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优化功能,持久耐受——布瑞哌唑双优策略重塑精神分裂症治疗
优化功能,持久耐受——布瑞哌唑双优策略重塑精神分裂症治疗摘要本报告旨在全面、深入地分析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布瑞哌唑(Brexpiprazole)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所代表的“优化功能,持久耐受”的“双优策略”。通过整合现有临床试验、长期开放标签扩展研究及部分真实世界数据,本报告详细阐述了布瑞哌唑独特的药理机制、在改善患者多维度功能方面的临床证据,并对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特别是代谢和心脏安全风险进行了系统性评估。研究发现,布瑞哌唑通过其多巴胺D2和5-HT1A受体部分激动、5-HT2A受体拮抗的复合作用机制,不仅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更在改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和总体社会功能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构成了“优化功能”的核心。同时,长期数据显示,布瑞哌唑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其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EPS)、高泌乳素血症风险较低,对体重、血脂等代谢指标的影响相对温和,且无明确证据表明其在治疗剂量下会导致具有临床意义的QT间期延长,从而实现了“持久耐受”的目标。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截至2025年,所谓的“布瑞哌唑双优策略”更多是基于其药理特性和临床获益所形成的一个概念性框架,尚未被纳入官方发布的《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2025版》或形成标准化的临床路径操作规范。本报告最后对布瑞哌唑在临床实践中的定位、剂量管理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引言:重新定义治疗目标,迈向全面功能康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的精神疾病,其治疗目标已从单纯控制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扩展到改善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意志减退)、认知损害、情感症状,并最终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全面康复。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改善阴性/认知症状方面的效果不彰,以及较高的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反应、代谢紊乱等)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长期预后。布瑞哌唑作为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物,其研发旨在克服既往药物的不足。它所代表的“双优策略”,即“优化功能”与“持久耐受”的结合,精准回应了当前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核心需求。本报告将围绕这一核心策略,深入剖析布瑞哌唑如何通过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在临床实践中重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格局。第一部分:布瑞哌唑“双优策略”的药理学基础布瑞哌唑的“双优”特性根植于其独特且精细的多靶点作用机制,它并非简单地阻断或激动某个受体,而是在复杂的神经递质网络中扮演着“精细调节器”的角色。1.多巴胺-血清素系统的双向稳定器布瑞哌唑的核心机制在于其作为多巴胺D2/D3受体和血清素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同时是血清素5-HT2A/2B及去甲肾上腺素α1/α2受体的拮抗剂 。这种“部分激动”特性是其实现双向调节的关键。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不同脑区的多巴胺功能存在差异:中脑边缘通路(MesolimbicPathway) :此通路多巴胺功能亢进,与阳性症状密切相关。在此区域,布瑞哌唑表现出拮抗效应,通过占据D2受体但产生低于内源性多巴胺的内在活性,从而抑制过度活跃的多巴胺传递,有效控制幻觉、妄想等症状 。中脑皮层通路(MesocorticalPathway) :此通路多巴胺功能低下,与阴性症状和认知损害相关。在此区域,布瑞哌唑则发挥部分激动作用,适度激活D2受体,增强多巴胺能信号传递,从而有助于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 。2.血清素系统的协同增效布瑞哌唑对血清素系统的调节同样至关重要。其强大的5-HT2A受体拮抗作用,能够解除5-HT2A对多巴胺释放的抑制,尤其是在前额叶皮层,从而进一步增强多巴胺能,协同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 。同时,5-HT2A拮抗作用还能有效降低锥体外系反应(EPS)的风险 。此外,其5-HT1A受体部分激动作用被认为与改善焦虑、抑郁等情感症状以及认知功能有关 。