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滨
主任医师 副教授
泌尿外科主任
泌尿外科李彬彬
主任医师
3.6
泌尿外科刁伟霖
主任医师
3.5
泌尿外科王健
主任医师
3.5
泌尿外科陈勇
主任医师
3.4
泌尿外科林哲
主任医师
3.4
泌尿外科刘建华
主任医师
3.4
泌尿外科徐文峰
主任医师
3.4
泌尿外科侯国良
副主任医师
3.4
泌尿外科夏桃林
副主任医师
3.4
李利峰
副主任医师
3.4
泌尿外科卢建棠
副主任医师
3.4
泌尿外科梁泉
副主任医师
3.4
泌尿外科李斌
副主任医师
3.4
泌尿外科李棠煊
副主任医师
3.4
泌尿外科吴振权
副主任医师
3.4
泌尿外科谭兴银
主治医师
3.4
泌尿外科罗飞
主治医师
3.4
泌尿外科黎辉欣
医师
3.3
佛山地区第一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于2021年落户我院并投入临床使用以来。我院泌尿外科一病区达芬奇手术团队在科室负责人刘建华主任和李彬彬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在麻醉团队、手术室护理团队的共同协作下,成功独立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肾癌肾根治术、肾盂癌及输尿管癌的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肾上腺巨大肿瘤切除、肾盂输尿管狭窄的肾盂成型手术等一系列复杂泌尿外科四级手术100余例,手术均顺利,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损伤和失血明显减少,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效果显著。充分显示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精准、微创、高效、安全的技术优势,引领了泌尿外科微创技术提档升级。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外科手术系统,较传统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操作更稳定、视野更清晰、操作空间更大等优势。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有利于医生开展更高难度、更高风险的肿瘤手术,同时,使得患者手术切口更小,治疗更精准,术后恢复时间更快。我院泌尿外科率先在佛山地区常规独立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标志着我院泌尿外科在微创手术治疗水平跨上新台阶,迈入智能化、精准化时代,为佛山市乃至周边地区百姓的健康增添福祉。李彬彬泌尿外一科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2年1月5日,国产新药: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新适应症获得NMPA的上市许可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且HER2过表达即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为2+或3+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在此之前,这款中国自主研发的首个ADC新药,已先后获得FDA和CDE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并成为了中国首个拿到中、美突破性疗法双重认定的ADC药物,而获认定的正是HER2阳性尿路上皮癌适应症。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cancer,UC)是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九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占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首位,且逐年上升,其90%起源于膀胱,也可见于肾盂、输尿管。据统计和预测,在中国,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率增速高于全球水平,预计于2030年将达到约10.6万例。长期以来,手术和含铂化疗是治疗尿路上皮癌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尿路上皮癌具有易转移、易复发的特点。《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2021版)》中指出,晚期尿路上皮癌对于铂类为主方案的化疗较为敏感,有效率可达到50%左右,因此,对于能够耐受铂类治疗情况下,推荐以铂类为主的化疗为标准一线治疗。但是,晚期尿路上皮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9个月,化疗后客观有效或稳定的患者容易出现再次进展,而PD-1/L1单抗为代表的的免疫治疗可以延缓复发与改善总生存,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二线治疗都被推荐优先考虑免疫治疗。但是,目前国内用于治疗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免疫治疗药物,NMPA仅批准了“替雷利珠单抗”,且其仅适用于PD-L1高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CSCO推荐的其它用于晚期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的PD-1/L1单抗尚未在国内批准上市。并且,有文献数据表明,“替雷利珠单抗”与数个欧美国家所批准的PD-1/PD-L1单抗的二线治疗客观有效率也仅约为20%。被推荐用于二线治疗的化疗药物,其客观有效率也仅约为10%;靶向治疗中Ⅲ级推荐的厄达替尼为FGFR抑制剂,其客观有效率为40%但未在国内获批。三线治疗中Ⅲ级推荐的EnfortumabVedotin也尚未在国内批准上市。由此可见,尿路上皮癌已严重威胁我国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现有治疗手段远未满足巨大的临床需求,我们亟需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ADC药物的发展为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带来了新突破。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类通过连接子将细胞毒性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的靶向生物制剂,可高效靶向转运至目标肿瘤细胞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维迪西妥单抗里有一种新型人源化HER2抗体和一甲基澳瑞他汀E(MMAE),他们通过可被组织蛋白酶可剪切的连接子彼此偶联,并具有优化的药物-抗体比率。 维迪西妥单抗的获批是基于RC48-C009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维迪西妥单抗对经过二线及以上系统化疗的尿路上皮癌适应症患者均有突出疗效和生存获益,维迪西妥单抗治疗的ORR达到50.0%,DCR为76.6%,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8.3个月,中位PFS为5.1个月,中位总生存(OS)为14.2个月。安全性方面,维迪西妥单抗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多为1或2级。由此可见,针对这一人群的维迪西妥单抗,不仅疗效有效率高,而且大幅延长了一线治疗失败患者的生存期,满足了巨大的临床需求。此前在2020年6月的ASCO大会上,荣昌生物还展示了一项重要研究(RC48-C014)的结果: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疗效惊人,其客观缓解率 (ORR)高达94.1%,在初治患者中,联合方案的ORR更是高达100%,这是有望实现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的重大突破。维迪西妥单抗也因其疗效及安全性优势,已于2021年被纳入中国临床肿瘤学(CSCO)指南,从而确立了其在HER2阳性尿路上皮癌中的治疗地位。在尿路上皮癌适应症获批上市之前,维迪西妥单抗首个适应症已于2021年6月9日批上市,用于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治疗。此外,该品种还正在开展HER2低表达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伴肝转移的注册性临床试验,让我们拭目以待!李彬彬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治疗前膀胱左侧壁巨大肿瘤,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配合膀胱灌注化疗+ADC治疗,保膀胱手术。治疗中术中见膀胱左侧壁巨大肿瘤,经尿道完整切除。治疗后治疗后1月术后病理显示高级别膀胱癌,侵犯膀胱粘膜固有层。定期卡介苗膀胱灌注化疗。
总访问量 655,408次
在线服务患者 2,842位
科普文章 140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