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前列腺癌患者,居家护理很重要!
许华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5月15日55
0
1
-
良好心态,抗癌一半!
许华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5月15日42
0
1
-
我得了前列腺癌,会传给家里人吗?
许华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5月15日54
0
2
-
周术奎博士在国际肿瘤期刊综述PSMA PET/CT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方向
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但传统诊断方法面临巨大挑战。CT、MRI等常规影像学检查对微小病灶的识别率有限,骨扫描(BS)在骨转移检测中存在假阳性问题,而穿刺活检作为有创检查,可能带来并发症风险。更棘手的是,约20%患者在根治性治疗后会出现生化复发(BCR),此时传统影像往往难以定位病灶。这些诊断盲区导致临床决策如同"雾中行船",亟需一种能实现精准定位、分期和疗效评估的新型诊断工具。2025年5月4日,四川省肿瘤医院周术奎博士在国际肿瘤期刊《JournalofCancerResearchandClinicalOncology》发表PSMAPET/CT在前列腺癌应用价值的系统综述,首次全面评估了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PET/CT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多维应用,1)精准分期:在局部病灶(如包膜外侵犯、精囊侵犯)检测中展现出94%的高特异性,有效避免了35%不必要的穿刺活检2)淋巴结评估: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准确率较传统方法提升40%,但对微转移(<2mm)的敏感性仍待提高3)远处转移:相比骨扫描,PSMAPET/CT使骨转移检出率提升58%,并能识别肺、肝等非典型转移灶4)生化复发:可在PSA低至0.2ng/ml时定位复发灶,改变68%患者的治疗方案,研究同时指出当前技术瓶颈:约7%的PSMA阴性肿瘤会导致假阴性,且缺乏统一的显像标准。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新型示踪剂(如靶向神经降压素受体1的化合物)的研发,正在突破这些限制。这项研究具有以下三重革新价值:第一、诊断范式转变:首次证实PSMAPET/CT可作为前列腺癌全病程管理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从初诊到复发监测实现全程可视化;第二、精准医疗实践:通过病灶的分子特征显像,为个体化治疗(如PSMA靶向放疗)提供导航依据;第三、技术融合示范:AI图像分析+新型示踪剂的组合模式,为其他肿瘤的分子影像学研究树立标杆,随着我国多个医疗中心引入PSMAPET/CT技术,这项花费约8000元的检查正从科研走向临床。目前四川省肿瘤医院率先在省内开展PSMAPET/CT检测,显著提高前列腺癌原发灶和全身转移灶精准诊断效能,无论对于前列腺癌免穿刺技术开展、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检测及全身微转移灶检测均有很大帮助,周术奎博士也建议,下一步应建立亚洲人群的PSMA表达数据库,并开发更经济的国产示踪剂,让这项"精准导航"技术惠及更多患者。
周术奎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5月12日88
0
2
-
前列腺癌术后PSA持续存在或生化复发怎么办?
前列腺癌生化复发指的是血PSA升高,但是睾酮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前列腺癌是激素依赖性的肿瘤,尤其在早期通过降低患者的雄激素,也就是睾酮,PSA水平就会明显下降。生化复发是指通过内分泌治疗,睾酮降低到很低的程度,但PSA依然持续升高称为生化复发。生化复发可能没有出现进一步的远处转移,仅仅在抽血检查中的PSA指标升高。那么前列腺癌术后PSA持续存在或生化复发怎么办?PSA持续存在:术后6-8周内PSA未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通常<0.1ng/mL),提示可能有残留癌细胞。生化复发:术后PSA一度降至极低,但之后连续2次检测升高(>0.2ng/mL),提示癌症可能复发。可能的原因:1.局部残留:手术未彻底清除前列腺组织或癌细胞。2.微转移灶:术前已有微小癌细胞扩散到其他部位(如淋巴结、骨骼),但影像学未发现。3.检测误差:极少数因实验室误差或炎症导致PSA波动。该怎么办?——分步骤应对第一步:明确复发类型检查项目: -PSA动态监测:观察上升速度和数值(如PSA倍增时间<3个月提示风险较高)。 -影像学检查:如PSMA-PET/CT(新型精准定位技术)、骨扫描、MRI等,寻找复发位置。第二步:根据复发位置选择治疗1.局部复发(仅前列腺区域): -放疗:针对手术区域照射,消灭残留癌细胞。 -补救性治疗:如冷冻治疗或高频超声(较少用)。2.远处转移(如骨骼、淋巴结): -激素治疗(ADT):通过药物/手术降低雄激素,抑制癌细胞生长。 -新型内分泌药物:如阿比特龙、恩扎卢胺等,增强激素治疗效果。 -化疗:多西他赛等,用于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 -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部分患者可能受益(需基因检测)。第三步:综合管理-定期随访:每3-6个月复查PSA及影像学。-生活方式调整:戒烟、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预后。-心理支持:焦虑是正常反应,可加入患者社群或寻求心理咨询。四、患者常见疑问解答-Q:PSA升高=癌症恶化? A:不一定,需结合趋势和影像学判断。轻微波动可能无需立即治疗。-Q:是否需要二次手术? A:通常不推荐,放疗或药物更有效。-Q:能治愈吗? A:局部复发可能通过放疗根治;远处转移虽难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控制。五、关键建议1.勿过度恐慌:现代医学有许多手段控制病情。2.个体化治疗:根据年龄、复发特征等制定方案,与主治医生充分沟通。3.警惕过度治疗:低危缓慢复发者可能只需密切观察。
