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做完消融怎么吃药?
戴维德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7月11日85
0
7
-
儿童射频消融术:给焦虑家长的一颗“定心丸”
心跳加速的小手紧抓着你的衣角,监测仪上数字不断跃升——当孩子被诊断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并建议射频消融时,作为父母的您可能充满担忧。作为儿童心脏科医生,我理解您的不安,让我们用科学事实缓解焦虑。射频消融术: 是一种通过微创方式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当孩子反复出现心跳过速,药物控制不佳时,这项技术已成为首选的治疗选择。作为儿童心脏科医生,我每天都能看到家长面对手术决定时的焦虑神情:“孩子这么小,能承受手术吗?”“做了手术还会复发吗?”今天,我将带您全面了解儿童射频消融术的适用情况、术后复发概率以及现代医学如何最大程度保障孩子安全,帮助您在术前做出安心选择。儿童心脏如同一座精密的电子城堡,正常情况下由“司令部”(窦房结)统一指挥心跳。但有些孩子天生多出一条“电线”(旁路),或心脏某处出现异常电路连接,就会导致心动过速。 明确的手术适应证包括:1.预激综合征(WPW):最常见的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类型,自胎儿期就可能发作。特点是突发突止,心跳可达180-300次/分钟。射频消融成功率超过95%,即使数月大的婴儿在经验丰富的中心也可安全进行。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多见于8岁以上儿童,随年龄增长发生率增加。成功率约96%,但考虑到术中操作风险,3岁以下儿童心腔小,可先考虑药物控制。3.频发室性早搏/室速(PVC/VT):当24小时早搏超过1万次,或已影响心功能时需干预。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孩子消融成功率近90%。4.顽固性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尤其是已导致心脏扩大或心功能下降的情况。 手术年龄不再是绝对限制:传统认为3岁以下慎行,但全国多中心3058例研究显示,在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操作下,低龄患儿成功率与其他年龄组相当,关键在于严格评估手术必要性。几乎所有家长都会担心:“手术成功后,孩子的心律失常还会卷土重来吗?”让我们用数据说话。 1.总体复发率:比您想象的低根据国内3058例多中心研究数据:-首次消融总体成功率96.8%-总体复发率仅4.8%(其中原病灶复发3.6%,新发病灶1.2%) 即使是1000例单中心研究,也显示复发率在8.1%左右,绝大多数发生在术后6-12个月内。 2.分类型看复发概率-预激综合征(AVRT): 复发率4.0%-8.4%,其中右侧旁道(尤其前/中间隔)复发风险较高(可达3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复发率5.9%以内,主要与慢径残存有关-室性早搏/室速: 复发率约6.6%,心耳起源或多源性的复发风险稍高-局灶性房速(FAT): 传统二维标测复发率可达25%,但三维标测指导下降至12.6%以下。 3.复发后怎么办?-多数复发病例可通过第二次手术彻底解决-新技术应用使再次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 -三维标测系统(如CARTO3)的应用使辐射量减少50%以上,成功率提升至90%以上 -冷盐水灌注导管提高深部组织消融效果。1.理解风险与安全保障严重并发症率仅0.55%(全国多中心数据),主要是血管并发症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约0.13%(多与间隔部位消融有关)麻醉风险可控:现代儿童专科医院麻醉评估体系完善 2.术后护理要点活动安排: 术后4-8小时可下床,3天出院,1周恢复学习复发信号识别: 教孩子自测脉搏(安静时60-120次/分属正常范围),出现心慌、头晕及时记录心电图 随访关键点: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 。四、特别提醒:这些情况不必急于手术 虽然射频消融效果好,但不是所有心律失常都需要立即消融:① 、3岁以下:优先药物控制(如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待成长后再评估②、 无症状预激:心电图显示预激波但从未发作心动过速,可观察随访,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预激性心肌病,需谨慎评估。③、偶发早搏:24小时早搏<1万次且心功能正常,建议定期复查④、一过性心动过速:由发热、电解质紊乱等诱发,应先纠正病因。作为医生,我们理解您面对手术签字笔时手心的汗。但请相信,今天的儿童射频消融术已发展成熟——它如同精准的“心内导航”,在三维心脏模型引导下,用温暖的能量修复孩子心脏里那根“迷路”的电线。 当孩子笑着问:“明天手术完,我就能和同学们一起跑步了吗?”您可以看着监测仪上平稳的波形,安心地回答:“是的,宝贝,医生正在为你的小心脏修一条更安稳的路。”
李群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6月19日292
0
0
-
室上性心动过速,2017年两次手术没成功,8年后真相来了
