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安阳主治医师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甲状腺乳腺疝外科 在门诊,我经常遇到一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患者,他们看着手中的优甲乐药盒忧心忡忡:“医生,网上说这药吃一辈子副作用很大,伤肝伤肾还致癌,是真的吗?”这种担忧非常普遍,但其中混杂着大量误解。今天,就让我们基于科学依据,厘清关于优甲乐(左甲状腺素钠片)终生服用的真相。优甲乐的核心成分是左甲状腺素钠,它的化学结构与人体自身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4)完全一致。当甲状腺因自身免疫(如桥本甲状腺炎)、手术切除、放射性碘治疗等原因无法分泌足够的激素时,优甲乐就扮演了“生理替代者”的角色,补充身体缺乏的“燃料”,维持新陈代谢、体温、心跳、大脑功能等基础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对于绝大多数甲减患者而言,这种激素缺乏是永久性的,因此需要像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一样,长期乃至终生服药来维持健康状态。优甲乐说明书上确实罗列了心悸、手抖、多汗、失眠、体重下降、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等“副作用”。然而,这些症状几乎无一例外是药物服用过量、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药物性甲亢)的表现!这就像吃饭一样,适量是生存必需,暴饮暴食必然伤身。优甲乐在医生指导下,剂量精准调整至个体化需求时,它仅仅是弥补了身体的不足,使激素水平回归正常范围(主要通过监测血清TSH水平来判断),通常不会产生额外的、与药物本身相关的“毒性”副作用。1. 生理性替代的本质:优甲乐并非外来“异物”,它就是身体本该拥有的激素。补充到生理需要量,目标是让身体各项机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而不是额外施加负担。2. 严密的监测与剂量调整是关键:终生服药的安全性核心在于定期随访和血液检测(主要是TSH)。医生会根据您的TSH结果、临床症状(如是否有心慌、乏力等)以及生活阶段(如怀孕、衰老)的变化,精细调整药量,确保您始终处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甜蜜点”,既不过量,也不过少。这种动态调整是规避副作用的核心保障。3. 关于常见疑虑的解答: 伤肝伤肾?左甲状腺素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肾脏排泄。在治疗剂量下,对于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不会造成额外损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要更谨慎调整剂量,但并非禁用。 导致骨质疏松?长期、显著过量的甲状腺激素确实可能加速骨转换,增加骨质疏松风险。但在剂量合适、TSH维持在目标范围内时(尤其是对于绝经后女性,目标范围可能稍高以避免过度抑制),这种风险极低。保持足量钙和维生素D摄入对所有人都很重要。 产生依赖性或抗药性?甲减是身体自身激素产生不足。优甲乐是替代治疗,不是“上瘾”。也不存在“抗药性”,随年龄、体重、其他疾病或怀孕等状态变化,剂量可能需要调整,这是疾病本身或生理状态改变的需要,而非药物失效。 增加癌症风险?目前没有可靠的科学证据表明,在生理替代剂量下长期服用优甲乐会增加任何癌症的风险。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服用优甲乐进行抑制治疗(剂量可能稍大)是另一回事,需遵医嘱。说明书详尽列出过量使用的风险,是严谨和负责的体现。这提醒我们:必须遵医嘱服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定期复查至关重要:这是保证剂量合适的唯一方法,初期可能需要更频繁(如4-6周),稳定后可延长(如6-12个月)。关注身体信号:如出现明显心慌、手抖、多汗、严重失眠、体重锐减等,提示可能过量,应及时就医检查。告知医生所有用药:某些药物(如含铝/钙/铁制剂、消胆胺、某些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食物(如大量豆制品、高纤维食物)可能影响优甲乐吸收或代谢,需遵医嘱调整服药间隔或剂量。“终生吃优甲乐有很大副作用”的说法,是典型的脱离剂量前提、混淆过量反应与药物本身毒性的误解。对于确诊为永久性甲减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及时调整剂量,将甲状腺功能(TSH)维持在个体化目标范围内,优甲乐是安全且必需的终生治疗方案。它所带来的健康收益(维持正常代谢、生育能力、心血管健康、精神状态等)远大于其潜在风险(且风险可控)。请甲减患者务必相信科学,遵医嘱规范治疗,不必对终生服药过度恐慌。定期复查就是您安全用药的“护身符”。如有任何用药疑问或身体变化,及时与您的主治医生沟通,切勿被网络谣言误导而擅自停药或减量,以免甲减症状复发或加重,损害健康。07月05日
138
0
1
-
07月05日
106
0
1
-
李威主任医师 北京同仁医院 肿瘤中心 一、服用时间与方式最佳时间:早晨空腹服用:建议起床后立即服用(早餐前30-60分钟),用清水送服,避免与食物同服。睡前替代方案:若早晨漏服,可在当天睡前补服,但需与晚餐间隔3-4小时(避免影响吸收)。避免干扰因素:服药后至少间隔30分钟 再吃早餐,且需与含钙、铁药物或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间隔4小时,与维生素、滋补品间隔1小时。特殊注意事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需终身服药,剂量需根据复发风险调整,目标是抑制TSH水平(分化型甲状腺癌需将TSH控制在0.1-0.5mU/L 甚至更低)。胃酸影响:胃部手术或萎缩性胃炎患者可能吸收不良,需遵医嘱调整剂量。二、剂量调整与监测初始剂量:成人:通常从25-50μg/天 开始,每4-6周 根据甲状腺功能(TSH、FT4)调整剂量,每次增加12.5-25μg。老年人/心脏病患者:起始剂量需更低(如12.5-25μg/天),缓慢递增,避免诱发心绞痛或心律失常。剂量调整依据:甲状腺功能指标:治疗初期每4-6周 复查TSH和FT4;达标后每3-6个月 复查一次。体重与季节:冬季可能需要增加剂量,夏季酌情减少。三、漏服处理与长期管理漏服补救:普通甲减患者:当天发现漏服可立即补服,或次日服用双倍剂量。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需尽量补服,避免连续漏服。长期用药原则:不可随意停药:即使甲状腺功能正常,仍需维持当前剂量,停药需医生评估。特殊情况调整:妊娠期需增加剂量(通常20-30%),哺乳期可正常服药。四、饮食与药物相互作用饮食禁忌:避免与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豆制品、葡萄柚、浓咖啡同服,服药后4小时内 禁食上述食物。限制动物内脏、菠菜等高钙/铁食物摄入。药物相互作用:增强药效:与抗凝药(如华法林)联用需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出血风险降低吸收:含铝/铁药物(如硫糖铝、钙片)、胃药(如奥美拉唑)需间隔2-4小时。五、不良反应与应对常见反应:过量症状:心悸、失眠、多汗、体重下降等(需减少剂量)。长期风险: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需补钙)、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需监测)。严重反应处理: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心脏症状时,立即停药并就医。六、特殊人群与保存方法妊娠/哺乳期:妊娠期需定期复查TSH(目标<2.5mU/L),哺乳期服药对婴儿影响极小保存条件:避光保存于30℃以下,夏季可冷藏;已掰开的药片需密封防潮。总结优甲乐的正确使用需遵循“定时、空腹、长期监测” 原则,结合个体化剂量调整。甲状腺癌患者需特别注意TSH抑制目标,而老年人、心脏病患者应从小剂量起始。服药期间需规避饮食和药物干扰,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确保疗效与安全性。03月12日
1878
0
1
-
02月07日
39
0
1
-