上海市华山医院泌尿外科科普号2025年04月03日137
0
1
-
前列腺癌患者的科学饮食指南(二)--破除“发物”谣言,吃出健康
前列腺癌患者和家属们,注意啦!许多患者和家属对饮食存在误解,听信那些“鸡鸭、鸡蛋等是发物会加重病情”,“某些食物会吃毒”,“鸽子汤和黑鱼汤最营养,有利于伤口愈合”之类的谣言,这些错误观念反而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入,不利于康复。今天我来结合医学证据“打假”一下,给大家普及科学的饮食建议。真相:优质蛋白是抗癌的“好帮手”“发物”是中医传统概念,指可能诱发疾病或加重症状的食物,但现代医学中并无“发物导致癌症进展”的科学依据。相反,鸡鸭、鸡蛋等是优质蛋白质来源,含有必需氨基酸,能帮助患者维持肌肉量、增强免疫力,对抗治疗(如放疗、化疗)带来的消耗。→建议:每日摄入1-2个鸡蛋,优先选择水煮或蒸蛋;去皮鸡肉、鸭肉脂肪含量低,可适量食用(每周3-4次);当然,一些特殊人群也需要特别注意,比如合并高尿酸或肾功能异常,需遵医嘱控制蛋白质总量。真相:植物雌激素可能起保护作用大豆中的异黄酮被称为“植物雌激素”,但其作用强度仅为人体雌激素的1/1000。多项研究表明,适量摄入豆制品(如豆腐、豆浆)不仅不会促进前列腺癌发展,反而可能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制肿瘤生长。→建议:每周摄入3-5次豆制品,每次约100克。真相:均衡饮食才是关键民间流传的“发物”清单中,常包括海鲜、牛羊肉等。实际上,这些食物本身无毒,适量食用不会导致癌症恶化。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以下两类:1. 加工肉类(如香肠、腊肉):含亚硝酸盐和过多盐分,可能增加癌症风险;2. 高脂肪饮食:尤其是动物脂肪,可能促进炎症反应,与前列腺癌进展相关。真相:汤里的营养,可能不如一口肉!鸽子汤和黑鱼汤的“营养光环”,主要来自长辈们的口口相传。但现代营养学告诉你:1. 汤里最多的其实是水和脂肪:长时间炖煮后,汤中溶解的蛋白质不到肉里的10%,喝两碗汤的蛋白质≈吃一口肉。2. 关键营养还在肉里:真正促进伤口愈合的蛋白质、锌、维生素B12,90%以上留在肉中,喝汤不吃肉≈“买椟还珠”。3. 白汤≠营养高:乳白色的汤其实是脂肪乳化后的视觉效果,和牛奶没关系!→灵魂总结:喝十碗鸽子汤,不如吃半碗肉+一个橙子+一把坚果! 1.多吃“护腺食物”番茄:富含番茄红素,抗氧化作用强,可降低前列腺癌风险(烹饪后更易吸收);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花椰菜中的萝卜硫素具有抗癌潜力;深海鱼类:三文鱼、沙丁鱼富含ω-3脂肪酸,抗炎护血管。2.控制红肉,增加白肉红肉(猪、牛、羊肉)每周不超过500克,优先选择鱼肉、禽肉。3.低脂高纤,维持体重肥胖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建议用全谷物、杂豆替代精制米面,减少油炸食品。4. 慎用补品,避免盲目“抗癌”蜂王浆、胎盘制品可能含动物性激素;灵芝孢子粉等补品不能替代正规治疗,服用前需咨询医生。→特别提醒:个体化营养方案更重要5. 前列腺癌患者的饮食需根据具体病情调整:骨转移患者:需增加钙和维生素D(如低脂牛奶、深绿色蔬菜);接受内分泌治疗者:可能出现代谢异常,需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晚期患者吞咽困难:可选择营养配方粉补充能量。饮食不是前列腺癌的“毒药”,科学搭配反而是康复的助力。与其盲目忌口,不如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食谱,保证营养均衡。记住:优质蛋白、丰富蔬果、适度脂肪,才是抗癌餐桌的“黄金组合”。
王小海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4月03日108
0
1
-
前列腺癌术后复发的“精准狙击手“:TOMO刀治疗全解析
一、前列腺:藏在骨盆里的"小栗子"如果把男性盆腔比作一座精密的钟表,前列腺就是其中一颗形状像栗子的核心齿轮。这颗3-4厘米大的腺体负责生产精液的重要成分,却也可能成为癌症的"潜伏基地"。前列腺癌就像擅长伪装的"特工",早期往往悄无声息。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警报时,可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术后复发更如同"野火烧不尽",数据显示,约20-30%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后会出现生化复发(PSA升高),其中约1/3会发展为临床复发。二、复发癌症的"游击战术"1.癌细胞残留的三大"逃生通道"· 隐秘据点:前列腺周围密布着重要神经血管,就像原始森林里的隐蔽山洞,少数癌细胞可能在手术中藏匿其中· 伪装渗透:癌细胞通过微小的淋巴管和血管转移,如同特工换上平民服装混入人群· 休眠细胞:某些癌细胞进入"冬眠模式",待免疫系统松懈时突然苏醒2.复发的"预警信号"· PSA值异常:如同前列腺的"健康晴雨表",连续两次检测>0.2ng/ml需警惕· 影像学异常:PET/CT检查发现的局部代谢增高灶,就像卫星热成像显示的异常区域· 排尿障碍再现:复发的肿瘤可能压迫尿道,形成新的"交通堵塞"三、TOMO刀:放疗界的"瑞士军刀"1.传统放疗的局限性想象用普通手电筒照射黑暗中的目标,既要照亮目标又不想惊动周围住户。传统放疗如同固定角度的探照灯,可能误伤前方的膀胱(导致尿血)和后方的直肠(引发腹泻)。2.TOMO刀的工作原理螺旋断层放疗系统(TOMOTherapy)如同智能的"光之画笔",其核心技术包括:· 360度旋转照射:像3D打印机逐层雕刻,每次治疗完成数万个不同角度的照射· 0.1毫米精度:相当于在头发丝上刻字的精准度· 自适应计划系统:每次治疗前自动校准,如同给放疗方案装上"实时导航"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研究显示,TOMO治疗可将直肠并发症发生率降低40%,同时提升肿瘤控制率15%。四、治疗全流程揭秘1.备战阶段(治疗前)· 立体定位:采用真空体膜固定,误差<1毫米,如同为患者定制"第二层皮肤"· 靶区勾画:结合MRI影像和PSMA-PET检查,像绘制军事地图般标记所有可疑区域2.