我曾写过一篇科普:什么!室上速、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有“买一送一”?,提及:室上速是一类疾病的统称,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快型,快慢型,慢慢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好几种)、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好几种)等。有时候从普通心电图来看,它们彼“此长得很像”,虽然有些蛛丝马迹能透出鉴别线索,但真正的确诊需要“心脏电生理检查”。简单讲,心脏电生理检查是射频消融微创手术的必备前奏步骤,是手术的一部分。手术中,通过特定的科学设置的“人工早搏”程序,用人工诱导的方法激发出心动过速,判断心动过速的类型,并初步定位心动过速的病灶位置,这就是心脏电生理检查。它在射频消融手术中起“先锋官“作用,也就是说,先要“诱敌出动,搞清敌人方位”。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射频消融,向病灶“准确射出攻击能量”从而歼灭之。最后,再重复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进行“殿后”验证效果,若不能再诱发,证实病灶已被歼灭。 所以说,室上速的射频消融是由“(1)心脏电生理检查,诱发心动过速;(2)射频消融病灶;(3)心脏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完整的三部曲组成。因临床工作中常简称为“射频消融”,故很多人对心脏电生理检查这个名词感到陌生。其实,由上述介绍来看,心脏电生理检查在整个过程中,在起始和收尾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准确性不容小觑。那么,射频消融手术中,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诱发出了心动过速,就一定能把它的性质搞清楚、搞明确吗?非也! 心动过速的病灶,不会主动交待“我是谁,我在心脏哪个位置,医生,你来找我呀”。 它很狡猾,它不明说自己是谁,它有时候还会“化妆”、“易容”。它需要医生耐心地用科学的方法去“推测解读和验证”,识别它的本质。这就考验医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些心动过速,即使在手术现场被诱发出来,就在医生的眼皮子底下,因为彼此长得实在太像,如果医生辨别的能力不够强大,没有“火眼金睛”的判断力,也有“张冠李戴”导致手术失败的可能。 这里,插播一个当年的段子。小伙子A和小伙子B长得挺像。这俩位因不听话,犯了错误,被先后送进了拘留所,成为室友。A父知道后,十分生气,真是恨铁不成钢,决定教训教训自家不成器的儿子小A。他冲进去二话不说,逮住“小A”就是一顿爆揍,几个工作人员愣是没拦住。A父是功夫世家出身,一身拳脚真是没减当年,打了小A足足十分钟,最后还一脚把小A踹飞了五米远。就在打得起劲的时候,旁边角落里突然传来一声:“爸!你打小B干什么?”后来,B父知道了儿子小B被A父无缘无故打了一顿,气得不行,要去教训小A,出出气。B父也冲进拘留所,拉过小A也是一顿暴揍,要替自家儿子小B好好出口气。这时,旁边的小A提醒:“叔,你再揍,小B他就快不行了……”笑话虽然是笑话,但也说明,验明正身,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在心脏电生理手术中,医生一定要对“心动过速”验明正身。否则就会尝到苦头。这里列举最近遇到的一个病例,多年前因限于当时当地医生的能力,未能正确识别,2次手术未能成功。8年后,进行第3次手术,才探明真相获得成功。L先生于2017年5月,因“室上速”从县城里到了省城大医院求医,行射频消融术。电生理检查时诱发出心动过速,当时医生判断是“右后间隔房速”(图1),考虑到“房速“可能会比较复杂,因没有预先准备三维导航系统(那个时候很多医院还不是常规应用三维),成功率可能较低,于是结束了手术,准备择期再做。一个月后,备好了三维导航,也请了省外的知名专家,再上手术台,电生理检查竟然诱发出了心房颤动,没有诱发出所谓的房速,出于慎重未行消融结束了手术(有手术记录图,图略)。连续2次没成功,患者心理受到打击,此后心灰意冷,不想再接受射频消融。奈何,因心动过速间断发作,日趋频繁,不得已在8年之后,来沪找到程医生主刀进行第三次射频消融。在手术中诱发出心动过速后,经仔细鉴别,明确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相对少见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即“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图2),虽然“长得和房速很像”,但并非是房速,并成功完成了射频消融。下面,对患者既往两次手术未能成功的原因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复盘,不一定正确,仅是一家之言。第一次:(1)未能明确诊断,把“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诊断成了“右后间隔房速”。(2)过于依赖三维导航系统。因为把心动过速诊断成了“房速”,囿于“房速”的射频消融比“室上速”复杂的印象,思想上产生了“依靠三维才能解决房速”的思维定势,未能尝试二维技术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细致标测和鉴别诊断。其实就算真是房速,虽然三维有优势,某些典型位置的房速,二维技术也并非一定不能成功消融。第二次:因诱发出房颤,而终止手术。推测诱发出房颤的最大可能性是术中应用了异丙肾上腺素加强诱发(手术记录描述使用了异丙肾上腺素),由于药物的兴奋作用,以及诱发强度或方式不合适,或导管操作的机械刺激,导致出现了房颤。解决办法:要抓住患者平时心动过速为“室上速”而并非房颤这一核心点,术中即便诱发出了房颤,也是非特异性的干扰因素,可以考虑等待10-20分钟左右自行复律或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后,再进行低强度的适当的诱发,以诱发出与平时心动过速一致的心律失常作为诱发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射频消融。
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科普号2025年05月01日73
0
0
-
刘主任,房颤消融术做完后,现在能喝咖啡和茶吗?
