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炳山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是垂体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分泌过多的泌乳素(prolactin,PRL),导致一系列内分泌紊乱和临床症状。虽然听起来可能令人担忧,但大多数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实现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本文将为您介绍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要点。一、什么是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是起源于垂体前叶泌乳素细胞的良性肿瘤,占所有垂体腺瘤的50%。根据肿瘤大小,可分为:微腺瘤:直径小于10毫米,通常生长缓慢,恶性风险极低。大腺瘤:直径大于10毫米,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发头痛或视力障碍。巨大腺瘤:直径超过40毫米,较为罕见,但对药物治疗反应良好。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更常见于育龄女性,但男性患者通常症状更严重,且肿瘤体积较大。二、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症状有哪些?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主要症状源于催乳素分泌过多和肿瘤占位效应:内分泌紊乱:女性:月经紊乱、闭经、不孕、溢乳(非哺乳期泌乳)。男性: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男性乳房发育。两者共同:疲劳、体重增加、骨质疏松。肿瘤占位效应:视力障碍(如视野缺损)。头痛、面部麻木。严重时可能导致脑脊液漏或颅神经麻痹。注意:约30%患者可能无症状,尤其是微小腺瘤。三、如何诊断泌乳素型垂体腺瘤?血液检查:测量血清催乳素水平是诊断的关键。催乳素显著升高(>200ng/ml)时,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可能性较高。需排除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功能不全等导致的高催乳素血症。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首选方法,可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及是否压迫周围组织。对于微腺瘤,一般需要行垂体动态增强磁共振,以更好地发现病变。其他评估:检查视力和视野,评估肿瘤是否影响视神经。评估是否存在其他垂体激素缺乏(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激素)。四、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治疗策略1.多巴胺激动剂(DA):首选治疗多巴胺激动剂是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黄金武器”,通过模拟大脑多巴胺的作用,抑制催乳素分泌并缩小肿瘤体积。常用药物:在我国,溴隐亭是治疗的首选,次选药物为尼麦角林或卡麦角林。效果: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催乳素水平恢复正常,肿瘤体积显著缩小。副作用: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头晕、精神症状(如冲动控制障碍),但通常可通过调整剂量缓解。目标:PRL恢复正常、肿瘤缩小、性功能恢复。2.手术治疗:药物无效时的选择手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或者计划妊娠的大腺瘤患者(降低孕期肿瘤增大风险):经蝶窦手术(TSS):微创手术,对微腺瘤和部分大腺瘤的治愈率较高。术后监测:需定期复查催乳素水平和MRI,评估肿瘤是否复发。3.放疗:最后的选择放疗主要用于药物和手术治疗失败的侵袭性或恶性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现代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如伽马刀)可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五、特殊人群的管理1.妊娠与生育妊娠期间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可能增大,需密切监测。一般认识溴隐亭在妊娠早期通常是安全的,适用于备孕女性,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2.