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公立三甲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腕关节损伤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腕关节损伤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手腕久痛不愈?揭秘TFCC损伤机制与康复路径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fibrocartilagecomplex,TFCC)是指腕关节尺侧的一组重要结构,包括关节盘、半月板同系物、掌侧和背侧远尺桡韧带、尺侧伸腕肌腱鞘深层、尺侧关节囊、尺月韧带和尺三角韧带。掌侧和背侧远尺桡韧带包括浅层和深层纤维,二层在桡骨附着处汇合。作为腕关节的“稳定枢纽”,TFCC在运动中承担力量传递与缓冲的关键作用,却因解剖复杂成为运动人群的“隐形杀手”。在进行高频次挥拍的球类运动(如羽毛球)或腕关节接触类力量项目(如俯卧撑撑地缓冲或举重发力托举)时,腕关节承受剧烈扭转与冲击,常诱发其急性撕裂或慢性磨损,运动员也多因早期症状隐匿(如尺侧隐痛、抓握无力)延误诊疗,甚至影响职业生涯。尺侧偏腕关节的轴向负荷常导致TFCC损伤。这种情况常发生在突然摔倒时手掌侧撑地,以及挥动球拍或球棒时,手腕承受着尺偏的旋前力。另一常见原因是正常尺骨变异,这很可能继发于既往创伤,导致尺骨远端长于尺腕关节面,使TFCC容易因尺腕骨撞击而受伤和退化。有研究发现,TFCC损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70岁及以上患者发病率为49%,30岁及以下患者为27%。1.腕部尺侧疼痛疼痛集中在手腕小指侧(尺侧),可能向手背或前臂放射,尤其在旋转手腕(如拧毛巾、转动门把手)或支撑动作(如撑地)时加剧。2.活动受限腕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尤其是手掌向上/向下翻转(旋前、旋后)或向小指侧偏斜时受限明显。3.肿胀与压痛手腕尺侧可能出现局部肿胀,按压尺骨茎突(手腕外侧凸起骨点)周围时疼痛敏感。4.握力减弱抓握物体(如拿杯子、提重物)时因疼痛或稳定性下降导致力量不足。5.关节弹响或卡顿感活动手腕时可感觉到弹响、摩擦音或关节“卡住”的不顺畅感。6.关节不稳定损伤严重时可能出现腕关节松动感,尤其在负重或快速变换动作时。7.晨僵或慢性僵硬长期损伤者可能出现早晨或静止后腕部僵硬,活动后稍缓解。1.固定期(0-6周)目标: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包括按照休息、冰敷、加压和抬高(RICE)方案控制炎症和疼痛。此外,这种固定方式还能对PQ和ECU肌肉进行等长运动,并对肘部(T、B、BR)和拇指(APL和EPB)肌肉进行同心运动。交叉教育计划可在固定期间提供早期本体感觉训练。具体方法:非手术或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佩戴支具:前臂中立位支具固定(限制旋前/旋后),夜间持续佩戴。清创术后患者:短臂支具固定2周,逐步过渡至可拆卸支具。等长收缩训练:旋前方肌(PQ):前臂旋后位,手部抵住固定物进行静态收缩(每次10秒,10次/组)。尺侧腕伸肌(ECU):前臂旋前位,对抗阻力维持腕部稳定。近端关节活动:肩、肘、手指主动活动,预防僵硬。2.初期康复(术后/固定后2-6周)核心目标:减轻疼痛/水肿,恢复无应力关节活动,启动神经肌肉控制。具体方法:①疼痛管理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TENS(经皮电刺激):低频电流缓解疼痛。②活动度训练主动屈伸:手握小哑铃(0.5kg)进行缓慢腕屈伸(避免疼痛)。旋前/旋后辅助:使用3D转轮或FlexBar渐进练习。③本体感觉训练镜像疗法:通过健侧视觉反馈激活患侧大脑运动皮层。关节位置觉(JPS):闭眼复现特定腕部角度,提升空间感知。3.中期康复(6-12周)核心目标:恢复全范围活动,强化动态稳定性,预防再损伤。具体方法:①进阶活动度被动牵伸:治疗师辅助旋前/旋后,重点松解骨间膜。关节松动术:针对DRUJ进行前后向滑动,改善关节对合。②动态稳定训练墙面滚球:手掌贴墙控制球体移动,增强协同收缩。BOSU球支撑:前臂支撑于不稳定平面,激活深层稳定肌。③开链扰动训练Powerball:利用离心力诱发肌肉反射性收缩。激光轨迹追踪:腕背贴激光笔,沿预设路径移动。④力量强化Thera-Band抗阻:旋后位绑带训练PQ,旋前位训练ECU。握力训练:渐进使用握力器(从50%最大握力开始)。4.后期康复(12周后)核心目标:恢复运动功能,重返专项活动。主要目标为爆发性训练以及工作场景适应的专项运动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