房颤大讲堂2025年04月24日34
0
0
-
房颤消融术后,抗凝药需要吃多久?医生提醒:停药时机要看两个关键点
刚做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最常问的问题就是:“医生,我心脏都治好了,抗凝药能停了吗?”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取决于术后血栓风险“时间窗”和患者的卒中风险评分。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问题的核心逻辑。一、消融术后仍需抗凝:警惕“治好了心跳,没治好血栓”射频消融通过“灼烧”心脏异常电路,恢复窦性心律,但术后前3个月是血栓形成的高危期,原因有两点:心房顿抑现象:消融后的心房收缩功能暂时减弱,血液容易淤滞形成血栓;房颤复发隐匿期:早期无症状的短暂房颤复发(发生率约30%),可能未被患者察觉,但足以诱发血栓。国际指南明确建议:无论术后心律是否稳定,所有患者至少需继续抗凝药治疗2个月(部分高危患者延长至3个月)。二、抗凝药吃多久?看两个“金标准”关键点1:血栓风险“时间窗”——术后2-3个月是分水岭低危患者(CHA2DS2-VASc评分≤男性1分/女性2分):术后2个月若心电图确认无房颤复发,可考虑停用抗凝药;中高危患者(CHA2DS2-VASc评分≥男性2分/女性3分):即使房颤未复发,也需长期甚至终身抗凝,因为患者本身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等独立危险因素。关键点2: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决定命运这个评分系统是决定是否停药的“核心指标”(具体评分见下表):举个典型例子:张先生(70岁,高血压):评分=1(高血压)+1(年龄65-74岁)=2分→需长期抗凝;李女士(68岁,糖尿病+卒中史):评分=1(糖尿病)+2(卒中史)+1(年龄65-74岁)+1(女性)=5分→必须终身抗凝。三、停药≠安全!这些细节可能让你前功尽弃复发房颤的“沉默杀手”:约20%患者术后复发房颤时无症状,需通过定期心电图或长程心电监测(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确认心律;左心耳血栓的隐患:即使心律正常,若左心耳存在血栓(经食道超声可检出),必须延长抗凝至血栓消失;药物选择与出血风险: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比华法林更安全,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四、医生忠告:停药不能靠感觉,必须走“三步流程”术后2个月: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卒中风险评估:计算CHA2DS2-VASc评分,结合是否存在左心耳血栓;医患共同决策:心内科医生与患者讨论出血风险、用药便利性等,制定个体化方案。总结:房颤消融术后抗凝药的停药时机,既要抓住术后2-3个月的“安全时间窗”,又要用卒中风险评分“量体裁衣”。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科学评估才能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本文仅为医学科普,不替代专业诊疗,个体治疗方案请以临床医生指导为准。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王雅薇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03日110
0
0
-
我在您做了两次消融手术,非常成功,后来我又做了心肌肥厚手术(微创),想问一下以后房颤犯了还可以消融吗
房颤大讲堂2025年03月27日48
0
1
-
房颤消融手术后科学恢复指南
房颤(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而导管消融术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许多患者术后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什么时候能洗澡?多久能运动?什么时候能回归正常生活?”本文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您梳理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 一、术后洗澡时间:安全与清洁兼顾 房颤消融术通常为经皮穿刺血管后行手术治疗,一般在大腿或颈部有2-4个血管穿刺点。 1.术后24小时内:保持穿刺部位(通常在大腿根部或颈部)绝对干燥,用无菌敷料覆盖,可擦浴避开伤口。2.淋浴时间:若伤口无渗血、红肿,术后48-72小时穿刺点结痂后即可淋浴,但需注意:水温不超过40℃,避免长时间冲淋;不可用力搓揉穿刺部位,用水冲洗即可。3.术后1周内禁止盆浴、游泳或泡温泉,防止伤口浸泡引发感染。 二、体力运动:循序渐进,避免风险 术后运动需分阶段恢复,既要促进心肺功能,又要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或心脏负担过重:1.术后2周内:伤口愈合关键期,避免剧烈活动 -术后第1天可下床缓慢行走; -禁止提重物(>5kg)、弯腰用力或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 2.术后2-4周:逐步恢复日常活动 -可进行散步、瑜伽、太极等低强度活动,每日20-30分钟; -避免对抗性运动(如篮球)和突然加速的活动(如短跑)。 3.术后1个月后: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经医生评估后,可逐步恢复慢跑、骑行、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 -运动时心率建议控制在(220-年龄)×60%以下。 特殊提醒:服用抗凝药(如利伐沙班、艾多沙班等)期间,需避免高风险运动(如滑雪、登山),以防磕碰后出血难止。 三、工作与生活恢复: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1.办公室工作: -术后1周内可恢复伏案工作,但需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避免久坐。 2.体力劳动: -搬运、驾驶等需集中注意力的工作,建议术后2周再逐步恢复; -重体力劳动(如建筑工人)需延长至术后4周。 3.社交与旅行: -术后1周可参与聚餐、短途旅行,但需避免熬夜、饮酒和情绪激动; -长途飞行或高原旅行建议术后3个月再进行,以防血栓风险。 