儿童与青少年儿童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可能更具侵袭性,需尽早诊断和治疗。遗传因素(如MEN1和AIP基因突变)需特别关注。3.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的微腺瘤可能自然缩小,可尝试停药。大腺瘤需继续治疗以控制肿瘤生长。4.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引起高催乳素血症,需区分药物相关性和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六、长期随访管理1.定期复查泌乳素水平:初始治疗每1-3个月检测一次,稳定后每6-12个月复查。垂体MRI:药物治疗6-12个月后复查,评估肿瘤变化;病情稳定后可2-3年复查一次。性激素与月经监测:关注月经恢复情况,评估卵巢功能。2.药物调整与停药时机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数年或更久),不可自行停药(易复发)。停药指征:泌乳素正常、肿瘤消失或显著缩小>2年,且无生育需求者,可尝试逐渐减停(需医生评估)。结语: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是一种可治可控的疾病,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手术或放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如果您或家人出现上述症状,请尽早就医,寻求专业内分泌科或神经外科医生的帮助。科学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是战胜疾病的关键!----------------------------------------------------------------------------经鼻蝶手术示意图04月02日
189
0
0
-
王镛斐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 泌乳素升高不一定是泌乳素瘤,导致泌乳素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熬夜、药物、空腹,抽血时紧张等,当然其他类型的垂体大腺瘤或鞍区其他肿瘤病变压迫垂体柄,也会导致泌乳素升高。有经验的医生会通过病史询问甄别导致泌乳素升高因素,结合仔细阅读影像学片,最后确定是否泌乳素瘤。体检、备孕或因月经紊乱就诊都可能会检查发现泌乳素升高,如果泌乳素检查结果小于200ng/ml(或泌乳素正常范围高限10倍以下),建议复测泌乳素,而不是立即做磁共振检查。复测时要求抽血前一天不能熬夜、抽血前不要空腹,静坐5-10分钟再抽血。如果两次或以上泌乳素都是明显升高的,而且有闭经溢乳、性欲减退、体毛稀疏等症状的,需要做垂体增强磁共振检查;如果初次泌乳素检查结果大于200ng/ml,且排除药物因素的话,建议做垂体增强磁共振检查。当血里的泌乳素超过60%由巨泌乳素构成时,这种疾病又被称为巨泌乳素血症。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巨泌乳素血是泌乳素的一种非活性异构体,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但会干扰用于泌乳素检测。当巨泌乳素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高泌乳素血症的错误诊断,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检查和/或药物治疗。据统计,在全球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中,巨泌乳素血症的发生率为18.9%。因此,早期筛查巨泌乳素血有助于避免错误诊断和不必要的治疗。所以,当症状和影像诊断都与高泌乳素结果不符时,建议做巨泌乳素检查。由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内分泌科、神经外科组成的多学科临床诊疗团队申报的巨泌乳素检测项目获“UNIVANTS卓越医疗奖”,成为2024年唯一获得该奖的中国团队。排除肿瘤因素的泌乳素升高异常,以下情况不一定需要服药:泌乳素轻微升高,但没有高泌乳素血症相关症状,比如闭经、溢乳、性欲减退、体毛减少、精子质量下降等情况。建议每3-6个月复查泌乳素,一年后复查垂体增强磁共振。垂体泌乳素瘤患者比较幸运的是,与其他功能性垂体瘤相比,可以首先选择药物治疗。因此,既往治疗大都是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年轻患者长期服药、药物的敏感性和迟发性耐药、大腺瘤患者妊娠期间肿瘤突发卒中增大等的问题,随着内镜经鼻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发展,药物负影响的问题显得越来越明显,许多泌乳素瘤患者更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国内外有经验的医生普遍认为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或边界清楚、没有侵袭海绵窦的大腺瘤,可以选择手术。