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血管瘤不治疗会怎么样呢?
成伟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6月19日38
0
3
-
一元硬币来判断血管瘤要不要治疗
成伟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6月17日21
0
2
-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面部婴幼儿血管瘤的长期疗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吉毅教授团队在美国整形外科学会的官方期刊PlasticandReconstructiveSurgery(《整形与再造外科杂志》)发表研究型论文“Long-termoutcomesoforalpropranololforfacialinfantilehemangioma”。本研究评估了普萘洛尔治疗面部婴幼儿血管瘤4年后的临床反应,同时探讨了长期严重/显著后遗症及反弹性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文第一作者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博士研究生周江元、张梓欣、兰钰茹,通信作者为吉毅教授。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Hemangioma,IH)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约有4%到5%的婴儿会患病,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三倍。大多数血管瘤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自行消退,不会引发严重问题。但在部分患儿中,血管瘤可能生长迅速,影响外貌或功能,甚至危及健康。面部血管瘤尤其值得关注。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孩子的外貌发育、进食能力,甚至视力、听力等正常功能。因此,面部血管瘤应尽早治疗,并在必要时转诊至专业血管瘤医生进行评估和管理。目前,口服普萘洛尔已成为治疗复杂血管瘤的常用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显示,约90%的患儿在治疗早期即可见到明显改善,其中约60%的病变可几乎完全消退。尽管普萘洛尔用于血管瘤治疗已超过16年,但关于其在面部血管瘤中的长期疗效,尚缺乏系统的前瞻性研究。为填补这一空白,吉毅教授团队联合全国5家医疗中心,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共纳入272名面部血管瘤患儿参与。研究结果显示,普萘洛尔的中位治疗时间为11.5个月。治疗后,85.3%的患儿未遗留或仅有轻微后遗症,显示出良好的长期疗效;仅有14.7%的患儿出现了明显或严重的后遗症。同时,大部分患儿(97.4%)对药物反应良好,病情控制稳定;其中近一半患儿(46.3%)在治疗6个月内就取得了显著疗效。治疗结束后,约17%的患儿出现了病变反弹,反弹多发生在停药后1至2个月内。该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治疗参考,也为优化面部血管瘤的长期管理方案提供了依据。在治疗过程中,一些患儿会出现轻度至中度的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睡眠不好、烦躁、腹泻和呕吐,大多可以自行缓解或通过简单处理改善。研究还发现,年龄在3个月以上、血管瘤长在鼻部、或曾经出现溃疡的患儿,更容易在治疗后留下明显的后遗症。此外,节段型、混合型血管瘤,以及位于嘴唇部位的病变,是治疗结束后病变反弹的高风险因素。吉毅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诊疗与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为提升诊疗效果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以下是近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2012年:首次系统研究普萘洛尔对血管瘤相关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揭示其治疗机制初步路径。2014年:提出“血管瘤内皮细胞自分泌环”这一全新概念,总结了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回顾了针对不同信号通路的潜在靶向治疗策略。2015年:分析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可能作用机制,指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2016年:发现Jagged1/Notch3信号通路在血管瘤周细胞调控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拓展了对疾病机制的理解。2017年:证实普萘洛尔对严重婴儿血管瘤患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2018年:系统评估普萘洛尔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风险因素及处理方法,优化用药管理策略。2019年:率先在国内外应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治疗血管瘤,为无法耐受普萘洛尔的患儿提供新选择,该方案被NIH专家指南列为推荐治疗选项。2021年:牵头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首次发现皮肤血管瘤数量与肝脏血管瘤风险呈正相关,并提出科学筛查建议(年龄<9个月且皮肤血管瘤≥5个的患儿建议行肝脏超声检查),该研究被美国皮肤病学会、影像学会、NIH专家共识和国际教材收录与推荐。2022年:提出溃疡型血管瘤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建立全球首个婴幼儿血管瘤3D微瘤体模型,为精准治疗和药物筛选提供新工具。2023年:证实糖代谢关键因子PFKFB3为血管瘤的潜在治疗靶点,拓展治疗思路;同年系统总结了多种婴幼儿血管瘤模型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价值。2024年:发现转录因子SOX4可通过调控ESM1,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促进婴儿血管瘤的进展,为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吉毅教授简介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外科Researchfellow。现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委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委会肿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委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学组委员、小儿矫形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委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分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国家儿童肿瘤监测中心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青年委员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血管学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血管瘤与血管畸形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儿童血管瘤与血管畸形联盟常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小儿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学组委员兼副组长。第一完成人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次;获ISSVA颁发的“StefanBelovAward”奖。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公开发表论文140余篇,包括Circulation、Blood、Gastroenterology、JAMAInterMed、JAMAOtolaryngol、JHematolOncol、BritJDermatol(3篇)、JAmAcadDermatol(6篇)、CritCare(2篇)、InterJCancer(4篇)等。牵头完成脉管异常疾病国际专家共识1项、国内专家共识3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四川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项等多项课题。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2022、2023、2024年度儿科学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年度皮肤病与性病学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华西医院科普号2025年05月11日551
0
7
-
先天性血管瘤,不是红色的。怎么治疗?多大治疗呀?