马维昌副主任医师 滨医烟台附院 甲状腺乳腺外科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临床甲减)通常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仅有血清TSH水平升高,TT4和FT4水平正常。重度亚临床甲减(TSH≥10mIU/L)患者,主张给予L-T4替代治疗;轻度亚临床甲减(TSH<10mIU/L)患者,如果伴甲减症状、TPOAb阳性、血脂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应予L-T4治疗。亚临床甲减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早期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中TSH水平高于4.5mU/L,而TT4和FT4水平正常,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近年来,随着TSH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亚临床甲减的检出率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发展为临床甲减我国学者随访100例未接受甲状腺激素治疗的亚临床甲减患者5年,29%仍维持亚临床甲减;5%发展为临床甲减;其余66%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血脂代谢异常及其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发现,L-T4替代治疗可以降低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胆固醇的水平。所以,从亚临床甲减的角度防治缺血性心脏病是一个被关注的问题。影响生育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可能影响后代的神经智力。有证据显示,亚临床甲减和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阳性、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女性中,怀孕后自然流产的风险增加。临床上亚临床甲减是否需要治疗,其实取决于TSH水平的高低。TSH3~5mIU/L对于这类患者,一般不推荐治疗,但是一年后需要复查甲状腺功能,尤其是甲状腺自身性抗体包括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TPOAb阳性的亚临床甲减患者。TSH5.0~10mIU/L这类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关于该类患者是否需要治疗争议较大。对于这类患者,除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外,在以下情况下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药物治疗(L-T4):怀孕或打算怀孕的女性患者;伴甲状腺肿大的患者,服用药物后甲状腺肿大往往可以缓解;临床有甲减的症状如乏力、疲倦等,服药后有的患者症状可以消失或减轻;患者自己强烈要求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年龄,年轻者如儿童及青少年主张治疗;两次血清检测TSH均大于8mIU/L;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因为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更容易进展为临床甲减;患者出现情感障碍、抑郁等精神方面的症状,药物治疗后可能会有好转;TSH的检测呈进行性增高;临床伴有不育、排卵机能障碍的患者;出现血脂紊乱如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TSH>10mIU/L重度亚临床甲减患者,应给予L-T4替代治疗。用药剂量:成年甲减患者的L-T4替代剂量为每日50~200μg,平均每日125μg。如按照体重计算的剂量是每日每公斤体重1.6~1.8μg;儿童约每日每公斤体重2.0μg;老年患者约每日每公斤体重1.0μg;妊娠时的替代剂量需要增加30%~50%;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需要剂量约每日每公斤体重2.2μg,以抑制TSH到防止肿瘤复发需要的水平。服药方式:L-T4的服药方法首选早饭前1小时,与其他药物和某些食物的服用间隔应当在4小时以上。妊娠期亚临床甲减妇女,TSH>正常参考范围上限,不考虑TPOAb是否阳性,应开始使用L-T4治疗;既往患有甲减或亚临床甲减的育龄妇女计划妊娠,调整L-T4剂量,使TSH在正常范围、最好TSH<2.5mIU/L再妊娠。01月22日
220
0
1
-
杨耀群主治医师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 普外科 1.甲减与左甲状腺素片概述1.1甲减的定义与分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作用减弱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甲减可分为以下几类:•原发性甲减:由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引起,占全部甲减的99%。其中90%以上是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手术所致。•中枢性甲减:由下丘脑和垂体病变引起,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或促甲状腺激素(TSH)合成和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甲状腺激素在外周组织实现生物效应障碍引起的综合征。根据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程度,甲减又可分为:•临床甲减:血清TSH增高,TT4、FT4降低,患者出现典型的甲减症状。•亚临床甲减:血清TSH增高,TT4、FT4正常,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1.2左甲状腺素片的作用机制左甲状腺素钠片是一种外源性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其化学结构与人体自然分泌的甲状腺素相同。口服后,左甲状腺素钠在外周组织中被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进而通过与T3受体结合发挥其特定作用。人体无法区分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左甲状腺素,因此左甲状腺素钠片能够有效补充体内缺乏的甲状腺激素,纠正甲状腺功能减退状态。2.用药指标2.1治疗目标指标左甲状腺素片治疗甲减的主要目标是使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具体表现为以下指标的达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于原发性临床甲减患者,治疗目标是将TSH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正常范围为0.3-4.5mIU/L。对于妊娠期甲减患者,TSH的控制目标更为严格,早期TSH应控制在0.1-2.5mIU/L,中期为0.2-3.0mIU/L,晚期为0.3-3.0mIU/L。•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总甲状腺素(TT4)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治疗目标是使TT4和FT4维持在正常范围。正常成人血清TT4为64-154nmol/L(5-12μg/dL),FT4为9-25pmol/L(0.7-1.9ng/dL)。对于中枢性甲减患者,由于其TSH水平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因此主要依据TT4和FT4水平来调整治疗剂量。•症状和体征的改善:除了实验室指标的达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应得到明显改善。例如,乏力、怕冷、便秘等症状减轻或消失,皮肤变得滋润,毛发不再干枯稀疏等。2.2监测指标在左甲状腺素片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以下指标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TSH水平:治疗初期,每间隔4-6周测定血清TSH及FT4,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治疗达标后,至少需要每6-12个月复查一次TSH及FT4。