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月07日
74
0
2
-
李志刚副主任医师 护国寺中医院 外科 63岁的王阿姨脱下袜子时,医生发现她的脚趾甲呈现出异常的灰白色。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最终帮助确诊了王阿姨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这个真实案例提醒我们:脚趾甲不仅是指尖的盔甲,更是下肢健康的"晴雨表"。 一、脚趾甲的异常信号 健康脚趾甲应呈现淡粉色,甲面光滑平整,每月生长约1-1.5毫米。当供血不足时,趾甲会首先发出警报:颜色逐渐褪去红润,变为苍白或青紫色;生长速度明显放缓,甚至完全停滞;质地变得脆硬,容易分层开裂。更值得注意的是,甲床(指甲与皮肤连接处)会逐渐萎缩,形成明显的空隙。 二、藏在指甲下的血管危机 脚趾位于血液循环的"末梢站",距离心脏最远,当动脉硬化、糖尿病或血栓形成导致血管狭窄时,趾甲就像煤矿里的金丝雀,最先感知氧气和营养的减少。临床数据显示,70%的下肢缺血患者早期都会出现趾甲异常。这些变化看似轻微,实则预示着每分钟流向下肢的血液可能减少了30%-50%。 三、不可忽视的全身警报 除了趾甲变化,下肢缺血常伴随其他症状:行走时小腿肌肉酸痛(间歇性跛行),休息后缓解;足部皮肤温度低于身体其他部位;伤口愈合速度显著减慢。这些信号可能提示全身血管系统的健康隐患,有吸烟史、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更需提高警惕。 当发现脚趾甲异常时,可以用棉签轻压甲床:正常情况受压变白后应在2秒内恢复红润,超过3秒提示循环障碍。建议每月洗澡后观察双脚,特别注意趾甲颜色、生长速度的变化。40岁以上人群每年可进行踝肱指数检测(ABI),这是筛查下肢缺血的"黄金标准"。 人体如同精密的生态系统,脚趾甲的细微变化恰似生态监测仪上的预警信号。关注这些无声的警报,就是守护我们行走的自由。毕竟,健康的双脚不仅支撑着身体,更承载着丈量世界的渴望。门诊咨询地点及时间: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西城区航空胡同42号门诊楼外科2诊室)李志刚主任专家诊,周二下午/周四上午03月01日
91
1
0
-
冯睿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介入中心 血管外科 一到晚上睡觉就痛,胃疼痛,你已经发展到很厉害的程度了,你这个叫做静息痛,对对对对,就是安静和休息的时候,对对白天不怎么痛了,早期的时候呢,你只是走路走软了痛,而叫间歇性骨节,然后就是走路和休叫间行痛,再然后就是坏死节肢,就这么几个步骤,三根去啊,你这个脚的颜色很糟糕呀,你这个明显缺血,两条腿肯定都有问题,对你只不过是这条腿,就是走了时间板还没痛,这条腿痛你说对吧,好一点的腿,这症状还有可对更差的眼盖这种痛啊,有一个专门的这这种病人的一个位置,就是一到夜深人静,他注意力集中了,就会更痛,对对,痛血来,然后就是要坐在床上叫屈膝抱竹,要这样子,对找那个脚要找个位置,对,你膝盖要弯起来,要抱着脚,这个时候他的痛会减轻一点,对对对对,关注我,关注血。2024年12月27日
56
1
3
-
章文文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二附院 血管外科 间歇性跛行可能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称之为血管性跛行,又称为腿梗,也可能是腰椎压迫神经引起,称之为神经性跛行。如何区分呢?有5点可以帮助鉴别:(1)腰椎病变通常合并有腰痛症状,而腿梗没有;(2)腰椎病变的跛行症状通常跟身体姿势变化有关,而腿梗跟姿势无关;(3)腰椎病变的疼痛范围更广,从下肢到会阴,而腿梗症状多见于小腿后侧肌群;(4)腰椎病变引起的神经性跛行多表现为刺痛无力、肢体不灵活,而腿梗多表现为肌肉疲劳、紧迫感;(5)部分类型的神经性跛行与活动量有关,而腿梗症状与活动量明显相关。(6)神经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常有,而腿梗无。跛行鉴别有些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存在神经性跛行与血管性跛行,鉴别困难的时候,应及早就医。参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2016年)文章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2024年07月08日
321
0
1
-
陈家兴医师 商丘市第五人民医院 中医外科 除了心梗、脑梗,还有腿梗,没错,出现这些症状要小心。近段时间我们遇到了好几位患者,他们就是因为腿上的血管堵了,就是俗称呢腿梗。腿梗虽然不会像心梗、脑梗造成肌性死亡,但是危害也很大。腿梗之后,下肢就会因为长期缺血,腿脚会冰凉疼痛,走路无力,有的时候颜色会发暗发紫,部分病人还会出现脚趾甚至整只脚发黑坏死,这是最严重的阶段了。不过大家不要过于担心,这种病经过早期的干预,可以避免发展到坏疽这一步。具体怎么办好呢?目前西医和中医都有各自的办法,西医常见的方法比如下肢介入类的手术,对于大血管堵塞其他管腔还可以的患者,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但是也有不少患者就是做了介入类的手术,下肢才开始发黑坏死,可能是细小的斑块脱落导致的急性堵塞。另外还有中。 中医的方法,采用中医中药的方式,帮助患者建立测试循环,刺激毛细血管网的再生,同样能起到改善循环的效果。不管怎么治,大家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尽快就医,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的患者朋友更要引起重视。2024年06月11日
54
0
0
-
2023年12月20日
176
0
0
-
2023年12月20日
217
0
0
-
