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简称: 上海瑞金医院
公立三甲综合医院

推荐专家

疾病: 甲状腺癌
医院科室: 不限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甲状腺癌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家长必看,儿童甲状腺癌悄悄上升!——费健主任:这种常见炎症可能是“帮凶”!家长必看,儿童甲状腺癌悄悄上升!——费健主任:这种常见炎症可能是“帮凶”!正文:大家好,我是费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在甲状腺疾病领域摸爬滚打了30多年,既做传统手术,也做微创消融,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大家少走弯路,科学守护“蝴蝶结”(甲状腺)的健康。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越来越受关注,也让很多家长揪心的话题:儿童及青少年的甲状腺癌,和我们常听到的“桥本甲状腺炎”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最近,我仔细研读了李新华医生团队发表在权威的《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5年6月)上的一篇重要综述文章,题目就是《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与桥本甲状腺炎的相关性》。这篇论文汇总了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信息量很大,也解答了不少临床上的困惑。作为同样奋战在临床和科普一线的医生,我觉得很有必要把其中关键的、大家关心的点,用咱们都能听懂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这个话题特别重要?因为我们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现实是,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TC)和桥本甲状腺炎(HT)的发病率,近年来都在上升。?甲状腺癌虽然在小孩子里相对少见(只占所有甲状腺癌的0.5%-3%),但一旦发生,往往比成人更“凶猛”——肿瘤个头可能更大,更容易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比例也更高。而桥本甲状腺炎,是孩子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的原因,发病率在1.3%-9.6%之间。那么,这两者碰到一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是偶然相遇,还是真有“瓜葛”?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预警、如何应对。费健主任划重点:桥本甲状腺炎与儿童青少年甲状腺癌的“爱恨情仇”根据这篇最新的权威综述,结合我的临床观察,给大家梳理几个关键知识:1.?????发病率双双上升是事实:?全球数据都显示,无论是甲状腺癌还是桥本甲状腺炎,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的发生率都在增加。年龄越大,风险似乎也越高一些。2.?????“有关系”的可能性很大,但“怎么有关”还在研究中:o???别恐慌:?首先明确,得了桥本甲状腺炎不等于一定会得甲状腺癌!?绝大多数桥本患儿并不会发展成癌。o???但需关注:?多项研究发现,患有桥本甲状腺炎的孩子,同时被查出甲状腺癌的比例,似乎比没有桥本的孩子要高一些。?不同研究给出的具体数字有差异(从不到1%到35%不等),这种差异可能和研究方法、人群有关,但“关联性”这个信号是明确的。o???为什么?科学家们提出了几个“嫌疑人”:§??“激素刺激”说:?桥本会破坏甲状腺细胞,导致甲状腺激素(T3、T4)下降,身体为了补偿,会拼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这个TSH就像个“加速器”,长期高水平可能“无意中”刺激了潜在癌细胞的生长。有研究甚至发现,TSH水平高是预测桥本患儿合并癌的一个独立因素。§??“基因拼图错误”说:?孩子的甲状腺癌和成人不同,基因突变特点不一样。研究发现,一种叫RET/PTC的基因重排在孩子中很常见(尤其在合并桥本的甲状腺癌里比例更高)。而桥本炎症环境里那些活跃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可能就是诱导这种基因“拼图错误”发生的“幕后推手”。§??“免疫哨兵失职”说:?桥本本质是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内讧”攻击了自己的甲状腺。这种混乱的炎症环境,可能削弱了体内本应监视和清除癌细胞的“免疫哨兵”(比如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的功能,给癌细胞提供了可乘之机。3.?????合并桥本的甲状腺癌,可能有点“不一样”:o???病理类型:?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合并桥本的儿童青少年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PTC)中,弥漫硬化型亚型(DSVPTC)似乎更常见。这种亚型本身就以侵袭性强著称。这也许能部分解释为什么有些研究发现合并桥本的患儿肿瘤表现得更“凶”。o???临床特征争议大:?