申刚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15日39
0
1
-
两月大的小宝宝头部混合型血管瘤治疗案例分享
汪小勇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08日124
0
0
-
静脉畸形——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一、临床表现静脉畸形(Venousmalformation,VM),旧称海绵状血管瘤,是静脉异常发育产生的静脉血管结构畸形,病理上表现为从毛细血管到腔穴不等的扩张血管腔窦,腔内壁衬以正常扁平的内皮细胞。静脉畸形通常以单一静脉结构存在,也可与其他血管结构混合形成毛细血管静脉畸形或淋巴静脉畸形等混合畸形。静脉畸形出生时即存在,大部分可以被发现,少部分在幼年或青少年时才被发现。头、颈、颌面为好发部位,四肢、躯干次之。其生长速度与身体生长基本同步,不会自行退化,发病无性别差异。局部为柔软、压缩性、无搏动的包块。包块体积大小可随体位改变或静脉回流快慢而发生变化。如静脉畸形在面颈部者,在低头、屏气或压迫颈浅静脉时充盈增大;小儿表现为哭闹或用力挣扎时膨大;在四肢者,肢体抬高缩小,低垂或上止血带则充盈增大。有时可触及瘤体内有颗粒状静脉石。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反复的局部疼痛和触痛。二、诊断、鉴别诊断和辅助检查1、瘤体穿刺:从瘤体中央处穿刺,很容易抽到回血;但是,也无法完全排除非血管而血供十分丰富的疾病包块。2、X线平片:可用于确定瘤体范围及骨质的变化;可以确认静脉畸形腔内钙化灶及静脉石。3、B超:病灶表现为明显的液性暗区。主要应用于硬化治疗中的穿刺引导,有助于更加准确地穿刺至血窦,特别是深部病灶,或多次治疗后残余的分散血窦。4、MRI:由于静脉畸形内有丰富的血液及流动性,用MRI在加权下能清楚显示静脉畸形的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紧密的关系,应作为首选的检查项目;同时进行血管增强,可以区分是否存在其他非血流液体(如淋巴液等)。5、瘤体造影:有经手背或足背浅静脉穿刺的肢体顺行静脉造影和瘤体直接穿刺造影两种静脉造影方法。顺行静脉造影适合于四肢部位的静脉畸形,尤其针对于广泛多发性的病例。但如瘤体过大或瘤体与静脉间的交通过细,顺行造影常不能充分显示整个瘤体,或造影剂不能进入瘤体使之不显影,此时选用瘤体直接穿刺的造影法。6、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显示瘤体的营养和回流血管,对是否存在动静脉瘘有帮助。由于是创伤性检查,可酌情考虑。三、治疗方法及适应证1、血管内硬化治疗目前国际主流的治疗方法为血管内硬化治疗,即通过无水乙醇、博莱霉素(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或泡沫硬化剂(聚多卡醇、聚桂醇、十四烷基硫酸钠)等硬化剂破坏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病灶血管的纤维化闭塞和体积的萎缩,实现外观和功能的康复,复发概率较小。但是,对于广泛而弥散的病灶,则需多次治疗,而且效果相对较差。2、手术治疗静脉畸形有丰富的腔窦及周围血管,除了部分界限较清楚的局限性异常扩张病灶外,绝大多数是弥漫且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的病灶,难以手术切除,并对局部组织的功能和形态影响较大,创伤大、出血控制难、复发快、功能和外观影响大。因此,手术不是静脉畸形的首选治疗方法。3、激光治疗皮肤或黏膜的浅表静脉畸形可采用激光治疗。激光治疗体表静脉畸形的理论基础是选择性光热作用,激光光能被还原型血红蛋白选择性吸收,引起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壁损伤、血管闭合。长脉冲1064nmNd∶YAG激光是治疗浅表静脉畸形的首选激光,其穿透深度可达4~6mm,因此能有效作用于浅表病灶。
仓正强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01日63
0
0
-
申主任,小朋友足底静脉畸形21年介入硬化过一次,目前无疼痛症状,磁共振影像还有病灶,需要继续治疗吗?
