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

(又称:急性热致疾病)

就诊科室: 急诊科  普通内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预后

介绍

中暑是指高温和(或)高湿无风的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最常发生在夏季,高温、高湿以及通风不良的环境,表现为谵妄、嗜睡、癫痫发作、昏迷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什么是中暑?

虞桂 主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 综合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 环境原因:大气温度升高(大于 32℃)和(或)湿度较大(大于 60%),以及无风环境。
  • 人体热适应能力下降
  • 人体产热增加:夏季长时间劳动或进行体力活动,防暑降温措施不足等。
  • 人体散热障碍: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裤,老人、体弱、肥胖、脱水、睡眠不足、糖尿病、甲亢、水土不服、应用阿托品及抗胆碱能药物等情况,均可成为夏季发生中暑的病因。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中暑,需加以注意:

  • 特殊着装(如透气性差衣服、防化服、防核辐射服、防火服等)、特殊岗位(如救火等高温作业)或特殊环境(如温室、封闭的厂房、车厢、操作间、坦克内)等特殊作业的人群,局部温度往往超过 30℃,容易中暑,应关注这些群体。
  • 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失水、失盐,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心血管病、广泛皮肤损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症,以及应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胆碱能神经药物而影响汗腺分泌等,也常为中暑的发病因素。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什么是热射病?怎么发病的?

贾钰华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内科

症状表现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不同阶段中暑,症状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典型症状

先兆中暑

  • 常见的先兆中暑表现有头晕、头痛、多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四肢无力等,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轻症中暑

  • 除有先兆中暑的表现外,体温可达 38℃ 以上,可伴有皮肤灼热、面色潮红、大量出汗,有的还可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四肢湿冷、脉搏增快等。

重症中暑

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 热痉挛:常突然发生,表现为活动中或活动后发生痛性肌肉痉挛,好发于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及腹部。患者出现此情况,可能与体内钠离子严重缺失及过度通气有关。

  • 热衰竭:患者可有头痛、极度口渴、大汗、乏力、恶心呕吐、体温高等表现,甚至出现明显脱水征,如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心动过速等。热衰竭常见于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此外,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也容易发生。主要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有关。

  •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机制及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
    劳力性热射病:可迅速发生,表现为高热、多汗或无汗、心率快、抽搐、昏迷等。多见于健康年轻人,常于重体力劳动、炎热天气进行体育运动或军训时发病。主要是因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导致。

    非劳力性热射病:可在数天之内发生,多数患者可有如下表现:皮肤干燥(早期可湿润)、高热(直肠温度不低于 41℃)、惊厥、意识模糊甚至无反应、休克等。主要是由于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所致。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急性肾衰竭、肝衰竭、横纹肌溶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并发症

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相对较轻,及时处理常常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处理不及时就有可能变为重症中暑。

对于重症中暑,由于体温过高,直接损伤细胞,引起酶变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膜稳定性丧失和有氧代谢途径中断,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幼儿中暑症状及处理

王莹 主任医师 武汉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

如何预防

预防中暑应从根本上改善劳动和居住条件,隔离热源,降低环境温度,避免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作业和锻炼,调整作息时间,供给含盐 0.3% 清凉饮料。

  • 宣传中暑的防治知识,特别是中暑的早期症状的识别。对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显的呼吸、消化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患者给予关注。
  • 同时对于特殊着装(如透气性差衣服、防化服、防核辐射服、防火服等)、特殊岗位(如救火等高温作业)或特殊环境(如温室、封闭的厂房、车厢、操作间、坦克内)等原因,局部温度往往超过 30℃,也容易中暑,应关注这些群体。
  • 避免儿童单独在汽车内或狭小空间内。
  • 每年夏初进行高强度训练之前,应进行热习服训练。热习服训练的环境温度应由低到高,避开极端高热天气;训练强度逐步增加,以不超出生理耐受为限;重视训练中监测,在训练中对重点人员(具有易感因素)及表现异常人员(面色苍白、面色潮红、精神或行为异常、自觉身体不适等)测量核心温度可做到预防或早期发现热射病。一旦发现核心温度超过 39℃ 时应停止训练,迅速降温,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可继续训练。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夏天如何防暑?

