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中枢神经无法再生,受损后恢复较难。 周围神经可以再生,恢复相对容易
邓瑞雪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1月22日44
0
0
-
周围神经修复为什么那么慢?——每天一毫米?很多人实际比这个还要慢
邓瑞雪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1月16日30
0
0
-
经常手脚麻木会不会是周围神经病?
你会不会经常出现手脚麻木,或者是刺痛、疼痛?当我们周围神经出现病变的时候,我们就可能会出现运动障碍,比如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感到肢体麻木、疼痛。也可能会出现自主神经的症状,比如说出汗异常,唾液分泌异常,大小便异常,性功能障碍,甚至血压、心率也会出现异常。
潘海鹏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19日266
0
0
-
走进“肉跳”背后的秘密
你是否出现过身上某块肌肉突然跳动,甚至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情况,上网一查竟可能是运动神经元病(“渐冻症”),把自己给吓坏了。那么“肉跳”到底是什么,一定就和运动神经元病相关吗?为解答这一系列疑惑,今天就带大家走进“肉跳”的秘密。01“肉跳”是什么肌肉通过无数个肌细胞共同收缩或松弛产生运动。“肉跳”,顾名思义就是肌肉的跳动,医学称之为肌束颤动,是一群肌肉细胞无规律、不随意地收缩引发的。当束颤位置较表浅或出现频率较多时便可通过肉眼观察到,多发生于面部和四肢。肌肉细胞收缩除了可导致肌束颤动,还可引起肌肉痉挛、震颤等,但这些和我们今天所说的“肉跳”并不一样。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强烈收缩称为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发作时常疼痛难忍,多与缺钙、受凉和局部神经血管受压有关;连续而有节律的收缩与松弛称为震颤,俗称“抖动”,多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02“肉跳”的原因有哪些1.生理情况大约70%的正常人曾经历过“肉跳”,多见于剧烈运动,焦虑、失眠、疲劳,使用烟草或咖啡因等情况,但此类“肉跳”一般呈一过性,诱因去除后,“肉跳”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若频繁发生,在排除器质性损害后可考虑良性肌束颤综合征,这种“肉跳”可能会让人心烦,但不伴有肌无力及萎缩,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常见于面部以及四肢,且多在静息时出现,运动时较少见,不会进展为其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2.病理情况神经肌肉损害引起的“肉跳”情况较重且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个症状,一般不单独出现。(1)运动神经元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肌萎缩侧索硬化,俗称“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受累部位包括上、下运动神经元,“肉跳”常发生在上下肢肌肉,且多伴有肌肉无力和萎缩或者言语不清等症状。还有其他类型的运动神经元病,如脊髓性肌萎缩症,肯尼迪病和进行性脊肌萎缩等,这些疾病也可以出现“肉跳”,但也常常伴有明显的肌肉无力和萎缩等其他症状。(2)神经根病变:脊柱内或邻近脊柱的病变压迫神经根,如颈椎病、腰椎病等均可引起相应神经支配的肌肉跳动,常伴疼痛和节段性神经功能障碍等。(3)周围神经病:如单神经卡压综合征、糖尿病或酒精中毒等导致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也可以出现相应受累神经支配范围的肌肉的“肉跳”,但这些病也常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疼痛、肌无力和肌萎缩。(4)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是源自运动神经纤维异常自发放电的一组疾病,其中原发性周围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包括Morvan综合征、Isaacs综合征和痉挛-束颤综合征,具有广泛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除有“肉跳”以外,还常伴有肌肉抽搐、痉挛、僵硬和疼痛,甚至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多汗、过度流泪流涎等。其中Issacs综合征中最具特征性的症状是在四肢可见皮肤下肌肉蠕虫移动样外观。03何种“肉跳”应警惕“渐冻症”“渐冻症”伴有“肉跳”,但更为重要的症状是肌无力、肌肉萎缩,或者说话吐词不清以及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值得注意的是肌无力不是乏力,乏力常常是指自己感受到肢体的酸软,但是可以完成相应的动作。肌无力是确切地完成不了一些动作,即使是无力的早期,也会无法完成一些精细动作,比如不能自己剪指甲、不能拧开瓶盖、走路拖鞋会掉或迈不上楼梯等。渐冻症的“肉跳”早期可局限于单个肢体,多不伴疼痛麻木等感觉异常。