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高度近视为什么要定期进行扩瞳眼底检查?
高度近视指屈光度大于-6D的近视。由于眼轴过度延长,会引起许多眼底病理性改变。高度近视者的眼球外壳“巩膜”变薄延长,而视网膜这一神经组织因为不能生长变长而受到牵拉,最终会引起视网膜的变性及裂孔。由于周边部的视网膜变薄最明显,视网膜变性及裂孔多位于视网膜的周边区,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视力下降等症状。但是最大的隐患是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致盲性眼病,一旦发生后会严重损害视网膜及黄斑的功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致盲。视网膜变性区或裂孔形成后,不一定马上发生视网膜脱离,只有当玻璃体腔内的液体经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时才会引起视网膜脱离。所以一旦发现视网膜变形区或裂孔,可通过视网膜激光将变形区或裂孔周边封闭,就可以有效阻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因此,高度近视者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的目的就是及早发现视网膜变性及裂孔,预防视网膜脱离。我们建议高度近视者每半年-1年到医院进行一次扩瞳眼底检查,防病于未然。此外,对于做过近视矫正手术的病人,由于手术只是矫正度数,并不能改变眼底的情况,故而切记也需要定期进行散瞳眼底检查。
柯碧莲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9月13日570
0
0
-
哪些人需要做眼底检查?
专家介绍:俞晓艺,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共产党员,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负责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学及眼视光学教研室负责人,广东省眼底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长期在三甲医院从事眼科临床、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兼具中医和西医的专业理论和临床技能,带领团队开展各类先进的眼科检查及治疗,精通各种内眼手术及激光治疗,包括各种复杂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治疗、眼外伤修复等,尤其擅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包括复杂视网膜脱离、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前膜、黄斑水肿、球内异物取出、复杂眼外伤修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等严重眼底疾病的治疗,尤其在广东省内较早开展了23G、25G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吊顶灯技术应用等先进技术,并能与之结合开展各种中医特色眼部治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底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眼底疾病,例如视网膜剥离、黄斑病变等。不仅如此,眼底检查还能探索身体奥秘,查出某些全身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此眼底检查在临床上有相当重要的作用。1、哪些人需要做眼底检查?(1)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不仅是配戴眼镜就可以万事大吉了。随着近视度数越高,眼球就会被“拉”得越长,视网膜被牵拉得“捉襟见肘”,在某些地方变薄萎缩甚至出现裂孔,引起视网膜脱离,视力下降。因此,建议高度近视患者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眼底检查,监控度数发展,检查眼底情况。如果突然出现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眼前有黑影飘动或是有闪光感等症状,应尽快就医。(2)糖尿病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其主要危害是引起靶器官的微血管病变,除了累及心、脑、肾等器官外,还会累及视网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指视网膜可见微血管瘤形成以及出血、渗出,还可导致增殖性改变,进而引起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3)高血压高血压本身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会损害全身的血管,而视网膜血管是人体中唯一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血管。而眼底则作为最佳的观察途径,视网膜血管在全身微小血管病变的诊断和预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检查眼底来判断高血压是否造成了全身靶器官的损害,同时也是评价高血压程度的重要手段。(4)其他眼底动脉硬化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眼底血管病变,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建议高龄人群定期眼底检查。眼底检查如发现视乳头水肿,对早期诊断颅高压有相当重要的诊断意义,眼底检查还有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白内障患者行眼底检查对评估术后视力恢复很重要等。2、常用的眼底检查方法有哪些?(1)传统散瞳眼底检查如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瞳孔就是这扇窗户的帘布,通过药物将瞳孔散开,相当于拉开帘布,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看清楚眼底结构,尤其是视网膜,发现眼底病变。