华山医院金垂体团队的临床研究数据表明,微腺瘤手术全切率高达90%~95%,术前未服药的非侵袭大腺瘤手术全切除率也接近90%。因此,对于手术全切除率比较高、年轻有生育需求的泌乳素瘤患者,手术可以作为治疗首选。垂体瘤卒中(急剧视力下降、伴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垂体大腺瘤伴出血囊变(药物无法缩小出血囊变部分),肿瘤伴有脑脊液鼻漏或服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需要尽快做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如果侵袭性巨大泌乳素瘤药物和放射治疗效果不佳,肿瘤继续增大,也要考虑手术治疗。总体来说,有经验的垂体瘤外科医生在决定治疗方案,推荐手术时,已经谨慎评估过手术安全性。虽然从科学理论和目前外科手术发展状况来看,术后垂体功能减退、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出血、视力下降、嗅觉减退或失嗅、鼻窦炎等仍然不可避免(有些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事实上已经非常低),但垂体瘤外科医生给予手术治疗建议时,应该是手术的利要大于弊。国内目前仅能从医院获得溴隐亭药物,该药初始都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不建议空腹服药),逐渐增加到与泌乳素和肿瘤大小相匹配的剂量,以尽可能减少药物副作用(恶心呕吐、头晕、便秘和鼻塞等)但也有很少部分病人副反应很大,或很难忍受这些不适。长期药物治疗带来的心理障碍(抑郁和焦虑)也受到许多临床医生的关注。国外的卡麦角林疗效和副反应明显好于溴隐亭,但药物获取困难、对于完全耐药的泌乳素瘤的疗效有限、及该药的心瓣膜风险(发生率很低),都是临床医生会提及的问题。另外药物导致肿瘤纤维化(增加手术难度)和长期服药问题也会困扰一些没有作好长期服药心理准备的患者。男性泌乳素瘤大多与女性患者不同,泌乳素非常高,肿瘤巨大而且极具侵袭性,对临床医生带来极大挑战,因此男性泌乳素瘤被归类为五大难治性垂体瘤之一。大多数情况下,男性侵袭性泌乳素瘤首选服药,部分病人药物治疗效果很好,肿瘤明显缩小。但少部分男性泌乳素瘤患者服药剂量很大,虽然肿瘤缩小,但泌乳素仍然很高,对年轻男性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来说,无疑会影响性生活质量,精子质量下降增加生育难度。因此华山金垂体团队提出,对于手术风险可控、肿瘤切除可达90%以上的侵袭性泌乳素瘤,可以施行减瘤手术,术后继续药物治疗(有利于药物可以满意控制泌乳素,或者可以小剂量药物控制残瘤和泌乳素),这样也可以避免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再考虑手术治疗时,陷于药物导致肿瘤纤维化增加手术风险的尴尬境地。以上建议来自本人近三十年垂体瘤治疗经验的积累,更结合了大量的文献和专家共识,希望对高泌乳素血症或垂体泌乳素瘤患者有所帮助。但每个专科医生都有经验和理解局限,如果医生答疑仍然无法满意解释你的病情,提供合适治疗,请多咨询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或者可以微信登陆华山医院门诊服务公众号,点击多学科联合门诊,预约垂体病MDT门诊,相信多学科专家的会诊讨论会给您一个满意的诊断和治疗方案。03月02日
1203
0
22
-
2024年11月19日
41
0
0
-
姚勇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神经外科 垂星期泌乳素超过两倍,垂体瘤是一公分,那这个的多半是一个无功能瘤,它这个可能是一个垂体比效应,因为呢,如果是一公分左右的垂体瘤呢,泌乳素瘤多半来讲,呃,第一个呢,它可能会早早就出现症状了,因为垂体瘤的生长速度是每年一到两毫米,这个一公分应该有起码长四五年了,那呃,如果她一直是个泌乳潴瘤,你早可能就会出现,比如说月经一直不规律啊,或者乳腺有异常的分泌物啊,那另一个呢,如果只是超过正常值两倍,多半来说的,一个是确定理效应,一个呢,就像我刚才说的是一个那种生理性波动啊,比如说早晨啊,是不是在一个很匆忙的状态去抽的血,这个是应激状态下呀,包括睡眠不好,都可能会出现短啊,轻度的没有说增高,所以说呢,如果让我判断,我觉得这可能还是主要是一个无功能流为主,如果一个一公分左右的无功能瘤呢,那么可能还是要观察,因为呃,相对。 来说呢,他。 还长大的风险还是有的,那么目前可能不需要马上手术,但是还是建议您每年做一个核实,看一下这个情况,如果动态观察,他确实越来越大,他应该尽早手术,这个难度不大。2022年11月19日
48
0
1
-