关于合并桥本是否一定意味着肿瘤更大、转移更多、侵犯更广,目前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有些说没区别,有些说合并桥本的肿瘤反而小点,也有些说合并桥本的侵袭性更强(比如淋巴结转移风险更高)。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甲状腺癌本身发病率低,单个研究样本量有限。但无论如何,病理亚型(DSVPTC多见)这点提示我们需要更谨慎评估。4.?????对预后的影响:是福是祸?尚无定论:o???这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很遗憾,目前的研究还没给出统一答案。o???有的研究发现,合并桥本的患儿在手术后复发风险更高,桥本甚至是唯一独立的复发危险因素。o???但也有研究认为,桥本的存在对预后没有显著影响,甚至有的研究(通过观察甲状腺抗体状态)暗示它可能是个“保护因素”,复发率反而低。o???费健主任提醒:?这种争议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研究设计的局限性(多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随访时间可能还不够长)。儿童甲状腺癌的复发可能在更久之后才显现。因此,对于合并桥本的甲状腺癌患儿,长期、规律的随访复查绝对至关重要!作为家长/关心孩子健康的人,我们能做什么?1.?????关注信号,定期检查:?如果孩子确诊了桥本甲状腺炎,不必过度恐慌癌变,但要有定期监测甲状腺(包括甲状腺功能和超声检查)的意识。这是最有效的早期发现手段。2.?????重视“结节”:?如果孩子在桥本基础上发现了甲状腺结节,务必找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如儿童内分泌科、甲状腺外科)评估。?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质地、血流信号以及孩子的具体情况(如TSH水平、抗体水平等)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如细针穿刺)。3.?????理性看待“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是桥本的标志。有些研究发现抗体状态可能与肿瘤特征或预后相关,但这非常复杂且非绝对。不要自行解读抗体报告,交给医生综合判断。4.?????信任医生,规范治疗:?如果孩子不幸确诊甲状腺癌,请相信医生团队会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类型、分期、是否合并桥本、基因特征等)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可能的同位素治疗、TSH抑制治疗等)。儿童的治疗方案与成人有显著不同,需要更个体化的考量。TSH抑制治疗在儿童青少年中应用需更谨慎,要权衡疗效和对骨骼、心血管的潜在影响。未来与希望:医学研究正在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正利用蛋白质组学、机器学习、单细胞测序等先进技术,努力揭开桥本与甲状腺癌关系的更多秘密,目标是实现更精准的风险预测和个体化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方向也在探索中。同时,全球发病率上升的趋势也提醒我们,需要加强公众科普,优化筛查和随访体系,争取“早发现、早治疗”。费健主任总结:儿童青少年甲状腺癌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关系,像一幅复杂的拼图,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拼接。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两者存在关联,桥本可能是某些孩子患癌的风险因素之一;合并桥本的甲状腺癌在病理亚型上有其特点(DSVPTC多见);长期规律随访是关键。作为家长,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关注孩子的甲状腺健康,不忽视,也不过度焦虑。记住,定期检查、及时就医、信任专业医生,是守护孩子健康的坚实防线!推荐理由:·???????专业背书:?本文核心基于2025年6月发表于国内权威核心期刊《中国医科大学学报》的最新研究综述,内容科学可靠。·???????作者权威:?由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费健教授亲自解读。费主任拥有30余年甲状腺疾病诊疗经验(涵盖外科手术与微创消融),荣获包括中华医学科技奖在内的多项重磅奖项,兼具顶尖的专业水准和丰富的临床洞见。·???????贴近需求:?费健主任深耕线上科普,全网粉丝超百万,线上咨询超十万次,深谙大众特别是家长对儿童甲状腺健康的关切点,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精准的医学知识。·???????实用价值:?文章不仅解释了复杂的医学关系,更提供了家长可操作的“关注信号”和“行动建议”,帮助读者将知识转化为守护健康的实际力量。希望这篇科普能帮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这个问题!我是费健,关注我,了解更多靠谱的甲状腺健康知识!如有疑问,也欢迎在正规平台咨询。祝大家和家人都健健康康!
