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腰痛验方
【药物组成】杜仲20g,鸡血藤25g,申姜20g,狗脊20g,鹿角霜(先煎)20g,肉苁蓉15g,枸杞子15g,延胡索15g,豨莶草15g,牛膝15g,泽泻15g,丹参15g,天麻15g,砂仁(后下)5g。【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功效主治】补肾活血,祛邪通络。临床应用于多种腰椎退行性病变
彭统华医师的科普号2024年09月30日210
0
2
-
科普文献;为什么弯腰时腰部僵硬且有固定痛点?伸腰会减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弯腰时腰部僵硬,并伴有固定痛点,但伸腰时却不痛的情况。这种症状往往令人困扰,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呢?1)腰肌劳损:长时间的弯腰劳作、久坐不动或不正确的姿势,都会导致腰部肌肉过度疲劳和损伤。当肌肉出现劳损时,在弯腰过程中,受损的肌肉纤维受到牵拉,就会引发疼痛和僵硬感。而伸腰时,肌肉的受力方式发生改变,疼痛可能会减轻或暂时消失。症状: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时加重;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常需要伸直腰部或捶打腰部来缓解疼痛;腰部或脊柱两侧有压痛点;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2)腰部肌筋膜炎:多由长期腰部持力、弯腰活动或腰部姿势不良、久坐、扭挫、外伤、感受风寒湿等所致,下腰痛伴活动严重受限,不伴双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4”字试验及反“4”字试验皆阴性。病人多表现为腰部隐痛、酸痛、困痛、沉痛时轻时重,劳累加重,休息好转,易反复,可急性发作。病理机制:腰部肌肉、筋膜等的炎症、水肿、纤维化、机化、粘连、硬化、硬结,压迫刺激微血管及末梢神经,使局部组织代谢发生障碍,组织胺及激肽类物质增高。3)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的退变、破裂或突出,可能会压迫到周围的神经组织。在弯腰时,椎间盘受到的压力增加,突出部分对神经的刺激更为明显出现腰部疼痛和僵硬。固定的痛点往往与突出的椎间盘位置相对应。4)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的小关节在维持腰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小关节发生错位、滑膜嵌顿或炎症,弯腰时会加剧小关节的不协调性,引起疼痛和僵硬。伸腰时,小关节的位置相对改善,症状可能有所缓解。5)腰部的韧带损伤: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在腰部活动时承受着较大的张力。当韧带受伤后,弯腰时的牵拉会加重疼痛和僵硬感。对于出现弯腰时腰部僵硬且有固定痛点的情况,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CT、磁共振等)来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至关重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或久坐,定期进行腰部的伸展运动,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都有助于维护腰部的健康。
王祥瑞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9月16日75
0
2
-
盘源性腰痛的微创及生物治疗
腰痛的病因有很多,其中腰椎间盘退变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约占所有腰痛的40%。腰椎间盘在维持脊柱稳定性和活动性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中间的髓核与外周的纤维环组成,髓核的构成成分主要是水分和蛋白多糖,静水压力使的它可以承受非常大的压力。纤维环由一种细胞外基质构成,包括I型和II型胶原蛋白,可承受非常大的拉力。椎间盘是人体内最大的无血管组织,主要靠干骺端动脉的小分支透过终板来供应营养。椎间盘退变随年龄增长而加快,主要表现为髓核脱水和纤维环的断裂,髓核组织会沿着纤维环的裂隙到达纤维环外层。大量的炎症因子被释放,包括白介素1-beita和肿瘤坏死因子。位于纤维环外层的神经纤维被这些细胞因子激活,产生疼痛症状。椎间盘退变累及椎间盘的神经组织。刺激纤维环中的伤害感受器产生的疼痛,称为“盘源性”疼痛。一、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特点盘源性腰痛最主要的临床特点是坐的耐受性下降,疼痛常在坐位时加剧,病人通常只能坐20分钟左右,必须起立或行走以减轻疼痛。