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聋

(又称:老年性耳聋)

就诊科室: 耳鼻喉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预后

介绍

老年性聋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双侧对称性、进行性听力减退,重者可致全聋的老年性疾病。

本病好发于 60 岁以上人群。

主要症状有耳鸣、耳聋、言语识别率下降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老年人最常见的耳朵问题:老年性耳聋

贾贤浩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五官科医院 耳鼻喉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本病为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 机体衰老:最主要的病因。随着机体衰老,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及听觉中枢都会随之老化。外耳一般影响不大,中耳由于鼓膜、鼓室内韧带和听小骨关节韧带弹性减退,可出现传导性聋。内耳血管硬化、萎缩、毛细胞减少,听觉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神经细胞萎缩、凋亡等。
  • 遗传因素:约 35%~55% 的老年性聋与基因异常有关。衰老基因在生命早期未表达,在后期才开始活化;线粒体损害及功能障碍被认为是老年性聋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发现线粒体 DNA4997 缺失与之有关。
  • 全身疾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可引起内耳迷路淋巴液的渗透压变化,造成耳蜗结构和功能反复损害。可导致血液黏度增高以及形成微小栓子,造成内耳及大脑中枢低氧,从而影响整个听觉通路的神经冲动传导。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老年性聋,需加以注意:

  •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患者。
  • 既往有长期噪音接触史、中耳炎病史、耳毒性药物使用史等。
  • 有长期吸烟、饮酒史。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老年性耳聋与哪些危险因素有关?

魏凡钦 副主任医师 中山一院 耳鼻咽喉科/耳专科

症状表现

老年性聋常见症状包括耳聋、言语分辨率下降、耳鸣、重振现象等,可导致听力进行性损害,若任其进展,可影响生活质量,导致认知能力降低,甚至引发一系列精神心理疾病。

典型症状

  • 言语识别率下降:多为被注意到的第一症状(“能听到,听不清”)。初始时可表现为嘈杂环境中或参加会议时感到听话困难,后可表现为说话“打岔”。
  • 耳聋:不明原因双侧感音神经性聋,起病隐匿,耳聋进行性加重,进程多缓慢。日常对话、接打电话、收看电视时音量不自觉增大、不自觉侧耳,对鸟鸣、电话铃等高频音不敏感,“不爱搭理人”、声源定位困难等。
  • 耳鸣:开始为夜深人静时出现,后可持续性,多为高调蝉鸣、哨声等。高频耳鸣也常为就诊原因之一。
  • 重振现象:常见于耳蜗病变的老年性聋患者。表现为一点音量的提高会感觉响度显著提高。会抱怨小声听不见,大声却又嫌吵,选配助听器时也会因对音量提高的耐受能力有限而需要反复调整。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 言语交流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言语识别率下降,尤其噪音环境下交流更为困难,听力损失累及中低频率时日常交流也会出现障碍。
  • 避险能力减退:因声源定位困难,例如不能识别别人提醒,或不能判断身后车辆的行驶方向,日常出行安全可能受到威胁。

并发症

未经治疗的听力障碍可能会导致老年人情感和社会交流障碍,会导致抑郁、社会孤立和自尊的丧失,容易导致认知障碍,甚至导致老年痴呆。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听说话听不懂怎么办?

刘玉和 主任医师 北京友谊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如何预防

本病是一种机体老化相关的疾病,病程隐匿不易被察觉,一旦发现多不可逆转,高危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 加强锻炼,合理膳食,戒烟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全身疾病,避免接触噪音,减少或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 有耳聋家族史者建议行基因检测,进行遗传咨询,对于高危人群加强听力追踪,较早发现老年性聋并进行干预。
  • 高龄人群可定期进行听力筛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老年人如何延缓听力“衰老”

蔡昌枰 主任医师 上海瑞金医院 耳鼻咽喉科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问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听力言语评估、认知功能评估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体格检查:包括鼻、鼻咽、咽部、双耳检查,对合并眩晕者还可进行眼震及前庭功能检查,以排除老年性聋之外的病因。

  • 听力学言语评估
    纯音测听:可初步判断听力损失的类型及严重程度。

    言语测听:包括言语听阈、言语识别率及噪声下言语测试,可评估言语能力。

    阈上功能试验:包括重振试验及短增量敏感指数试验。

  • 影像学检查
    对于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可完善颞骨 CT 检查。

    对于双侧听力下降程度明显不对称,或近期突发听力减退或耳鸣者,可完善头颅 MRI 检查,评估有无中枢病变。

  • 认知功能评估
    反映总体认知的量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反映单个认知域:听觉词语学习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Boston 命名测验等,由相关专业人员完成。

