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疾病: 肌肉萎缩
开通的服务: 不限
医生职称: 不限
出诊时间: 不限

肌肉萎缩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肌肉衰减综合征(简称“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骨骼肌量减少、肌肉力量下降和/或肌肉功能减退的骨骼肌疾病,与衰老、营养缺乏、运动不足和多种慢性疾病相关。2025年,中国肌少症研究专家组发布了最新共识,针对营养和运动干预提出了科学建议。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解读这份共识,教你如何科学应对肌少症一、肌少症:不只是“没力气”那么简单肌少症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增龄性肌少症、特殊人群肌少症(高龄、素食)和疾病相关肌少症(合并营养不良、肥胖、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主要危害如下:(1)增加跌倒和骨折风险(尤其是髋部骨折,可能致残)。(2)降低代谢能力(肌肉减少会影响血糖、血脂代谢)。(3)削弱免疫力(肌肉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4)缩短寿命(严重肌少症患者死亡率显著升高)。自测小方法:(1)握力测试:手持式握力计男性<26kg,女性<18kg(提示肌力下降)。(2)5次椅子起坐测试:完成时间>12秒(提示下肢肌力不足)。(3)步行速度:4米行走速度<0.8米/秒(提示肌肉功能下降)。以上方法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WorkingGrouponSarcopenia,AWGS)共识(2014)整理,如果符合上述情况,建议就医评估是否患有肌少症。二、营养干预:蛋白质是关键1.蛋白质:肌肉的“建筑材料”每日摄入量:健康老年人1.0~1.5g/kg(如60kg体重,需60~90g蛋白质)。优质蛋白来源:鸡蛋、牛奶、鱼、瘦肉、大豆(每餐至少20g蛋白质)。素食肌少症人群推荐蛋奶素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蛋白质分配:三餐均匀摄入,避免集中在一顿(如早餐可吃鸡蛋+牛奶,午餐吃鱼/瘦肉,晚餐吃豆腐)。2.维生素D:促进肌肉合成每日补充:800~1000IU(尤其日照不足者)。检测血液水平:25(OH)D应≥30ng/mL(不足时需额外补充)。3.?抗氧化营养素:减少肌肉流失(具体方法需咨询医生)Omega-3脂肪酸(深海鱼油、亚麻籽油),维生素C、E(柑橘类水果、坚果),微量元素(锌、硒)等。4.避免肌少症合并营养不良肌少症的老年人常因食欲下降、牙齿问题导致营养不足,可考虑口服营养补充剂(ONS)。三、运动干预:抗阻训练是核心1.?抗阻训练(最有效)???推荐动作:深蹲(增强下肢力量),弹力带训练(安全、适合居家),哑铃/壶铃(上肢肌力训练)。??推荐频率:每周2~3次,每次30~45分钟。2.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推荐动作: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广场舞、太极拳等。推荐频率:每周150分钟(可分次进行)。3.平衡训练(防跌倒)单腿站立、太极拳等可提高身体稳定性。四、总结????肌肉是健康的“存款”,越早开始干预,晚年生活质量越高!?40岁后要格外关注肌肉健康,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不要盲目节食,老年人需保证充足热量和蛋白质。长期卧床或久坐会加速肌肉流失,即使生病也要尽量活动。合并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衰)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营养和运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