甲状腺癌碘131治疗大反转!协和新研究:中高危患者可能白挨辐射?甲状腺癌碘131治疗大反转!协和新研究:中高危患者可能白挨辐射?朋友们好,我是费健,上海瑞金医院的普外科医生。30年甲状腺手术生涯里,每天都有患者举着报告单问我:"主任,我术后必须做碘131吗?"?今天借协和林岩松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2025年3月发表于核医学顶刊《EJNMMI》),和大家聊聊这个揪心的问题——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碘131治疗,哪些人真正需要?先划重点!研究核心发现?关键结论对患者的意义66%中危患者术后指标良好可能只需"清甲"(清除残留甲状腺),无需额外碘131治疗63%高危患者术后指标异常这类人群才是碘131主力受益者特定病理特征更受益肿瘤较小(T1/T2)、单发病灶、无包膜侵犯者效果更佳剂量影响疗效>3.7GBq(高剂量)组疗效提升2.6倍一、为什么这个研究颠覆认知?过去指南简单建议:"中高危患者术后建议碘131"。但协和团队分析599例患者数据后发出灵魂拷问:所有人都真的获益了吗??(DOI:10.1007/s00259-025-07153-x)惊人发现1:超6成中危患者术后指标已达标(ER/IDR),碘131治疗后98.5%只是清除了正常残甲组织,相当于"大炮打蚊子"!关键发现2:真正需要治疗的是术后生化指标异常(BIR)?的高危患者——他们接受高剂量碘131后,41.6%指标恢复正常!??费主任白话解读:就像感冒有人需吃药有人能自愈,甲状腺癌术后也要看"恢复状态"!抽血查Tg(甲状腺球蛋白)比风险分层更重要!二、患者最该关注的3个指标研究中用三重评估体系决定治疗必要性(这才是精准医疗!):术后疾病状态:通过Tg、影像学判断恢复情况(分ER/IDR/BIR/SIR四级)即时治疗目标:碘131后1-3月查全身显像,看是否击中目标12个月疗效:长期跟踪验证效果??记住这个公式:术后BIR(生化异常)?+?低侵袭特征(如单灶小肿瘤)?=?碘131最佳获益人群三、给患者的实用建议术后别急着做碘131:先等病理报告和Tg检测结果,明确恢复状态再决策主动问医生三个问题:我的术后状态是ER/IDR还是BIR?我的肿瘤有包膜侵犯/多病灶吗?如果需治疗,剂量能否个体化调整?高危患者注意:若需治疗,>3.7GBq剂量可能效果更佳(但需医生评估副作用)费主任的推荐理由打破"一刀切"思维:研究用数据证明过度治疗真实存在,避免患者承受不必要的辐射和隔离痛苦推动精准医疗:提出"看指标而非只看分层"新理念,让治疗更个体化指导医患决策:明确列出受益人群特征(BIR+低侵袭性),医患沟通更有依据??暖心结语:作为陪伴10万+患者走过抗癌路的医生,我深知每次治疗抉择都牵动全家。这项研究不是否定碘131的价值,而是让该治疗的人获得更强效的治疗,该避免的人少受委屈。记住:精准医疗时代,报告单上的每个指标都在为你争取最优方案!(研究出处:SunY,LinY,FuW,etal.EurJNuclMedMolImaging.2025;DOI:10.1007/s00259-025-07153-x)我是费健,瑞金医院普外科医生。用30年临床经验为你筛选有价值的医学新知,全网百万粉丝共同成长!点击关注,抗癌路上不迷路~
甲状腺癌治疗新发现:全切+“碘131”未必更保险?瑞金医院专家解读国际研究!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费健,来自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这30多年啊,我一直在和甲状腺疾病打交道,既做传统的外科手术,也做微创的消融治疗。每天在门诊、在线上(感谢超过100万粉丝的信任和10万+的咨询!),看到最多的就是大家拿着甲状腺结节的报告,脸上写满了担忧,特别是听到“癌”字的时候。别慌!今天,我就结合一篇刚刚发表在《世界外科肿瘤学杂志》(2025年)?上的重量级研究,跟大家聊聊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一个热点话题,特别是那些被评估为“中危”且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朋友们,一定要看仔细了!这篇研究说了啥?(出处:HoriuchiK,etal.WorldJSurgOncol.2025;23:262)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的科学家们回顾性地研究了87位特定类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这些患者都属于“中危”级别,并且在术前就发现侧颈部的淋巴结有转移(医学上叫?cN1b)。他们比较了三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无病生存期”(简单理解就是手术后多久不复发)的影响:全甲状腺切除?(TTx)+?侧颈淋巴结清扫?(LLND)+?术后放射性碘消融?(RAI-a,30mCi/1.1GBq)全甲状腺切除?(TTx)+?侧颈淋巴结清扫?(LLND)?(?不加?碘治疗)半甲状腺切除?(HTx,只切一半)+?侧颈淋巴结清扫?(LLND)研究结果非常有意思,甚至有点“反常识”:5年无复发生存率:第1组?(全切+清扫+碘131):85.0%第2组?(全切+清扫,不加碘):100%第3组?(半切+清扫):90.9%8年无复发生存率?(倾向评分匹配后更精准比较1、2组):第1组?(全切+清扫+碘131):降到?60.6%第2组?(全切+清扫,不加碘):依然是?100%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432),意味着这个差异不太可能是偶然发生的。通俗点说:?在这个特定的中危cN1b患者群体里,只做全切加淋巴结清扫但不做术后30毫居里碘131治疗的病人,8年内一个都没复发!?而做了这个剂量碘131治疗的病人组,复发率反而更高一些。半切组的复发率居中。费主任划重点?&?解读:看到这个结果,大家是不是有点意外?毕竟在很多人的观念里,“甲状腺癌全切+碘131”似乎是更彻底、更“高级”的治疗方案,应该更能防复发才对。但这个研究给我们提了个醒:治疗不是越“猛”越好,精准施策最关键!“中危”甲状腺癌是啥??甲状腺癌风险是分层的(就像天气预报分蓝黄橙红):低危:?肿瘤小?(<2cm),没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中危:?肿瘤中等?(2-4cm),?