朱乾坤医师 哈医大四院 介入血管外科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很多大爷大妈们都会感觉到腿脚发凉。出门没走多远就开始出现小腿酸胀酸痛,走路一瘸一拐,必须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走不了多久又得休息一会。而这种“走走停停”在医学上有个术语叫做“间歇性跛行”,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最主要临床表现。一.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局部表现,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甚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展性疾病。最终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截肢甚至危及生命[1]。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病原因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半胱氨酸血症等可促使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稳态受到损害,造成抗凝血功能障碍,诱导炎症反应及血液凝集反应,进展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脂质代谢紊乱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肪物质在动脉中堆积并混以钙、瘢痕组织和其他物质,该混合物略硬化形成斑块,这些斑块的形成导致动脉堵塞、狭窄[2]。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都有哪些症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等级,按Fontaine分期一般将其分为四期[1,3]。 I期(轻微主诉期或无症状期):患者仅感觉到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肢端足癣易发感染而不易控制。 II期(间歇性跛行期):当患者在行走时,由于缺血和缺氧,较常见的部位是小腿的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必须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后,症状有所缓解,才能继续活动。如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重复出现。小腿的间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性病变的最常见的症状。III期(静息痛期):当病变进一步发展,而侧支循环建立严重不足,就会使患肢处于相当严重的缺血状态,即使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疼痛一般以肢端为主。IV期(组织坏死期):主要指病变继续发展至闭塞期,侧支循环十分有限,出现营养障碍症状。在发生溃疡或坏疽以前,皮肤温度降低,色泽为暗紫色。早期坏疽和溃疡往往发生在足趾部,随着病变的进展、感染、坏疽可逐渐向上发展至足部、踝部或者小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只能截肢保命。五.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应该如何治疗?1.生活方式改变,包括:(1)戒烟和远离二手烟。(2)日常锻炼。(3)健康饮食。(4)控制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2.针对间歇性跛行的治疗:(1)药物治疗: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可用于改善周围血管疾病的己酮可可碱(舒安灵)是一种从可可豆中提取的,并且通过在可可豆碱的基础上引入己酮基而得到的一种生物碱,作为一种非选择性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其可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改善灌注、抑制血栓形成,并且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血液的流动性,因此可以显著增加间歇性跛行患者步行距离[4]。(2)介入治疗: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的首选方法。常见的血管腔内技术有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斑块切除术、药物溶栓等[5]。 参考文献:[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6,10(01):1-18.[2] 吕超,韩兵,刘兴华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理机制及治疗进展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8):3088-3090. [3] NorgrenL,HiattWR,DormandyJA,etal.Inter-Soci⁃etyConsensusfortheManagementof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TASCII)[J].JVascSurg,2007,45:S5-S67.[4] 付玉民,王倩.己酮可可碱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01,8(7)[5] 徐义岩,王海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20,26(24):4892-4895+4900.2023年04月24日
558
0
5
-