就诊时病人宁愿站着,不愿坐下,其原因是坐位,尤其是坐位前倾时椎间盘内压力最高,可加重疼痛。疼痛主要位于下腰部,有时也可向下肢放散,大多伴有下肢膝以下的疼痛,可为单侧。最常见的加重因素是劳累后,坐位疼痛症状重于站立或行走。但是,没有诊断的特异性体征。二、盘源性腰痛的病理机制椎间盘四周是较致密的纤维环,中央是半流体状态的髓核组织,当由于椎间盘本身的退变、外伤、劳损等因素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液从破裂处外渗,引起无菌性炎症,刺激相邻的神经、硬膜囊等组织,导致腰痛。另外,由于纤维环破裂后,疤痕组织增生,嵌在其中的窦椎神经受到刺激,亦会引起腰痛。三、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特点核磁共振:Modic改变及HIZ征对盘源性腰痛的诊断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Modic改变是指椎间盘退变临近软骨终板变性;HIZ征是指退变低信号椎间盘后方纤维环的高信号区及,被认为是盘源性下腰痛的敏感表现。但不能作为诊断纤维环撕裂和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黄金标准。因为有10%~20%的椎间盘撕裂患者,核磁共振可以正常。椎间盘造影:椎间盘造影是目前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最可靠手段。只有在椎间盘造影时诱发、复制疼痛,并且椎间盘造影显示纤维环撕裂,方可认为椎间盘造影阳性盘源性腰痛的诊断:有或无外伤史,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超过六个月;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椎间盘造影阳性或核磁共振表现为典型的间盘低信号、纤维环后部出现高信号区。四、盘源性腰痛的微创治疗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主要适用于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影像学提示椎间盘退变严重,尤其是伴有Modic和HIZ阳性,未见椎管狭窄或椎间不稳迹象,可排除其他疾患所致腰痛者,如发作频繁,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建议患者进行椎间盘造影以便确诊。一旦获得疼痛诱发试验阳性,可选择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其原理是使目标组织内的水分子在电波的作用下瞬间气化,引起组织细胞破裂蒸发,实现切割、止血、消融、电凝等功能。通过射频消融可有效降低椎间盘盘内压力,破坏侵入椎间盘内的神经纤维,达到治疗盘源性腰痛的目的。由于射频的低温效果,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非常有效,具有很好的安全性。有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有效率达到90%以上;王杰等研究显示射频消融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近期疗效与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有效率相似,但创伤明显缩小,且不影响未来的外科手术治疗。五、盘源性腰痛的生物治疗富血小板血浆(PRP)被证实可以修复损伤的椎间盘。PRP是从自体血通过离心分离出富含血小板和对椎间盘稳态有帮助的生物活性因子的成分。支持PRP用于治疗大量肌肉骨骼疾病的理论依据是人体修复过程中生长因子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椎间盘退变早期,间盘内尚存的有功能的细胞暴露于大量生长因子后会大量增殖,纤维环内的胶原蛋白也会再次聚集,帮助恢复退变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富血小板血浆中存在大量的生长因子,因此可用于治疗椎间盘退变。Levi等发表了22位病人的前瞻性临床试验数据,研究椎间盘内注射PRP对盘源性腰背痛的影响,没有发生并发症或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伤残指数(ODI)测量胺背痛,经过6个月的随访,47%的病人报告疼痛改善至少50%,ODI评分改善30%。在Navani和Hames的另一项研究中,6名病人接受1.5~3ml的自体PRP单次注射。随访24周,通过语言疼痛量表(VPS)评价,病人报告疼痛减少50%,无不良反应报道。
陈宇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9月08日170
