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诊断及治疗
幽门螺杆菌是什么鬼?首先让我们来见见它的庐山真面目这小家伙可是一点都不可爱,它与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儿科常见的问题。 儿童有以下情况建议检测HP: 1、消化性溃疡; 2、胃黏膜组织相关性淋巴瘤; 3、慢性胃炎; 4、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患儿; 5、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 6、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 幽门螺杆菌(HP)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 一、侵入性检查依赖胃镜检查和胃黏膜组织活检,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和胃黏膜HP培养、核酸检测等。 二、非侵入性检查包括尿素呼气试验(UBT)、粪便HP抗原检测(SAT)、血清HP抗原检测等。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符合以下之一可诊断为现症感染: 一、细菌培养阳性; 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RUT均阳性; 三、若组织病理学检查和RUT结果不一致,需进一步行非侵入性检测如UBT等; 四、消化性溃疡出血时,病理组织学检查和RUT任意一个阳性。 幽门螺杆菌(HP)的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组织相关性淋巴瘤必须根治HP。 首选: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 二线方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胶体次枸橼酸铋剂 或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 疗效判断: 在根除治疗结束后4周以后进行,或患儿症状消失也可建议复查,首选尿毒呼气试验。符合以下之一可判断根除:1、UBT阴性;二、SAT阴性;三、基于胃窦、胃体两个部位取材的RUT均阴性。 HP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学龄期孩子患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不在少数。如果孩子患有HP感染,希望家长也一同化验和治疗,因为此菌可因共餐而传染。
王吉医生的科普号2016年04月02日29748
0
0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胃炎
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于1983年首次报道在人的胃黏膜标本中发现并在厌氧环境下培养出幽门螺杆菌,简称HP,并明确指出该菌可能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从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潮,并被全球医学界认为HP的发现是过去20年来世界医学史上的重要发现之一。我国于1985年报道已成功分离出HP。目前研究已公认HP感染与年龄、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及卫生条件等相关。HP的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远高于发达国家,其中多数在儿童时期即已有感染。国内研究小儿感染HP后的临床与病理变化,认为有消化道症状小儿HP感染率较高,并随年龄而递增,胃黏膜病理变化程度相对较成人轻,HP含量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炎症程度成正比。HP感染途径主要包括口-口传播及粪-口传播。随年龄的增长,HP的感染率也增加。通过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卫生条件,根治HP相关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患者,对预防HP的感染是十分重要的。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的关系,已为人们所熟悉。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HP还与其他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儿童专家报告,HP 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经过4年的观察,研究者发现,HP感染可使儿童身高平均减少1.1厘米,对女孩的影响更加明显。土耳其儿科专家认为,HP感染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干扰他们的免疫功能,导致出现生长及青春期延缓。更有学者认为,过去一直原因不明的婴儿猝死,也可能与HP感染有关。皮肤科专家报告,慢性荨麻疹病人HP检出率比正常人高出10倍以上。而曾经经过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酒渣鼻,常会随HP的根除而痊愈。