实施阶段(治疗中)· 剂量雕刻技术:对复发灶实施"剂量递增"(可达80Gy),对周围器官进行"剂量限制"· 实时监控系统:配备呼吸门控装置,就像给放疗设备装上"智能刹车"3.收尾阶段(治疗后)· 定期PSA监测:建议治疗后每3个月检测,绘制专属"疗效曲线图"· 功能康复训练:包括盆底肌锻炼和膀胱功能训练,帮助恢复"水利系统"五、真实案例:老张的康复之路65岁的张先生术后2年PSA值持续升高,PET-CT显示前列腺床局部复发灶。经过TOMO刀治疗(总剂量70Gy/35次)后:· 治疗期间仅出现轻度尿频(2级毒性)· 治疗后6个月PSA降至0.05ng/ml· 随访3年无复发迹象"就像在体内做了场精确的'排雷手术',生活完全没受影响。"张先生如此描述治疗体验。六、预防复发的"三道防线"1.监测预警系统· PSA检测频率:术后前2年每3个月,2-5年每6个月,5年后每年· 新型检测手段:PSMA-PET检测灵敏度达85%,比传统影像早6-12个月发现复发灶2.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调整:增加十字花科蔬菜(西蓝花、芥蓝)摄入,其含有的萝卜硫素具有抗癌特性· 运动处方: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降低复发风险30%(ASCO研究数据)3.前沿医学进展· 液体活检技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实现复发预警· 免疫治疗联合放疗:PD-1抑制剂与TOMO联合使用,正在开展III期临床试验七、给患者的特别贴士1. 治疗期间建议穿着纯棉宽松内衣,减少皮肤刺激2. 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ml左右,形成"泌尿系统冲洗机制"3. 记录排尿日记(时间/尿量/特殊感受),帮助医生精准调整方案4. 可适量食用南瓜籽(富含锌元素)和西红柿(含番茄红素)结语面对前列腺癌术后复发,现代医学已发展出多种"精准武器"。TOMO刀治疗如同配备智能制导系统的"抗癌导弹",在摧毁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记住:规范随访是防御复发的第一道盾牌,健康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天然疫苗。与医生建立"抗癌同盟",定能在这场持久战中赢得主动。
陈善闻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26日124
0
0
-
寡转移前列腺癌如何最优治疗
前列腺癌(PCa)是全球范围内男性最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或放射治疗(RT)是目前指南的标准治疗方式,虽然局限型前列腺癌患者治愈率很高,预后良好,但前列腺癌患者出现转移时预后较差,仍被认为不可治愈,通常只能选择以系统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寡转移前列腺癌是一种处于局限性前列腺癌与广泛性转移性前列腺癌之间的中间状态,它通常指的是前列腺癌已经转移到身体的某个有限部位,但转移的病灶数量较少且转移范围相对局限。据笔者所知,文献或指南对新诊断的寡转移前列腺癌没有一致的清晰定义,寡转移定义主要基于影像学检测到的转移病灶数量,可参照CHAARTED研究对mHSPC肿瘤低瘤负荷定义,即没有出现内脏转移或出现≤3个骨转移灶。PSMAPET/CT扫描比常规成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通过常规影像学诊断的患者可能低估了真正的全身转移负荷。随着PSMAPET/CT在前列腺癌分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诊断为寡转移前列腺癌的患者数量很可能会快速增加。与单独全身治疗(内分泌±化疗)相比,局部放疗联合全身治疗已被证明可改善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并被确立为标准治疗方法。同时,国外多项研究也表明,局部手术联合全身治疗对改善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有相似效果,且明显改善局部症状。这种局部治疗不仅包括原发灶手术或放疗,也包括寡转移灶治疗,后者称之为转移导向治疗(MDT),有数据表明MDT有助于局部症状控制,且改善肿瘤预后。MDT通常包括手术切除和放疗。需要指出的是,手术和放疗在局部治疗方面并没有优劣性差异,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个体化推荐。一项纳入43例新诊断的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治疗的回顾性研究中,所有患者接受RP作为多模式、个性化治疗方法的一部分,其他治疗包括ADT(去势治疗),NHT(新型内分泌治疗),MDT(转移导向治疗,手术或放疗),辅助放疗(前列腺窝和/或盆腔淋巴结)或各种组合的化疗。临床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定义为生化复发、PSA进展、转移的放射学进展、新转移的发生或局部复发)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在长达10年的随访期间,经过强化多模式治疗,即RP、ADT、辅助放疗和MDT,没有患者死于前列腺癌(n=13)。相比之下,需要化疗的患者(n=10)的PFS(p<0.001)和CSS明显更差(p<0.001)。具体来讲,强化多模式治疗组5年和10年的CSS发生率均为100%。在接受较少强化治疗的患者中,5年和10年的CSS发生率分别为90%和85%。仅使用化疗组5年和10年CSS发生率分别为60%和20%。因此,包括RP或RT、MDT和全身系统治疗在内的强化多模式治疗方法对于显著延长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能是最优选择。当然,前列腺癌治疗药物日新月异,进展极为迅速,几乎每年都有新的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或审批上市,未来强化多模式治疗还应考虑将新的全身治疗作为寡转移前列腺癌多模式治疗方法的一部分,例如PARP抑制剂或靶向TKI药物或免疫疗法等。
