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面瘫后连带运动(联带运动)是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复杂反应,具有明显的“双面论”和“双重特性”
面瘫后联动连带运动(联带运动)是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复杂后遗症,具有明显的“双面论”和“双重特性”——既有神经修复的积极意义,又伴随功能紊乱的负面后果。以下从机制、双重特性、预防及医疗处理方案进行详细分析:一、联带运动的概念与机制定义:联带运动指面部某一肌肉群(如眼轮匝肌)自主收缩时,引发另一肌肉群(如口周肌)异常不自主收缩的现象,例如眨眼时口角同步抽动。 核心机制: 1.神经错向再生(主导机制):面神经轴突再生时误入错误神经内膜管,支配非目标肌肉,导致运动信号“错配”。 2.假突触传递:脱髓鞘病变使神经冲动在相邻轴突间“短路”。 3.皮层重塑:中枢运动皮层功能重组,支配不同肌肉的皮层区域距离缩短,加剧异常联动。 4.面神经核兴奋性增高:神经损伤后核团代偿性亢进。二、联带运动的双重特性:有利与弊端有利面(生理代偿性) -神经修复的标志:表明受损面神经具备再生能力,是功能恢复的基础。 -部分功能代偿:例如闭眼动作可能间接激活口周肌,在重度面瘫早期提供有限的口部运动支持。改善闭眼功能,保护角膜。 弊端(病理损害性) 1.功能干扰 -异常表情:如眨眼伴口角抽动,导致表情扭曲、社交尴尬。 -运动障碍:严重时干扰进食、言语(如闭眼诱发口唇紧闭)。 2.心理与社会影响 -长期毁容性表情引发焦虑、抑郁及社交回避。 3.继发结构改变 -肌肉长期异常收缩可导致挛缩(如患侧眼裂缩小、鼻唇沟加深)。 ✅双重性本质:联带运动是神经修复的“不完美成果”,兼具功能代偿与紊乱的双重矛盾。三、预防策略:关键在急性期干预预防的核心是减少神经错向再生风险,窗口期为面瘫后1个月内: 1.早期药物脉冲射频干预: -激素(如泼尼松)联合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减轻神经水肿及病毒损伤,降低后遗症风险。 脉冲射频有效。2.神经减压术: -若1个月无恢复迹象(尤其ENoG值<46.5%),需在半年内行面神经管减压术,解放受压神经。 3.电生理监测预测: -面瘫10–16天时ENoG值<46.5%预示联带运动高风险,需强化治疗。 4.避免医源性损伤: -急性期一般避免面部针灸/小针刀,可能损伤神经末梢。四、医疗处理方案:分阶段联合治疗1.非手术治疗 -肉毒素注射: -原理:阻断乙酰胆碱释放,暂时抑制联动肌肉收缩。 -方案:靶向注射眼轮匝肌、颈阔肌等,效果维持3–6个月,需重复注射。 -局限:长期使用可能抗体耐药;过量导致眼睑下垂、口角下垂。 -物理治疗(神经肌肉再训练,NMR): -生物反馈疗法:通过肌电图或镜子实时纠正异常运动,训练分离眨眼与口角动作。 -关键窗口期:肉毒素注射后(肌肉抑制期)开始NMR,效率提升30%。 2.手术治疗 适用于重度联带运动(如Sunnybrook评分<25分): -选择性神经切断术: -切断支配“联动肌”的神经分支(如颈阔肌支),保留关键神经(如下颌缘支)。 -改良术式:联合咬肌神经-面神经吻合术,重建微笑功能,复发率<10%。 -肌肉切除术: -切除过度收缩的肌肉(如颈阔肌),适合肉毒素有效但需长期控制者。 经皮穿刺面神经射频调控术3.联合治疗策略 |方案 |适用阶段 |优势 |局限 | |-------------------|--------------------|---------------------------------------|--------------------------| |肉毒素+NMR |轻中度联带运动 |短期抑制+长期运动重建 |需患者高依从性 | |手术+肉毒素 |重度联带运动 |持久结构矫正+精细调控 |手术创伤,费用高 | |皮层刺激+NMR |实验阶段 |潜在的中枢重塑修正 |临床证据有限| >💡治疗趋势:从单一对症转向“周围-中枢”联合干预(如手术修复神经错接+生物反馈纠正皮层重塑)。五、总结:平衡双重特性的临床路径面瘫后联带运动是神经修复与病理损害共存的典型代表: -预防优于治疗:急性期规范抗炎/脉冲射频神经修复是避免后遗症的基石。 -联合疗法为核心:肉毒素暂时抑制异常运动,NMR重塑正确运动模式,手术修复结构缺陷。 -个体化决策:根据ENoG值、Sunnybrook评分及患者心理需求分层治疗,例如: -年轻患者:积极NMR+肉毒素,保留神经功能; -老年重度患者:手术联合生物反馈,提升生活质。 🌟关键突破方向:深入研究皮层重塑机制,开发非侵入性中枢调控技术(如经颅磁刺激),可能为根治联带运动提供新路径。