四、长期恢复与生活习惯调整 1.药物管理: -抗凝药(如利伐沙班)需规律服用3个月至终身(根据卒中风险); -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通常服用至少3个月,期间需监测心率、血压及甲状腺功能。 2.饮食建议: -术后4-6周内选择温软半流食(如粥、面条),避免坚硬、过烫食物刺激食道; -长期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减少咖啡因和酒精。 3.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需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评估心房恢复情况;以后每年复查一次。 -若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恢复周期延长至6-8周,需预防跌倒并加强营养支持; -合并慢性病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同步监测血压、学堂并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影响心脏恢复; 六、若出现以下“红灯信号”,需立即就医:1) 穿刺部位突然出血、肿胀;2) 突发胸痛、呼吸困难或晕厥、昏迷;3) 心悸持续超过30分钟,或脉搏持续<50次/分/>120次/分;4) 发热>38.5℃伴寒战(警惕感染) 总而言之,多数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可回归日常生活,恢复期间需保持平和心态,避免焦虑或急于求成,安全比速度更重要!科学恢复、定期随访、调整生活方式,让治疗效果最大化。
陈婕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27日384
0
1
-
房颤消融术后3月内复发的应对策略
一、什么是房颤射频消融术房颤,也就是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简单来说,正常的心脏跳动是有规律的,而房颤时,心房会快速且不规则地跳动。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治疗房颤的微创手术方法,医生通过导管在心脏内找到那些引起房颤异常的电活动区域,然后利用射频/脉冲/冷冻等能量把这些异常区域摧毁,就像是在心脏的“电路”里修复故障点,让心脏能够恢复正常的心律。二、术后3月内复发的原因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月内复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心脏组织自我修复过程中的电生理改变:射频消融术后,心脏内部的组织会开始自我修复。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电生理改变,导致心律再次出现异常。2. 瘢痕组织形成不完善:射频消融是通过制造瘢痕组织来阻断异常电传导通路的。但是术后3个月内,瘢痕组织可能还没有完全稳定和成熟,异常的电信号有可能再次通过。3. 潜在的诱发因素:即使做了手术,生活中的一些因素仍然可能诱发房颤复发。比如情绪过度激动、剧烈运动、大量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4. 心房结构的影响:房颤可导致心房变大、结构重构,而心房结构重构又可维持和促进房颤的发生。左心房增大与心房重构相关,较大的左心房明显增加了消融术后(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房颤复发的风险。5. 房颤持续时间的影响:房颤持续时间越长,术后复发率越高。消融前发作时间小于24小时的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需要强调的是,术后3个月内发现房颤复发较为常见,并不意味着手术失败。据统计,术后3个月内复发率可达30%-50%,但这并不表示手术没有效果,因为心脏组织的修复和瘢痕组织的形成需要时间。术后3个月内发现房颤复发不需要再次行消融手术。三、复发后的应对措施1. 不要过度紧张:术后3个月内复发较常见,并不意味着手术完全失败,过度紧张会加重心脏负担。2. 及时联系医生:尽快联系手术医生或心内科医生,详细描述复发症状,如心慌程度、持续时间、是否有胸闷头晕等,医生会初步判断复发情况并给出建议。3. 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能记录心脏电活动情况,帮助医生了解心脏跳动节律和频率。必要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情况,为医生提供更多诊断信息。4. 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根据复发情况开一些药物,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决奈达隆、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能帮助恢复和维持正常心律,但有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如艾多沙班、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可预防血栓形成,使用期间要注意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防止出血等并发症。5. 电复律: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患者症状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电复律。电复律是通过给予患者一定强度的电流冲击,使心脏瞬间停止跳动,然后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电复律是一种安全且快速(数分钟)的治疗方法,成功率较高,且并发症较少。但电复律前需要查清楚心房内有无血栓,以防止电复律导致血栓脱落导致栓塞。电复律前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提高复律成功率,复律后也需要继续抗凝、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一段时间。6.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食物,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心态,通过听音乐、阅读、和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四、总结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月内复发是可能遇到的情况,但通过正确方式应对,大多数患者都能很好地控制病情。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积极配合检查和治疗,调整好生活方式,科学应对,有助于术后心脏更好的恢复。