周术奎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23日166
0
3
-
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新突破:PD-1的前沿
前列腺癌作为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男性的健康。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已逐渐成为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PD-1相关免疫治疗更是处于国际前沿。今天,我为大家详细介绍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以及PD-1的最新前沿情况。 前列腺癌现状与传统治疗局限前列腺癌在老年男性中发病率居多,早期症状隐匿,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内分泌治疗、化疗等。手术适用于早期患者,但中晚期患者往往容易错过手术最佳时机。而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抑制雄激素来控制肿瘤生长,但大部分患者会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此时内分泌治疗效果不佳;化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进展,但副作用较大,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明显。所以,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现状。 免疫治疗原理及PD-1的作用机制免疫治疗旨在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但肿瘤细胞会发展出一些逃避机制,其中PD-1/PD-L1通路是重要的逃逸途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是一种表达在T细胞表面的蛋白,而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则常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当PD-1与PD-L1结合,T细胞的活性就会受到抑制,无法有效杀伤肿瘤细胞。PD-1抑制剂的作用就是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重新激活T细胞,使其恢复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让免疫系统重新发挥作用来对抗前列腺癌。 PD-1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进展1.术后高危患者对于术后存在高风险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如高级别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等情况,PD-1治疗展现出一定潜力。术后患者身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肿瘤复发风险高。临床研究发现,使用PD-1抑制剂可以帮助这些患者降低复发风险。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及时清除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延缓甚至避免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 2.转移性前列腺癌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传统治疗手段效果有限。PD-1治疗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在一些临床试验中,PD-1抑制剂能够控制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进展,部分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生存期得到延长,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不过,不同患者对PD-1治疗的反应也存在着差异性,有的患者效果显著,有的患者效果则相对不明显。 3.化疗失败患者化疗失败的前列腺癌患者治疗选择非常有限,而PD-1治疗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当化疗无法控制肿瘤生长时,使用PD-1抑制剂,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有可能使肿瘤得到控制。虽然不是对所有化疗失败患者都有效,但为这部分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让他们尝试使用新的治疗方法来延长生命。 联合治疗策略成为趋势单一使用PD-1抑制剂在前列腺癌治疗中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联合治疗策略。 1.与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例如在CheckMate650临床试验中,伊匹木单抗和纳武单抗联合使用,对比单独使用或与标准化疗药卡巴他赛,总体反应率和完全反应率更高。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用于免疫系统的不同环节,联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 2.与化疗联合化疗药物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将PD-1抑制剂与化疗联合,一方面化疗杀伤肿瘤细胞,另一方面PD-1抑制剂激活免疫系统,二者协同作用,有可能提高治疗效果。