“渐冻症”需要专业的神经科医生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查体,通过肌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等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才能诊断。实际上,单纯肉跳不伴肌肉无力并不是渐冻症,而且渐冻症发病率极低,只是由于冰桶挑战,以及霍金等有影响力的患者提高了该病的曝光率,加上对渐冻症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才产生肉跳等于渐冻症的感觉。04发生“肉跳”现象该如何应对出现“肉跳”我们不必恐慌,大多数是疲劳、精神压力大等因素造成的正常生理现象,可通过适量运动调整心态、缓解压力;调整饮食,促进身体健康;保证充足的睡眠,放松身心;同时限制咖啡因摄入量来缓解“肉跳”,若实在担心或症状严重,尤其是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情况应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关注身体是好事,切莫惊恐慌了神!吃好睡好心情好,“肉跳”大抵不复还。摘引自:健康世界杂志文/温湘晋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陈永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科普号2024年06月01日450
0
1
-
白蛋白紫杉醇七大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紫杉类药物可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如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胰腺癌等,是肿瘤化学治疗的基石药物。中国获批用于临床的紫杉类药物包括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紫杉醇脂质体和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紫杉类药物在提高了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同时,治疗过程中也会带来多种短期和长期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治疗结局产生不利影响。一、周围神经病变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以感觉症状较常见,神经病变开始于手指和脚趾的远端,然后最终到达踝部、小腿和手腕,甚至是袜子和手套分布中更近端的位置。此外,患者出现感觉症状主要包括:麻木、刺痛、冷诱导的感觉障碍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紫杉醇类药物也可导致主要影响近端肌肉的运动神经病,其主要症状为肢体远端无力、精细运动受损和行走不稳等。虽然运动症状较感觉症状罕见,运动神经病的发病率低,但运动障碍能够发展为瘫痪,使患者彻底的失去运动能力。其他相对少见的紫杉醇神经毒性表现包括:口周麻木、自主神经病变(罕见)、紫杉烷相关急性疼痛综合征、癫痫发作、暂时性脑病、幻肢痛等。常于化疗几个疗程后出现并进行性加重;高剂量时可在用药24-72小时后出现。轻症可于停药后数月内改善或痊愈;严重伴疼痛的神经病变恢复时间长。输注药物期间穿戴冷冻手套或者袜子,可有助于预防以及减轻紫杉醇药物相关神经病变。另外,B族维生素、叶酸和烟酰胺用于治疗感觉异常周围神经病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对症治疗使用度洛西汀等抗抑郁药可缓解疼痛等周围神经毒性症状。出现1度或2度感觉神经毒性不需要调整用药剂量,出现3度神经毒性需要停止治疗,直到恢复至2度或小于2度,并在后续治疗中降低用药剂量。对于260mg/m²的标准剂量,降低剂量的方法为:1,初次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后续疗程减量至220mg/m²;2,再次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后续疗程减量至180mg/m²。注:100mg/m²单周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和125mg/m²单周方案治疗胰腺癌时。如患者出现重度周围神经病变,建议所有后续疗程的剂量降低25mg/m²。有机溶剂可能是紫杉类药物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紫杉醇的溶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可导致轴突肿胀、变性和脱髓鞘;多西他赛的溶剂:聚山梨酯80(或吐温80),可导致神经元囊泡变性,诱发神经病变;紫杉醇脂质体不使用聚氧乙基代蓖麻油作为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部分溶剂所致神经病变;白蛋白紫杉醇利用人源白蛋白作为载体,白蛋白浓度与人体浓度相似,增加了紫杉醇的吸收利用度减少助溶剂引起的毒性,这可能与其降低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相关。