头肌在髋部的球窝关节上方滑动造成的。内部弹响髋出现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腹股沟附件疼痛,跑步时可以听到砰砰响的声音。 2、外侧型弹响髋 当髂胫束滑向股骨前方时会出现外部弹响髋综合征。也就是在大转子处,沿着它的外侧那一片区域。这是弹响髋最常见的类型。患者在跑步或者爬楼梯时会出现弹响,也可能会感觉髋关节外侧出现疼痛和压痛,通常在晚上睡觉侧躺时会产生疼痛,并且疼痛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加重。 3、关节囊内弹响髋 由于关节软骨损伤,或者位于球窝关节的软骨发生损伤;髋臼唇撕裂,或髋关节窝的软骨损伤;组织松动产生碎裂的骨骼被夹在髋关节的球窝关节之间。通常会由于突然的创伤或损伤造成关节内弹响髋综合征。弹响髋综合征易发人群有一个共同特点,病发部位均有高频率使用或反复性损伤史,包括长期注射史、臀部外伤或劳损及经常做重复的运动,尤其是体育运动。弹响髋若得不到及时处理,或病情严重时,会发展为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这些都是弹响髋的典型表现。患者在站立与行走时,还会出现骨盆前倾,代偿性脊柱侧弯,前凸增大,可引起姿势性下腰痛,甚至还有可能出现髋关节脱位。 如果偶发弹响并无疼痛,属于正常;如果弹响出现频率很高,或每一次活动髋关节都会咔嗒响,即使无疼痛症状,也要引起重视,必要时找专科医生诊疗;如果关节弹响时还伴随有疼痛,就必须到专科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典型症状 弹响声、酸胀、活动受限 疾病危害 患者可能因为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而影响工作或日常生活,从而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 治愈性 本病经药物、手术等治疗可实现治愈,恢复正常。 常见性 发病率 普通人群发病率达5%~10%。 好发人群 好发于青壮年,尤以舞者、足球运动员、健身爱好者、肥胖者多发。 并发症 本病无明显并发症。 总述 能够引起弹响髋的原因有很多,如髋关节脱位、软骨瘤病等关节内因素,及臀大肌挛缩、滑膜炎等关节外因素,髋部注射药物,持续性劳损等都可以产生弹响髋。 基本病因 弹响髋的弹响部位在大粗隆处,正常走步时,阔筋膜张肌的腱膜向下为髂胫束,该肌腱膜在大粗隆外有向前和向后滑动。当阔筋膜张肌紧张时,向前迈步时,该筋膜向前至大粗隆前方,站地支撑期时,该筋膜又向大粗隆后方滑动。由于该肌紧张,使腱膜在大粗隆滑动出现响声及弹动。 典型症状 患者髋部多无疼痛症状,可有不适感,关节活动时有弹响。病情严重时关节屈曲、外展、外旋畸形为典型表现,站立与行走时骨盆前倾,代偿性脊柱侧弯,前突增大,可引起姿势性下腰痛,甚至还有可能出现髋关节脱位。 1、弹响 弹响为弹响髋患者的主要症状,由于髂胫束增厚,滑动出现障碍,当髋关节活动时,大转子与增厚的髂胫束后缘摩擦所致。 2、酸胀 弹响髋患者可表现为轻度酸胀不适。 3、活动受限 弹响髋患者可出现髋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发生关节畸形。 其他症状 外侧型弹响髋引起大转子滑囊炎时会出现肿胀、疼痛、僵硬等症状。 常用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在详细询问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异常体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行X线、超声等检查,必要时还可能行磁共振、造影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疑似弹响髋的患者进行髂胫束紧张试验(Ober)。检查时,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健肢在上,医生在患者背后,一手扶住骨盆,一手握住患肢小腿近膝部,先屈髋,然后外展并稍后伸,再将大腿伸直,任该肢逐渐下落,此时间阔筋膜张肌紧张,而不能内收,为Ober征阳性。同样方法,对健侧腿进行试验,可见Ober征阴性。 影像学检查 1、超声 超声检查是弹响髋患者最常使用的一种检查方式,不仅能发现滑囊炎、肌腱炎等病变,动态超声可以很好地显示髋关节屈伸过程中髂胫束的移动,从而帮助诊断。 2、X线 因X线平片不能发现髂胫束挛缩等引起关节弹响的特征性改变,一般用于排除髋关节周围的骨性病变。 3、磁共振 磁共振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提供大转子滑囊炎或髂胫束等软组织的炎性征象,但也很难发现牵扯到髂腰肌肌腱弹响的直接证据。 4、造影 造影下髂腰肌肌腱可以在直视下伴随患者弹响的主观感受出现反复滑动,对于内侧型弹响髋的确诊是非常有帮助的。 诊断依据 诊断原则 一般根据患者的职业、病史等基本情况,活动时髋部出现弹响声等临床表现,体格检查Ober征阳性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原则 弹响髋患者的治疗应首选非手术疗法,包括手法治疗、封闭治疗、局部理疗、热疗等,如非手术疗法无效,再考虑行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 弹响髋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长距离行走、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髋关节剧烈活动等,均可以有效减少弹响髋的发生。 