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脑中小水泡”:无症状偶发蛛网膜囊肿的治疗策略
当您或您的孩子在因其他原因(如轻微头部外伤、头痛、或常规体检)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时,医生可能会告诉您发现了一个“蛛网膜囊肿”。如果这个囊肿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就被称为“无症状偶发蛛网膜囊肿”。这个“意外的发现”常常让家长和患者感到焦虑和困惑:它是什么?危险吗?需要治疗吗?什么时候才需要干预?本篇文章旨在为您揭开无症状偶发蛛网膜囊肿的神秘面纱,帮助您理解治疗选择的考量以及手术时机的把握,特别是针对儿童患者,并兼顾成人情况。一、什么是蛛网膜囊肿?简单来说,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我们大脑和脊髓中循环的清澈液体)在蛛网膜层之间形成的一个良性、充满液体的“小水泡”或囊腔。它不是肿瘤,不具有恶性增殖能力。常见性:蛛网膜囊肿并不少见,尤其在儿童中。许多囊肿非常小,且终生不引起任何问题。成因:大部分是先天性的,即出生时就存在,可能与大脑发育过程中的微小异常有关。少数情况下,也可能继发于头部外伤、感染或手术。二、“无症状”与“偶发”:关键的两个词偶发:意味着囊肿是在检查其他问题时“偶然”发现的,而不是因为囊肿本身引起了症状才去检查。无症状:指的是囊肿的存在没有引起任何可察觉的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这一点对于后续的治疗决策至关重要。三、如何判断是否“真的”无症状?(儿童尤需细心观察)对于成人,判断“无症状”相对直接。但对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他们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不适,症状也可能不典型。因此,家长和医生需要更细致地评估:儿童需要关注的潜在“隐匿”症状:不明原因的头痛:尤其是晨起头痛、进行性加重或伴有呕吐的头痛。发育迟缓:如运动、语言、认知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癫痫发作:任何形式的抽搐。视力障碍:如视力下降、复视、眼球活动异常。内分泌问题:如性早熟、生长迟缓(若囊肿位于鞍区附近)。平衡与协调问题:如走路不稳、动作笨拙。行为改变:如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头围异常增大(婴幼儿):尤其与其他发育指标不成比例时。成人常见的提示症状(如果出现则不再是“无症状”):头痛(特别是与体位改变有关或进行性加重)头晕、恶心、呕吐癫痫肢体无力或感觉异常视力或听力问题平衡障碍重要提示:如果孩子或成人确实存在上述任何可疑症状,医生会进一步评估这些症状是否与蛛网膜囊肿直接相关,还是由其他原因引起。只有当症状被高度怀疑或证实由囊肿引起时,才不再是“无症状”囊肿。四、治疗选择:观察还是手术?——核心在于“症状”和“风险”对于真正无症状的偶发蛛网膜囊肿,无论是在儿童还是成人,目前的医学共识是:首选策略:定期影像学随访观察(“WatchfulWaiting”)理由:大多数无症状囊肿保持稳定:许多囊肿在发现后数年甚至终生都不会增大,也不会引起症状。手术有风险:任何脑部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麻醉意外、神经功能损伤等。对于没有症状的囊肿,手术带来的风险可能大于其潜在的(但目前未发生的)危害。避免不必要的干预:过早或不必要的手术不仅增加风险,也给家庭带来经济和心理负担。观察内容与频率:影像学检查:通常是头颅MRI。首次发现后,医生可能会建议在6个月到1年内复查一次MRI,以评估囊肿大小是否有变化。后续频率:如果囊肿保持稳定,复查间隔可以逐渐延长,如1-2年一次,甚至更长。具体的复查计划因人而异,需遵医嘱。临床症状监测:密切关注是否出现任何新的神经系统症状(参考第三部分)。五、手术时机的把握:什么时候需要考虑干预?虽然“观察等待”是首选,但在以下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考虑手术治疗:出现明确由囊肿引起的症状:症状进行性加重:如头痛越来越频繁、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力弱、视力进行性下降、癫痫发作等,且影像学和临床评估高度提示与囊肿压迫有关。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视乳头水肿等。囊肿进行性增大并产生占位效应:即使暂时没有明显症状,但影像学复查显示囊肿持续、显著增大,并对周围脑组织产生明显推压、移位,或导致脑室扩大(脑积水)。医生会评估这种压迫在未来引起症状的风险。囊肿破裂或囊内出血:虽然罕见,但可能发生,通常会引起急性症状,如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需要紧急处理。特殊位置的囊肿具有高风险:例如,位于鞍上池的巨大囊肿可能压迫视交叉导致视力视野损害,或压迫垂体柄导致内分泌紊乱。