孟庆友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血管外科 作者:丁庆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医生)转自:文汇报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很多老年人认为,到了冬天腿脚发凉是正常事。偏偏这些“正常事“,很可能是“腿梗”的警报。“腿梗”又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血管也会如同脑血管、心脏血管一样发生阻塞,从而引起下肢动脉缺血,严重时会出现肢体坏死,这就叫做“动脉硬化闭塞症”,俗称“腿梗”。虽然大家对“腿梗”认知比心梗和脑梗少,但它的危害一点也不小,一旦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截肢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腿梗”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超过70岁的老年人发病率可达20%左右。“腿梗”的高危人群可以总结为“两大,两少,九高”:两大:烟瘾大,年龄大;两少:运动量少,慢性肾功能不全;九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体重、高血液粘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炎性指标、高精神压力。由于致病因素相似,发生过脑梗、心梗的患者,需尽早筛查一下有没有“腿梗”的可能,房颤、糖尿病患者也要警惕“腿梗”的发生。“腿梗”的主要症状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急性腿梗由于发病急骤、症状明显,患者大多会及时就医。典型的症状为“6P”症状:即疼痛(Pain)、苍白(Pallor)、无脉(Pulselessness)、麻痹(Paralysis)、感觉异常(Paresthesia)和冰冷(Poikilothermia)。慢性腿梗由于起初症状不明显,休息后能恢复,往往导致延误就诊。“腿梗”该如何治疗?动脉硬化属于全身性动脉疾病,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在医生指导下加强下肢运动锻炼从而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注意足部护理避免损伤等均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药物治疗主要应用于早、中期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或作为手术及介入治疗的辅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以及血管扩张及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药物如西洛他唑、安步乐克及前列腺素类药物等。下肢动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治疗方法,适合老年人,尤其是一般情况不佳、合并基础性疾病多、手术风险大的患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治疗效果确切的优点。若想预防“腿梗”,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针对“两大,两少,九高”的危险因素,戒烟,控制体重、血糖、血脂、血压、尿酸,多运动,保持心情愉悦,非常重要。同时,注意足部保暖,防烫伤。穿着合脚的鞋及干燥的厚袜子,避免热水烫脚,谨防暖水袋、暖宝宝等烫伤。做好足部护理,每天洗脚并及时治疗脚癣等足部真菌感染,修剪趾甲时要小心,有甲沟炎、鸡眼或老茧要去正规医院处理。如发现皮肤溃疡或损伤的迹象时第一时间就诊。小贴士:五步法在家发现“腿梗”第一步“看一看”:看看自己双下肢的颜色,有没有变白或变紫变暗;第二步“摸一摸”:摸一下双下肢的温度,凉不凉;第三步“搭一搭”:搭搭自己的足背动脉,看看跳动减弱没减弱,两边对比一下;第四步“走一走”:以正常的速度走一段路,感觉一下下肢有没有酸痛不适;第五步“量一量”:量量自己上肢的血压和下肢的血压。如果有足部颜色、温度的变化,足背动脉变弱或者消失,走路后下肢的酸痛不适,下肢的血压比上肢低很多,此时需要前往正规医院的血管外科就诊。2023年03月05日
113
0
0
-
郭连瑞主任医师 宣武医院 血管外科 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某些活动(如步行或爬楼梯)后,髋部、大腿或小腿的一侧或双侧肌肉出现痛性痉挛(跛行)。腿部麻木或无力。小腿或足部冰凉,特别是与另一侧相比时。脚趾、足部或腿部的溃疡不愈合。腿部颜色改变。足部和腿部的毛发脱落或生长缓慢。趾甲生长减慢。腿部或足部的脉搏减弱或消失。如果疾病进展,可导致您休息或躺着时出现疼痛(缺血性静息痛),严重可影响睡眠。通常将双腿垂悬于床边,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何时就诊:如果您有腿部疼痛、麻木、颜色苍白、温度下降等表现,不要将其视为衰老的正常表现而不予理会。请联系医生并预约就诊。如果您符合以下情况,也需要接受筛查:年龄超过65岁。年龄超过50岁,且有糖尿病病史或吸烟史。年龄低于50岁,但患有糖尿病且存在其他危险因素,比如肥胖或高血压。2023年02月10日
138
0
2
相关科普号

潘俊杰医生的科普号
潘俊杰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心内科
3383粉丝128.1万阅读

刘旭坤医生的科普号
刘旭坤 主任医师
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
外科
283粉丝1.9万阅读

郭学利医生的科普号
郭学利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管外科
5385粉丝2.1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