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

(又称: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就诊科室: 血液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目录
  • 1介绍
  • 2发病原因
  • 3症状表现
  • 4如何预防
  • 5检查
  • 6治疗方式
  • 7营养与饮食
  • 8注意事项
  • 9预后
  • 10学术/新进展

介绍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免疫系统恶性肿瘤,根据组织病理学改变,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指所有不属于霍奇金淋巴瘤的恶性淋巴瘤。占淋巴瘤的 90%。

本病好发于 60 岁以上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肿大或局部肿块,症状具有全身性及多样性等特点。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有什么区别?

刘传绪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淋巴瘤科

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 感染:EB 病毒、反转录病毒、人类疱疹病毒-8、幽门螺杆菌、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等。
  • 免疫功能低下:后天基因突变导致的免疫缺陷、AIDS 相关淋巴瘤、自身免疫疾病等。
  • 环境因素和职业暴露:使用杀虫剂、除草剂、长期接触皮革、染料、放射线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染发剂能够致癌吗?

高艳青 主任医师 北京佑安医院 皮肤性病科

症状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肿大或局部肿块,症状具有全身性及多样性等特点。甚至有时在身上看不到任何变化,也没有明显症状,但疾病在体内早已潜滋暗长。

典型症状

  • 无痛性浅表淋巴结的肿大:是本病最常见的早期表现,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最常见,其次是腋窝下和腹股沟淋巴结,且随着肿块内纤维化的进展,肿块由软变硬。

  • 局部压迫症状:肿大的淋巴结挤压相邻的组织器官,出现局部的压迫症状:

    纵膈淋巴结肿大可压迫气管、支气管,引起干咳。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压迫肠道,引发腹痛。

    腹股沟和骨盆淋巴阻塞,可引起下肢水肿。

  • 侵袭症状: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可以侵犯全身的任何部位,被侵犯的器官、系统可出现以下相应的局部症状:

    咽淋巴环病变者可出现吞咽困难、鼻出血和鼻塞。

    肺部病变者可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

    消化道病变者常出现腹痛、腹泻和腹部肿块。

    骨骼病变者常出现胸椎、腰椎的疼痛。

    皮肤病变者可表现为皮肤的瘙痒、肿块、结节和皮肤溃烂。

    睾丸病变者可表现为睾丸的肿胀、下垂。

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 晚期可出现发热、乏力、盗汗、消瘦、体重降低等全身症状。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自己查体也可以发现疾病

茹松伟 主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 老年医学一科

如何预防

本病病因未明,也没有特别的预防方法。以下方法或许会对降低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有所帮助:

  • 平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适度运动,尽量避免感染。
  • 避免长期或大量接触除草剂、放射线、杀虫剂、皮革等。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病理活检、穿刺检查、影像学检查、血常规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病理活检:在显微镜下检查癌细胞,可确诊本病。最常用的活检方式为切开活检。
  • 腰穿、胸穿、腹穿:通过这些穿刺检查,可以抽取脑积液、胸水、腹水,在其中查找癌细胞,进行病理检查。
  • 影像学检查:包括 X 线、CT、磁共振(MRI)、PET-CT、骨 ECT 等。有助于明确淋巴瘤的分期。其中,CT 和 MRI 还可用于穿刺时的引导。
  • 血常规:并不能用来诊断淋巴瘤,但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和 HIV、EBV 等病毒感染情况。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受累的诊断技术与预后评估

李登举 主任医师 武汉同济医院 血液内科

治疗方式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化疗、药物治疗、放疗、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 观察等待: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有一类生长非常缓慢,被称为惰性淋巴瘤,如滤泡淋巴瘤。
    对于惰性淋巴瘤,通常暂不进行治疗,而是定期检查,发现病情进展后,再进行治疗。

  • 支持治疗
    抗感染:本病易发感染,在临床中,一旦发现感染迹象,会及时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

    纠正贫血:本病还可能出现贫血,针对骨髓抑制情况,可能会给予升血针。

化疗

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化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免疫治疗联合。

  • 适用范围
    多数淋巴瘤患者需要采取联合化疗的治疗方式。

    对于孕妇患者,化疗药物可能会导致胎儿的出生缺陷,应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接受化疗,化疗时密切监测药物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 常用药物
    烷化剂:包括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苯达莫司汀等。

    激素类: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铂类: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

    嘌呤类似物:氟达拉滨、喷司他丁、克拉屈滨等。

    抗代谢物:阿糖胞苷、吉西他滨、甲氨蝶呤等。

    蒽环类:柔红霉素、脂质体柔红霉素等。

    其他:长春新碱、米托蒽醌、依托泊苷(VP-16)、博来霉素等。

  • 常用联合化疗方案
    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的联合治疗,是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2 ~ 3 周为一个疗程。