0
1
-
不同位置的腰痛,原因都有哪些?医生手把手教你区分
相信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腰痛,那滋味确实不好受。有些患者疼得受不了,少不得跑医院,结果发现腰痛和腰痛还不一样。都是腰痛,但疼的地方有差别,查出来的病因也是千差万别,有的疾病严重,有的就很轻。那我们老百姓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大致区分这些腰痛,大概了解自己是哪里出问题了呢?今天就让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教教大家吧。腰椎大致在哪里?拿手能摸到吗?腰椎怎么定位?首先,我们用手摸到最后一根肋骨,这根肋骨下面就是第一根腰椎。然后找一找髂嵴,髂嵴下面就是我们的腰骶骨,这就整个的腰椎的大致位置。腰部疼痛位置不同,导致原因也不一样!1、腰椎正中间的疼痛。腰椎正中间是没有肌肉的,这个地方是我们的脊上韧带,如果这个地方的疼痛,主要是由于您受过伤,出现的过度牵拉。2、腰椎两侧旁1公分左右疼痛。如果腰椎两侧旁开1个公分出现疼痛,很可能是肌肉损伤了。在我们棘突两侧各有一条肌肉,就是竖脊肌。通俗的讲,竖脊肌就相当于我们平时常吃的里脊肉部位,很长的一条,从上面一直通到下边。如果竖脊肌损伤了,就会出现疼痛,而这种疼痛可以是不对称的,仅发生在一侧,或者从竖脊肌一直放射到侧方,也是有可能的。这时候,您侧身去弯腰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局部的疼痛,这往往就是肌肉的疼痛。3、在肌肉外侧出现疼痛。在肌肉的外侧区域出现疼痛,可能是肾脏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一只手掌覆在这个区域,然后另一只手握拳,轻轻敲击,如果一敲出现了明显的疼痛,这就是叩痛,往往是肾脏有结石、肾绞痛的一个表现。4、腰部更靠下的位置出现疼痛。如果疼痛的位置更靠下,往往是筋膜炎的疼痛。5、腰部疼痛往下放射到臀部、腿部。如果您的疼痛继续往下放射到臀部下边、腿部,这时候往往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出现的疼痛。6、胯骨轴侧面的疼痛。如果您出现胯骨轴侧面的疼痛,可以尝试抬腿、敲击,向一侧进行扳腿,看看是否出现疼痛。如果出现疼痛,很有可能是髋关节的问题。这些腰痛在临床上都非常常见,但我们在家里自己辨别,可能有些点位找不准,容易出现误差。但不管您找的准不准,都应该去正规医院做检查鉴别,这些疾病都需要及时进行正规治疗。
王作伟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28日122
0
2
-
CT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浙江省中医院疼痛科特色治疗
椎间盘源性腰痛 什么是椎间盘源性腰痛椎间盘源性腰痛和椎间盘退变相关,典型表现例如腰部酸胀、沉重很明显,坐不能超过十分钟,站也不能站太久,一会就得活动一下,不然腰就累了,药物、止痛贴,用着的时候还好,不用疼痛就又回来了。主要是腰中间的位置,臀部偶尔也有酸胀,腿倒是没什么不舒服的,在明确诊断之前一般要做腰椎MRI,我们看看腰椎间盘有没有问题。椎间盘源性腰痛机制腰椎间盘源性腰痛是常见的疼痛性疾病,椎间盘里面本来没有神经,但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纤维环破裂,周围一些细小的神经分支会向裂口内生长,当人呈站或坐位时纤维环破口会闭合,内部压力增大,神经被挤压,从而出现疼痛,而平卧时候,纤维环破口压力减轻,疼痛消失或缓解。 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盘破裂为什么会腰痛呢?那有什么处理办法呢?太困扰我了,完全不能好好工作了。盘外面有个叫窦椎神经的绕着盘分布,盘破了,有个裂缝,窦椎神经就长进去了,这根神经就各种被挤压,就会传递一个信号:痛!来提醒主人,这里有问题。首先可以口服药物保守治疗,治疗无效患者可选择射频治疗。排除相关手术禁忌后,可行CT引导下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治疗,就是在裂缝破裂椎间盘的层面进行射频热凝,通俗来说,就是让破裂地方的神经被阻断,也就不能传导疼痛了。
张娟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8月07日50
0
0
-
护腰带适合哪些人?
胡硕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23日133
0
0
-
脊神经后内侧支射频消融术
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科普号2024年07月08日86
0
0
-
盘源性腰痛 还是遵循先保守治疗原则,希望我的科普对大家有用!
廖博医生的科普号2024年07月01日70
0
0
-
科学用腰,预防腰痛!骨科专家教你经常腰痛该怎么缓解?