3.对比同类药物的精细差异与同为D2部分激动剂的阿立哌唑相比,布瑞哌唑对D2受体的内在活性更低 。这一看似微小的差异,在临床上转化为更低的静坐不能、失眠和焦虑等激越相关副作用的风险,构成了其耐受性优势的重要药理学基础。综上所述,布瑞哌唑通过对多巴胺和血清素系统的多靶点、精细化调节,形成了一个内在的平衡机制,为同时实现“优化功能”和“持久耐受”的“双优策略”奠定了坚实的药理学基础。第二部分:优化功能——全面的临床获益证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布瑞哌唑能够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超越症状控制的、多维度的功能改善。1.广泛的症状谱改善多项短期(6周)和长期(52周及以上)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及开放标签研究一致证明,布瑞哌唑(常用剂量2-4mg/d)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症状(以PANSS总分衡量) 。其疗效不仅局限于阳性症状,对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阴性症状、情感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也显示出明确的改善作用 。一项为期6周的研究显示,布瑞哌唑2-4mg/d在PANSS总分和临床总体印象-严重程度量表(CGI-S)评分上的改善效果,非劣于活性对照药阿立哌唑 。2.提升生活参与度和功能康复“优化功能”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多项研究特别关注了布瑞哌唑对患者“生活参与度”的影响,这是一个涵盖情绪、身体、社交和认知等方面的综合指标。汇总分析显示,布瑞哌唑治疗不仅能改善精神病理学症状,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参与度,并且这种改善效应在短期(6周)和长期(最长达58周)治疗中均能得以维持 。这表明布瑞哌唑的治疗价值超越了症状层面,直接转化为患者主观感受和客观社会功能的实质性提升。3.维持治疗与预防复发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管理中,预防复发至关重要。一项长达52周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维持治疗研究(BEACON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布瑞哌唑(1-4mg/d)维持治疗的患者,其复发风险显著降低,复发时间被有效延迟 。这证明了布瑞哌唑在疾病全病程管理中的长期价值。第三部分:持久耐受——长期安全性与关键风险评估卓越的疗效需与良好的耐受性相匹配,才能确保患者的长期依从性和治疗成功。“持久耐受”是布瑞哌唑“双优策略”的另一关键支柱。3.1代谢安全性:体重与代谢综合征的长期轨迹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副作用是临床关注的焦点。布瑞哌唑在这一方面的表现相对良好,但并非全无风险。体重变化轨迹:长期数据显示,布瑞哌唑会引起体重增加,且该效应随治疗时间延长而累积。汇总数据显示,在为期52周的治疗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体重增加约为2.1至2.2公斤 。在长达2年(104周)的青少年研究中,平均体重增加了3.7公斤 。尽管体重增加的绝对值低于某些高风险药物,但仍有约18-29%的患者可能出现临床意义上的体重增加(≥7%) 。因此,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对体重的常规监测是必要的。血脂与血糖影响:多数长期研究显示,布瑞哌唑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以及空腹血糖的影响普遍较小且不具有临床意义 。尽管在长期治疗中观察到个别患者出现血糖或血脂异常,但从群体平均水平来看,其代谢风险相对可控。目前关于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长期影响,尤其是超过一年的前瞻性注册数据尚显缺乏。代谢综合征发生率:长期开放标签扩展研究(长达52周)的数据显示,布瑞哌唑治疗期间新发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较低,报告数据在2%至3.2%之间 。这一数据支持了布瑞哌唑在代谢安全性方面的相对优势。3.2心脏安全性:QT间期延长风险的深度剖析QT间期延长是评估抗精神病药物心脏安全性的“金标准”。关于布瑞哌唑的证据非常一致和明确:无临床显著的QTc延长:在专门的“彻底QT研究”(TQT)以及所有III期临床试验中,无论是在治疗剂量(如4mg/天)还是超治疗剂量(如12mg/天)下,布瑞哌唑均未观察到具有临床意义的QTc间期延长 。其对QTc间期的最大平均影响值远低于监管机构关注的10毫秒阈值 。缺乏明确的浓度-效应关系:多项分析显示,未观察到布瑞哌唑的血浆浓度与QTc延长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 。甚至有研究显示,较高剂量(12mg)组的QTc延长反而小于较低剂量(4mg)组,这表明其不存在典型的剂量依赖性风险增加 。亚组分析提示: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亚组分析显示,女性患者的QTc间期延长可能比男性更明显,尽管绝对值仍在安全范围内 。临床意义:综合来看,布瑞哌唑的心脏安全性记录非常良好,无需常规进行心电图(ECG)监测,这极大地简化了临床管理,提升了用药的便利性和安全性。