位于后颅窝的囊肿可能压迫脑干或阻塞脑脊液通路导致脑积水。即使初期症状不典型,对于这些位置的较大囊肿,医生可能会更积极地考虑早期干预,以预防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儿童的特殊考量:对于婴幼儿,如果巨大囊肿导致显著的颅骨变形、头围进行性增大、或明确影响了神经发育,即使其他症状不典型,也可能需要更早考虑手术。重要原则:手术决策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需要神经外科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年龄、症状、囊肿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多种因素来决定。“一刀切”的方案是不存在的。六、如果需要手术,有哪些选择?(简要了解)如果确定需要手术,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神经内镜下囊肿开窗术/造瘘术:通过微创的内镜技术,在囊肿壁上打一个或多个孔,使囊肿内的脑脊液能流入正常的脑池或脑室系统,从而缩小囊肿,解除压迫。这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显微手术下囊肿切除或开窗术: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切除部分囊肿壁或进行开窗。囊肿-腹腔分流术:将一根导管一端放入囊肿内,另一端通过皮下隧道放入腹腔,将囊肿液持续引流到腹腔吸收。这种方法现在应用相对减少,主要用于一些复杂或复发的情况,因为分流管本身也可能带来一些远期并发症(如堵塞、感染、过度分流等)。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囊肿的特点和外科医生的经验。七、家长和患者可以做什么?保持冷静,科学对待:无症状偶发蛛网膜囊肿并不可怕,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殊处理。选择正规医院和有经验的医生:寻求小儿神经外科或神经外科专家的意见。详细记录和沟通:仔细观察孩子或自身的情况,任何可疑症状及时与医生沟通。遵医嘱定期复查:这是动态监测囊肿变化、把握最佳处理时机的关键。不要因害怕而逃避复查,也不要因焦虑而过度检查。积极参与决策:充分了解各种选择的利弊,与医生共同制定最适合的方案。如果对治疗方案有疑问,可以寻求第二诊疗意见。正常生活:对于确认为无症状且稳定的蛛网膜囊肿,孩子和成人一般可以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适当的体育活动通常不受限制(除非有巨大囊肿或医生有特殊嘱咐)。结语:无症状偶发蛛网膜囊肿的处理核心在于“个体化”和“动态监测”。对于大多数儿童和成人患者,“等待和观察”是金标准。只有当囊肿确实引起了问题,或者有明确迹象表明即将引起问题时,才需要考虑更积极的治疗。与您的医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共同守护您或您孩子的大脑健康。重要声明与免责:本篇文章旨在提供一般性的患者教育信息,不能取代专业的医疗诊断和治疗建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蛛网膜囊肿的评估和处理方案需由专业医生(通常是神经外科医生或小儿神经外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文中的信息仅供参考,切勿根据本文内容自行做出任何医疗决策或改变医生的治疗方案。如果您或您的孩子被诊断为蛛网膜囊肿,或对病情有任何疑问、担忧,请务必及时咨询您的主治医师或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科普号2025年05月11日74
0
0
-
颅内蛛网膜囊肿:大脑里的“水囊袋”要处理吗?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脑组织表面包裹的“水囊袋”,本质是脑脊液在蛛网膜层异常积聚形成的囊泡。它像气球一样被液体撑开,但并非肿瘤,也不会癌变,属于良性病变。 先天为主,后天偶发 多数是胎儿期蛛网膜发育异常形成的“先天礼包”,少数因外伤、感染导致。常见于太阳穴附近(颞叶)或后脑勺区域,多数人终身无症状,常通过体检(如CT或MRI)偶然发现。 少数需要警惕的信号 囊肿通常安静无害,但若体积过大压迫神经,可能引发头痛、癫痫、视力模糊或儿童头颅异常增大。若出现喷射状呕吐、意识模糊等急症,需立即就医。 发现后怎么办? 无症状者只需定期复查(如每年1次MRI),观察大小变化;若出现压迫症状,可通过微创手术(如内镜造瘘)引流囊液,创伤小且恢复快。 记住两件事 1.它不是肿瘤,95%无需治疗; 2.定期观察远胜于过度焦虑。 与这个“水邻居”和平共处,才是最佳选择。
徐坤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20日127
0
1
-
以案例再谈「蛛网膜囊肿」处置策略(二)