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 常用来减轻症状。 2、皮质类固醇激素 髂腰肌囊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作为内侧型弹响髋非手术治疗的最后一步;但对于外侧性弹响髋,大转子滑囊局部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注射只能暂时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 1、开放性手术 手术时采用半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患肢整个消毒包扎,以便术中做Ober试验。在大粗隆外侧横切口,显出筋膜张肌,先将前方腱膜做横切口至该肌前后两侧,筋膜裂开,将该下肢后伸内收,看还有何处紧张,如该肢仍不能内收,则由阔筋膜张肌后缘分离其后方筋膜,将紧张处横断,直至该下肢可内收为止。缝合皮下及皮肤,压迫包扎。 (1)外侧型弹响髋患者常采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多重纤维束松解术、Z字切口松解术、十字切口松解术等。 (2)内侧型弹响髋患者常采用的手术方式包括髂腰肌松解术等。 2、关节镜下微创手术 相比于传统手术,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无须考虑切口的愈合时间,为早期无痛功能锻炼提供了可能。 放疗法 当软骨瘤病导致的弹响髋患者存在发生恶性病变的可能时,可考虑选择放化疗治疗。 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 1、手法理筋治疗 治疗时,医生以一手按住患者股骨大粗隆,另一手握住踝上,将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然后迅速向下牵抖,使下肢伸直,然后在股骨大粗隆处作推揉理筋手法。 2、制动疗法 儿童弹响髋患者可用绷带约束髋关节,防止屈髋活动3~6个月。 预后情况 一般预后 弹响髋患者的预后较好,只要早期诊断,经过正规、合理的治疗一般不会出现症状加重或是治愈后遗留活动受限等障碍。 危害性 患者可能因为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而影响工作或日常生活,从而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 治愈性 本病经药物、手术等治疗可实现治愈,恢复正常。 自愈性 不会自愈,应积极治疗,避免疾病进展。 治愈率 经积极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根治性 本病经积极治疗能够治愈。日常护理 日常总述 弹响髋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髋关节长期频繁活动,髂胫束不断受到牵连而逐渐纤维化。为了避免治疗后再次出现粘连,重视日常护理,特别是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弹响髋的发生与职业有很大的关系,患者可能因为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而影响工作或日常生活,从而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该注意陪伴患者,尽量安抚患者的情绪,劝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应该保持积极、平稳的心态,通过向医生咨询了解疾病相关信息,消除对疾病的茫然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用药护理 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避免症状反复加重。 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应平置于硬板床上,两腿交叉放置,并交腿抬高。 2、术后6h内禁食、禁饮,待麻醉过后可给予质软、清淡食物。 3、保持手术切口附近清洁、干燥,遵医嘱定时服用抗感染药物以避免感染。如果手术切口附近出现红、肿、热、痛、渗液等炎症表现,应及时就医。 4、术后第2天患者便可下床活动,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活动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5、术后患者需要拄拐2周,直到步态达到正常。 6、术后前6周避免行髋关节过度屈曲。 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避免髋部外伤或过度劳累,注意髋部保暖。 2、注意清理环境中的尖锐物,避免患者做康复训练时碰触受伤。 