基本过程是先滴散瞳的眼药水,等待15~20分钟后瞳孔充分散大,在裂隙灯下进行眼底检查,散大后的瞳孔要等待3-6小时才能恢复正常的大小,散瞳眼底检查比较耗时,且散瞳后会出现视远清楚但视近模糊及畏光的不适感,因此散瞳查眼底前需要跟患者交代清楚。正常的眼底高度近视的眼底糖尿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2)超广角眼底激光扫描超广角眼底激光扫描成像检查采用超广角扫描镜技术,拍照范围可达到220°~240,能够覆盖眼底82%的视网膜,对瞳孔直径要求小,无需散大瞳孔即可对眼底进行较大范围的检查。其成像速度非常快,极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非接触无痛无创;穿透能力强,对白内障、角膜混浊的患者也能获取较清晰的眼底图像。高度近视周边眼底的变性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是采用先进的3D OCT技术呈现出眼内更多的细节,既有利于眼底病的综合诊断又能保证检查的可重复性的一种三维成像技术、解剖学分层技术及三维病变定位技术,为诊断和随访提供更多信息的多种扫描方式,可清晰呈现高度近视、白内障等患者的眼底影像,并可用于检测青光眼和视网膜病变时进行客观定量测量和定性临床分析。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OCT血流成像(OCTA)技术, 它在不注射造影剂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无创地重建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的三维结构, 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检查。糖源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术前视网膜脱离术后正常人OCTA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OCTA
俞晓艺医生的科普号2021年01月29日1549
0
2
-
高度近视该做哪些检查呢?
高度近视与中低度近视相比,并不仅仅是度数的差别。高度近视可能表现为眼球增大、眼轴拉长。眼轴拉长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周边视网膜变薄、变性,甚至产生裂孔;高度近视眼还可能导致黄斑变性、裂孔,甚至萎缩,或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后巩膜葡萄肿,或合并青光眼,这些都会对视力造成严重损害。因此,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朋友,最好重视起来,定期到医院检查。高度近视应该做哪些检查呢?视力矫正视力视力如果能达到正常,说明高度近视还在相对可控范围内眼底照相或眼底检查眼底照相或间接检眼镜配合巩膜压迫器下的眼底检查检查眼底尤其是周边视网膜有没有变薄、变性和裂孔。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通过OCT可检查高度近视眼的黄斑部视网膜层间结构是否产生劈裂,或产生黄斑裂孔、萎缩等症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血管成像OCT(Angio OCT)眼轴长度眼压眼B超等具体检查哪项,一般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选择。最后,建议大家,一定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没近视就预防近视,近视了就注意用眼,防控近视。祝愿大家都有清晰的视界。
王忠海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8月23日1563
0
1
-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眼底检查
李胜医生的科普号2019年05月25日3253
0
4
-
早产儿-眼底检查必不可少
我们在关注早产儿的孕周及体重时,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往往被家长忽略了,在就是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国内的统计数据表明,约有10%的早产儿,会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严重的会导致视网膜脱离,甚至失明。但如果,这些宝宝的父母能在孩子出生后,就尽早给他检查视网膜情况,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早产。而且体重越轻、胎龄越小,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机会越大。因此,国家规定,体重小于2000克的早产儿,胎龄小于36周的,就一定要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检查。但实际上,为稳妥起见,建议不管宝宝出生时体重多少,就算他比足月儿还胖,只要他胎龄小于36周,建议眼底检查都是必不可少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一定要尽早进行。所谓的“尽早”,是有一定原则的。若宝宝出生时的孕周大于32周,那他可以在出生后,就马上进行首次筛查;若宝宝出生孕周小于32周的,就应该等他的矫正胎龄(矫正胎龄=孕周+出生后周数)到了32周后,就开始首次筛查。并且,首次的筛查没有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不代表宝宝的视网膜正常,因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能在矫正胎龄42周前发病,只有必须跟踪复查到胎龄42周为止。简单地说一个孕34周出生的孩子,必须在他出生后第8周的复查视网膜没事才代表眼底正常。
许琦彬医生的科普号2016年12月10日2139
0
0
眼底检查相关科普号

许琦彬医生的科普号
许琦彬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眼科
126粉丝96.5万阅读

李胜医生的科普号
李胜 主任医师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
眼科
541粉丝12.2万阅读

李乃洋医生的科普号
李乃洋 主任医师
中山市人民医院
眼科
1852粉丝28.6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