对于妊娠期甲减患者,监测频率更高,在妊娠前半期每2-4周监测一次,TSH平稳后延长至每4-6周一次。•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TT4和FT4。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这些指标,以确保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对于中枢性甲减患者,TT4和FT4的监测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是调整治疗剂量的主要依据。•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检测有助于了解甲减的病因,尤其是对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甲减患者。虽然这些抗体水平的变化不一定直接反映治疗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其变化可以帮助评估病情的稳定性和治疗的长期效果。•其他相关指标: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甲减患者,还应监测相关的指标。例如,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以评估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于合并贫血的患者,应监测血常规,观察贫血情况是否得到改善。3.用药剂量3.1剂量确定因素左甲状腺素片的用药剂量需要根据多种因素综合确定,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年龄:年龄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和代谢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儿童的甲状腺激素需求相对较高,成人剂量约为1.6-1.8μg/kg,儿童约为2.0μg/kg,而老年人由于代谢减缓,剂量需求较低,约为1.0μg/kg。•体重:患者的体重是确定左甲状腺素片剂量的重要依据之一。通常按照每公斤体重计算剂量,但需注意的是,这里的“体重”是指患者的理想体重,而非实际体重。•甲减程度:根据甲减的严重程度,剂量也会有所不同。对于甲状腺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如甲状腺全切术后或放射性碘治疗后的患者,替代剂量较高,约为2.2μg/kg。而对于轻度甲减患者,剂量则相对较低。•病因:甲减的病因也会影响用药剂量。例如,自身免疫性甲减患者的剂量相对较低,而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由于需要抑制TSH水平,剂量需求较高。•合并疾病: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初始剂量应较低,增加剂量的速度也应较慢,以避免诱发心绞痛、心衰等不良反应。•妊娠状态:妊娠期妇女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增加,左甲状腺素片的剂量需要相应增加20%-30%。这是因为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妊娠早期,胎儿的甲状腺尚未发育完全,其甲状腺激素主要来源于母体。•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左甲状腺素片的吸收或代谢。例如,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钙剂、铁剂等药物会减少左甲状腺素片的吸收,而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药物会加速其代谢。因此,当患者同时服用这些药物时,需要调整左甲状腺素片的剂量。3.2不同人群剂量调整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状态不同,左甲状腺素片的剂量需要进行个体化调整。•普通成人:普通成人的左甲状腺素片替代剂量按照标准体重计算为1.6-1.8μg/kg。初始剂量一般为25-50μg/d,每3-7天增加25μg,直至达到治疗目标。•老年人:老年人对甲状腺激素较为敏感,初始剂量应较低,约为12.5-25μg/d,每1-2周增加12.5μg,缓慢增加剂量。其TSH控制目标也相对宽松,一般为4-6mIU/L。•妊娠期妇女:妊娠期妇女的左甲状腺素片剂量需要增加20%-30%。初始剂量为50-100μg/d,尽快增至治疗剂量。妊娠期不同阶段的TSH控制目标分别为:早期0.1-2.5mIU/L,中期0.2-3.0mIU/L,晚期0.3-3.0mIU/L。•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需要较高的替代剂量,约为2.2μg/kg。其治疗目标是将TSH抑制在较低水平,以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儿童:儿童的左甲状腺素片剂量相对较高,约为2.0μg/kg。具体剂量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例如,新生儿为10-15μg/kg/d,6个月以内为6-8μg/kg/d,6-12个月为6μg/kg/d,1-5岁为5μg/kg/d,6-12岁为4μg/kg/d,>12岁为2μg/kg/d。•亚临床甲减患者:对于亚临床甲减患者,如果TSH≥10.0mIU/L,建议给予左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治疗目标与临床甲减一致。如果TSH<10.0mIU/L,但伴有甲减症状、TPOAb阳性、血脂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则应给予治疗。4.服药时间与方式4.1最佳服药时间左甲状腺素片的最佳服药时间对药物吸收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服药时间是一个关键因素。•早餐前空腹服用:这是最推荐的服药时间。左甲状腺素片在空腹状态下服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建议在早餐前30-60分钟服用,这样可以确保药物在胃肠道中充分吸收,避免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干扰。研究表明,早餐前60分钟服用左甲状腺素片,其吸收效果最佳。•睡前服用:对于一些难以在早餐前空腹服药的患者,睡前服用也是一个可选的时间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睡前服药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在凌晨出现心率加快等不适症状,影响睡眠质量。因此,睡前服用时应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调整服药时间。•其他时间:如果患者实在无法在上述两个时间点服药,也可以选择在晚餐后3-4小时服用。但这种服药时间的效果相对较差,且需要确保与食物的间隔时间,以减少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4.2服药注意事项为了确保左甲状腺素片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与其他药物的间隔:左甲状腺素片的吸收可能会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例如,与钙剂、铁剂、铝剂等药物同时服用会减少左甲状腺素片的吸收。因此,建议与这些药物的服用时间间隔至少4小时。此外,一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会加速左甲状腺素片的代谢,如果患者同时服用这些药物,可能需要增加左甲状腺素片的剂量。•饮食影响:食物中的纤维、大豆等成分可能会影响左甲状腺素片的吸收。因此,建议在服药前后至少1小时内避免进食高纤维或含大豆的食物。同时,咖啡、茶等饮品也可能影响药物吸收,建议在服药后至少1小时内避免饮用。•漏服处理:如果患者忘记服药,应在想起后立即补服。但如果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应跳过漏服的剂量,继续按正常时间服用下一次药物。切勿在一次服用双倍剂量来弥补漏服。•服药姿势:建议患者在服药时保持直立姿势,用适量的清水送服药物。