一位6岁的女孩,在5岁时因头痛接受CT检查,发现右颞部有一个小的蛛网膜囊肿,见下【图-1】。在某医院就诊时,医生建议手术切除,原因是该囊肿可能会长大、破裂或出血。考虑手术风险,家长选择观察治疗。一年多后复查CT,见下【图-2】,对比两次检查结果,发现囊肿没有明显变化,右颞骨质外突未改变,脑中线也未移位,脑沟清晰可见。病案特点:1、患者为6岁女孩。2、因头痛偶然发现囊肿,目前无任何不适症状。3、小囊肿无张力,伴有脑组织发育不全,脑中线未移位,颅骨轻度外突。4、观察一年后,囊肿未见明显变化,患者无不适症状。建议:继续观察,定期复查和对比检查结果。
宗绪毅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6月27日386
0
0
-
以案例再谈「蛛网膜囊肿」处置策略(一)
近来接诊一位16岁患者。在10岁时曾因枕部头痛接受了CT/MRI检查,发现右额颞顶区域存在一个巨大的蛛网膜囊肿,见下【图1-2】。在某医院接受了手术,部分囊壁和囊肿被切除,并进行了脑池沟通术。然而,术后三个月进行复查时,见下【图-3】,他又开始感到头痛,尤其是左枕部位,MRI检查显示蛛网膜囊肿的情况与术前相似,见下【图4-5】。根据MRI/CT片的观察,术后六年囊肿似乎并没有明显缩小。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病例的特点如下:1、患者在10岁时出现了头痛,主要集中在枕部。2、存在一个巨大的蛛网膜囊肿,导致颅骨略微外突,脑中线发生偏移。3、囊肿位于脑组织侧,脑沟的起伏清晰可见。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患者患有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近十年来,脑组织一直受到囊肿的压迫和移位,可能导致脑组织的顺应性减弱,即脑组织的弹性受损。因此,即使手术将囊肿与脑池相连,脑组织很难恢复正常状态,术后效果通常也不理想,就像这个病例一样。因此建议,当被诊断为蛛网膜囊肿时,一定要寻求多位医师的意见,听取他们的建议,进行冷静的综合评估,权衡积极干预与适当保守观察的利弊。
宗绪毅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5月27日461
0
2
-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治疗选择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一种位于大脑蛛网膜下腔的液体充满的良性囊肿。这种囊肿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能是后天性的,如头部受伤或其他疾病后形成。以下是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常见分类和部位:按部位分类蛛网膜囊肿可以发生在大脑的任何位置,但有些部位更为常见:中颅窝囊肿:位于大脑的中间部分,是最常见的蛛网膜囊肿类型。颞叶囊肿:位于大脑颞叶内,可能会影响语言和记忆。额叶囊肿:位于大脑额叶区域,可能影响个性和行为。枕叶囊肿:位于大脑的后部,可能影响视觉。小脑囊肿: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影响协调和平衡。桥脑囊肿:位于脑干附近,可能影响许多生命支持功能。脑室旁囊肿:位于大脑脑室周围,可能影响脑脊液的流动。蛛网膜囊肿的症状和治疗需求可以根据其大小、位置以及是否引起大脑结构的压迫而有很大的差异。轻微的或无症状的囊肿可能不需要治疗,而较大或有症状的囊肿可能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旨在减少囊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恢复脑脊液的正常流动,以及防止囊肿再次积聚。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手术方法:1. 开颅切除术:这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通过在头骨上开一个窗口来直接探查囊肿。然后,外科医生会尽可能地切除囊肿壁和囊肿内容物,目的是彻底移除囊肿,减轻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适用情况:主要用于那些位置表浅的大型囊肿。2. 脑室囊肿-脑室造口术:这种方法通过在囊肿和邻近脑室之间创建一个开口,使囊肿内的液体可以流入脑室系统,并通过脑脊液正常的循环路径被吸收。适用情况:适用于靠近脑室系统的囊肿。3. 囊肿腹腔分流术:这种手术涉及将一个分流管(一种细长的管子)从囊肿引流到腹腔中,从而持续地将囊肿内的脑脊液引流到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吸收。适用情况:适用于囊肿重新积聚的高风险病例或其他手术方法不适用的情况。4. 内镜下囊肿造口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通过使用内镜设备,在囊肿壁上大一个或多个小孔,以促进液体排出和减少囊肿体积。