李小荣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12日258
0
3
-
心房颤动术后管理!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管理同样关键,关乎手术效果和身体的恢复。以下介绍几个术后管理要点。1.术后即刻管理术后需卧床,穿刺部位会加压包扎,一般压迫6小时,12小时床上活动,24小时下地,防止出血和血肿。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患者要配合医护操作,有不适及时告知。2.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红肿、疼痛加剧等情况。术后一周内要避免提重物和剧烈活动。3.饮食管理术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尤其不要吃坚硬的食物。戒烟戒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浓茶等。多吃新鲜蔬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负担。4.运动指导初期避免剧烈运动,可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1-2周内,可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2-4周后,若恢复良好,可逐渐恢复至一般活动。运动时要注意心率变化,如有不适立即停止。5.用药注意抗凝治疗,术后4h予低分子肝素,次日改为口服,抗凝药物出院口服至少2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患者,口服抗凝需要加用抗板药物。抑酸药物,口服1-2月。抗心律失常药出院口服2-3月。6.避免复发诱因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影响心脏功能恢复,可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7.定期复查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一般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需在生活各方面多加注意,遵循医嘱,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应对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降低房颤复发的风险。
安贞医院科普号2025年02月12日133
1
1
-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注意事项
房颤消融后需做好如下注意事项:1、术后1-2月进食细嚼慢咽,少食多餐,进食温软食物,切忌服用煎炸大块质硬,过冷过烫的食物。术后切忌饮酒,会加速心房老化。术后继续服用1-2月的抑制胃酸药物,减少食道返流。不适随时与团队医生沟通。2、术后抗凝药不要随意终止,终止药物可能会导致脑卒中的发生,有不适随时与团队医师沟通。3、术后1-2月内,心房处于应激状态,可能会有短暂的房颤病情反复,这种状态较常见,不代表手术失败,需等待3个月手术恢复期后评估。4、房颤是个慢性病,需要你我好好呵护您的心脏,请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睡眠呼吸暂停等与房颤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曾伟杰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11月29日467
0
0
相关科普号

郑黎晖医生的科普号
郑黎晖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律失常一病区
8552粉丝48.2万阅读

董国菊医生的科普号
董国菊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心血管科
383粉丝40.7万阅读

张道良医生的科普号
张道良 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心血管内科
296粉丝1.2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李小梅 主任医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脏小儿科
小儿心律失常 413票
预激综合征 74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7票
擅长:小儿心律失常的诊断,射频消融治疗、药物治疗、起搏器治疗、晕厥、ICD治疗,及其他儿童心血管疾病。 -
推荐热度5.0郑黎晖 主任医师阜外医院 心律失常一病区
房颤 149票
心律失常 112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1票
擅长:房颤,血管迷走性晕厥,室上速/室早/房扑/房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
推荐热度4.7赵亮 主任医师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内科
房颤 208票
心律失常 83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4票
擅长:心律失常诊治,尤其擅长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预激综合征、心房扑动、房性早搏的导管消融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起搏器的植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