避免躺着或弯腰服药,以免药物停留在食管中,影响吸收。•定期监测:左甲状腺素片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进行调整。因此,患者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治疗初期,每间隔4-6周测定血清TSH及FT4,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治疗达标后,至少需要每6-12个月复查一次。5.特殊情况用药5.1妊娠期用药妊娠期甲减对母婴健康有显著影响,因此妊娠期甲减的治疗尤为重要。妊娠期甲减的治疗目标是将血清TSH控制在妊娠期特异性参考范围内,以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诊断与监测:妊娠期甲减的诊断标准为血清TSH>妊娠期特异参考值上限,血清FT4<妊娠期参考值下限。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监测频率较高,前半期每2-4周监测一次,TSH平稳后延长至每4-6周一次。•剂量调整:妊娠期妇女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增加,左甲状腺素片的剂量需要相应增加20%-30%。初始剂量为50-100μg/d,尽快增至治疗剂量。妊娠期不同阶段的TSH控制目标分别为:早期0.1-2.5mIU/L,中期0.2-3.0mIU/L,晚期0.3-3.0mIU/L。•安全性:左甲状腺素片与人体自身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相同,只要补充的剂量合适,对孕妇和胎儿均非常安全。仅有极少量的甲状腺激素会通过胎盘,已有充分的人体数据表明,在妊娠的不同时期应用左甲状腺素片,对胎儿没有任何毒性效应,也不会引发畸形。5.2老年人用药老年人甲减的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因为老年人对甲状腺激素较为敏感,且常合并其他疾病。•剂量调整:老年人初始剂量应较低,约为12.5-25μg/d,每1-2周增加12.5μg,缓慢增加剂量。其TSH控制目标也相对宽松,一般为4-6mIU/L。•合并疾病: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初始剂量应更低,增加剂量的速度也应更慢,以避免诱发心绞痛、心衰等不良反应。•监测频率:治疗初期,每间隔4-6周测定血清TSH及FT4,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治疗达标后,至少需要每6-12个月复查一次。6.药物相互作用6.1影响左甲状腺素吸收的药物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吸收过程可能受到多种药物的显著影响,这些药物主要通过与左甲状腺素钠在胃肠道内发生物理吸附或络合作用,从而减少其吸收率。例如,钙剂中的高价阳离子Ca²⁺在小肠内具有非特异性的吸附能力,可与左甲状腺素钠形成不溶性络合物,显著降低其吸收率。研究显示,与钙剂同时服用时,左甲状腺素钠的吸收率可降低约50%。类似地,含铝药物(如氢氧化铝)和含铁药物(如硫酸亚铁)也会通过类似的机制减少左甲状腺素钠的吸收。此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和H₂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通过减少胃酸分泌,改变胃肠道的酸性环境,进而影响左甲状腺素钠的吸收。因此,建议在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时,与这些药物的服用时间间隔至少4小时。6.2左甲状腺素影响的药物左甲状腺素钠片不仅自身的吸收会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其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也可能对其他药物产生影响。例如,左甲状腺素钠能够取代抗凝血药(如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从而增加游离抗凝血药物的血药浓度,增强其抗凝作用,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在与抗糖尿病药物(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合用时,左甲状腺素钠可降低这些药物的降血糖效果,因此在开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时,需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需要调整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此外,左甲状腺素钠还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如与肝药酶诱导药(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合用时,会加速左甲状腺素钠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下降,从而减弱其治疗效果。因此,在联合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及时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的剂量,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7.不良反应与处理7.1常见不良反应左甲状腺素钠片在治疗甲减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或剂量过大,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心血管系统:可能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等症状。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会增加心脏的代谢率和收缩力,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反应。•神经系统: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焦虑、烦躁不安、手抖等表现。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调节作用,过量时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度增强,从而引发上述症状。•消化系统:可能会引起多汗、体重下降、腹泻等症状。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过量时会使身体的代谢率显著升高,导致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出现体重下降和多汗等症状。同时,甲状腺激素还会加速肠道蠕动,引起腹泻。•其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紊乱、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对于女性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和内分泌平衡,导致月经紊乱。长期过量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还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7.2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当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并确保治疗的安全性:•调整剂量:这是处理不良反应的首要措施。如果患者出现甲状腺功1.甲减与左甲状腺素片概述1.1甲减的定义与分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或组织作用减弱导致的全身代谢减低综合征。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甲减可分为以下几类:•原发性甲减:由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引起,占全部甲减的99%。