此外,单次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治疗持续时间和累积剂量水平等亦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相关。二、骨髓抑制这是一种剂量限制毒性,主要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发生在用药后8~10天。一般很快可恢复正常。在260mg/m²每3周用药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常出现在第1周,恢复至基线的时间常为第3周;在150mg/m²每周用药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常出现在第2周,恢复至基线的时间常为第4周;在患者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1500/mm²且血小板>100,000/mm²时,可继续给药;治疗期间如出现重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低于500/mm²达7日或更长时间),应在后续治疗时将剂量减到220mg/m²;如再次出现上述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则应再将随后的剂量进一步减到180mg/m²;患者治疗前如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²,不应给予本药治疗,可考虑运用升白药缓解。三、皮肤反应常见皮肤瘙痒和皮疹,多在开始的几个疗程用药后2-3天出现,通常在数天后能自行缓解或仅需对症处理。轻度皮疹:可局部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软膏、氢化可的松软膏;对皮肤干燥伴瘙痒者,可予薄酚甘油洗剂或苯海拉明软膏涂抹瘙痒局部;2周后再次评估,若情况恶化或无明显改善则按中度毒性处理。中度皮疹:有瘙痒或其他伴随症状,局部皮损<50%体表面积,但主观症状轻,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局部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并口服氯雷他定;皮肤干燥伴瘙痒者,可予苯海拉明软膏;有自觉症状者应尽早口服米诺环素;2周后再行评估,若情况恶化或无明显改善则按重度毒性处理。重度皮疹:严重而广泛的皮损,伴有疼痛、疤痕性毁容≥50%体表面积,或发生广泛性表皮剥脱、溃疡性或大疱性皮炎,或主观症状严重,较大程度影响日常生活。干预措施基本同中度皮疹,但药物剂量可适当增加;必要时可予冲击剂量的甲泼尼龙;可暂时停药,待皮疹改善后继续用药,也可按说明书减量;若合并感染,则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若2-4周后不良反应仍未充分缓解,则考虑暂停用药或终止治疗。四、疼痛紫杉类药物相关的疼痛称为紫杉烷急性疼痛综合征(taxaneacutepainsyndrome,TAPS),也称紫杉醇相关的急性疼痛综合征(paclitaxel-associatedacutepainsvndromeP-APS)。TAPS通常在使用紫杉醇之后的1至3天内出现,一周内症状基本消除。通常表现为肌肉、关节痛,呈全身弥漫性疼痛。数据显示,紫杉类药物相关疼痛发生率约为2.8%-72%之间。发生3级TAPS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白蛋白紫杉醇剂量的阈值为410.2mg或更高,敏感性为84.2%,特异性为43.1%。因此需要提醒临床医生,接受高剂量nab-PTX的患者,特别是剂量超过410.2mg的患者,可能发生TAPS。地塞米松连续给药3天能预防TAPS,白蛋白紫杉醇高剂量患者,尤其是剂量≥410mg时,临床医生可考虑同时给予地塞米松连续3天或更久。经验用药参考:使用白蛋白紫杉醇前预防性使用塞来昔布,直至用白蛋白紫杉醇后第4天;使用白蛋白紫杉醇时处方上吲哚美辛栓,疼痛时自主用药,疗效可。五、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和粘膜炎,一般为轻度和中度。症状较轻者可不予处理,停药后自行缓解。症状较重者可视情况选择服用5-HT3受体拮抗剂。六、脱发化疗后会出现一过性的脱发,以头部最为常见,是接受化疗时常见的副作用。最早见于化疗后1~2周,2个月后达到高峰,在停止化疗后约一个半月会重新生长。七、注射部位反应静脉注射药物和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较轻微,且不常见。考虑到可能出现药液外渗,建议在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结语从紫杉树到紫杉醇,再到白蛋白紫杉醇,科技的发展、药物的研发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和治疗机会。也许将来,白蛋白紫杉醇会被更好的药物替代,但目前大家所期待的,是让这个纳米药物更充分地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楚瑞阁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3月08日1511
0
4
-
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