北京电力医院神经外科科普号2025年08月09日240
0
2
-
面瘫重建目的是功能重建
王成元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17日39
0
1
-
面瘫后遗难治,我们能做的全在这了!
王成元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04日50
0
1
-
针灸治疗面瘫需要多久才能见效?
针灸治疗面瘫的见效时间因人而异,通常在7天到3个月之间,具体取决于以下因素:1. 病情严重程度•轻度面瘫:症状较轻,针灸治疗通常在1-2周内见效。•中度面瘫:症状较为明显,治疗周期一般为4-8周。•重度面瘫:症状严重,恢复难度大,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2.治疗时机•早期治疗:在发病1-3天内开始针灸治疗,效果较好,疗程较短。•中期治疗:在发病4-7天内开始治疗,效果最佳,总有效率较高。•晚期治疗:发病8天以上开始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疗程较长。3.个体差异•体质较好:年轻、体质较好的患者,恢复速度较快,可能在1-2周内见效。•体质较差:老年患者或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恢复较慢,可能需要1-2个月甚至更长时间。4.治疗频率及配合方式•治疗频率:一般每周治疗3-5次,每次治疗20-30分钟。•配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如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物理治疗(如面部按摩、热敷)等,可加快恢复速度。5.其他因素•患者配合度:积极进行面部肌肉功能锻炼(如抬眉、闭眼、鼓腮等),有助于加快恢复。•治疗规范性:确保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延误。总结 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显著,但见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轻度面瘫患者在1-2周内可看到明显改善,中度面瘫患者需要4-8周,而重度面瘫患者可能需要数月。早期治疗和个体差异对恢复速度影响较大。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以加快恢复进程。
邓元江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6月02日166
0
0
-
揭秘王成元团队面瘫后遗症疗法:“结构-功能-心理”三位一体之奥秘
解密中日友好医院王成元主任团队的,“结构-功能-心理”三位一体综合面瘫后遗症治疗体系!大家好,我是中日友好医院整形外科的王成元主任。我是主任医师、副教授,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导师。我带领的科室是国内最早开展面神经损伤救治工作的团队之一,这些年来,我们也率先开展了多项国际前沿的面神经修复重建新技术。今天我们来聊聊很多人关心的“面瘫后遗症”。简单来说,面瘫后遗症是指面神经受伤之后,恢复不完全所导致的一系列长期问题。后遗症主要有三大表现1. 运动功能减退:面部肌肉收缩乏力,表情僵硬不灵活。2. 联动异常:如张口时眨眼;眨眼时候嘴角和颈部抽动。3. 感觉及痛觉障碍:持续性疼痛、麻木或肌肉紧张感。