一些权威的心血管专家研究发现,HP感染与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有某种联系,甚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发现有HP的“尸体”。血液病专家研究认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根除HP后,血小板会随之上升,原来久治不得痊愈的出血现象也明显改善。而根治了HP后,缺铁性贫血的疗效也会得到提高。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肝昏迷)常与血氨升高有关,HP可能是产氨的“元凶”之一。实践证明,根除HP可提高肝性脑病的疗效,有利于脑病的恢复。还有专家发现,肝癌组织中有一种与HP极为相似的细菌。此外,有关研究显示,口腔扁平苔藓的病原可能也是HP,。喉癌、硬化性胆管炎也与HP感染有关。一、HP的致病机理:1. HP的鞭毛动力:HP依靠鞭毛动力穿过黏液层,到达胃肠黏膜表面。2.尿素酶:HP能产生大量尿素酶,具有很高的酶活性,通过免疫途径损害胃黏膜上皮。3. HP的毒力:人群中HP的感染率较高,但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并不完全成比例。有部分带菌者而不发病,这可能有两种原因,即HP毒力的强弱和人体的防御能力。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内感染是胃炎的主要病因。在活动性、重度胃炎中HP检出率达90%~100%。小儿十二指肠溃疡HP检出率约为52.6%~62.9%。凡HP转阴者,其溃疡的复发率较低(小于4%)。幽门螺杆菌检测:1.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与培养:HP培养需在微氧环境下用特殊培养基进行3~5天可出结果,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2.尿素酶试验:尿素酶试剂中含有尿素和酚红,HP产生的酶可分解其中的尿素产生氨,后者使试剂中的PH值上升,从而使酚红由棕黄色变为红色。将活检胃黏膜放入上述试剂(滤纸片)中,如胃黏膜含有HP则试剂变为红色。此法快速、简单,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达90%以上。3.血清学检测抗HP抗体:但即使是IgM抗体也可在清除了HP几个月后仍保持阳性,限制了其诊断意义。亦可用PCR法检测血中HP的DNA。4.核素标记尿素呼吸试验:让患儿口服一定量的同位素13C标记的尿素,如果患儿消化道内含有HP,则HP产生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产生CO2,由肺呼出。通过测定呼出气体中13C含量即可判断胃内HP感染程度,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达90%以上。抗HP的用药原则是高效、安全、方便、价廉。理想的方案包括HP根除率高(大于90%)、副作用最小、病人耐受性好、治疗简单、疗程短、费用低、效果持久、复发率低。目前尚无单一药物可有效根除HP,因此需要联合用药。多数研究证实,二联疗法HP根除率较低,且波动范围大(32%~81%),只有三联疗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至今尚无一个方案可完全满足上述理想根除HP方案的要求。因此寻找理想的根除方案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一般根除HP治疗提倡大剂量、足疗程、联合用药。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临床常用的药物有:1.羟氨苄青霉素 50 mg/(kg . d)2.克拉霉素 15~30 mg/(kg . d)3.甲硝唑 25~30 mg/(kg . d)4.呋喃唑酮 5~10 mg/(kg . d)5.枸橼酸铋钾 6~8mg/(kg . d) 在酸性环境中沉淀,与溃疡面的蛋白质结合,覆盖其上,形成一层凝固的隔离屏障。还具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有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副作用。6. H2RI(H2受体拮抗剂):可直接抑制组织胺、阻滞乙酰胆碱和胃泌素分泌,达到抑酸和加速溃疡愈合的目的。⑴西咪替丁 10~15mg/(kg . d)⑵雷尼替丁 3~5mg/(kg . d)⑶法莫替丁 0.9mg/(kg . d)7. PPI(质子泵抑制剂):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H+-K+-ATP酶的活性,阻抑H+从细胞浆内转移到胃腔而抑制胃酸的分泌。奥美拉唑(洛赛克) 0.6~0.8 mg/(kg . d) 清晨顿服。具有抑制HP生长的作用。由于HP栖居部位环境的特殊性,不易被根除,目前多主张联合用药。疗程过短影响疗效,但疗程过长也并不增加疗效。1.以PPI为中心药物的“三联”治疗方案:PPI+上述抗生素中的2种。持续1~2周。2.以铋剂为中心药物的“三联”、“四联”治疗方案:⑴枸橼酸铋钾4~6周+上述2种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4周、克拉霉素2周、甲硝唑2周、呋喃唑酮2周)。⑵枸橼酸铋钾4~6周+H2受体拮抗剂(H2RI)4~8周+上述2种抗生素2周。关于抗HP治疗的疗效标准,过去有清除和根除的命名,现统一改为“治愈”。