其中90%以上是由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甲状腺炎)和甲状腺手术所致。•中枢性甲减:由下丘脑和垂体病变引起,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或促甲状腺激素(TSH)合成和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甲状腺激素在外周组织实现生物效应障碍引起的综合征。根据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程度,甲减又可分为:•临床甲减:血清TSH增高,TT4、FT4降低,患者出现典型的甲减症状。•亚临床甲减:血清TSH增高,TT4、FT4正常,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1.2左甲状腺素片的作用机制左甲状腺素钠片是一种外源性甲状腺激素替代药物,其化学结构与人体自然分泌的甲状腺素相同。口服后,左甲状腺素钠在外周组织中被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进而通过与T3受体结合发挥其特定作用。人体无法区分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左甲状腺素,因此左甲状腺素钠片能够有效补充体内缺乏的甲状腺激素,纠正甲状腺功能减退状态。2.用药指标2.1治疗目标指标左甲状腺素片治疗甲减的主要目标是使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具体表现为以下指标的达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对于原发性临床甲减患者,治疗目标是将TSH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正常范围为0.3-4.5mIU/L。对于妊娠期甲减患者,TSH的控制目标更为严格,早期TSH应控制在0.1-2.5mIU/L,中期为0.2-3.0mIU/L,晚期为0.3-3.0mIU/L。•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总甲状腺素(TT4)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治疗目标是使TT4和FT4维持在正常范围。正常成人血清TT4为64-154nmol/L(5-12μg/dL),FT4为9-25pmol/L(0.7-1.9ng/dL)。对于中枢性甲减患者,由于其TSH水平可能无法准确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因此主要依据TT4和FT4水平来调整治疗剂量。•症状和体征的改善:除了实验室指标的达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应得到明显改善。例如,乏力、怕冷、便秘等症状减轻或消失,皮肤变得滋润,毛发不再干枯稀疏等。2.2监测指标在左甲状腺素片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以下指标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TSH水平:治疗初期,每间隔4-6周测定血清TSH及FT4,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治疗达标后,至少需要每6-12个月复查一次TSH及FT4。对于妊娠期甲减患者,监测频率更高,在妊娠前半期每2-4周监测一次,TSH平稳后延长至每4-6周一次。•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TT4和FT4。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这些指标,以确保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对于中枢性甲减患者,TT4和FT4的监测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是调整治疗剂量的主要依据。•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检测有助于了解甲减的病因,尤其是对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甲减患者。虽然这些抗体水平的变化不一定直接反映治疗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其变化可以帮助评估病情的稳定性和治疗的长期效果。•其他相关指标: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甲减患者,还应监测相关的指标。例如,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以评估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对于合并贫血的患者,应监测血常规,观察贫血情况是否得到改善。3.用药剂量3.1剂量确定因素左甲状腺素片的用药剂量需要根据多种因素综合确定,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年龄:年龄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和代谢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儿童的甲状腺激素需求相对较高,成人剂量约为1.6-1.8μg/kg,儿童约为2.0μg/kg,而老年人由于代谢减缓,剂量需求较低,约为1.0μg/kg。•体重:患者的体重是确定左甲状腺素片剂量的重要依据之一。通常按照每公斤体重计算剂量,但需注意的是,这里的“体重”是指患者的理想体重,而非实际体重。•甲减程度:根据甲减的严重程度,剂量也会有所不同。对于甲状腺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如甲状腺全切术后或放射性碘治疗后的患者,替代剂量较高,约为2.2μg/kg。而对于轻度甲减患者,剂量则相对较低。•病因:甲减的病因也会影响用药剂量。例如,自身免疫性甲减患者的剂量相对较低,而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由于需要抑制TSH水平,剂量需求较高。•合并疾病: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初始剂量应较低,增加剂量的速度也应较慢,以避免诱发心绞痛、心衰等不良反应。•妊娠状态:妊娠期妇女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增加,左甲状腺素片的剂量需要相应增加20%-30%。这是因为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对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妊娠早期,胎儿的甲状腺尚未发育完全,其甲状腺激素主要来源于母体。•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左甲状腺素片的吸收或代谢。例如,质子泵抑制剂、抗酸药、钙剂、铁剂等药物会减少左甲状腺素片的吸收,而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药物会加速其代谢。因此,当患者同时服用这些药物时,需要调整左甲状腺素片的剂量。3.2不同人群剂量调整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状态不同,左甲状腺素片的剂量需要进行个体化调整。•普通成人:普通成人的左甲状腺素片替代剂量按照标准体重计算为1.6-1.8μg/kg。初始剂量一般为25-50μg/d,每3-7天增加25μg,直至达到治疗目标。•老年人:老年人对甲状腺激素较为敏感,初始剂量应较低,约为12.5-25μg/d,每1-2周增加12.5μg,缓慢增加剂量。其TSH控制目标也相对宽松,一般为4-6mIU/L。•妊娠期妇女:妊娠期妇女的左甲状腺素片剂量需要增加20%-30%。初始剂量为50-100μg/d,尽快增至治疗剂量。妊娠期不同阶段的TSH控制目标分别为:早期0.1-2.5mIU/L,中期0.2-3.0mIU/L,晚期0.3-3.0mIU/L。•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需要较高的替代剂量,约为2.2μg/kg。其治疗目标是将TSH抑制在较低水平,以减少肿瘤复发的风险。•儿童:儿童的左甲状腺素片剂量相对较高,约为2.0μg/kg。