申刚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27日43
0
0
-
胎记科普-血管瘤
血管瘤:从“红胎记”到科学治疗,你需要了解这些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为4%-5%。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红色斑块或凸起时,常会陷入焦虑:“这是胎记吗?会不会消失?需要治疗吗?”本文将从科学角度解析血管瘤的成因、分类及治疗策略,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这一疾病。 血管瘤的本质是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肿瘤,大多数在出生后1-4周内出现。它常被误认为“红胎记”,但二者有本质区别: -红胎记(如鲜红斑痣):属于血管畸形,由毛细血管扩张形成,通常不凸出皮肤,且不会自行消退。 -血管瘤:表现为红色斑块或草莓状肿物,具有“快速增生-稳定-消退”的动态发展过程。 并非所有血管瘤都需要干预。约80%的婴幼儿血管瘤(尤其是小型、非功能部位)可自然消退,但以下情况需积极治疗: 1.高风险位置: -头面部(如眼周可能影响视力,鼻部可能变形,口唇可能影响进食)。 -会阴部(易摩擦破溃感染)。 -气道附近(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2.快速生长:体积在1-2周内明显增大。 3.溃疡或出血:血管瘤表面破溃,可能继发感染或留疤。 4.特殊类型:如先天性血管瘤(RICH/NICH)、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KHE)等。 现代医学已形成规范化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年龄、瘤体类型和位置个体化选择: ####1.药物治疗 -口服普萘洛尔:一线治疗方案,通过收缩血管、抑制血管生成发挥作用,对早期增生期血管瘤效果显著(有效率超90%)。需在医生监测下使用,警惕心率、血糖变化。 -外用药:噻吗洛尔滴眼液湿敷或β受体阻滞剂凝胶,适用于浅表型小血管瘤。 -激素治疗:曾作为传统方案,现因副作用较多(如生长迟缓),已逐渐被β受体阻滞剂替代。 ####2.激光治疗 -脉冲染料激光:针对浅表血管瘤或溃疡病灶,可促进愈合、减轻红斑。 -注意事项:深部血管瘤需结合其他治疗,避免单一激光导致疤痕。 ####3.局部注射与介入治疗 -硬化剂注射:适用于较小、局限的血管瘤,常用药物包括平阳霉素、聚桂醇等。 -介入栓塞:用于难治性血管瘤,通过阻断供血血管控制瘤体生长。 ####4.手术切除 适应症: -药物治疗无效且影响功能的血管瘤。 -消退后遗留明显瘢痕或皮肤松弛(如鼻尖、耳廓部位)。 1.“等它自己消”不一定安全: 血管瘤在增生期(出生后6个月内)可能迅速增大,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溃疡、毁容或功能损伤。 2.“擦药就能好”不科学: 民间偏方(如草药外敷)可能刺激瘤体破溃,增加感染风险。 3.“治疗一次就能根治”不现实: 血管瘤治疗需动态评估,部分病例需多次干预或联合治疗。 1.早发现、早评估:发现皮肤异常红斑或肿物,建议1个月内就诊儿童皮肤科或血管瘤专科。 2.定期随访:即使选择观察,也需每2-4周拍照记录瘤体变化。 3.注重护理:避免摩擦瘤体,溃疡时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血管瘤并不可怕,但科学认知和规范治疗是关键。随着医学进步,90%以上的血管瘤可通过早期干预获得良好预后。家长无需过度焦虑,但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避免盲目等待或错误治疗,让孩子拥有健康肌肤。 (注: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医嘱。)
张松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27日227
0
0
-
595nm染料激光治疗后注意事项
1.注意防晒!严格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激光治疗区皮肤3到6个月,建议使用遮阳伞、帽子、口罩、太阳镜等。可在激光治疗区皮肤周围涂抹防晒霜。2.治疗后局部会有红肿、紫癜,即刻冷湿敷(20-30分钟及以上)来降温,可在治疗后24小时内适当冷敷。3.如有水泡,可涂抹湿润烧伤膏。不要刺破水泡!待其自行消退。如水泡破裂,轻轻涂碘伏消毒,不要用碘伏棉球擦,以免扩大创面。4.治疗后保持治疗区清洁干燥,可用碘伏消毒,不要用含有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可涂抹红霉素软膏、激素软膏、芦荟胶,待痂壳脱落后涂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5.如有结痂,不要用手抠或者用其他办法去痂!待其自行脱落(约5-10天)。6.治疗后1周内避免搔抓,不要剧烈运动!不要泡澡、桑拿!7.饮食上不吃刺激性食物,戒烟酒。8.后期如有色素沉着,大部分可自行消退,可能会持续2-6个月,不用过于焦虑。9.1个月后复查,多次激光治疗需间隔3-4周。
陈涛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22日717
0
0
-
595nm染料激光治疗步骤