贾钰华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内科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环境、临床表现即可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诊断的关键:

  • 发病季节
  • 高温和(或)高湿环境
  • 临床表现(高热、昏迷、抽搐),注意非劳力或典型热射病患者常无汗。

用于排除其他病变,一般用于重症中暑:

  •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脏器功能评价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炎性指标、感染指标、电解质、心肌损伤标志物、横纹肌溶解标志物、动脉血气指标等检测,必要时进行血培养。
  • 其他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心电图、超声、头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头部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等检查,以评估器官功能,排除脑炎、脑卒中、甲状腺危象、抗胆碱药中毒、恶性综合征等疾病。

治疗方式

本病治疗原则是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一般经现场救护,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快速降温后即可缓解;重症中暑则需要及时到医院急救。

一般治疗

主要针对于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及重症热痉挛与热衰竭:

  • 立即将患者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阴凉处或有空调的房间休息,口服凉盐水、清凉含盐饮料及对症处理即可恢复。
  • 疑有低血压、休克循环衰竭倾向时,可酌情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体温升高者可物理降温。

紧急处理

热射病:预后严重,死亡率达 5% ~ 30%,故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 快速、有效、持续降温:在 30 分钟内迅速将肛温降至 39℃ 以下,2 小时内降至 38.5℃ 以下。
  • 目标温度管理:维持目标温度,降温治疗的目标温度应略高于正常体温。核心温度管理的目标是维持直肠温度在 37.0℃ ~ 38.5℃。高于目标温度,继续降温治疗;达到目标温度,持续监测体温,避免体温过低或再次升高。

可供选择的降温方法(但不限于):

  • 体外降温:电扇、空调等蒸发降温、冷水浸泡、冰敷、降温毯降温等。
  • 体内降温: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净化或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 药物降温: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有调节体温中枢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协助物理降温的常用药物。剂量 25 ~ 50 毫克加入 500 毫升补液中静脉滴注 1 ~ 2 小时。用药过程中需观察血压,血压下降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低血压时应肌内注射重酒石酸间羟胺(阿拉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 α 受体兴奋剂。药物降温目前无足够证据支持。

对症治疗

  •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
  • 有效控制躁动和抽搐。
  • 补液滴注速度不宜过快,用量适宜,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心力衰竭。
  •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 休克者可用升压药,心力衰竭者可用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
  • 对于疑有脑水肿的患者,可使用甘露醇脱水。
  • 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可进行血液透析。
  • 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应用肝素,需要时加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高温易中暑,当心热射病!

姚娓 主任医师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科

营养与饮食

  •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
  • 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及时补充水分,平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高温天气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冰镇西瓜露、绿豆酸梅汤等。
  • 中暑患者需要细心的护理,特别是热射病昏迷患者极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褥疮。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和多种维生素 B 和 C,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喝中药能喝绿豆汤吗?

高玉伟 副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中西医结合肾内科

注意事项

  • 增强体质,提高耐热及调节能力。
  • 科学安排工作、运动和出门时间。在高温时段“11 点~ 16 点”避免强体力活动。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尽可能地减少外出。
  • 夏日备防暑药,如人丹、十滴水,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在出汗多的情况下及时饮水,补充盐和矿物质。
  • 发现中暑先兆,及时采取措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活动时如果出现心慌,气短,头晕,无力等症状甚至昏厥时,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并立即实施降温措施,这样就能将中暑遏制在萌芽中。
  • 合理的劳动与休息,根据生产特点及具体条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时间,保证夏季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中暑专题】进入「热射病」高峰!大暑来啦!警示中暑不能做的三件事情!

徐奇奇 副主任医师 北京积水潭医院 普通外科

预后

治愈情况

  • 未治疗:轻症可自愈,重症需要及时抢救。
  • 治疗后:先兆中暑及轻症中暑者,经及时正确救护,一般可自行恢复。重症中暑中,热射病病死率为 20%~70%,50 岁以上患者高达 80%。降温速度是决定病死率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发病 30 分钟内,将直肠内温度降至 40℃ 以下,通常不会死亡。降温延迟,病死率明显增加。器官衰竭数目决定预后。无尿、昏迷或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高。昏迷超过 6~8 小时,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预后不良。

危害性

  • 重症中暑者,由于体温过高,对细胞产生直接损伤作用,引起酶变性、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膜稳定性丧失,以及有氧代谢途径中断,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中暑相关科普号

肖咏医生的科普号

肖咏 副主任医师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内科

3143粉丝30.5万阅读

安海燕医生的科普号

安海燕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肾内科

1741粉丝16.1万阅读

吴舟峰医生的科普号

吴舟峰 主治医师

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

22粉丝4.6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