    部分听力损失较重者可矫正听力后再行评估,或换用主要依靠视觉完成的评估工具。

治疗方式

老年性聋不可逆转,治疗目的主要是改善症状,延缓进程。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听觉辅助设备治疗等。

药物治疗

本病具有不可逆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延缓老年性聋的进展。常用药物如下:

  • 改善微循环扩血管药物:如银杏叶制剂。
  • 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1 等。
  • 辅酶 Q10 及维生素 E:有研究发现辅酶 Q10 及维生素 E 可预防大鼠内耳组织线粒体 DNA 缺失突变,从而为预防和治疗老年性聋提供了实验依据。

听觉辅助设备治疗

使用听觉辅助设备的目的是改善听力,常用的听觉辅助设备如下:

  • 助听器:应用最为普遍的听觉辅助设备。
    适应证
    病情稳定(病程超过 3 个月)的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者,使用助听器可改善其听力。

    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效果较差,但若暂不适宜手术,亦可佩带大功率助听器。

    助听器分类
    气导助听器(盒式、耳背式、耳内式、耳道式)。

    骨导助听器(眼镜式、软带式、骨锚式)。

  • 人工耳蜗:无论从安全性还是言语康复效果来看,老年性聋植入人工耳蜗都有着较好的前景,但此为全麻有创手术,且花费相对较大,在国内老年性聋人群中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适应证
    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助听器无效或效果很差(尤其平均听阈 ≥80 分贝(dB)者,助听器一般很难补偿)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当期望值。

    在国外,人工耳蜗已成为老年性聋常规的治疗方法。国内近年来也已有为 ≥60 岁的老年性聋患者,成功植入耳蜗的报道。

其他治疗

  • 听觉康复训练:有利于加速对助听器等听觉辅助装置的适应,促进提高言语分辨和交流能力,还可激发记忆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主要训练方法如下:
    认知训练:包括记忆训练、处理速度训练等。

    听力训练:从听觉察知、识别、辨别、理解逐步进行。

  • 心理治疗:老年性聋是造成老年悲观、抑郁、躯体化障碍和孤独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故而应加强对老年性聋者的理解和关爱,提高其社会参与感。

  • 高压氧治疗:高压氧疗法对病程较短的缺血缺氧相关的耳聋有一定治疗作用(药物性聋、噪声性聋、突发性聋等),单独用于老年性聋治疗较少,且高压氧对一些老年常见病,如高血压、肺气肿严重者为禁忌,目前临床上只作为辅助治疗方法,不作推荐。

  • 前沿治疗:近年来关于毛细胞再生(新生毛细胞不断形成、成熟,代替已衰老死亡的细胞的自发性再生现象),及干细胞植入的细胞和基因治疗有较大发展前景,是有望根治老年性聋的治疗手段,目前仍在理论及动物实验研究阶段中。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主任好!老年耳聋怎么治?配助听器要配两耳?,两耳都聋配一个行不?谢谢!

张青 主任医师 上海新华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注意事项

  • 家人要关注老年人的听力变化情况,如发现有听力减退征象应及时就医。

  • 注意避免接触噪音环境。

  • 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乙酰水杨酸、吲哚美辛等解热镇痛药。

    呋塞米、利尿酸等利尿剂等。

  • 合理膳食。膳食里的多酚为抗氧化剂,可防止各种老化相关的氧化应激反应,还可减少耳蜗细胞的 DNA 氧化损伤。

  • 适当运动。定期规律的运动可以减少与炎症相关的毛细血管的年龄相关性丢失,从而延迟老年性聋的恶化。

  • 重视对全身疾病的控制,检测并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主任好!老年耳聋怎么治?配助听器要配两耳?,两耳都聋配一个行不?谢谢!

张青 主任医师 上海新华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预后

老年性聋发病隐匿,早期相关症状易被人忽视,病程往往渐进性加重且不可逆转。

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

若不及时干预,最终会导致丧失实用听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其精神心理状态。

老年性聋相关科普号

焦彦超医生的科普号

焦彦超 副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334粉丝10.2万阅读

侯月婷医生的科普号

侯月婷 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1粉丝4724阅读

贾晓东医生的科普号

贾晓东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

120粉丝1708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