不过,联合化疗也会增加副作用,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3.与靶向治疗联合靶向治疗能够精准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与PD-1抑制剂联合,可以从不同角度攻击肿瘤细胞。一些靶向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使肿瘤细胞更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与PD-1抑制剂联合使用,有望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最新研究成果与未来展望近期,空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张瑞团队/西北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武国军团队构建了一种特异性靶向PSMA阳性前列腺癌的递送平台(PSMAscFv-EVN-GSDMD)。该平台不仅能直接引发PSMA阳性前列腺癌细胞的焦亡,抑制肿瘤生长,还能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并且与PD-1抑制剂联用,显著增强了抗肿瘤免疫反应。这一研究成果为前列腺癌免疫治疗带来新的曙光,也为PD-1治疗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随着对前列腺癌免疫微环境研究的深入,以及更多临床试验的开展,PD-1治疗前列腺癌有望取得更多突破。一方面,科学家们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会努力寻找能够预测PD-1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实现精准治疗,让更多前列腺癌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刘敏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21日161
0
0
-
读懂前列腺癌的放射治疗那些事
在前列腺癌的治疗领域,放射治疗已成为最重要的治疗之一。其中,内放射粒子和外放射放疗发挥着关键作用。很多患者及家属对这两种治疗方式仍然充满疑惑,今天就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前列腺癌:不容小觑的健康威胁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早期前列腺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进展,会出现排尿困难、血尿、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当癌症发生转移,还会对骨骼等其他器官造成损害。目前,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手段共同构成了前列腺癌的治疗体系,而放射治疗在其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精准植入:内放射粒子治疗内放射粒子治疗,也叫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将放射性粒子直接植入前列腺肿瘤组织内的治疗方法。这些粒子就像一个个微型“炸弹”,在肿瘤内部持续释放低剂量的放射线,从内部对癌细胞进行“精准打击”。 1.治疗原理:医生会在超声或CT等影像技术引导下,通过特殊的穿刺针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列腺内。粒子释放出的射线能破坏癌细胞的DNA,阻止癌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从而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与传统外照射放疗不同,内放射粒子治疗的放射线作用范围集中在粒子周围数毫米到数厘米的区域,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小。2.治疗优势:对肿瘤局部控制效果好,能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同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如直肠、膀胱的损伤。治疗过程相对简单,住院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较快,能更快回归正常生活。对于一些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接受手术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内放射粒子治疗是一种很好的替代治疗方案。3.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血尿、排尿困难、直肠炎等,但多数症状较轻,经过一段时间可自行缓解或通过药物治疗改善。患者在治疗后期间,身体会带有一定放射性,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尽量避免与孕妇、儿童长时间密切接触,防止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辐射。 体外聚焦:外放射放疗外放射放疗是利用体外的放疗设备,如直线加速器,产生高能射线,从体外对前列腺癌进行照射。它就像从远处发射“炮弹”,精准地摧毁肿瘤细胞。 1.治疗原理:直线加速器等设备产生的高能X射线、伽马射线等,穿透人体组织,到达前列腺肿瘤部位。射线在穿透过程中,会与癌细胞内的水分子等物质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能够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使癌细胞失去增殖和生存能力,最终死亡。 2.治疗优势:适用于各期前列腺癌患者,无论是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还是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都能通过外放射放疗达到控制肿瘤、缓解症状的目的。