不少人莫名其妙腰痛,走久了、坐久了、站久了、天气变化时都会痛,去检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感到十分困扰。这种类型的腰痛,很可能是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原因有很多。比如,年龄增长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肥胖导致腰部组织与关节负重,长期伏案的固定姿势加重腰部负担和腰椎劳损,以及缺乏锻炼等,都是导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主要原因。如果发生了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可以做这几个动作锻炼,进行自我保健。麻花式拉伸平躺在床上,躯干保持中立位,核心收紧,屈腿,腰部扭向左侧,左手按住右侧膝关节,右手抓住左侧踝关节,充分拉伸,保持一定的时间,对侧同理。腰方肌拉伸侧卧在床上,上方的腿屈髋90度,用手支撑抬起上半身,感觉对侧腰方肌有拉伸感。鸟狗式用双手与双膝支撑床面,同时举起对侧的手臂和腿,保持一定的时间。注意手臂不要高于肩,腿不要高于髋。五点支撑仰卧在床上,屈膝,用双肘、背部顶住床,臀部向上抬起,用头部、双肘、双脚这五点支撑身体的重量,持续3~5秒,然后腰部肌肉放松。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骨科科普号2024年06月26日460
0
1
-
根性痛与腰痛、牵涉痛和神经根病的区别
目前,很多临床医生仍对腰痛(backpain)、牵涉痛(referredpain)、根性痛(radicularpain)和神经根病(radiculopathy)的具体定义存在迷惑,以至于在临床实践、教学、学术交流和文章发表上很难达到统一。1.伤害性腰痛(nociceptivebackpain)是指伤害性刺激腰椎结构所引起的疼痛。一般来说,存在神经支配的腰椎结构都可能是腰痛的来源。实验研究已表明,椎间盘、肌肉、棘间韧带、小关节、骶髂关节、硬膜囊等均可引起腰痛,而椎间盘是慢性腰痛的主要来源。点击蓝字详见 慢性腰痛。2.躯体性牵涉痛(somaticreferredpain)伤害性刺激除了引起腰痛外,还会导致牵涉痛,可延伸至下肢。公认的牵涉痛机制的是“汇聚理论”,即病变区域神经纤维与所感知疼痛部位的神经纤维汇聚于同一脊髓节段。经典的牵涉痛案例是胆囊炎可引起右肩部疼痛和阑尾炎引起脐周疼痛(内脏牵涉痛)。腰椎为躯体结构,为了与内脏牵涉痛(visceralreferredpain)相区别,则伤害性刺激腰椎结构所引起的牵涉痛也成称为躯体性牵涉痛。躯体性牵涉痛的本质:疼痛是由刺激支配椎体及其附件的传入纤维的神经末梢引起的,而牵涉部位的传入纤维不受病灶刺激。牵涉痛不涉及神经根,不是因为压迫神经根导致,而是因为伤害性刺激腰椎结构,如椎间盘、小关节等引起。因此,牵涉痛不存在神经症状。躯体性牵涉痛一般为钝痛、隐痛,疼痛广泛,难以定位具体位置。一般不按照皮节分布,可延伸至臀部、大腿,甚至是足。公认的椎间盘源性牵涉痛一般不过膝关节,常引起臀部和腹股沟区疼痛。但也有研究发现,椎间盘可引起膝关节以下的牵涉痛。详见 腹股沟。3.根性痛(radicularpain)在发生机制和临床特征上,根性痛都有别于躯体性牵涉痛。生理上,根性痛是由神经根或背根节的异位放电(ectopicdischarges)所引发的疼痛。腰椎间盘突出是最常见的原因,而受影响神经跟的炎症反应似乎是关键的病生过程。研究发现,牵拉或挤压正常的神经根是不会引起根性痛。仅在神经根周围存在炎症反应时,机械性刺激神经根才可诱发根性痛。动物研究发现,仅单纯压迫背根节时,可能会引起疼痛。根性痛不是由于伤害性刺激引起,而是由于受影响的神经根异位放电导致。这种疼痛一般为锐痛、放电样疼痛。这种体验在英语语言中缺少精准的描述单词,因此,默认称这种感觉为Pain。坐骨神经痛 (sciatica) 这一术语是过时的,应该摒弃。它起源于一个时代,那时人们对躯体性牵涉痛和根性痛的发生机制不甚了解。它用来描述似乎沿着坐骨神经分布的疼痛,而该术语错误的应用于引起下肢的全部脊柱起源的疼痛。神经根受压被认为是坐骨神经痛的病因,但下肢许多形式的牵涉痛也被错误地归因于神经根受压。目前,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的疼痛分类建议用“根性痛”一词代替“坐骨神经痛”。4.神经根病(radiculopathy)神经根病是另一个独立的实体,它是指脊神经或其分支轴突传导阻滞(conductionblock)而导致的一种异常神经功能状态。当感觉神经纤维被阻滞,麻木(numbness)或感觉异常(paresthesias)产生;当运动神经纤维被阻滞,无力(weakness)出现。与此同时,感觉或运动神经纤维被阻滞,会引起反射(reflexes)减退或消失。麻木是按照皮节(dermatomal)分布,而无力是按照肌节(myotomal)分布。但是,神经根病不是由疼痛,而是由客观的神经症状定义的。