具体剂量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例如,新生儿为10-15μg/kg/d,6个月以内为6-8μg/kg/d,6-12个月为6μg/kg/d,1-5岁为5μg/kg/d,6-12岁为4μg/kg/d,>12岁为2μg/kg/d。•亚临床甲减患者:对于亚临床甲减患者,如果TSH≥10.0mIU/L,建议给予左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治疗目标与临床甲减一致。如果TSH<10.0mIU/L,但伴有甲减症状、TPOAb阳性、血脂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则应给予治疗。4.服药时间与方式4.1最佳服药时间左甲状腺素片的最佳服药时间对药物吸收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服药时间是一个关键因素。•早餐前空腹服用:这是最推荐的服药时间。左甲状腺素片在空腹状态下服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药物的吸收率。建议在早餐前30-60分钟服用,这样可以确保药物在胃肠道中充分吸收,避免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干扰。研究表明,早餐前60分钟服用左甲状腺素片,其吸收效果最佳。•睡前服用:对于一些难以在早餐前空腹服药的患者,睡前服用也是一个可选的时间点。但需要注意的是,睡前服药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在凌晨出现心率加快等不适症状,影响睡眠质量。因此,睡前服用时应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调整服药时间。•其他时间:如果患者实在无法在上述两个时间点服药,也可以选择在晚餐后3-4小时服用。但这种服药时间的效果相对较差,且需要确保与食物的间隔时间,以减少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4.2服药注意事项为了确保左甲状腺素片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与其他药物的间隔:左甲状腺素片的吸收可能会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例如,与钙剂、铁剂、铝剂等药物同时服用会减少左甲状腺素片的吸收。因此,建议与这些药物的服用时间间隔至少4小时。此外,一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会加速左甲状腺素片的代谢,如果患者同时服用这些药物,可能需要增加左甲状腺素片的剂量。•饮食影响:食物中的纤维、大豆等成分可能会影响左甲状腺素片的吸收。因此,建议在服药前后至少1小时内避免进食高纤维或含大豆的食物。同时,咖啡、茶等饮品也可能影响药物吸收,建议在服药后至少1小时内避免饮用。•漏服处理:如果患者忘记服药,应在想起后立即补服。但如果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应跳过漏服的剂量,继续按正常时间服用下一次药物。切勿在一次服用双倍剂量来弥补漏服。•服药姿势:建议患者在服药时保持直立姿势,用适量的清水送服药物。避免躺着或弯腰服药,以免药物停留在食管中,影响吸收。•定期监测:左甲状腺素片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进行调整。因此,患者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便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治疗初期,每间隔4-6周测定血清TSH及FT4,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治疗达标后,至少需要每6-12个月复查一次。5.特殊情况用药5.1妊娠期用药妊娠期甲减对母婴健康有显著影响,因此妊娠期甲减的治疗尤为重要。妊娠期甲减的治疗目标是将血清TSH控制在妊娠期特异性参考范围内,以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诊断与监测:妊娠期甲减的诊断标准为血清TSH>妊娠期特异参考值上限,血清FT4<妊娠期参考值下限。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监测频率较高,前半期每2-4周监测一次,TSH平稳后延长至每4-6周一次。•剂量调整:妊娠期妇女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增加,左甲状腺素片的剂量需要相应增加20%-30%。初始剂量为50-100μg/d,尽快增至治疗剂量。妊娠期不同阶段的TSH控制目标分别为:早期0.1-2.5mIU/L,中期0.2-3.0mIU/L,晚期0.3-3.0mIU/L。•安全性:左甲状腺素片与人体自身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相同,只要补充的剂量合适,对孕妇和胎儿均非常安全。仅有极少量的甲状腺激素会通过胎盘,已有充分的人体数据表明,在妊娠的不同时期应用左甲状腺素片,对胎儿没有任何毒性效应,也不会引发畸形。5.2老年人用药老年人甲减的治疗需要特别谨慎,因为老年人对甲状腺激素较为敏感,且常合并其他疾病。•剂量调整:老年人初始剂量应较低,约为12.5-25μg/d,每1-2周增加12.5μg,缓慢增加剂量。其TSH控制目标也相对宽松,一般为4-6mIU/L。•合并疾病: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初始剂量应更低,增加剂量的速度也应更慢,以避免诱发心绞痛、心衰等不良反应。•监测频率:治疗初期,每间隔4-6周测定血清TSH及FT4,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治疗达标后,至少需要每6-12个月复查一次。6.药物相互作用6.1影响左甲状腺素吸收的药物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吸收过程可能受到多种药物的显著影响,这些药物主要通过与左甲状腺素钠在胃肠道内发生物理吸附或络合作用,从而减少其吸收率。例如,钙剂中的高价阳离子Ca²⁺在小肠内具有非特异性的吸附能力,可与左甲状腺素钠形成不溶性络合物,显著降低其吸收率。研究显示,与钙剂同时服用时,左甲状腺素钠的吸收率可降低约50%。类似地,含铝药物(如氢氧化铝)和含铁药物(如硫酸亚铁)也会通过类似的机制减少左甲状腺素钠的吸收。此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和H₂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通过减少胃酸分泌,改变胃肠道的酸性环境,进而影响左甲状腺素钠的吸收。因此,建议在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时,与这些药物的服用时间间隔至少4小时。6.2左甲状腺素影响的药物左甲状腺素钠片不仅自身的吸收会受到其他药物的影响,其在体内的代谢和作用也可能对其他药物产生影响。例如,左甲状腺素钠能够取代抗凝血药(如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从而增加游离抗凝血药物的血药浓度,增强其抗凝作用,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在与抗糖尿病药物(如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合用时,左甲状腺素钠可降低这些药物的降血糖效果,因此在开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时,需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根据需要调整抗糖尿病药物的剂量。此外,左甲状腺素钠还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如与肝药酶诱导药(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合用时,会加速左甲状腺素钠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下降,从而减弱其治疗效果。因此,在联合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及时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的剂量,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7.