刘春晖副主任医师 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 泌乳素型垂体瘤是指垂体分泌泌乳素(PRL)的肿瘤。一、女性泌乳素(PRL)型垂体瘤大部分为微腺瘤,见于20-30岁的青年女性。典型的症状为闭经-乳溢-不孕三联征。闭经-不孕可由于高泌乳素血症对性功能的抑制作用所致,表现于下丘脑水平,由于它干扰了正常的雌激素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RH),分泌的正反馈作用而致LH高峰与排卵。其中继发性闭经比较多见,约占90%。乳溢是本症的主要表现,多为触摸性泌乳,约占50%-90%;性功能障碍约占60%,主诉多为性欲减退或缺如、性感丧失等。其他性腺功能减退的症状有经期缩短、经量稀少或过多、月经延迟及不孕、乳腺萎缩,阴毛脱落,外阴萎缩、阴道分泌物减少等。女性青少年患者可发生青春期延迟、生长发育迟缓及原发性闭经。伴随的代谢障碍表现如肥胖、水钠潴留等症候群。部分长期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由于低雌激素血症可发生骨密度减低,还可发生轻度多毛、痤疮。二、男性泌乳素(PRL)型垂体瘤男性泌乳素瘤诊断时一般都较大了,常向鞍上发展,但相对少见。主要表现为性功能减退,约占83%.,可为完全性或部分性。比如程度不等的性欲减退、阳痿,男性不育症及精子数目减少。由于症状进展缓慢且有较大的波动,不易引起患者注意,所以很多患者发现的都较晚,发现时影像学检查已多为大腺瘤,神经压迫症状较明显。体格检查可发现患者胡须稀疏、生长缓慢、阴毛稀少、睾丸松软。男性青少年患者青春期发育及生长发育停止,体态异常和睾丸细小;此外大部分男性患者会有肥胖的情况。所以男性患者当有上述表现时必要情况下建议行垂体激素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早发现早治疗。2022年10月11日
567
0
0
-
2022年04月20日
626
0
4
-
李仙锋主任医师 哈医大二院 神经外科 催乳素(PRL)腺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约占成人垂体功能性腺瘤的40%-45%,以20-50岁的女性患者多见,成人患者男女比例约1:10。女性症状主要是闭经、泌乳、不孕。男性患者雄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性欲减退、阳萎、不育及骨质疏松等。因男性患者症状隐匿且特异性低,常被忽视导致就诊时间晚。诊断 结合症状和鞍区影像学检查对疑诊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患者,如果血清催乳素>100-200μg/L,并排除其他特殊原因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则支持催乳素腺瘤的诊断。如血清催乳素<100μg/L,须结合具体情况谨慎诊断。药物治疗 【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2014版)】推荐对垂体催乳素腺瘤的首选治疗仍然是药物,目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主要有溴隐亭和卡麦角林。药物能使绝大多数病人PRL水平正常和肿瘤体积显著缩小,而且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种大小的肿瘤。(l)溴隐亭:服用方法:溴隐亭(2.5mg/片)治疗的初始剂量为0.625-1.25mg/d,建议晚上睡前跟点心口服。每周间隔增加1.25mg直至达到2片/d或3片/d。通过缓慢加量计划和睡前跟点心同服的方法来减少不良反应。7.5mg/d为有效治疗剂量,如果肿瘤体积和PRL控制不理想,则可以逐步加量至15mg/d。继续加量并不能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因此,不建议15mg以上的大剂量,而是建议改为卡麦角林治疗。(2)卡麦角林:服用方法:0.5mg/片的初始治疗剂量为,每周0.25-0.5mg,剂量每月增加0.25-0.5mg直到PRL正常,很少需要剂量超过每周3mg。对比溴隐亭,卡麦角林服用更方便,患者的耐受性更好,对溴隐亭耐药的患者可选用卡麦角林治疗。(3)药物不良反应:溴隐亭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症状,鼻腔充血,便秘,体位性低血压,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休克表现;乏力、焦虑、抑郁、酒精不能耐受;药物诱发垂体瘤卒中。卡麦角林的不良反应同溴隐亭,消化道不良反应比溴隐亭轻,其他包括精神疾病,潜在的心脏瓣膜病。(4)停药:药物治疗的最大困难是停药难,也就是撤药后的长期治愈率低,大部分患者需长期用药。即便PRL水平下降到正常范围,仍需服用足量的药物用以进一步缩小肿瘤体积。当PRL水平保持正常至少两年,肿瘤体积缩小超过50%,才考虑逐步减量,因为在这一阶段,低剂量能维持稳定的PRL水平和肿瘤大小。然而,停止治疗可导致肿瘤的增大和高催乳素血症的复发。基于这一原凶,对大或者巨大腺瘤患者药物减量或停用后必需进行严密随访。外科治疗 垂体催乳素腺瘤选择手术治疗需根据以下情况综合判断:肿瘤大小、血催乳素水平、全身情况、药物治疗反应,患者的意愿以及对生育的要求。 