一、概述(一)周围神经的概念周围神经(peripheralnerve):由神经节、神经丛、神经干和神经末梢组成,分为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周围神经多为混合性神经,含有感觉纤维、运动纤维和自主神经纤维。(二)周围神经病损的定义周围神经病损可分为周围神经损伤和神经病两大类:1.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nerveinjury)是由于周围神经丛、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外力作用而发生的损伤,主要病理变化是损伤远端神经纤维发生Waller变性。2.神经病(neuropathy)是指周围神经的某些部位由于炎症、中毒、缺血、营养缺乏、代谢障碍等引起的病变,旧称神经炎,轴突变性(axonaldegeneration)是其常见的病理改变之一,与瓦勒变性基本相似。(三)周围神经病损的程度按Seddon方法可分为:1.神经失用(neurapraxia):神经轴突和神经膜均完整,传导功能暂时丧失。2.神经轴突断裂(axonotmesis):神经外膜、神经束膜、神经内膜和施万细胞完整,神经轴突部分或完全断裂,出现瓦勒变性,运动和感觉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3.神经断裂(neurotmesis):指神经的连续性中断,导致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丧失。(四)周围神经病损的临床表现1.运动障碍:出现弛缓性瘫痪、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2.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过敏,主观有麻木感、自发疼痛等。3.反射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皮肤发红或发绀,皮温低,无汗、少汗或多汗,指(趾)甲粗糙变脆等。(五)常见的周围神经病损常见的周围神经病损有臂丛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胫神经损伤、腕管综合征、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二、康复评定(一)运动功能评定1.肌力评定2.关节活动范围测定3.患肢周径测量:用尺或容积仪测量受累肢体周径,并与健侧肢体相对应的部位比较4.运动功能恢复等级评定?由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提出,将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分为六级,简单易行,是评定运动功能恢复最常用的方法(见下表)周围神经病损后运动功能恢复评定表恢复等级评定标准0级(M0)肌肉无收缩1级(M1)近端肌肉可见收缩2级(M2)近、远端肌肉均可见收缩3级(M3)所有重要肌肉能抗阻力收缩4级(M4)能进行所有运动,包括独立的或协同的运动5级(M5)完全正常(二)感觉功能评定周围神经病损后感觉消失区往往较实际损伤小,且感觉消失区边缘存在感觉减退区。周围神经病损后感觉功能恢复的评定可参考英国医学研究会的分级评定表(见下表)恢复等级评定标准0级(S0)感觉无恢复1级(S1)支配区皮肤深感觉恢复2级(S2)支配区浅感觉和触觉部分恢复3级(S3)皮肤痛觉和触觉恢复,且感觉过敏消失4级(S4)感觉达到S3水平外,二点辨别觉部分恢复5级(S5)完全恢复(三)反射检查反射检查时需患者充分合作,并进行双侧对比。常用反射有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肱桡肌反射、膝反射、踝反射等。(四)自主神经检查常用发汗试验,包括Minor淀粉-碘试验、茚三酮试验。除非很有必要,一般从略。(五)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对神经损伤的诊断和神经再生进程的判断有较大意义。周围神经损伤后,近侧断端可出现再生,再生的神经纤维开始呈枝芽状,无髓鞘,外界的叩击和加压可诱发其分布区疼痛、放射痛和过电感等过敏现象,即Tinel征阳性。(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thel指数量表评分。(七)电诊断检查对周围神经病损,电诊断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诊断和功能评定的价值,常用方法有:1.?针极肌电图检查?可判断失神经的范围与程度,以及神经再生的情况。最好在损伤3周后进行肌电图检查。2.?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是对周围神经病损最有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确定传导速度、动作电位幅度和末梢潜伏期。可用于感觉、运动神经的功能评定,以及确定受损部位。神经损伤时,传导速度减慢。3.?体感诱发电位检查?体感诱发电位(SEP)具有灵敏度高、对病变进行定量估计、对传导通路进行定位测定、重复性好等优点。对常规肌电图难以查出的病变,SEP可容易做出诊断,如周围神经靠近中枢部位的损伤等。三、康复治疗目的:早期防治各种并发症(炎症、水肿等),晚期促进受损神经再生,以促进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的恢复,防止肢体发生挛缩畸形,最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一)早期早期一般为发病后5~10天。首先要去除病因,减少对神经的损害,预防关节挛缩的发生,为神经再生做好准备。具体措施有:1.?受累肢体各关节功能位的保持?使用矫形器、石膏托甚至毛巾等2.?