尽管,神经根病与根性痛常同时存在,但神经根病可在没有疼痛的情况下发生,而根性痛也可在没有神经根病的情况下出现。目前,仔细的体格检查仍是诊断神经根病的最好方法。根性痛的的责任节段可通过其疼痛分布来确定(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很多研究发现,L4、L5和S1根性痛分布是很难相互区分的 (点击蓝字详见皮节图谱)。仅仅当根性痛与神经根病同时发生时,责任节段才有可能被明确。在这种情况,麻木的皮节分布才是明确责任节段的主要指标,而不是根性痛的疼痛分布区。根性痛与躯体性牵涉痛鉴别不清,容易导致误诊误治。腰痛和躯体牵涉痛是常见的,而典型根性痛是不常见的。有研究发现,当根性痛被严格定义的话,其发生率仅为12%或更少。临床上,常将躯体性牵涉痛误诊为根性痛,误以为根性痛很常见。就临床管理而言,影像学检查对于根性痛和神经根病的诊断是合理的,因为影像学检查通常可明确病因,而对于躯体性牵涉痛作用有限。在大部分病例,平片、CT或MRI不能明确躯体性牵涉痛的病因。如果病人为躯体性牵涉痛,而影像学发现的退行性改变,如椎间盘膨出、可能的神经根受压对诊断并不重要,但如果将躯体性牵涉痛误诊为根性痛,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手术。因为腰痛和躯体性牵涉痛不涉及神经损伤,因此不应该出现神经症状或体征,更不会出现痛觉过敏或异常性疼痛(allodynia)。相比,因为根性痛和神经根病涉及神经根病变,痛觉过敏理论上可能会出现。然而,痛觉过敏不是根性痛和神经根病的典型特征,除非出现真实的神经损伤(nervedamage)或神经病变(neuropathy),而不是单纯的压迫(compression)或炎症(inflammation)。理论上,根性痛不是脊柱疼痛(spinalpain)。也没有证据表明,根性痛的潜在机制可单独引起脊柱疼痛。神经根病和根性痛不是同义词,前者是由于神经传导阻滞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后者是因为神经异位放电引起的症状。两者可以同时存在,也可因相同的病变引起;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神经根病可继发于根性痛。当病情描述是明确的,诊断也就非常简单了。如果病人存在明确下肢放射痛,无法舒适躺下,且存在下肢麻木或无力,则明显存在根性痛和神经根病。如果病人腰痛,牵涉到臀部和大腿,但没有放射痛和神经症状,则考虑伤害性腰痛和躯体牵涉痛。当病人病情比较复杂,则诊断就比较困难。比如,由于椎间盘破裂(internaldiscdisruption),患者可能会出现伤害性腰痛。疼痛可延伸至下肢,在这种情况,可诊断为躯体性牵涉痛。然而,椎间盘也可能突出或渗漏化学性炎症物质至周围神经根。化学性刺激神经根将引起根性痛(化学性神经根炎)。随着时间推移,神经根可能会出现肿胀、传导阻滞,则可能会出现神经根病。每一个特征都有其独立的病因和机制,所要采取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椎间盘切除术(discectomy)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缓解根性痛,但很难缓解腰痛和躯体性牵涉痛。临床上,外科医生普遍的经验是,椎间盘切除可有效缓解腿痛,但很多病人会残留腰痛不适。某些术语是误导性的,没有帮助的。没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叫做“腰痛-坐骨神经痛”(lowbackpain–sciatica)。这个术语意味着病人存在单一病因导致2种症状,这是不正确的。患者可能有腰痛,也可能有坐骨神经痛,但这2个症状是独立的发生机制和病因。其中1个术语的特征、病因和发生机制不能用于解释另一个。因此,尽管椎间盘突出是根性痛的最常见病因,但是其并不是腰痛的常见病因。绝大数伤害性腰痛患者没有根性痛,也没有腰椎间盘突出,也没必要应用假坐骨神经(pseudo-sciatica)或假根性痛(pseudo-radicularpain)之类的术语。这些症状描述没有错误,但这些术语是多余的同义词,应该应用躯体性牵涉痛或脊柱远端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事实上,躯体性牵涉痛比根性痛更为常见,因此,应将根性痛视为例外,而不是将躯体性牵涉痛归为不典型的根性痛。
Spine脊柱2024年06月10日329
0
1
腰痛相关科普号

张建新医生的科普号
张建新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微创骨科
100粉丝17.7万阅读

吕铮医生的科普号
吕铮 康复师
医生集团-北京
线上诊疗科
4327粉丝145.9万阅读

顾芳医生的科普号
顾芳 主治医师
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疼痛科
5粉丝42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