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症

(又称:神经性厌食、厌食症)

就诊科室: 精神科  心理咨询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预后
  • 10学术/新进展

介绍

神经性厌食症简称为厌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通常发生在青少年时期,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患有神经性厌食的人非常害怕体重增加和发胖,他们极为严格地控制食量,致使体重过低,常有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如女性出现闭经。严重患者可因极度营养不良而出现恶病质、器官衰竭,进而危及生命。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厌食症患者,会出现暴食行为吗?

戴俊平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有厌食症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厌食症。

心理因素

  • 人格特点: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多见完美主义、自我怀疑、伤害回避的人格特质。这样的特质与发育阶段、生活事件、环境相互作用,成为厌食症的易感因素之一。
  • 个体心理因素:对青春期发育的困惑和不接纳。青春期是生理及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包括性生理和心理。对自我身份包括性身份的认同是青少年最大的挑战和发展任务,控制自己身体的需求和“野心”大增。对于性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女性,对自身的第二性征发育和日益丰腴的体型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强烈的愿望要使自己的体型保持或者恢复到发育前的“苗条”。

环境因素

  • 社会文化因素:受社会“以瘦为美”审美观念的影响。在某些职业如舞蹈演员、时装模特等职业尤其明显,这些人群的患病率为普通人群的 3-4 倍。
  • 家庭因素:一些研究发现厌食症患者的家庭常常具有回避冲突、过度保护、亲子关系缠结、边界不清的特点。但更多的研究发现的是厌食症的发生带来家庭的上述改变。所以,家庭因素更多被视为疾病的维持因素。
  • 生活事件:研究表明,不良生活事件是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与厌食症存在密切联系。个体在成长过程经历剧烈惊吓、对新环境适应不良、工作学习过度紧张、压力知觉过高、以及紊乱的家庭关系均可成为此病的诱因。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二十年不吃食物是为何?!

陈焰 主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消化内科

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

神经性厌食的核心症状是对“肥胖”的恐惧和对形体的过分关注,拒绝保持与年龄、身高相称的最低正常体重。常见的表现有:

  • 体重远小于健康或者正常水平。
  • 非常害怕体重增加。
  • 拒绝维持正常体重。
  • 即使非常瘦也觉得自己超重。
  • 否认体重过低的严重性。
  • 利用他人对自身体重和体形的评价来建立自尊。
  • 沉迷于节食、控制体重。
  • 严格控制进食量。
  • 即使身体不适也会大量运动。
  • 采取诱吐、服泻药等许多方法来避免体重增加。

并发症

神经性厌食症由于患者严重营养不良,会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

  • 低血糖:最常发生,厌食症患者经常有循环胰岛素水平降低和无症状性低血糖。
  • 心血管系统异常:约有 90% 的厌食症患者存在心动过缓,营养不良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二尖瓣脱垂,更为严重者会发生心律失常。
  • 消化系统异常:表现为胃排空减慢,胃肠功能下降。容易发生胆结石、十二指肠扩张、空肠扩张等。
  • 免疫能力降低:全身免疫能力减低,继发感染的机会增加。
  • 内分泌异常:女性患者可出现闭经。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厌食症患者,会出现暴食行为吗?

戴俊平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如何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方法可以预防神经性厌食症,了解神经性厌食的早期症状,并立刻寻求治疗有助于防止疾病的进展。

检查

本病主要通过进食行为和认知评估、营养评估等进行诊断和评估。

  • 进食行为和认知评估
    自我监测:记录每日热量水平、营养摄入、运动、贪食和清除次数、进食种类、何时何地进食和情绪状态信息。
    自陈量表:包括进食态度测试和进食障碍调查表。
  • 营养评估:通过身高、体重、血常规、血生化等,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 其他辅助检查:此外,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来评估患者目前的身体状况,常用的有甲状腺功能检查、心电图、X 线、头颅 CT/MRI、脑电图、心理健康评估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精神疾病可以通过仪器查出来吗?

孙玉涛 主任医师 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治疗方式

本病的治疗的一般原则是首先纠正营养不良,增加体重。同时或稍后开展心理治疗以及辅助的药物治疗。

营养支持

治疗的初期是以恢复体重、挽救生命为基本目标。对神经性厌食患者,特别是体重明显下降,甚至将要危及生命者应立即通过静脉补充营养、以止吐等方式使其尽快停止体重下降并逐渐恢复体重。

心理治疗

通常采用认知疗法、行为治疗。对青少年患者进行家庭治疗的效果也得到了一致认可。

药物治疗

如果伴有抑郁或焦虑,医生可能会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有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其他双通道抗抑郁药物。

除了抗抑郁药,还可能使用心境稳定剂,比如卡马西平、丙戊酸盐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饮食失调的药物治疗

包祖晓 副主任医师 台州医院 医学心理科

注意事项

  • 治疗成功的关键是,父母早期学会应对该疾病的经验和技巧,可以管理好患者的饮食和体重。因此,父母需要及早咨询专业人员,学会正确合理的应对疾病。
  • 家庭成员共同制定治疗协议,建立良好的进食模式,家长有责任监管孩子的饮食和行为,指导子女进行正确的饮食和运动,确保体重恢复。
  • 家属应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关系和睦。家庭成员之间应学习恰当表达情感:当内心存在矛盾或应激状态时,家属应该鼓励以合理的表达方式表示需求、宣泄情绪。
  • 家属应帮助患者理解恢复进食和增加体重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并且提高对疾病的认知。
  • 在治疗中,家人应注意区分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管理和对疾病的理解和接纳。当面对患者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时不可过分迁就,同时也不可全盘否定和粗暴拒绝。
  • 家属严密观察患者情绪及行为,面对患者拒绝食物摄入等行为,家属应当耐心和坚定,对患者表达出的自伤自杀等过激行为,应冷静评估,果断采取保护和/或送医。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间歇性限食之“5+2轻断食“

梁日明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预后

部分患者在青春期及青年时期获得完全缓解。然而有至少 50% 患者长期预后并不好,30% 部分缓解,20% 无根本改善,少数患者体重难以恢复,闭经持续,有严重抑郁症状。

相关科普号

孔庆梅医生的科普号

孔庆梅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科

395粉丝14.1万阅读

罗诚医生的科普号

罗诚 主任医师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精神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科

766粉丝50.5万阅读

黄建军医生的科普号

黄建军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临床心理中心

1202粉丝25.8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预后
  • 10 学术/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