    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的联合治疗,是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2 ~ 3 周为一个疗程。

    EPOCH:依托泊苷、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和环磷酰胺的联合治疗,2 ~ 3 周为一个疗程。

    ESHAP:依托泊苷、甲泼尼龙、顺铂和阿糖胞苷的联合治疗,主要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复发治疗,3 周为一个疗程。

药物治疗

免疫治疗

  • 常用免疫类药物
    单抗类药物:能够靶向肿瘤细胞的特定蛋白,然后将药物注入肿瘤中。常用的包括:利妥昔单抗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主要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是帕博利珠单抗。

    免疫调节剂:包括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等常用药,能够影响免疫系统,加强抗癌效果。

  • CAR-T 免疫疗法:这种疗法的全称是嵌合抗原受体的 T 细胞免疫治疗。目前已获批用于本病的 CAR-T 免疫疗法包括 Axicabtagene ciloleucel 和 Tisagenlecleucel。

    步骤:
    在治疗中,医生通过抽血提取出患者的 T 细胞,并在实验室中进行基因编辑,使 T 细胞表面具有特定的受体(称为嵌合抗原受体或 CAR)。

    在回输体内后,这些受体能够帮助 T 细胞准确识别体内的癌细胞。

靶向治疗

是针对致癌突变的治疗。常用的靶向药包括:

  •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等。

  • 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抑制剂:罗米地辛、贝利司他等。常用于 T 细胞淋巴瘤。

  • 激酶抑制剂:
    BTK(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布替尼、acalabrutinib 等。常用于套细胞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小细胞淋巴瘤等。

    PI3K 抑制剂:idelalisib、copanlisib、duvelisib 等。这类药物在滤泡淋巴瘤、SLL(小细胞淋巴瘤)/CLL(慢性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应用较多。

放疗

某些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对放疗射线很敏感,早期照射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对于淋巴瘤侵犯到脑及其他器官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放疗治疗。

放疗还能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

手术治疗

  • 造血干细胞移植
    是指通过移植手术,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从患者或提供者的体内取出,取代患者被肿瘤破坏的造血细胞,使患者恢复正常的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手术。

    该手术适用于化疗敏感、频繁复发、难治性侵袭性淋巴瘤的年轻患者,接受移植前应保证重要脏器功能的正常,移植后需注意相关的排异反应。

  • 手术切除
    对于部分惰性淋巴瘤或侵袭性淋巴瘤的患者,根据肿瘤的起源部位可采用手术进行局部切除。

    适用于某些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小肠 T 细胞淋巴瘤、脾边缘区淋巴瘤的患者。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非霍奇金淋巴瘤(一)

谢立簃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放射治疗中心

营养与饮食

  • 加强营养的摄入,均衡饮食
  •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的各类营养素,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
  • 清淡饮食,禁忌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弥漫性大B淋巴瘤的饮食要注意什么?

杨方方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 肿瘤血液科

注意事项

  • 治疗后的随访非常重要。随访不仅能帮助医生了解疗效,还能及时发现复发。

  • 戒烟、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这些行为能够降低多类癌症的发生风险,有益于身体健康。

  • 放化疗:
    惰性淋巴瘤的孕妇可先观察疾病的进展,分娩后再进行治疗。

    侵袭性淋巴瘤的孕妇如果在怀孕的前 3 个月可考虑终止妊娠。

    若胎儿较大应权衡利弊决定,接受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治疗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若未处于妊娠状态,但有生育诉求,可选择在化疗前将精子、卵子冷冻。

预后

不同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各不相同,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还与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有关。

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超过 60 岁、Ⅲ 期或 Ⅳ 期肿瘤、淋巴结外受侵部位超过 1 处、需要卧床或别人照顾、血清 LDH 显著升高。

根据患者具有的高危因素,可将预后分为四个等级:

  • 低危:具有 0~1 个高危因素,2 年生存率约为 84%,5 年生存率约为 73%。
  • 低中危:具有 2 个高危因素,2 年生存率约为 66%,5 年生存率约为 50%。
  • 高中危:具有 3 个高危因素,2 年生存率约为 54%,5 年生存率约为 43%。
  • 高危:具有 4~5 个高危因素,2 年生存率约为 34%,5 年生存率约为 26%。

相关科普号

黄仲夏医生的科普号

黄仲夏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

血液与肿瘤科

847粉丝124.9万阅读

吴稚冰医生的科普号

吴稚冰 主任医师

浙江医院

肿瘤科

290粉丝3.5万阅读

张会来医生的科普号

张会来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10粉丝6万阅读

  • 1 介绍
  • 2 发病原因
  • 3 症状表现
  • 4 如何预防
  • 5 检查
  • 6 治疗方式
  • 7 营养与饮食
  • 8 注意事项
  • 9 预后
  • 10 学术/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