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涛
主任医师 教授
心血管病科主任
中医心内科吴鸿
主任医师 教授
3.6
中医心内科黄斌
主任医师 教授
3.6
中医心内科韩丽华
主任医师 教授
3.5
中医心内科刘望乐
主任医师 教授
3.3
中医心内科孙慧君
主任医师
3.2
中医心内科李海波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心内科史小青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心内科范红玲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心内科张会超
副主任医师
3.2
曾垂义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心内科宋艳
副主任医师
3.2
中医心内科冯尧伟
主治医师
3.2
中医心内科张文宗
主治医师 讲师
3.2
中医心内科聂恒
主治医师
3.2
心血管内科刘舜禹
主治医师
3.0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中老年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群体。目前来说,治疗心血管疾病并没有特效药,只能通过普通药物来抑制病情,难以彻底治愈。由此可见,预防心血管疾病尤为重要。通过常见的中药三七预防心血管疾病效果非常不错。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出现多数是因为多瘀多虚造成的,而三七粉可以帮助补气、补血、活血化瘀,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出现原因可以起到预防的效果,因此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有不错的效果。三七又名田七、人参三七、金不换、盘龙七,《本草汇言》记载:“三七味甘微苦,性平,无毒。”《玉揪药解》云:“三七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不仅用于预防,在治疗方面同样作用突出。现代医学药理实验发现,三七中所含的三七总皂苷具有凝血和抗凝血功能,能降血脂、降血压,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和脑损伤、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栓、抗休克有显著效果。针对胸痛、气促、乏力、心悸、头晕目眩、晕厥等症状效佳。
一、“湿热”如何生成脾主运化,“运化水湿”功能在调节水液代谢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若脾虚或暴饮暴食,过食油腻、甜食,脾失运化而使“水湿内停”;湿热中的热与湿同时存在,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湿热”合邪,互为狼狈。二、湿热体质特点体内蕴热,易上火,其人多油光满面。湿重则身体沉重、汗出粘腻、口苦、脘闷腹满、便溏稀不爽、脉濡数;热存则易伤津耗气,口渴、便秘,或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湿热留于脾胃肝胆,易得痤疮、酒渣鼻、毛囊炎、湿疹、体癣、牙疳、牙龈炎、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黄疸等;湿热留于下焦,易得便秘、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等。三、体质调护保持二便通畅;饮食上少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少喝酒等;忌讳熬夜;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或居住。若症状严重,可以配合中药口服加以调理。
生活中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我们就会陷入疑问:我是不是得了高血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血压高和高血压不是一回事。血压高是一种状态,而高血压是一种疾病。血压高是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之一,但血压高也可能是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长时间的紧张焦虑,长期处于高压力的情况,血压也会出现偏高的情况,这时候可能去医院测量或者连续在家测量血压,可能会出现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的情况,但如果这时候祛除引起焦虑的诱因,一段时间后,血压就会恢复正常。还有一种情况:平时在家测量,血压正常,而去医院测量时血压就会变高,回家再次测量时,血压又恢复正常。这种又被称为白大衣型高血压,是因为患者在医院,看到穿白大衣的医生,情绪难免激动,紧张引发的的,虽然在诊室测量的时候血压高但也不是高血压。除了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剧烈运动以及寒冷刺激等因素,导致患者血压急剧升高的情况,外,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血压偏高,但是停药这种血压偏高的情况就会渐渐消失。故而需要特别提醒大家在家使用血压测量仪的时候,要注意在30分钟内禁烟酒、咖啡、浓茶,并且排空膀胱,不处在情绪激动、紧张的状态,并且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测血压,确保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然后再进行血压的测量,以免出现血压测量不准的情况。
总访问量 5,848,725次
在线服务患者 1,621位
科普文章 396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