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内容
-
脑血栓或者脑梗死后的治疗
题目写了脑血栓或者脑梗死,是脑血栓是患者常用的,好像也很形象的一个名词,实际上正式的名词是脑梗死。简单理解就是血管堵了,脑组织缺血了,其中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大血管,主要的血管,也可以是小血管,堵得原因
张亮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2月05日74
0
0
-
近期遇到众多新冠病毒感染者或阳康者的各种血栓,阳着和阳过的朋友们务必小心。
冯睿-血管外科国之名医2023年01月17日242
0
10
-
怎么样可以降低血栓风险?
1.多饮水可增加机体的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当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ml时可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的风险,如伴有发热时,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但切记不要过度饮水引发“水中毒”。2.适当运动下肢可以非常有效地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3年01月13日281
0
24
-
只要手麻脚麻就是脑血栓吗?
霍晓川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1月07日38
0
1
-
脑血栓有哪些预兆症状?
1.头痛发作刷烈。2.走路姿势异样,双腿无力。3.半边肢体麻木无力。4.不停地打哈欠。5.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大量出鼻血。6.血压突然出现异常。7.突然出现嗜睡、困倦、耳鸣,舌头发麻。8.出无故出现歪嘴,
贾钰华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0月31日351
0
30
-
什么是脑血流储备
脑血管正常的人都有一定的脑血流储备、就好像银行账户里面有充足的存款,可以应付各种不时之需,大额的付款比如买辆汽车也付得起。如果60分算及格线,一般人都有八九十分,也就是有二三十分的储备。某些应急的状态
徐斌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10月11日1363
3
36
-
心脏病房颤怎么会引起脑中风?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属于一种心脏病,由于心跳快、乱,引起心房收缩不规律。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房颤是引起脑卒中(俗称,中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患者可能引起偏瘫、半身不遂,流涎(流口水)等一些中
郑黎晖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27日107
0
1
-
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吗?
临床上阿司匹林是心脑血管患者使用最多的药物之一,因为它预防血栓的作用给众多心脑血管患者带来了福音和希望。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流行的说法是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无论有无心脑血管疾病,都应少量服用阿司匹
周明学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8月24日201
1
8
-
哪些中药材能清理血管
清理血管主要是治疗血栓类疾病,中医认为此类疾病属于血脉不通、瘀血阻络,属于淤血证范畴。常见的中药包括红花、鸡血藤、丹参、赤芍、牛膝、桃仁等,还包括花草类,例如玫瑰花、山楂花等。现代医学认为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提高血管通透性、促进侧支循环的作用。因此,活血化瘀类药物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治疗作用。常见的血栓类疾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例如中风、偏瘫、脑梗、心绞痛、心梗、高血压等,还有糖尿病、肢体血管闭塞,例如动脉硬化闭塞症等。
神经外科李蒉煜科普号2022年07月25日153
0
0
-
脑血管病可以预防吗?
可以,但并不是所有的脑血管病都可以预防的!尤其是有高危因素(比如吸烟、酗酒、长时间熬夜等)以及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应该高度重视,积极控制高危因素,少抽烟,少喝酒,避免不良生活习惯,这样可能会减少脑血管
邓一鸣医生的科普号2022年07月18日722
0
3
脑血栓相关科普号

蔡皓伟医生的科普号
蔡皓伟 主治医师
天津市第二医院
内分泌科
23粉丝1368阅读

丁国军医生的科普号
丁国军 主治医师
凌源市中心医院
理疗科
21粉丝32.1万阅读

李胜利医生的科普号
李胜利 副主任医师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251粉丝8.8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许跃龙 副主任医师临沂市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塞 140票
颈动脉狭窄 21票
脑血管病 7票
擅长:除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偏头痛、脑炎、癫痫等,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开展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球囊扩张成形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超早期脑梗死支架取栓术、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术、自发性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等 -
推荐热度5.0陈飞 副主任医师宣武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塞 121票
颈动脉狭窄 64票
脑血管病 48票
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以及介入支架治疗;房颤,卵圆孔未闭导致的脑栓塞;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基底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 颈动脉斑块,高脂血症的强化治疗。 颈动脉闭塞,椎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基底动脉闭塞,烟雾病,夹层等脑血管闭塞的造影评价 急性脑梗死的取栓,溶栓治疗 -
推荐热度4.5柯莎 副主任医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脑梗塞 48票
脑血管病 4票
癫痫 3票
擅长:脑出血,中风偏瘫,脑梗死,颈腰椎病,成人及儿童癫痫、痴呆、头疼、头晕,失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偏瘫,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等神经内科相关疾病。