治疗过程无创,不需要开刀,患者相对更容易接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形状,利用计算机技术精确规划放疗剂量和照射范围,实现精准治疗。 3.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放射性膀胱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放射性直肠炎,出现腹泻、便血、里急后重感等。此外,还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疲劳等。不过,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都在逐渐降低。在放疗期间,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注意休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以减轻副作用的影响。 内放射粒子植入和外放射放疗都在前列腺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情况。患者在面对治疗选择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对抗前列腺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刘敏医生的科普号2025年03月21日91
0
0
前列腺癌相关科普号

王平贤医生的科普号
王平贤 主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泌尿外科中心
856粉丝40.3万阅读

常文举医生的科普号
常文举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结直肠外科
4562粉丝15.3万阅读

张凯医生的科普号
张凯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942粉丝5.7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戴波 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
前列腺癌 818票
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14票
前列腺增生 7票
擅长:擅长:泌尿系统各种良恶性肿瘤的诊治。尤其擅长:前列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保留性神经和盆腔结构的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各种类型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扩大根治术,根治性治疗后的功能康复,复发性前列腺癌的精准诊断、挽救性手术和综合治疗,寡转移前列腺癌的全身系统性治疗联合局部治疗,多发转移前列腺癌的全身综合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可延长生存的治疗。 -
推荐热度4.6朱耀 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泌尿外科
前列腺癌 319票
前列腺增生 10票
前列腺穿刺活检术 4票
擅长:保留性神经的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 高危前列腺癌扩大根治和淋巴结清扫手术, 复发性前列腺癌的挽救性手术, 前列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 阴茎和睾丸肿瘤的微创根治术和综合治疗, 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遗传咨询和预防。 -
推荐热度4.6丁杰 副主任医师上海新华医院 泌尿外科
前列腺癌 413票
包皮过长 49票
前列腺增生 31票
擅长:1. 前列腺疾病良恶性鉴别:针对PSA高人群,结合PSA、f/t PSA、PSAD、PHI(前列腺健康指数)、经直肠前列腺超声(TRUS)、前列腺核磁共振(MpMRI、BpMRI)读片-PIRADS分级等多元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前列腺精准靶向穿刺 2. 前列腺癌: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微创根治性切除术(RARP)、经会阴不可逆电穿孔前列腺消融术(IRE)、经会阴前列腺冷冻消融术;晚期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放疗、靶向治疗、化疗及局部姑息性治疗 3. 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经会阴不可逆电穿孔前列腺消融术(IRE)、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剜除术(HoLEP)、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 4. 肾肿瘤、肾上腺肿瘤、肾囊肿:机器人辅助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RAPN)、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肾上腺病损切除术、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 5. 尿失禁:不同类型尿失禁鉴别,压力性尿失禁无张力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TOT) 6.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经尿道输尿管软镜微创激光碎石术(FURL) 7.包皮过长、包茎:包皮环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