适用情况:适用于位于脑室附近或与脑室系统有潜在通路的囊肿。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指征主要是基于囊肿导致的症状、囊肿的增长速度以及囊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影响。手术的主要目的是为大脑发育创造空间,改善由囊肿压迫引起的症状,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以下是几个关键的手术指征:1. 症状性囊肿:囊肿引起的症状通常是进行手术治疗的主要指征。这些症状可能包括:头痛、癫痫发作、神经功能损害(如运动或感觉障碍)、认知或行为问题、视力问题2. 囊肿大小增长:通过影像学监测发现囊肿体积明显增大,尤其是伴随症状加重的情况,通常需要手术干预。3. 对脑部结构的影响:如果囊肿导致周围脑组织的显著位移或对脑脊液流动造成阻塞(比如引起脑室扩大),即使症状不明显,也可能需要考虑手术。4. 潜在并发症:对于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囊肿,如囊肿破裂或感染,即便症状不严重,也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手术目的:1.减轻压迫症状:通过减少囊肿体积或去除囊肿,减轻其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从而改善或消除症状。2.促进正常脑发育:通过消除囊肿引起的异常压力,为大脑提供更健康的发育环境。3.恢复脑脊液流动:如果囊肿阻碍了脑脊液的正常流动,手术可以帮助恢复其流动,防止因脑脊液积聚而导致的并发症,如脑室内积水(脑积水)。案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科普号2024年05月15日765
0
6
-
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治疗:从观察到手术的综合决策
一、两例蛛网膜囊肿患者的诊疗经历病例一:42岁患者的诊断和建议一位42岁的患者在两个月前因四肢麻木、视力下降和记忆力减退进行MR检查,发现了左侧颈静脉孔区(CPA)的蛛网膜囊肿和梗阻性脑积水,见下【图1-3】。考虑到手术风险,建议进行开颅切除或囊肿腹腔分流术。患者因紧张和焦虑而难以做出决定,于是来到旭君处寻求帮助。经眼科检查,患者视力和视野良好,无眼底水肿和视乳头水肿。磁共振扫描显示脑室对称性扩大,侧脑室和三脑室内出现脑脊液涡流影像,无室旁渗出,导水管狭窄,四脑室正常,无压迫移位迹象。考虑到蛛网膜囊肿和导水管狭窄大多为先天性,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颅内压力异常。因此,建议患者观察6-12个月后再进行复查对比。病例二:31岁患者的复发情况另一位31岁的患者,五年前因突发头痛和呕吐进行CT和MR检查,发现左侧CPA蛛网膜囊肿。当时医生认为症状与囊肿相关,决定进行开颅切除手术。术后患者症状好转,连续几年复查未见变化,整体状况良好。然而,术后五年的复查显示囊肿复发,压迫脑干并导致四脑室移位,幕上脑室轻度扩大,见下【图4,术后四年和五年对比;图5-6,术后五年图】。目前患者无明显头痛等不适,眼底检查未见水肿。二、手术策略的重要性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通常不可能完全切除囊肿壁,或者全切除会对脑组织、神经和血管造成不可逆损伤。手术中不可避免的出血可能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新的黏连和复发,以及加剧创面疤痕化。因此,蛛网膜囊肿的手术关键不在于切除多少囊肿壁,而在于在脑动脉周围打通蛛网膜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的通道。由于动脉的波动作用,这样做可以促进脑脊液流动,使造瘘口不易闭合。如果造瘘口不在动脉周围,就容易在短时间内闭合,或因开颅手术后创面疤痕化和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加速囊肿的复发。第二例患者的情况就是这样的例子。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如果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可以考虑进行再次手术。三、结论对于蛛网膜囊肿的治疗,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和囊肿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观察和定期复查可能是合适的选择。对于复发或出现症状的情况,则可能需要考虑再次手术。无论哪种情况,医生和患者都应充分讨论治疗方案,以做出最佳决定。
宗绪毅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1月19日376
0
0
-
脑脊液电影跟普通核磁共振检查有啥不同?沈阳地区哪家医院可以做这项检查?