治愈的定义是治疗结束后四周,应用敏感的方法不能找到HP。影响治疗成败的重要因素在于HP对抗菌药的耐药性和患儿服药的依从性。因此开始治疗前要向患儿家长详细交待各种注意事项,有条件的地区有必要建立地区性的HP耐药性检测中心。对HP阳性小儿的家庭成员进行调查,结果父亲的阳性率为90%,母亲的阳性率为83%,兄弟姐妹间的阳性率为87%,提示HP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很可能通过家庭内的密切接触而传播。家庭内成员间的传播方式可能为共用餐具、牙具,母亲咀嚼食物后喂养小儿,以及粪口途径。因此,为了避免因家庭成员间的密切接触而发生再感染,在对小儿进行针对HP的治疗时,应对其家庭其他成员也进行治疗。现已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根除幽门螺杆菌,胃粘膜的慢性炎症亦会随之好转。目前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虽然有多种,但应用过滥会产生耐药性或导致菌群失调,由此产生的副作用不可忽视。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目前已积累了一些经验。中药有安全、副作用少的优势。一、肝胃不和型 证见脘腹胀痛,嗳气吐酸,食后饱胀。治以降气除菌:代赭石20克、槟榔10克、厚朴10克、百合20克、乌药10克、蒲公英20克、黄连5克、白芍20克、佛手15克、焦三仙各10克。(槟榔、厚朴降气兼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二、脾胃湿热型 证见胃脘灼痛,大便干结,舌苔黄腻。治以清热除菌:酒制大黄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地丁20克、蒲公英20克、槟榔10克、丹参20克、半夏10克、半枝莲20克(大黄、黄连、黄芩、地丁、蒲公英清热兼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三、脾胃虚弱型 证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缓,舌苔薄白。治以健脾除菌:黄芪30克、肉桂5克、高良姜5克、白术10克、白芍20克、蒲公英20克、百合20克、乌药10克、黄连5克、甘草5克。(黄芪、肉桂、高良姜温中兼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四、胃阴不足型 证见胃脘灼痛,口干口苦,舌红少津。治以滋阴除菌:百合20克、乌药10克、沙参20克、麦冬20克、赤芍20克、丹参20克、乌梅10克、槟榔10克、黄连5克、蒲公英20克、半枝莲20克、甘草10克。(乌梅、赤芍、麦冬滋阴兼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五、胃络瘀血型 证见胃脘疼痛,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治以化瘀除菌:酒制大黄5克、丹皮10克、丹参20克、赤芍20克、半枝莲20克、莪术10克、厚朴10克、槟榔10克、蒲公英20克、三七2克。(大黄、丹参、丹皮、三七活血花瘀兼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
朱先康医生的科普号2011年03月01日25754
2
2
-
小孩也会得胃炎吗?
在人们的印象中,好像胃炎是成人病, 小小年纪的孩子与本病无缘。其实临床发现,长期腹痛的孩子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可以超过95%,其中5~8岁发病率最高。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小的孩子患上了胃炎?所谓胃炎,就是胃黏膜发生炎症性病变,一般通过胃镜检查就可以确诊。儿童胃炎的主要症状是腹痛,急性胃炎伴有发烧或呕吐症状,慢性胃炎则主要是肚脐周围或上腹部长期间歇性疼痛。临床研究发现导致儿童胃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感染一种是急性细菌感染,比如吃了不洁食物,引起急性胃肠炎,往往上吐下泻,发烧腹痛,比较容易诊治。另一种就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近年来最引人注意的致病菌。有很多资料证实:这种细菌与胃炎的关系密切,孩子患病多由成人传染。做呼气试验检查阳性,加上腹痛等症状,就可以确诊。治疗:急性感染用抗生素治疗有效。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采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方案: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一般一个疗程就可见效。需要提醒的是,幽门螺杆菌通过消化道传播,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范,碗筷要勤消毒,最好实行分餐制;饭前饭后要洗手。另外,老年人也不要用嘴咀嚼食物后再喂给孩子。二:受凉正如伤风感冒一样,腹部受凉是儿童胃炎的最常见原因。尤其是在季节转换时,如果对孩子照顾不周,未能及时加减衣服,往往引起胃肠型感冒,常见表现就是腹痛拉肚子,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病情迁延,就会导致慢性胃炎。治疗:服用具有温胃作用的藿香正气制剂就可以,切记不要滥用抗生素。如果伴有消化不良,切忌不要喝冷水和冰水。