绝大多数手术可以采用经鼻手术入路,随着现在外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神经内镜微创技术的进步,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可以使经蝶窦入路手术更精确、更安全、损伤更小、并发症更少。有文献报道,微腺瘤停药后一年长期缓解率也只有36%-40%,也就是说,60%的病人撤药1-2年后会复发。而手术的长期缓解率,对于微腺瘤可以达到60-90%。因此,外科还是药物作为首选治疗变得具有一定的争议,经蝶窦入路手术也是垂体催乳素腺瘤患者除药物治疗之外的另一选择。 手术疗效与手术者的经验、肿瘤的大小、侵袭程度及病程有关。有经验术者的垂体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逐年下降,微腺瘤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总体不超过5%,推荐患者到有丰富垂体瘤手术经验的医院完成手术,这样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保留残存垂体功能,提高手术疗效。2022年03月16日
794
0
2
-
马增翼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 月经紊乱、溢乳、生育困难……当女孩子遇到这些问题时,可能马上想到去医院看妇产科、内分泌科、中医科,但这些症状背后可能潜伏着另一个“罪魁祸首”——脑垂体瘤。 23岁的白领小张最近有件难言之隐:半年前开始她无故出现月经紊乱、经量减少,更为尴尬的是,上周天气暖和,她只穿了一件单衣,不料上班时衣服竟被乳汁打湿,还被同事撞个正着。自己处于“单身狗”状态,怎么会莫名其妙分泌乳汁呢?小张羞顿生羞愧之心,立刻前往妇产科就诊,医生建议抽血检查一个叫“泌乳素(PRL)”的指标,一查血泌乳素:竟高出正常范围10倍之多!于是她马上在医生建议下做了垂体核磁共振检查,终于真相大白:原来小张患了脑垂体瘤!年轻的小姑娘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月经紊乱不是妇科毛病吗?和脑垂体有什么关系?得了脑肿瘤我该怎么办呀? 后来小张被妇产科医生转诊到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金垂体”诊疗中心寿雪飞教授处,寿教授打消了小张的困惑并向她解释这是一种良性肿瘤,建议先行药物治疗,吃一种叫“溴隐亭”的药物。小张口服溴隐亭治疗1月后,复查泌乳素降至了正常范围,月经紊乱、溢乳也明显改善,然而新的问题却接踵而至:小张是个“马大哈”,工作一忙起来总忘了吃药,泌乳素水平经常波动,每个月都要请假跑医院复查泌乳素,再加上服药后自己总感觉恶心、呕吐,偶尔还有头晕,实在是影响工作状态,恐怕今年的职位晋升又要泡汤了!有没有“一劳永逸”方法呢?小张再次来“金垂体”诊疗中心就诊。最终,寿教授团队采用经鼻腔的微创手术成功完全切除了小张的垂体瘤,术后小张不仅泌乳素水平完全恢复正常,月经也恢复了,令人的尴尬的泌乳也消失了,小张又过上了幸福小白领的生活! 很多女性会有和小张相同的疑问:月经紊乱不是妇科毛病吗?和脑垂体瘤有什么关系呢? 一切都要从垂体这个不简单的器官开始讲起,“垂体是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仅有豌豆大小,但是却能四两拨千斤,功能十分强大”。寿教授介绍,“它是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司令部”,控制着全身各种激素的分泌,这些激素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简而言之,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可离不开垂体的正常工作”。而垂体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0-20%。根据肿瘤分泌激素情况可分为功能性垂体瘤(肿瘤细胞分泌泌乳素、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及无功能性垂体瘤(肿瘤细胞不分泌上述激素)。泌乳素型垂体瘤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据统计可占到功能性垂体瘤的50%,多见于育龄期女性。该肿瘤虽属良性,却能分泌过量泌乳素,引起高泌乳素血症。高泌乳素血症可抑制下丘脑及垂体的正常功能,造成促黄体激素(LH)与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不仅影响卵巢甾体激素合成能力,导致雌、孕激素不足,出现月经稀少或闭经,还能导致卵泡发育障碍,出现不孕。另外,泌乳素还可作用于乳腺导管细胞,引起非妊娠期女性分泌乳汁。 怀疑垂体泌乳素瘤,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金垂体”诊疗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垂体瘤多学科协作诊治的示范单位之一,团队众多知名专家分别来自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妇产科、男科、影像科和放疗科等国家重点学科。