饮食建议 饮食调理 弹响髋患者的饮食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只要遵循一般饮食原则即可,正确、合理的饮食调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 饮食禁忌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专家简介: 张银昌,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 关节骨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擅长:人工髋关节置换,人工膝关节置换。保膝:HTO截骨和单髁置换技术。微创关节镜下治疗各种运动损伤: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成形术、半月板缝合术、习惯性髌骨脱位手术治疗等微创手术。肩周炎,冻结肩,肩峰撞击症,肩袖损伤,肩关节不稳,钙化性肌腱炎等微创治疗,踝关节不稳,撞击症等慢性退变性疾病。每周二下午,周五上午门诊。
张银昌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7月18日929
0
0
-
髋关节撞击症手术为什么要磨骨?殷庆丰髋关节系列科普(九)
髋关节撞击症手术为什么要磨骨?殷庆丰髋关节系列科普(九)髋关节撞击主要是由髋关节骨性结构异常引起,包括股骨头异常凸起(cam畸形)和髋臼的覆盖异常(pincer畸形),或者髂前下棘的形态异常(AIIS畸形)。只有将骨结构异常纠正,手术打磨成型,才能有效减轻和消除髋关节撞击,改善关节功能。髋关节镜 髋关节微创 髋关节镜微创手术 微创手术 髋关节撞击症 髋关节盂唇损伤 康复治疗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髋关节疼痛 股骨头坏死 滑膜炎 关节镜 髋关节镜技术关节损伤 股骨髋臼撞击 股骨坐骨撞击 梨状肌 关节微创 髋关节置换微创手术 殷庆丰 单髋核磁 盂唇损伤 半月板损伤 交叉韧带损伤关节炎髋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 软骨损伤
殷庆丰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5月23日1100
0
0
相关科普号

吕铮医生的科普号
吕铮 康复师
好大夫工作室
康复科
3717粉丝134.8万阅读

王卫国医生的科普号
王卫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骨科·关节外科
237粉丝6.4万阅读

黄添隆医生的科普号
黄添隆 副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骨科
5199粉丝42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黄轶刚 主任医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骨科
髋关节撞击症 23票
关节痛 16票
股骨头坏死 14票
擅长:1.髋部疼痛性疾患:各种急、慢性难治性髋关节周围疼痛的病因诊断、微创手术及非手术治疗;髋关节撞击综合征(也称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微创治疗;髋关节镜术后疗效不佳;髋关节盂唇损伤;髋关节积液及滑膜炎;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髋关节骨刺(骨性关节炎)的保髋治疗;弹响髋;髋臼发育不良的保髋治疗;髋关节游离体。 2. 臀部疼痛性疾患: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结节滑囊炎;股骨小转子撞击综合征;臀肌挛缩等。 3.四肢骨折及后遗症的治疗。 -
推荐热度5.0鞠晓东 副主任医师北医三院 运动医学科
膝关节损伤 78票
髋关节盂唇损伤 54票
髋关节撞击症 30票
擅长:运动创伤的微创治疗以及保髋、保膝手术,关节镜和开放治疗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疾患,包括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髋关节盂唇损伤,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和联合伤的修复,复发性髌骨脱位,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损伤,以及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的治疗 -
推荐热度4.7徐雁 主任医师北医三院 运动医学科
髋关节盂唇损伤 50票
膝关节损伤 42票
髋关节撞击症 20票
擅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创伤的诊断和治疗,侧重于髋关节、膝关节创伤的关节镜及微创治疗,在国内较早的全面系统的开展了髋关节镜微创诊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