若上述症状在发病后6个月内未能得到系统而有效的干预,即视为进入稳定期,功能障碍将难以彻底逆转,即使症状改善也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努力。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宣称“面瘫后遗症可以根治”的说法都缺乏科学依据,具有误导性和夸大性。单一治疗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多维困扰。当前面瘫后遗症的最佳应对方式,是建立一个多技术、分阶段、个体化的综合干预系统,从结构、功能、心理等多个维度共同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与生活幸福感。我团队采用“结构-功能-心理”三位一体综合治疗体系:具体包括三个维度:一、神经功能修复维度:微创神经卡压松解+精准植入式柔性电极-神经电生理康复技术 工作原理:① 定位卡压点:利用功能性MRI(fMRI)精确识别面神经沿程的受压部位。② 微创松解:通过内窥镜或小切口手术松解神经受压,恢复神经通路的生理张力。③ 植入柔性电极:在已松解的神经通路中,精准植入超薄、柔性的电极膜片。④ 慢波电生理调控:电极连续释放低频慢波脉冲,调节局部神经兴奋性与电生理状态,促进受损区域的电磁场重建,诱导雪旺细胞增殖、髓鞘重塑与轴突再生。 技术优势① 靶向性强:从影像学和电生理双重定位,确保干预精准到位;② 创伤小、恢复快:微创松解结合柔性电极植入,手术切口微小,患者术后疼痛、炎症反应显著降低;③ 可调可控:电刺激参数(频率、强度、时程)可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动态调整;④ 长期干预:植入式设计支持长期、持续的神经电生理康复,不受外部设备依赖。 适用人群① 面部麻木、持续紧张感;② 异常联动(如张口致眨眼等);③ 慢性面部痛觉不适;④ 早期出现的肌力减退或表情不对称;⑤ 神经卡压明确,但常规康复效果欠佳的患者。通过这一维度的干预,能够从最大程度上释放神经机械压迫,稳固并增强神经电生理功能,为后续的结构重建与心理康复打下坚实基础。二、外形与面部轮廓维度:综合性结构矫正面瘫后遗症不仅造成表情僵硬,更往往伴随明显的面部畸形与不对称,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信与社交功能,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典型形态学改变① 眉眼区:抬眉力弱或消失,上睑下垂,双眼皮变窄/消失,外眦下垂(“三角眼”);眼袋膨出、泪沟加深。② 中面部:颧脂前移位,大小脸不对称,整体轮廓扭曲,呈现过度老化感。③ 面中下交界带:患侧鼻基底凹陷,法令纹加深并延伸成木偶纹。④ 下颌及颈部:口角松弛形成囊袋样下垂,下颌缘模糊;颈部肌痉挛并常见条索状紧张。 分区、分层、多策略联合矫正① 眉眼结构复位+筋膜局部固定:重建上/下睑张力,恢复眼裂对称与神采。② 深平面面部提拉术:自筋膜层深度提升全脸软组织,重塑自然解剖层次,校正整体下垂。③ 自体组织(筋膜/脂肪)精准填充:针对鼻基底、泪沟、法令纹及口周凹陷,补偿体积缺损,修正轮廓塌陷。通过“分区—分层—多手段”协同作用,从微观结构到宏观轮廓,实现面部深度重塑,显著提升对称度与美学效果,帮助患者重建自信与社会互动能力。三、联动异常与不自主运动维度:肌张力调控与精准神经干预 病理概述① 面瘫联动(Synkinesis):面神经损伤后,轴突错配或再生异常导致非意图性肌群协同收缩,典型表现如口动致眨眼、闭眼牵动口角、颈部运动伴随面肌收缩等。② 抽动与不自主运动:因神经重连错配或痉挛性放电引发局部肌肉阵发性收缩,如面颊抽搐、口角抽动、瞬目痉挛。③ 功能与心理危害:联动与抽动不仅干扰表情协调与言语功能,加重肌肉疲劳与疼痛,还会加剧面部不对称、外观焦虑及社交回避,降低生活质量。 精准干预策略① 生物反馈训练:借助镜像反馈或肌电图,帮助患者识别异常收缩,增强肌群自控能力。② 超声引导肉毒素注射:精准定位过度活跃肌群,松解异常联动,减少非意图性收缩。③ 微创肌腹/肌腱附着点松解术:解除结构性牵拉,降低肌群错动强度。④ 电生理辅助高选择性神经–肌肉路径调整:在电生理监测下,切除或重定向错配神经支,精准阻断异常信号传导。⑤ 个体化表情肌再教育:制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案,重建正常表情轨迹与协调性。⑥ 神经–肌肉移植:对重度病损区进行神经或肌肉单位移植,替换功能丧失的肌群,重建新表情动力学。 综合成效:通过“微创→精准→重塑”一体化模式,手术、药物、训练及神经生物电干预环环相扣,能有效减轻联动与抽动,恢复面部表情协调,提升患者社交舒适度、自信心及生活幸福感。
