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疾病: 脑膜瘤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脑膜瘤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发现脑膜瘤,为何治疗方法不同?脑膜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肿瘤,在颅内肿瘤中占第二位,也是神经外科中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脑膜瘤来源于蛛网膜颗粒,也就是说在脑内有蛛网膜颗粒的地方都可能会发生脑膜瘤。脑膜瘤按发病部位分大脑凸面脑膜瘤、矢状窦旁脑膜瘤、大脑镰旁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嗅沟脑膜瘤、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等等。脑膜瘤都是良性的吗?在神经外科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脑膜瘤,和患者家属讲患者患的是脑膜瘤,患者家属往往会松口气,脑膜瘤是良性肿瘤,预后比较好,一般手术切除后如果能全切,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大部分情况下,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想法是没错的,但并非所有的脑膜瘤都是良性肿瘤,大约5%左右的脑膜瘤是恶性的。恶性的又分两种:第一种是恶性脑膜瘤,指一些脑膜瘤逐渐发生恶变,在原位反复复发,并可以颅外转移。第二种是脑膜肉瘤,来源于脑膜间质细胞,常常从硬脑膜或软脑膜长出,浸润性生长,与脑组织分界不清,常有坏死、出血或囊性变。恶性脑膜瘤和脑膜肉瘤在临床表现上和一般的脑膜瘤相似,也是根据肿瘤生长的不同部位,会出现相应的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视力视野障碍等等。颅内高压症状,可有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可侵犯附近的颅骨,造成颅骨破坏。对于恶性脑膜瘤和脑膜肉瘤的治疗,最重要的治疗还是手术切除,尽量全切,切除肿瘤及受侵犯的硬膜、颅骨及脑组织,术后再进行放疗。同是良性脑膜瘤,治疗效果不一样经常有患者疑问:“我和XX一样得了良性脑膜瘤,怎么他就已经好了,我怎么还没好?”其实,就算是一个医生治疗、手术,但是由于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治疗效果还是存在着差异。肿瘤的生长位置、大小,患者的身体状况等等因素对治疗效果都有影响。如果良性脑膜瘤生长在大脑凸面、大脑镰旁、矢状窦旁等,手术切除后一般效果比较好。对于生长部位较深、临近重要神经中枢的脑膜瘤,例如: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岩斜区脑膜瘤、颅颈交界区脑膜瘤等,其手术风险较大、手术全切难度较大、并有部分神经功能损伤等,虽然肿瘤性质是良性的,但是预后不一定较好。
事出反常必有妖今天上午接诊一位相熟的大姐介绍来的病人,因为没有预约,我便让病人按顺序排队等候,中间这位大姐还特意从珠海打电话给我,想我快点给她的熟人看,我还是婉转地告诉大姐:必须按规定办事,否则就诊的秩序就会打乱,她也很理解地放下了电话。?看到这位病人时已将近中午十二点。患者是一位中年妇女,主诉是最近几个月来出现左侧面部“抽搐”,病人还很清楚地告诉我,这种抽搐大多发生在半夜熟睡的时候,发作时病人便会因为难受而醒来,我特意问她有没有疼痛的感觉,病人明确表示没有,只是告诉我,这种抽搐的感觉是左侧脸部“发紧样的”难受。偶尔也会白天发生,白天发作时,她便会感觉到左眼也会因为抽搐而不由自主地闭合起来。体查没有发现相关的神经系统体征,但经验告诉我,当一种不适令病人在熟睡中醒来而且频繁发生的时候,这种不适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我们暂时未知的病因。尽管没有发现指向性很强的体征,但这症状提醒我:警惕!警惕这背后隐藏的“妖怪”!我毫不犹豫地建议病人去做头部核磁共振检查,我的知识和经验告诉我,这种脸部的症状的病变的部位很可能就在颅内,而且其位置应该很接近面神经。下午醒来打开手机,远在珠海的那位大姐的电话便打了过来,说这位病人的结果已经出来,报告说是肿瘤,正在不知所措中。我便让她将结果拍下来通过微信发给我。?结果很快便发到我的微信上。头部核磁共振检查可清晰地看见,患者的左侧桥脑小脑角上有一个肿物,检查的医生还很负责任地为她做了增强检查,最后给出了“脑膜瘤可能性大”的诊断。看完结果,我马上建议她到神经外科就诊做进一步的治疗。行医近四十年,我很清楚,门诊对一位医生的考验是很苛刻和严格的。要利用这短时间对病人的接触来做出最为合理的判断并根据判断做出相应的处理,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厚的专业功底、细致入微的诊查,缺一不可。稍有不慎,便会出现误诊误治。正因为如此,我常说:在门诊坐诊时,医生脚下的薄冰更薄,更加接近深不可测的深渊,其战战兢兢之状更甚。也只有我自己才知道和明白,为了第二天的门诊,头一天晚上我必须服下足够量的安眠药以保证睡眠的质量,从而保证第二天坐门诊时有充足的精神。是的,详细的问诊和体查,关注每一个细节,警惕各种反常的表现,才有可能在各种疾病的千变万化的症状中找出隐藏的“妖怪”并将其“绳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