或者?有侧颈部小淋巴结转移?(<3cm),?或者?有轻微的甲状腺外侵犯(没侵犯重要结构)。高危:?肿瘤大?(>4cm),?或者?淋巴结转移很大/侵犯重要结构,?或者?有远处转移。(注意:不同指南细节略有差异,但大体原则类似)2.为什么这个研究结果重要?挑战常规:?它直接质疑了对于中危cN1b患者常规进行30毫居里剂量碘131消融的必要性。研究显示,在这个群体中,这个剂量的碘131可能并没有带来额外的防复发好处,甚至效果不如单纯手术好。日本背景的特殊性:?研究提到在日本,使用大剂量(>100毫居里)“治疗性”碘131受限(医院条件、等待时间长),所以30毫居里“消融”剂量更常用。这个研究结果对类似医疗环境下的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强调个体化:?结果再次证明,甲状腺癌治疗需要高度个体化。不是所有中危患者、所有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都“必须”走全切+碘131这条路。3.那是不是说碘131没用了?绝对不是!这项研究只针对30毫居里这个特定消融剂量在特定人群(中危cN1b)的效果。对于高危患者,或者术后明确有残留病灶、远处转移的患者,大剂量(>100毫居里)的“治疗性”碘131仍然是极其重要的治疗手段,其价值是明确的。研究也指出,他们无法评价大剂量碘131的效果。4.半切手术效果也不错??研究中半切+清扫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是90.9%,也相当不错。这提示对于经过严格筛选的部分中危cN1b患者(比如病灶局限在一侧、没有广泛侵犯等),半切手术联合彻底的淋巴结清扫也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可以保留一部分甲状腺功能,减少终身服药量和相关并发症。当然,选择半切需要更严格的术前评估和医患充分沟通。5.关键结论(用列表清晰呈现):对于术前评估为“中危”且伴有侧颈部淋巴结转移?(cN1b)?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全甲状腺切除?+?侧颈淋巴结清扫,但术后?不?使用30毫居里?(1.1GBq)?放射性碘消融?(RAI-a),在该研究中显示出最佳的8年无复发生存率?(100%)。??术后使用?30毫居里剂量的碘131消融,在该研究中?并未显示出预防复发的额外益处,其8年无复发生存率?(60.6%)?反而低于单纯手术组。??半甲状腺切除?+?侧颈淋巴结清扫?也取得了不错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90.9%),是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的可选方案。??治疗决策必须个体化!?需要综合考虑肿瘤大小、位置、侵犯范围、淋巴结转移的具体情况(数量、大小、位置)、基因检测结果(如BRAF突变等)、患者年龄、意愿以及所在地区的医疗条件等多种因素。不能一概而论。费主任的心里话:朋友们,医学是在不断进步的,新的研究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这篇研究给我们临床医生带来了重要的思考:在面对中危且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时,我们要更加审慎地评估术后是否需要加用那个“常规”的30毫居里碘131。“全切+碘131”不是万能公式,有时“少即是多”。我知道大家确诊甲状腺癌后难免焦虑,总希望能用上“最彻底”的治疗。但作为医生,我的责任是结合最前沿的证据、您的具体病情以及您的个人需求,为您选择最适合、最精准的治疗方案,在有效控制肿瘤和保障生活质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无论是传统手术还是微创消融(这也是我的专长之一),目标都是一致的:让您健康地回归生活!如果您或家人朋友正面临甲状腺结节的困扰,特别是涉及到治疗选择时,强烈建议:找专业团队:?选择经验丰富的甲状腺外科或头颈外科、内分泌科医生。完善检查:?高质量的超声、必要的穿刺病理是精准评估的基础。充分沟通:?和您的医生深入讨论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复发风险、对生活的影响(如服药、声音、钙代谢等)。参考指南,但不迷信单一研究:?这项研究很有价值,但医学决策是综合性的。国际权威指南(如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我国的指南)仍然是重要的参考框架。希望这篇科普能帮大家拨开一些迷雾,更理性地看待甲状腺癌的治疗。记住,甲状腺癌通常被称为“懒癌”,整体预后非常好!保持积极心态,配合专业治疗,我们完全有信心战胜它!有更多问题,也欢迎在线上平台向我咨询。祝大家甲状腺健康,身心愉悦!作者介绍?&?推荐理由:作者:费健?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深耕甲状腺疾病领域“双栖”专家:?精通传统甲状腺外科手术与微创消融技术,能根据患者病情提供最适宜的治疗方案。荣誉等身:?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医学科技奖等多项殊荣,临床与科研实力并重。科普达人:?全网粉丝超百万,线上咨询超10万次,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精准、前沿的医学知识,深受患者信赖。推荐理由:?费健主任结合国际最新权威研究,用最接地气的语言,为您解读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关键争议点。文章不仅传递知识,更传递科学态度和战胜疾病的信心。选择费主任的科普,就是选择专业、精准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