王成元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5月05日623
1
12
-
射频微创外科:面瘫、偏瘫、截瘫后肢体运动及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
射频神经外科:采用非侵入性、安全的物理治疗手段脉冲射频,近年来在治疗面瘫、偏瘫、截瘫后肢体运动障碍及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在治疗面瘫、偏瘫和截瘫后肢体运动障碍方面,射频脉冲术通过精确控制电场脉冲信号,作用于受损的神经和肌肉组织,促进神经元的兴奋和神经冲动的传导,进而加速神经再生和修复过程。射频脉冲术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选择性,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射频脉冲术同样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该技术能够刺激与吞咽功能相关的神经和肌肉群,促进吞咽反射弧的恢复与重建,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减少误吸和窒息的风险。北京电力医院神外二科射频微创手术博士团队:陈琳博士,毛更生教授,梁雄利主任,黄铂渊主任,王梦阳博士,曾炜博士,任聪博士。
北京电力医院科普号2025年04月27日293
1
0
-
面瘫好不了,可以试试脉冲射频
王雷波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29日19
0
0
-
面瘫开始恢复的3种迹象,你占了几个?
大家好我是万继峰医生。第一个就是患者的眼睛能够逐渐闭合,或者闭合时的缝隙在不断缩小,同时流泪的症状也在慢慢减轻。其次,当患者在微笑时,面部逐渐变得对称起来。随着面神经功能的逐步恢复,面部肌肉的协调性也在改善。最后,如果患者之前表情较少,现在却逐渐变得丰富起来,鼻唇沟逐渐出现或加深,口角歪斜的情况也在逐步改善,流口水的情况减少,吃饭时也不再容易塞牙,那么这些都是面瘫正在康复的明显迹象。所以,当你或你身边的人出现以上这些变化时,那就意味着面瘫正在逐步好转。只要我们坚持治疗,积极康复,就一定能够重拾健康的笑容。
万继峰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19日221
0
0
-
为什么有的面瘫恢复快,你的却留下后遗症?这个原因你不得不知!
面瘫恢复的速度和效果,关键在于面神经损伤的轻重。轻度面瘫,通常由受风受寒引起,面神经因缺血水肿而受压,但神经纤维的轴突完整,信号传导可快速恢复,患者往往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康复。然而,重度面瘫,尤其是病毒性面瘫,如带状疱疹,会损伤面神经的细胞体和轴突,导致变性坏死。虽然神经可以再生,但过程缓慢且无序,可能错位再生,导致后遗症。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患者经过长时间治疗,仍未能完全康复。因此,早期治疗和正确方法至关重要。对于重度面瘫患者,单纯针灸效果有限,需针对修复受损神经。我是万继峰医生,专注于面神经损伤和神经修复,已帮助数千例神经痛、面瘫患者实现神经康复。希望这些信息对大家有所帮助。
万继峰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19日154
0
0
-
突发面瘫,需警惕排除腮腺恶性肿瘤!