寿雪飞教授指出,“垂体泌乳素瘤患者多为年轻未婚女性,患者常因隐私羞于启齿而讳疾忌医,导致耽误诊断。其实对于专业团队来说,垂体泌乳素瘤的诊断并不难,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血泌乳素测定、影像学检查3个方面的证据”。 临床表现:垂体泌乳素瘤多为肿瘤直径<1cm的微腺瘤,患者主要表现为内分泌紊乱症状,如闭经、溢乳、不孕不育等。部分大腺瘤(肿瘤直径>1cm)还可出现占位效应:压迫正常垂体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出现食欲下降、乏力、消瘦、)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畏寒、嗜睡、皮肤粗糙、脱发等);肿瘤向上生长压迫视神经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向侧方生长侵犯海绵窦出现复视、眼球活动障碍;巨大垂体瘤还可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脑积水,甚至可压迫下丘脑出现尿崩、嗜睡以及癫痫等症状。 泌乳素测定:通过采取血标本测定血泌乳素浓度。血泌乳素在20ng/ml以下,可基本排除高泌乳素血症;20-200ng/ml,可见于泌乳素瘤,但亦可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泌乳素升高(如服用胃复安和精神类药品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当泌乳素大于200ng/ml时,高度怀疑泌乳素瘤。 垂体核磁共振检查:垂体增强核磁共振检查,亦称鞍区增强核磁共振,是目前诊断垂体瘤的最理想手段,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位置、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重要神经血管的关系,在组织分辨率、微腺瘤检出等多个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头颅CT检查。 得了垂体泌乳素瘤,应该如何治疗? 谈到脑肿瘤的治疗,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手术切除,“见瘤就切”也成为治疗泌乳素瘤普遍存在的误区。其实,治疗泌乳素瘤有三大“法宝”: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放射外科治疗(如伽玛刀)。目前国际上首选药物治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和卡麦角林)可有效降低血清泌乳素水平,缩小肿瘤体积,改善月经紊乱、泌乳等临床症状。由于目前大陆地区尚无卡麦角林,而溴隐亭安全有效,经济易买,因此成为垂体泌乳素的首选治疗药物。 服用溴隐亭(2.5mg/片)应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至可使血清泌乳素维持稳定在正常范围的最小用药剂量,一般不超过20mg/天。应注意,药物治疗期间需每月复查血清泌乳素、雌二醇、促卵泡雌激素、黄体生长素水平以调整溴隐亭剂量,同时每年复查垂体增强磁共振监测肿瘤大小变化。 使用溴隐亭治疗总体安全,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头晕头痛等。但上述不良反应往往较轻,用药相对安全,服药起始阶段还可通过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量以提高适应性,减少副作用。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任何调整剂量,特别是药物减量和停药,都需要在专业医师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并密切随访。 在什么情况下,我需要手术治疗呢? 采用溴隐亭治疗的患者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1、垂体微腺瘤经药物治疗3-6个月无效或效果欠佳; 2、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较大,不能耐受; 3、巨大垂体瘤伴明显视神经压迫,药物无法控制血清泌乳素和缩小肿瘤体积; 4、侵袭性垂体瘤伴有脑脊液鼻漏或药物治疗后出现脑脊液鼻漏; 5、药物治疗或其他原因导致垂体瘤卒中,表现剧烈头痛和急剧视力减退; 6、经验丰富的术者认为有较高手术全切除概率,且患者手术意愿强烈。 目前,神经内镜下经鼻腔微创手术是切除垂体瘤的最先进的手术方式,绝大多数垂体瘤可通过此方式得到完全切除。内镜手术完全在直视下操作,不仅能将肿瘤“斩草除根”,更能最大程度保护鼻腔正常结构,加快术后康复时间。相比传统显微镜拥有更近的景深、更宽广的视角,即使对一些隐藏于颅底深部和角落里的病灶组织,也能够清晰显示。 放射外科治疗(如伽马刀)并不是泌乳素瘤的首选治疗手段,目前仅作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补充。由于放疗后相当一部分病人会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因此,目前放射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手术后肿瘤残留、不能耐受手术或对药物治疗不敏感者,对于育龄期患者选择放疗需更加谨慎。 专家提醒您:当女性发现有不明原因的闭经、泌乳、不孕不育等异常现象,在进行妇科检查和治疗的同时,还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和神经外科进行全面检查。如果确诊泌乳素垂体瘤,务必要及时接受治疗,避免贻误病情。2021年09月16日