3.3其他关键不良事件:锥体外系反应与高泌乳素血症锥体外系反应(EPS) :布瑞哌唑的EPS发生率低,尤其是静坐不能(Akathisia)的风险显著低于阿立哌唑 。这得益于其更低的D2受体内在活性和强大的5-HT2A拮抗作用。这一优势使其对于易感人群或既往因EPS而治疗不耐受的患者尤为适用。高泌乳素血症:布瑞哌唑对催乳素水平的影响极小,几乎不引起或仅引起一过性的、无临床意义的水平波动 。这使其避免了高泌乳素血症相关的月经紊乱、性功能障碍、溢乳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依从性至关重要。第四部分:临床实践中的“双优策略”:路径、采纳与挑战尽管布瑞哌唑的“双优”特性证据确凿,但如何将其转化为标准化的临床实践仍面临一些挑战。4.1临床应用路径与剂量管理建议根据专家建议和临床研究数据,布瑞哌唑的临床应用路径可概括如下:一线选择:可作为精神分裂症全病程管理的首选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首发患者的单药治疗 。换药选择:对于既往因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特别是EPS或高泌乳素血症)而需要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布瑞哌唑是一个理想的换药选择 。剂量调整:推荐起始剂量为第1-4天1mg/日,第5-7天增至2mg/日,第8天可根据疗效和耐受性增至目标剂量4mg/日。最大推荐日剂量为4mg 。对于中重度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最大推荐剂量调整为3mg/日 。联合治疗:若单药治疗效果不充分,可考虑联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或丙戊酸盐。对于难治性患者,最后仍应考虑使用氯氮平 。4.2“2025版指南”的缺位与真实世界应用现状一个核心发现是,截至2025年7月,没有证据表明官方发布的《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2025版》中包含了名为“布瑞哌唑双优策略”的具体临床路径、操作规范或流程图 。搜索结果中提及的“双优策略”多用于非医疗领域 。因此,“双优策略”应被理解为一个高度概括的、描述布瑞哌唑临床价值的概念性框架,而非一个标准化的临床术语。在真实世界应用方面,数据相对有限。日本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布瑞哌唑在真实临床环境中有较好的持续使用率(52周后仍有43.6%的患者在用),表明了其有效性和耐受性 。然而,关于其在2023-2025年间在中国精神科医生中的具体采纳率、治疗满意度调研数据,目前尚属空白)。市场推广活动和医生对药物特性的认知度提升,正在推动其临床应用 。结论布瑞哌唑以其在多巴胺和血清素系统中的精细调节机制,成功地实践了“优化功能”与“持久耐受”并行的“双优策略”。它不仅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的各类症状,更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参与度,真正将治疗目标推向了全面康复。其卓越的长期耐受性,特别是在代谢安全、心脏安全、低EPS和低高泌乳素血症风险方面的表现,为患者的长期治疗依从性提供了坚实保障。尽管“双优策略”目前仍是一个基于证据的临床概念而非官方指南,但它清晰地指明了现代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发展方向。布瑞哌唑无疑已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武器库中的一个现代化、个体化的重要选项。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更长期的、大规模的前瞻性真实世界注册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其长期获益和风险轨迹,并为其最终被纳入官方临床实践指南提供更高级别的证据支持。
张庆彬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心理咨询科95人已读 - 精选 解读惊恐障碍患者的思维方式
解读惊恐障碍患者的思维方式导语:惊恐障碍是一种以急性焦虑为特征的精神障碍,一般出现在20-30岁之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慌、出汗、胸闷、呼吸困难等,伴随着反复出现的濒死感或失控感,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惊恐为特征的发作性神经症。惊恐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属于神经症性的疾病,一般发病率较高,但是不能进行治疗,只能通过药物进行控制。在惊恐障碍患者的症状中,有一部分是可以恢复的,但是更多的是患者在症状发作后无法恢复正常。惊恐障碍患者存在思维方式异常,主要有灾难化、个体化、极端化、过度泛化和应该化等思维方式影响着患者的思想,当症状再次出现时更加紧张和恐惧。一、惊恐障碍属于神经症中的一种,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这些因素惊恐障碍属于神经症中的一种,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其诊断标准也不同,一般分为4级,1级是没有任何症状或者轻微的症状,2级是有一些明显的症状,3级是有一些比较严重的症状,4级就是有非常严重的症状。在惊恐障碍患者的发病原因中,遗传因素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如果家族中有惊恐症患者就更容易患上惊恐障碍。