受累肢体各关节的主被动运动?以保持受累关节正常活动范围3.?受累肢体出现肿胀的处理?可采用抬高患肢、弹力绷带包扎、做轻柔的向心性按摩与受累肢体的被动活动、冰敷等措施4.?物理因子的应用?早期应用超短波、微波、红外线等温热疗法,有条件时可用水疗5.?受累部位的保护(二)恢复期1.早期炎症水肿消退后,即进入恢复期,早期的治疗措施仍可有选择地继续使用。此期的重点是促进神经再生、保持肌肉质量、增强肌力和促进感觉功能恢复。2.可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肌力训练,ADL训练,作业治疗,感觉训练,药物及物理因子促进神经再生,对保守治疗无效而又有手术指征的周围神经病损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小结一下:1、周围神经分为脊神经、脑神经和内脏神经,多为混合性神经2、周围神经病损周围神经损伤和神经病3、临床表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反射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康复评定运动、感觉功能,反射检查,自主神经检查,神经干叩击试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电诊断检查5、康复治疗早期受累肢体各关节功能位的保持及主被动运动,处理肿胀,采用温热疗法及受累部位的保护,恢复期;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肌力训练,ADL训练,作业治疗,感觉训练,药物及物理因子,必要时手术治疗
周志斌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9月18日583
0
0
-
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脚底异物感,疼痛烧灼感,走路像踩棉花似的
张黎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6月28日50
0
0
-
请问周围神经病变肌电图正常,胸椎,腰椎,颈椎核磁问题不大,但是腿和胳膊手凉麻,吃药没有改善怎么办
孙香兰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6月27日24
0
0
-
了解周围神经疾病-出现手麻、脚麻要重视
神经外科是只看脑子的吗,当时不是。不要以为神经系统只包括脑子,其实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一般指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是指进出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包括:颅神经和脊神经。虽然有可能症状相同,比如手麻,有可能是脑实质受到伤害的情况,也可能是手腕受伤,伤及手腕神经的所导致,两者的治疗是完全不同的。周围神经病变的体征和症状可能包括:脚部或手部逐渐出现麻木感、刺痛感或麻刺感,可向上扩散到腿部和手臂锐痛、戳痛、搏动性疼痛或灼热痛对触摸极度敏感在本不应引起疼痛的活动期间出现疼痛,例如,对足部施加重量或在被子下面时感到足部疼痛缺乏协调和跌倒肌无力没有戴手套或穿袜子但感觉好像戴上了手套穿上了袜子如果运动神经受到影响,则会瘫痪。出现这种情况,你可能也要去看神经外科,以为可能是周围神经出了问题。
孙超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6月20日129
0
1
-
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有麻木,疼痛,烧灼感,发凉等
张黎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5月04日106
0
2
相关科普号

蒋海山医生的科普号
蒋海山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神经内科
3789粉丝34.5万阅读

楚瑞阁医生的科普号
楚瑞阁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肿瘤科
882粉丝152.9万阅读

魏妍平医生的科普号
魏妍平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神经科
834粉丝22.2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侯双兴 主任医师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塞 26票
癫痫 11票
头晕 11票
擅长:擅长脑血管病、癫痫、晕厥、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睡眠障碍,昏迷等临床急危重症,脑血管病介入,神经调控诊治 -
推荐热度5.0徐严明 主任医师华西医院 神经内科
帕金森 21票
周围神经病损 3票
脑梗塞 1票
擅长:帕金森病及神经遗传病,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 -
推荐热度4.9陈晟 主任医师上海瑞金医院 神经内科
脑炎 23票
多发性硬化 10票
重症肌无力 9票
擅长: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疾病,不明原因肌萎缩等神经免疫,疑难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