1158
0
5
-
赵天智副主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神经外科 日前,颅脑肿瘤中心赵天智主任的网站工作室,有患者咨询: 一位69岁的冯先生,今年常会感觉到眩晕,视力下降,经脑CT检查为脑垂体瘤,当地医院建议手术治疗。想咨询下还有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同时患有20年糖尿病史,不知两者有没有关系? 赵天智主任: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脑垂体瘤属于什么类型,由于垂体是分泌人体激素的内分泌器官,垂体腺瘤可能会引起人体激素分泌增高,引起激素增高属于功能性垂体腺瘤,还有一种不会引起激素增高,就是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其中在功能性垂体腺瘤里面有一类型会引起泌乳素增高,这种类型的垂体腺瘤可以通过吃药控制,但是其他的引起激素水平增高,可能就需要手术治疗。如是无功能性型,有压迫引起视力下降也需要手术治疗,根据现提供的资料,建议到内分泌科把所有垂体瘤相关激素检测一下,看有无异常,同时需要到眼科把视力检查下,等到这些结果全部检查完再进行详细分析,制定治疗方案。 如是生长激素性腺瘤,有可能会引起血糖的升高,因此需要明确激素结果。 脑垂体腺瘤的检查 1、内分泌学检查 应用内分泌放射免疫超微量法直接测定脑垂体的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刺激素、黑色素刺激素、滤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等,对垂体腺瘤的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 2、影像学检查 (1)蝶鞍像为基本检查之一。在垂体瘤很小时蝶鞍可以没有变化,由于肿瘤日渐长大,可致蝶鞍扩大、骨质破坏,鞍背侵袭等。 (2)CT检查采用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后,可显示出5mm大小的垂体腺瘤。更小的肿瘤显示仍有困难。2021年09月06日
644
0
2
-
孟肖利副主任医师 医科院肿瘤医院 神经外科 泌乳素高不一定是垂体瘤引起,可能与以下疾病有一定的关系:第一、颅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生理状态下泌乳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双重调控,故任何导致下丘脑-垂体联系受损的疾病,均可导致对垂体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减弱, 出现高泌乳素血症。下丘脑、垂体肿瘤及其他占位病变 (如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甚至脑膜瘤、脑室囊肿,均可以出现泌乳素增高。特别注意的是,如鞍区占位,颅咽管瘤、Rathke囊肿、无功能垂体瘤,也可能导致泌乳素升高,极易被误诊为泌乳素瘤。第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长期甲减患者表现为泌乳素增高和垂体前叶增大,甚至表现为垂体腺瘤,常被误诊为泌乳素瘤。第三、空蝶鞍综合征是由于鞍隔缺损或垂体体积发生改变,导致蛛网膜下腔伸展至鞍内,垂体体积缩小变扁,多数无意中发现。但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内分泌紊乱、视觉障碍等临床症状,称之为空蝶鞍综合征。有时由于垂体柄受牵扯,可致腺垂体功能减退和泌乳素升高,易被误诊为垂体瘤。2021年08月30日
743
0
0
相关科普号

吴哲褒医生的科普号
吴哲褒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神经外科
1983粉丝12.9万阅读

陈鑫医生的科普号
陈鑫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神经外科
1159粉丝78.8万阅读

康军医生的科普号
康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神经外科
513粉丝5.3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