三:过敏孩子如果对某种食物过敏,也可引起胃黏膜发生糜烂,形成急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等,久而久之还会影响生长发育。过敏引起的胃炎一般都是急性,如果治疗不对症,也会迁延成慢性胃炎。治疗:需要做过敏原检测,只要明确了诊断,及时停止食用引起过敏的食物,同时采取抗过敏治疗,治愈这类胃炎并不困难。四: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导致的胃炎在幼儿园和小学孩子中最常见,几乎每天在8~10点发病,休息时症状轻,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症状加重。孩子腹痛时全身大汗,甚至满地打滚,但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发现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胃镜检查也只发现轻度糜烂,病情与表现明显不符。治疗:适当服用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另外家长也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病情”,尤其不要问“今天胃疼了没有”。当然,也不要粗暴批评孩子“装病”。五:零食很多孩子都有吃零食、偏食、挑食、饮食不规则等不良习惯,使胃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破坏了胃液分泌规律,久之便容易患上胃炎。而零食多为过酸、过甜食物,多有添加剂和防腐剂,往往造成胃黏膜的损伤,长期以往,导致慢性胃炎。治疗:规律饮食,少吃零食。六:药物最常见的就是在孩子感冒好了以后,没多久出现恶心、胃部不适或疼痛等症状。这多数是因为感冒期间服用药物所致,比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强的松等药物,对胃黏膜有损伤,严重的会导致消化道出血。治疗:孩子感冒后,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服用药物,以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损害。如果孩子出现腹痛发热时,要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不要随意买药服用,避免滥用药物,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常玉英医生的科普号2009年07月26日61666
5
8
小儿胃炎相关科普号

刘艳云医生的科普号
刘艳云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江苏
线上诊疗科
145粉丝17.1万阅读

付朝杰医生的科普号
付朝杰 副主任医师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
新生儿科
1843粉丝636.6万阅读

李博医生的科普号
李博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消化科
2.1万粉丝251.2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程艳波 主任医师河南省人民医院 儿科
小儿胃炎 69票
小儿便秘 12票
腹痛 10票
擅长: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尤其胃肠镜检查及镜下治疗。包括: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食物过敏性胃肠病、消化道息肉、消化道异物、炎症性肠病、食管狭窄扩张等。 -
推荐热度4.5汤卫红 主任医师杭州市儿童医院 儿内科
小儿肺炎 42票
小儿胃炎 37票
小儿支气管炎 25票
擅长:儿内科各种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儿童胃肠道疾病、过敏性疾病、小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小儿肺炎、心肌炎、小儿胃炎、牛奶蛋白过敏、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乳糖不耐受、急慢性肠炎、腹泻病、便血病、再发性呕吐、过敏性紫癜、癫痫、脑瘫、脑发育不良、脑炎,多动症、抽动症、急慢性肾炎、IgA肾病、肾病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等小儿血液系统疾病,手足口病、水痘、麻疹等传染性疾病,皮炎、湿疹,新生儿黄疸和先天性甲状腺低下各种常见病和遗传代谢性疾病,矮小症和性早熟等诊断和治疗,并擅长小儿胃肠镜技术,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 -
推荐热度3.9徐家骅 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消化科
小儿便秘 9票
小儿胃炎 8票
小儿腹泻 3票
擅长:对功能性便秘,小儿过敏性肠炎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小儿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炎症性肠病,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过敏性紫癜胃肠型等疾病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