不良反应与处理7.1常见不良反应左甲状腺素钠片在治疗甲减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或剂量过大,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心血管系统:可能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等症状。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会增加心脏的代谢率和收缩力,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会使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反应。•神经系统:患者可能会出现失眠、焦虑、烦躁不安、手抖等表现。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调节作用,过量时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度增强,从而引发上述症状。•消化系统:可能会引起多汗、体重下降、腹泻等症状。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过量时会使身体的代谢率显著升高,导致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出现体重下降和多汗等症状。同时,甲状腺激素还会加速肠道蠕动,引起腹泻。•其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紊乱、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对于女性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和内分泌平衡,导致月经紊乱。长期过量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还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7.2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当出现上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并确保治疗的安全性:•调整剂量:这是处理不良反应的首要措施。如果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症状,应立即减少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剂量。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变化,逐步调整剂量,直至不良反应消失。例如,如果患者出现轻度的心悸和手抖,可先将剂量减少25%-50%,然后密切观察症状的变化。•暂停用药: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可能需要暂时停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暂停用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和症状变化,待不良反应完全消失后再重新评估是否继续使用该药物。•对症治疗:对于一些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可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例如,对于心悸、心动过速等症状,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进行治疗。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缓心率,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缓解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对于失眠、焦虑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镇静剂或抗焦虑药物。•监测甲状腺功能:在处理不良反应的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血清TSH、TT4和FT4水平。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为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一般建议在调整剂量后的4-6周复查甲状腺功能,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患者教育: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不良反应的原因、表现和处理方法,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教育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自身症状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此外,还应提醒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亢进的症状,应立即减少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剂量。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变化,逐步调整剂量,直至不良反应消失。例如,如果患者出现轻度的心悸和手抖,可先将剂量减少25%-50%,然后密切观察症状的变化。•暂停用药: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可能需要暂时停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暂停用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和症状变化,待不良反应完全消失后再重新评估是否继续使用该药物。•对症治疗:对于一些症状较为明显的患者,可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例如,对于心悸、心动过速等症状,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进行治疗。β受体阻滞剂能够减缓心率,减轻心脏的负担,从而缓解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对于失眠、焦虑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镇静剂或抗焦虑药物。•监测甲状腺功能:在处理不良反应的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血清TSH、TT4和FT4水平。通过监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为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一般建议在调整剂量后的4-6周复查甲状腺功能,直至达到治疗目标。•患者教育: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不良反应的原因、表现和处理方法,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教育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注意观察自身症状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此外,还应提醒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01月21日
42
0
0
-