磁共振脑脊液电影成像是磁共振的一种扫描技术。普通的T2薄层扫描无法跟脑脊液电影检查相比。不是说有了核磁就能做电影,前提是3.0以上机器,预装了脑脊液电影扫描序列(30万售价),还得有熟练的操作医生进行调试及后期数据分析。目前沈阳市内只有两家医院有些检查能力,其一为陆军总院(但只对住院患者可开次检查),其二为仁仁康业医院(只做门诊患者)可做。
王勇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8月20日239
0
0
-
脑脊液电影检查是种什么检查项目?哪些疾病诊断用得着脑脊液电影检查?
磁共振脑脊液电影成像是磁共振的一种扫描技术。这种技术利用液体在T2上高信号的特性,通过薄层扫描和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处理,获得含水腔道的图像。这种技术对流动缓慢或几乎不动的液体例如脑脊液的显示效果非常好。周围实质性的脑组织的细胞间液都显示为低信号,形成鲜明对比,可以得到造影一样的图像效果。脑脊液电影对于脑室脑池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决定意义。对于临床最常见的脑积水,通过脑脊液电影分析不但可以区分交通性/非交通性脑(也称梗阻性脑积水)积水,更可以提示梗阻的部位及梗阻程度。有了这些结果,很多梗阻性患者就有接受微创脑室镜手术(三脑室底开窗、透明隔开窗、导水管成形术等)的机会,如果手术有效,诸多脑积水患者就可免除接受分流手术之苦。对于门诊另一常见病例——颅内蛛网膜囊肿,脑脊液电影检查也能对囊肿是否为闭合性囊肿,是否为单方面开口局部开放囊肿(该囊肿有逐渐增大可能,后期需要外科干预),是否为贯通性开放囊肿。对于不同囊肿的治疗策略也不同,无症状可随访,症状逐渐加重才考虑手术干预(囊肿开窗或者切除),术后脑脊液电影检查也可作为造瘘口流速监测对比的根据。脑脊液电影检查还可评价扁桃体下疝分型,分型不同,手术策略不同,也可评价脊髓空洞严重程度。脑脊液电影里面的3D-SPACE序列更可帮助定位脑脊液鼻漏的漏点。总结一下,我们建议门诊来诊的脑积水、蛛网膜囊肿的脑室脑池疾病患者,就诊前做一下脑脊液电影检查,这样在临床面诊中对于医生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王勇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8月20日319
0
1
-
伴有脑发育不全的「蛛网膜囊肿」如何处置
这是两个蛛网膜囊肿患者的病例,一个是成年人,一个是儿童。在第一个案例中,一名36岁的患者因右手麻木进行了MR扫描,结果发现其左顶枕部有一个巨大的蛛网膜囊肿,伴随着脑组织发育不全,见下【图-1】。这种囊肿大多数为先天性,常伴有发育不完善。在此病例中,患者的脑沟清晰,无脑室受压,无癫痫发作,无肢体乏力。因为患者对巨大的蛛网膜囊肿感到非常焦虑,遂多方寻求医疗意见,被告知可能会增大或出血,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将囊肿液体引出。然而,根据我的四十年临床经验,成年人的蛛网膜囊肿并未见有继续增大或自发出血的情况。我见过的出血病例都与头部外伤有关,与囊肿无直接关联。因此,我建议这位患者观察6-12个月后再进行复查比对。在第二个案例中,一名7岁的儿童因头部外伤进行了CT扫描,结果发现其右额部有一个蛛网膜囊肿,伴随着右额叶脑发育不全和右额骨略外突,见下【图-2】。四个月后的复查MR未见囊肿有增大,见下【图-3】,儿童也没有其他的不适。此案例中囊肿使得儿童的右额骨略外突,看起来有张力,但其右额脑沟清晰,发育不全也是确定的,无脑组织受压移位。对于这个儿童,怎样的处置能获得最大利益而风险最小?有些人主张进行手术,比如囊肿腹腔分流术,微创囊肿壁部分切除,囊肿与蛛网膜下腔沟通术,而开颅手术切除囊肿基本已被放弃。这些手术是否能促进脑发育?从以往经验看,很难做到。因此,我认为可以先观察6-12个月后再复查比对,更稳妥,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再做决定。