近期临床工作中,接连遇到以面瘫为首发表现的患者。这类患者自诉都是先发现闭眼睛闭不全或者嘴巴歪斜,可能第一反应去看眼科,眼科医生经过检查后考虑面瘫,建议患者至神经内科就诊。这时候部分患者会遵医嘱至神经内科就诊,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生会建议患者补充腮腺区的B超、CT或者磁共振检查,以排除腮腺肿瘤。但实际上,更多的患者可能会听信一些“偏方”,比如针灸、艾灸、按摩等,来治疗面瘫。在经过几个月或长达一两年的“治疗”后,效果不理想,这时候才想进来进一步检查处置。还有患者因为这段治疗期间肿瘤逐渐突出,才至颌面外科或者头颈外科就诊,检查诊断为腮腺恶性肿瘤导致的面瘫。每次碰到类似的病例我们都会有点痛心惋惜,因为这段时间的延误,可能导致肿瘤进一步增长,同时受肿瘤侵犯的神经损伤进一步加重,导致面部肌肉失去面神经支配从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部分病例在面瘫发生2年后才至我们门诊就诊,往往这时补充的肌电图检查提示面部肌肉已完全瘫痪。虽然因腮腺恶性肿瘤所致的面瘫仅占所有面瘫发生原因的比率约5%左右,但正因为这种低概率事件容易被忽视,最后一步才至我们门诊,这时一般都已错失最佳的治疗机会。因此,我们疾呼——“突发面瘫,需警惕排除腮腺恶性肿瘤!”最简单的方法便是请颌面外科医生临床检查一下或者做个B超,即可排除,以免耽误治疗效果。
徐万林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05日83
0
2
面瘫相关科普号

庄卫生医生的科普号
庄卫生 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113粉丝44.4万阅读

侯双兴医生的科普号
侯双兴 主任医师
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
神经内科
4466粉丝1.4万阅读

张艳宏医生的科普号
张艳宏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针灸科
57粉丝2.8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陈琳 副主任医师北京电力医院 神经外科
面瘫 152票
面肌痉挛 16票
三叉神经痛 7票
擅长:专业擅长:面瘫、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梅杰综合征、舌咽神经痛等面部疾病的开刀、微创、无创全一体化治疗;颈肩腰腿痛、头痛头紧头胀头部不适的微创疼痛手术/注射治疗(神经-关节修复)。 脑积水、颅神经损伤、脑损伤、脊髓损伤、脑出血、脑梗塞、脑血管狭窄、颈胸腰椎管狭窄间盘突出、脑瘤(听神经瘤、脑膜瘤、胶质瘤、胆脂瘤、神经鞘瘤)、脊髓肿瘤等; 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颅骨缺损、脑昏迷等。 利用神经根干生理储备纤维神经段嵌入嫁接重建偏瘫、脑瘫、截瘫部分神经功能(与著名外科专家张少成教授联合开诊)。功能神经外科/卒中中心/神经修复。 -
推荐热度4.8丁伟 副主任医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整复外科
去眼袋 184票
面瘫 89票
痣 60票
擅长:全面颈部手术提升年轻化、面部年轻化微整形抗衰老综合治疗、眼睑皮肤松弛、眼袋、眼周年轻化;面神经损伤、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瘫以及面瘫后遗症;面部软组织不对称、“馒化脸“增生修复、眼部美容整形(眼袋、眼睑皮肤松弛、双眼皮、开眼角)、垫下巴(隆颏),大面积色素痣的美容修复。 -
推荐热度4.7王成元 主任医师中日医院 整形外科
面瘫 105票
整形 9票
唇部整形 6票
擅长:是面部美容整形和面神经修复领域著名专家。 开展各种面部年期化手术,如面部提升、面部脂肪注射等。是国内面神经修复、游离肌肉移植面瘫重建领域的治开创者。擅长以下手术 一、面颈美容手术 1. 面部提升除皱术。包括内镜或开放入路SMAS筋膜下、高SMAS筋膜等技术 2. 鼻综合整形术。 3. 面部脂肪填充术 5. 面部年轻化包括眼整形、美容注射填充等 6. 提眉及丰颏术 二、面颈整形手术 1.面神经损伤修复与面瘫微笑重建; 2.面颈部畸形缺损整复 3.面颈部软组织肿瘤治疗 4.器官移植再造包括耳畸形再造,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生殖器再造、变性手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