在青少年时期是惊恐障碍的高发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之后,发病几率就会逐渐减少。惊恐障碍患者常合并有其他精神疾病,比如强迫障碍、躯体形式障碍、人格障碍以及焦虑症等疾病。在临床上经常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来进行治疗,但是会伴随着许多副作用,比如嗜睡、失眠等。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如果病情较重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二、惊恐障碍患者可能存在思维方式异常,了解这些异常可以对疾病的治疗有帮助在惊恐障碍的病因中,大部分学者认为是因为患者的大脑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导致神经递质异常,从而引起患者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心理活动,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成一种疾病。另外,在惊恐障碍发病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原因引起患者出现了一些精神障碍。导致患者出现了一些精神障碍,从而导致了惊恐障碍的发病。这些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异常、环境因素等。并且这些因素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例如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患者大脑中的一些物质代谢,导致患者出现不正常的神经递质异常;而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患者大脑中的一些物质代谢,导致患者出现了神经递质异常。这些异常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了不正常的思维方式,从而影响着患者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让患者在面对事情时表现出过度担心或者过度恐惧等不良情绪。三、惊恐障碍患者的思想对症状有很大影响,要正确看待病情惊恐障碍患者的思想对症状有很大影响,所以要正确看待病情,要做到以下几点:1、克服恐惧心理:惊恐障碍的患者,一般在经历过一次惊恐发作后,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所以要学会克服这种恐惧心理。2、改变自己的思想方式:要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能过分地自责和内疚,要学会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情绪。3、接受专业医生的帮助:惊恐障碍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但是很难治愈,所以在治疗上只能通过药物控制,因此如果在治疗上没有效果,就要及时去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规律,不要过度地劳累和紧张。5、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运动、阅读、唱歌等等,可以缓解压力和紧张感。6、心理咨询: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缓解症状。四、惊恐障碍患者可以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但是心理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惊恐障碍患者心理治疗方式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和暴露疗法等,其中系统脱敏疗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式,它主要是通过让患者接受一些不愉快的场景刺激,然后在患者接受这些刺激后,逐渐的减少刺激的强度,当刺激停止后患者就会有明显的放松感。暴露疗法是一种以暴露和应对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让患者主动接触不愉快的场景刺激,让患者在主动接触这些场景的过程中慢慢的减少焦虑感。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要不断地告诉自己不要去想这些事情,要积极面对生活。此外还可以配合一些行为治疗来缓解惊恐障碍患者的症状,例如放松训练、呼吸放松和肌肉放松等。五、惊恐障碍患者不能通过自我调节来控制病情,要通过药物控制惊恐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但在生活中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控制病情,所以当患者出现惊恐症状时,可以采用自我调节的方式进行调节。如果患者症状不能自行缓解,一定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对于惊恐障碍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进行控制,药物控制可以降低惊恐发作的频率,使患者能够避免惊恐发作。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氯硝西泮、劳拉西泮、奥沙西泮、氟西汀、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等。