第一步: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找医生开利多卡因胶浆做局部皮肤麻醉。第二步:到一楼药房取来利多卡因胶浆后交给医生,安抚小朋友情绪,激光治疗区皮肤涂抹利多卡因胶浆30分钟以上。第三步:做激光前将凝胶擦掉,保持皮肤干燥清洁。第四步:保护眼睛,戴眼罩。第五步:家长抱住或按住小朋友,医生和家长的配合很重要。第六步:调整激光治疗仪参数,打激光时会有轻微的疼痛,就如橡皮筋弹了一下皮肤,小朋友哭闹大部分是因为害怕恐惧。第七步:医生和家属检查是否有漏打的地方。第八步:治疗后立即冷湿敷(20-30分钟及以上)。
陈涛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2月22日137
0
0
血管瘤相关科普号

高杨医生的科普号
高杨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儿童医院
血管瘤科(介入科)
2505粉丝2.3万阅读

徐伟立医生的科普号
徐伟立 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小儿外科
846粉丝2.4万阅读

陈辉医生的科普号
陈辉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整复外科
1.3万粉丝75.3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李海波 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介入血管瘤科
血管瘤 344票
淋巴管瘤 23票
肝血管瘤 4票
擅长:1、儿童脉管疾病:血管瘤、淋巴管瘤(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等 2、儿童恶性肿瘤:肝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及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3、对儿童良性食道狭窄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治疗也有一定的研究。 特色:婴幼儿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新生儿巨大淋巴管畸形治疗、复杂静脉畸形消融治疗、动静脉畸形介入治疗 -
推荐热度4.8郭磊 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血管瘤与介入血管外科
血管瘤 274票
淋巴管瘤 48票
鲜红斑痣 9票
擅长:1.儿童血管瘤的综合无创治疗(外敷、口服、注射、介入、激光、消融、微创手术等九种无痕治疗方式)。 2.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及肿瘤的不开刀微创介入治疗。 2.K-T综合征、K-M综合征、儿童肝血管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肝癌、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的介入治疗、儿童食道狭窄的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治疗及血管性疾病,如布-加氏综合症、急慢性动/静脉血栓栓塞、血管狭窄、肾血管性高血压、血管破裂出血的诊断与微创精准介入治疗。 -
推荐热度4.8申刚 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 血管瘤及介入血管中心
血管瘤 221票
淋巴管瘤 17票
肾动脉狭窄 8票
擅长:1、行业权威: ●国内首家血管瘤及介入血管中心创始人,兼任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儿科介入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儿童血管瘤血管畸形联盟主任委员等; ●深度参与:编撰《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诊治指南(2024)》,创建中国首个儿科介入治疗基地,建立儿科介入培训体系,每年举办中国儿科介入高峰论坛。 2、近30年临床诊治经验,让广大患者少走弯路: ●荣膺全国病友推荐“7届年度好大夫”荣誉称号,个人每年完成介入&血管瘤门诊人次超过6000人次,迄今为止主刀及参与介入手术50000余台,尤其擅长儿童,低龄患者的介入微创治疗; 3、接诊范畴: (1)血管性疾病:如血管瘤、血管畸形、KT综合症(Klippel-Trenaunay Syndrome)、PW综合症(Parkes-Weber Syndrome)等(儿童成人均可)。 (2)淋巴管疾病:如淋巴管瘤、淋巴管畸形的介入治疗。 (3)儿童肿瘤的介入治疗:包括视网膜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肝血管瘤等。 (4)血管相关疾病:如肾血管性高血压、布-加氏综合症、动静脉血栓栓塞、血管狭窄、动脉炎等。 (5)儿童脑血管及脊髓血管疾病:包括婴幼儿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 (6)妇科疾病的介入治疗:如盆腔淤血综合征、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的栓塞治疗,以及不孕症的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