任卫东主任医师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左甲状腺素钠(优甲乐,加衡,雷替斯)为什么要空腹吃?01、晨起VS睡前,哪个最合适?左甲状腺素钠片半衰期为7d,故一天服用一次便能获得稳定的血药浓度,推荐给药时间首选早饭前1h。有人觉得睡前用药会更加规律,为什么不推荐睡前使用呢?这是因为清晨服药更符合甲状腺激素的昼夜节律性变化。但是考虑到现在的许多年轻人起床很晚,又需要在上班前解决早餐,在这种情况下,睡前服药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如果睡前服用,需要保证服药前2~4h不进食以保证药物吸收。另外必须强调几点:与其他药物和某些食物的服用间隔应>4h;部分患者如果药物剂量较大有心悸等不良反应,可以考虑分两次服用,即早上空腹和睡前服用;如果漏服一天,漏服的剂量尽快补服;对于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人群,怀孕早期的甲减女性,如果你漏服一剂,可在第二天服用两倍的剂量。02、药物、食物对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的影响在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食物、药物的影响,因为左甲状腺素钠口服后在胃内溶解,主要在小肠上段吸收,所以任何影响胃液pH值,在胃肠道具有吸附、络合作用的食物和药物都会干扰它的溶解吸收,导致左甲状腺素钠达不到既定疗效。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物常见的有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等,它们会抑制胃酸分泌,影响胃液pH值水平,进而影响左甲状腺素钠的消化和吸收,代表药物有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与血浆蛋白结合发挥作用的药物左甲状腺素钠与蛋白的结合率极高(99.97%),一些需要与血浆蛋白结合发挥作用的药物会影响左甲状腺素钠,如雌激素类药物可增加血中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浓度,使真正发挥作用的游离甲状腺素减少,可能会降低左甲状腺素钠的疗效;有一些药物会被左甲状腺素钠影响,如水杨酸盐(如阿司匹林)、双香豆素类抗凝药(华法林),左甲状腺素钠取代它们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让游离抗凝药浓度增加,抗凝作用增强,导致出血风险增加。蛋白质类食物常见的蛋白质类食物也会影响左甲状腺素钠的吸收,如鸡蛋、豆浆、豆制品、牛奶、肉类、蛋白粉、咖啡等,可能降低左甲状腺素钠的生物利用度。含钙、铁、铝的食物和药物如内脏、芝麻酱、虾皮、硫糖铝、氢氧化铝、蔗糖铁、碳酸钙等和一些降脂药,如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降胆宁),它们与左甲状腺素钠同时服用时可能形成难溶性的复合物,使左甲状腺素钠吸收减少。肝酶诱导作用药物一些肝酶诱导作用药物在与左甲状腺素钠同时服用时,会加速左甲状腺素钠的清除速率,如洛伐他汀、胺碘酮、卡马西平、利福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异烟肼、舍曲林、氯喹等。03、科学服药时间把握间隔时间指南建议左甲状腺素钠应与蛋白质类食物间隔4小时,与含钙、铁、铝的食物药物间隔2小时,与维生素、滋补品间隔1小时,与消胆胺或降脂树脂间隔12小时。调整剂量在左甲状腺素钠与肝酶诱导作用药物、含雌激素药物合用时要监测化验指标,必要时增加左甲状腺素钠用量;与抗凝药物合用时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必要时降低抗凝药剂量。来源医伟达内分泌在线2024年12月10日
283
0
2
-
费健主任医师 上海瑞金医院 普外科 为什么吃了优甲乐反而长胖了?是因为副作用吗?经常有患者跟我说:“费医生,我得了甲减,吃了左甲状腺素钠片以后,反而胖了”甲减患者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变胖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一:可能是本身左甲状腺素钠片服用剂量不够。二:即使剂量足够,也存在影响左甲状腺素钠片吸收的情况。第一种,服药时间不固定:一会早上、一会晚上的话会导致药物浓度不稳定,很难达到治疗效果。第二种,其他食物和药物的间隔时间不够。很多人早上习惯喝豆浆、牛奶。如果间隔时间不够,会影响左甲状腺素钠片在小肠中的吸收。费医生建议,在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时,最好与下列食物错开1-2小时。像豆类:有黄豆、黑豆和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豆渣等。另外就是高纤维食物、葡萄柚、油脂性物质、浓咖啡、小麦麸皮。早上时间紧,偶尔一两次没错开,也没关系。第三种,服药不规律。很多患者平时比较忙会出现漏服现象。出差忘记将左甲状腺素钠片随身携带,想起吃药身边又没有。三:没有定期复查。刚开始出现甲减时,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剂量是根据甲功指标调整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左甲状腺素钠片的剂量可能根据身体情况随时发生变化。所以,定期复查就变得非常重要。费医生要提醒大家的是,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体重反而增加,并不是因为药物有副作用,出现这种情况,要找到原因。不能随意地停用左甲状腺素钠片。2024年11月18日
362
0
2
-
费健主任医师 上海瑞金医院 普外科 优甲乐有什么副作用?这四个缺点要知道!很多患者问:“费医生,优甲乐会有什么副作用啊?”今天,费医生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会带来哪些副作用。第一、心脏不适部分患者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之后出现了胸闷、胸悸、心律失常等症状;还有的患者原有的心脏问题加重了,比如心梗、心绞痛。这是因为甲状腺制剂会促进身体的代谢,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引起心脏不适。因此,费医生建议心脏有问题的患者,在服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药物用量,时刻关注自己心脏的情况第二、骨质疏松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可能会导致骨密度的下降,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还可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费医生的建议是,服药的同时呢也要补点钙。第三、出血症状左甲状腺素钠片它有抗凝血的作用,所以存在血栓、血瘀等问题的患者服用时可能会引发出血,费医生建议呢在服用前提前了解情况,同时要密切地检测抗凝血指标。第四、肝肾功能损伤长期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费医生建议严格控制药量,并且要定期去医院检查,根据身体情况增减药量。但是,大家不用过于担心,左甲状腺素钠片是一种很安全的药物,我们只要注意定期检查,增减药量就可以了2024年11月18日
800
0
2
-
杨建梅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内科 嗯,这个是甲减,一直都在用药的话,怎么判断自个儿甲减是否治愈或者减少用药哈,呃,一般来说我们甲减我们用药之前也是比较慎重的哈,我们要确诊它是一个,呃,持续性的甲减才吃药,比如有时候轻度的甲减,我们都在观察一段时间再吃药哈,这是第一个就是用药之前我们是慎重的,那么在用药过程中就监测甲功哈,啊,一般来说呢,我们有一个TSH是我们有一个控制目标哈,那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应的控制目标哈,比如说孕妇,我们可能是在0.5~2.5之间哈,那么如果你有结节的话呢,你TSH恐怕是在这个1~2之间比较好哈,如果年纪大的人呢,我们TSH控制目标呢,实际上可能是三二。 8~5之间可能更好一些,所以说我们根据这个控制目标值调我们的甲甲甲状腺功能,如果你吃着优这个优甲乐呢,然后你TSH总是偏低的话,那就提示可以减药哈,所以到底是减药,那如何减药或加药要看甲宫来调整哈,那么总体来说甲减很难治愈哈。2024年10月13日
49
0
2
甲减相关科普号

王曙医生的科普号
王曙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内分泌科
1.1万粉丝74.5万阅读

李恒宇医生的科普号
李恒宇 副主任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甲乳外科
1422粉丝5.3万阅读

欧阳伟医生的科普号
欧阳伟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核医学科
7504粉丝59.9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