宗绪毅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8月07日336
0
0
-
中医治疗蛛网膜囊肿,就诊时应注意什么? 联系电话:18109138916
常江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7月27日186
0
0
蛛网膜囊肿相关科普号

徐伟医生的科普号
徐伟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
3.2万粉丝18.8万阅读

冯保会医生的科普号
冯保会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神经外科
169粉丝2.6万阅读

洪波医生的科普号
洪波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脑血管病科
982粉丝24.6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马杰 主任医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神经外科
脑肿瘤 30票
蛛网膜囊肿 26票
脊髓拴系综合征 17票
擅长:1、脑肿瘤(主编国家十四五规划《小儿神经外科学》;牵头制定中国《儿童低级别胶质瘤指南》、《儿童高级别胶质瘤指南》及《中国儿童脑积水专家共识》;主译《儿童经鼻内镜颅底外科学》、《美国小儿神经外科疾病手册》等20余部指南和共识);擅长脑干肿瘤、室管膜瘤、胶质瘤、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等的微创治疗 2、狭颅症、脊髓栓系、囊肿(万余例手术经验,微创手术创伤小、对周围脑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且恢复快); 3、脑积水(主持《儿童脑积水脑积水专家共识》,治愈率高,术后症状好转、生活质量可明显提高); 各种病因导致的脑积水,如:肿瘤、脑外伤、脑卒中、颅内良性囊肿、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等; 4、各种难治性癫痫、脑瘫微创手术治疗,治愈率高。 5、各种头皮及颅骨的病变(肿物)、脊髓损伤后截瘫的外科功能修复治疗等; 6、颅内各种病变,脑血管病以及其他神经外科相关疾病 7、各种原因导致的尿失禁,昏迷促醒等神经外科疾病。 -
推荐热度4.5余建忠 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神经外科
脑肿瘤 34票
蛛网膜囊肿 12票
胶质瘤 10票
擅长:儿童脑肿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弥漫性中线胶质瘤、脉络丛乳头状癌、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脑干及丘脑等功能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及靶向治疗),脑积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蛛网膜囊肿、脊髓栓系、小脑扁桃体疝,肌张力障碍),脑血管病(烟雾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性癫痫(皮层发育不良FCD、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 (DNET) 、节细胞胶质瘤、下丘脑错构瘤)等疾病的诊疗。 -
推荐热度4.4张晨冉 主任医师上海新华医院 小儿神经外科
脑肿瘤 20票
颅脑先天畸形 18票
胶质瘤 14票
擅长: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脑干肿瘤、蛛网膜囊肿、脑积水、颅缝早闭、脊髓拴系和难治性癫痫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