因为这些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但是并不能治愈这种疾病。所以如果有条件,可以对惊恐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这样能够使患者减少心理压力,从而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系统心理治疗。六、惊恐障碍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会造成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惊恐障碍是一种发作性的神经症,发病主要与患者的性格以及社会经历有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惊恐障碍,在部分人群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惊恐障碍,且发作时症状较重。惊恐障碍患者情绪改变明显,在发作时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焦虑等症状。而且在发病时会出现睡眠问题,而睡眠问题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记忆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等症状,因此会造成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惊恐障碍患者在发病时还会存在躯体不适的症状,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胸痛、头晕等症状,此外还会有出汗、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在惊恐障碍患者中抑郁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而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七、总结惊恐障碍患者存在着很多的思维方式异常,这些异常的思维方式会让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无法进行正常的思考。但是这种思维方式是正常的,也是可以被纠正的,只是需要时间和耐心。惊恐障碍患者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想法,不要让自己过度敏感。在症状发作时要学会转移注意力,不要让自己沉浸在症状中。如果想要摆脱这种思维方式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心理咨询以及药物治疗等方法来解决。相关链接:惊恐障碍患者的典型思维方式灾难化思维(Catastrophizing)患者将躯体症状(如心悸、气短)错误解读为“心脏病发作”或“濒死感”,甚至认为“失控会导致社会性死亡”。这种对症状的灾难性预期直接激活杏仁核的恐惧环路。例如,一次轻微的心跳加快可能被想象为“即将猝死”,进而引发惊恐发作。2.个体化与过度责任归因(Personalization)患者倾向于将外部事件(如他人咳嗽)归因为自身问题(如“我传染了疾病”),或认为自己的焦虑症状会“拖累家人”,产生强烈的自责感。这种思维与默认网络(DMN)中前扣带回与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异常有关。3.极端化(DichotomousThinking)表现为“全或无”的认知模式,例如认为“必须完全控制身体反应,否则就是失败”。这种思维加剧了患者对症状的过度监控,形成“恐惧-警觉-症状加重”的循环。4.过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一次惊恐发作的经历可能被泛化为“所有公共场所都不安全”,导致回避行为。研究显示,这种泛化与海马-杏仁核通路的异常激活相关,使患者对中性刺激也产生恐惧反应。5.应该化(ShouldStatements)患者常持有僵化的自我要求(如“我应该永远保持冷静”),一旦未达到预期即产生挫败感。这种思维模式与额叶皮质对情绪调节功能的抑制有关。
张庆彬 副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心理咨询科67人已读 - 精选 媒体专访:用钇90治疗恶性肿瘤有没有可能实现治愈的目标?王芳军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线上诊疗科20人已观看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一觉睡8个小时正常吗 晚上八点多睡到第二天四点正常吗?需要叫醒吃奶吗 无总交流次数44已给处置建议
- 1.关节处不舒服感觉有拉扯感,颧骨处感觉涨涨的,发病时间半个月,张大嘴有弹响或者沙沙声2.去医院看过...总交流次数40已给处置建议
- 颞颌关节紊乱,4月初的时候,刷牙反胃卡了一下有响声,过了一个星期之后打哈欠又卡了一下,之后这个星期越...总交流次数77已给处置建议
- 我前两年颞下颌关节张口受限并且疼痛,2023年你来新疆调研,刚好给我做过一次手法复位,我的情况就好转...总交流次数7已给处置建议
- 抽动症 2008年确诊抽动症,期间陆续口服一些中西药,状态时好时坏,... 妥泰每次吃的比其他三种药快一些,您看能不能一次开两瓶妥泰总交流次数5已开处方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广东省 第2名
总访问量 311,483,434次
在线服务患者 430,038位
直播义诊 256次
科普文章 18,275篇
年度好大夫 1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