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蜂窝织炎

就诊科室: 眼科  眼眶及肿瘤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注意事项
  • 8预后

介绍

眶蜂窝织炎是一种发生于眼眶软组织内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常见症状为眼睑眼眶部皮肤红、肿、热、痛,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一例典型的眶蜂窝织炎患者经典治疗方案。

陈剑 主治医师 澧县中医医院 眼科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微生物感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是发生眶蜂窝织炎的主要原因,其中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感染途径有周围组织、外伤和经血液感染等。

  • 多数由眼眶周围组织炎症蔓延所致,例如鼻窦炎、面部和眼睑皮肤疖肿、急性泪囊炎等,如果治疗不及时,炎症逐渐扩散到眼眶软组织,可致病。
  • 眼睑、眼眶周围外伤,如眼睑穿通伤创口感染,外伤导致眶内异物,尤其是植物性异物携带的细菌或真菌较多,若未及时取出或有残留,形成感染或瘘道(脓腔),可导致眶部软组织弥漫性炎症。
  • 经血液感染: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的化脓性感染,经血液循环迁徙至眼眶,全身脓毒血症时眼眶也可同时感染。
  • 其他原因,包括眼部手术、眼内炎、眼部肿瘤坏死等。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眶蜂窝织炎,需加以注意:

  • 儿童:由于儿童免疫功能不健全,上呼吸道感染和鼻窦感染发病率较高,因此,儿童眼眶感染较成人多见。
  • 患有糖尿病、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功能异常者更易发生此病。

症状表现

本病可分为眶隔前蜂窝织炎和眶深部蜂窝织炎,后者表现较严重。可表现为眼睑皮肤红肿,眼球突出、疼痛、眼球运动障碍。眶深部蜂窝织炎还可有视力下降、眼睛无法完全闭合、角膜感染等。严重时,患者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头痛等脑膜刺激症状,甚至合并颅内感染出现神志不清等。

常见症状

  • 眼眶、眼球疼痛,压迫眼眶和眼球时疼痛加重,眼球转动时疼痛明显。
  • 眼睑皮肤和结膜水肿充血,眼球突出,结膜出现干燥、糜烂、坏死等。
  • 视力下降,是由于眼眶内软组织炎性水肿压迫视神经或发生视神经炎所致。
  • 发热、头痛等。

并发症

严重者可丧失视力。由于眼眶和颅内相交通,眼静脉血回流至颅内的海绵窦,一旦眶内有感染,极易波及到颅内,甚至会危及生命。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儿童眼眶蜂窝织炎之一-临床特征

樊云葳 主任医师 北京儿童医院 眼科

如何预防

  • 注意眼部、面部等感染性疾病的及时治疗。
  • 外伤处理应及时、准确。
  • 对全身感染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等积极治疗。
  • 儿童患呼吸道等疾病时也应注意及时就医。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病史、眼部检查综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眼部检查:检查外眼及眼内情况。
  •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等生化指标、体温、血压、血糖等。明确炎症病菌等。
  • 影像学检查:包括眼眶超声探查、CT、MRI 等。进一步了解组织感染情况。

治疗方式

抗感染治疗是关键,需要尽快使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通过静脉给药,同时寻找感染源并做相应处理。发病早期就采取及时有效治疗,能够很好地恢复。需要特别注意,对于并且严重者,尤其是眶深部蜂窝织炎,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失明,甚至危及生命。

药物治疗

未明确病原体时选择广谱抗菌素,在病变区坏死组织或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后应用敏感抗菌素。外伤致眶内感染,尤其残留植物性异物时,要警惕是否为真菌感染,必要时应用抗真菌治疗。

手术治疗

  • 形成眶内脓肿时,行切开引流术。
  • 形成颅内感染或脓肿时,转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眼眶蜂窝织炎之三--治疗

樊云葳 主任医师 北京儿童医院 眼科

注意事项

  • 注意清洁颜面部、眼部皮肤。
  • 积极治疗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容易致病的原发疾病。
  • 生活工作中注意眼部、眼眶的安全防护。

预后

  • 眶隔前蜂窝织炎临床症状改善通常在 24-48h 内,预后很好,几乎所有病例都能恢复。
  • 眶深部蜂窝织炎通常在 24-48h 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与风险因素(如免疫缺陷)、疾病进展程度等有关,一般出现并发症预后较差。

眶蜂窝织炎相关科普号

邓世靖医生的科普号

邓世靖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眼角膜科

9288粉丝38.1万阅读

张明亮医生的科普号

张明亮 主任医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7191粉丝339.2万阅读

魏锐利医生的科普号

魏锐利 主任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眼科

6408粉丝198.9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注意事项
  • 8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