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 260票
腰椎间盘突出 66票
腰椎管狭窄 12票
擅长:个人擅长:
1、国际上首次提出:颈后路单侧显露单开门技术,用于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将手术损伤减少近一半
2、国际上首次提出:颈前路经椎间隙扩大减压治疗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
3、小切口腰椎融合术,单节段手术切口5cm左右
4、复杂疑难颈椎病、胸腰椎疾病的手术治疗
个人特别擅长:
建立2项个人独有的特色技术:颈后路单侧显露单开门手术、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国际上首次提出了4种改良手术方式及7项理论创新:
1) 提出后凸指数(KI)的概念,以评估颈椎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使对颈椎后凸畸形的测量更加全面、客观。
2) a 提出狭窄椎间隙高度的测量方法,与其它测量方法相比,该方法最便捷、最精确。
b 提出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概念,使对颈椎病的认识更加深入透彻。
c 提出严重椎间隙狭窄颈椎病的理想治疗方法:颈前路经椎间隙骨赘切除扩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临床治疗效果优良。
3) 提出脊髓后方压迫评分系统(PCS评分),以预测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恢复情况,此评分系统较日本学者提出的K线理论更先进、更准确。是单开门手术重要的术前参考指标。
4) 提出颈后路单开门术后交界区脊髓漂移角(DA-SC)的概念,为手术节段的选取奠定理论基础,是单开门手术重要的术前参考指标。
5) 提出S线(Shen Xiaolong line, S-line)的概念,S线具有预测单开门术后脊髓漂移位置的作用和预测术前危险因素的作用,是单开门手术重要的术前参考指标。
6) 提出Y线(Yuanwen line, Y-line)的概念,Y线具有明确主动漂移区椎板、被动推移区椎板的作用,是单开门手术重要的术前参考指标。
7) 提出颈后路单侧显露单开门技术体系,包含3种创新术式:
a 颈后路单侧显露-完全保留对侧椎旁肌技术
b 颈后路单侧显露-通道辅助技术
c 颈后路单侧显露-选择性通道辅助技术
该创新术式体系彻底解决了铰链侧肌肉韧带损伤的难题、为患者快速康复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